得闲饮茶,优雅从容:以懒人为本的cute设计 - 摩飞自动升降式煮茶器评测
其实楼主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发大宏愿,说今年要开始研究茶叶,并且多写一些茶相关的文章。
结果呢,《坐而论茶》的专栏都开了,我却忽略了自己的惰性,到现在相关的文章也没写几篇
今年确实懒了很多,尤其在写文的方面,然而写文懒,并不代表我就没去研究了,对于茶叶和茶具相关,我依然是先读书,然后以大量的实践来积累经验,加深对中华茶文化和知识的认知。
厚积而薄发,相信我克服了自己的懒癌和拖延症之后,在“茶”这方面,能给大家一些惊喜。
好吧,言归正传。
之前也讲过,因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国外生活,且缺乏人照顾,所以在饮茶习惯上,目前来讲还是更偏向于英式的袋泡茶。
一个是因为方便,再一个是价格透明,品质稳定,最大的原因嘛,还是因为穷 喝不起中国茶。
茶叶是一种很复杂的饮料,而泡茶更是一门学问,比如每种不同的茶,都有属于自己最适合的冲泡温度。
喝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闲情雅致,所以,为了更专业的喝茶,喝到口感更好的茶,在很多年以前我就“斥巨资”买了多段温控的热水壶方便冲泡不同类型的茶叶,也曾经晒过单。
而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多段温控”这种7、8年前很高端的功能,到现在甚至已经成为了热水壶/煮茶器的标配,所以今天我们主要的问题不谈这个,没有新意,我们来谈谈“冲泡时间”。
其实这也属于茶客们的常识了。不同种类的茶叶,属性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形态大小不同,最适合它们的冲泡时间自然也是不同的。
在同样温度的热水中,浸泡时间不足,茶叶中的风味无法完全打开并且溶入水中,那喝起来就会感觉寡淡,也是一种浪费。
而很多种类的茶叶是不适合久泡的,在热水中泡的时间长了,会发苦发涩,同样影响口感。
所以,所谓“泡茶”,就是根据茶叶的种类,选择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时间,这些都对了,才能泡出一壶好茶。
即使是各种被中国茶客看不起的袋泡茶,不同种类的袋子上,也会标注长短不一的冲泡时间建议。
而根据楼主以前的装备来说,泡茶的温度是可以由得多段温控热水壶来控制了,但是泡茶的“时间”,还是得依靠人工。
而这种依靠,根据经验来讲却是那么的不靠谱,首先楼主是个懒人,忘性又大,泡上一壶茶之后,往往就遗忘在一边了,而当我想起来的时候,茶叶往往已经在茶水里浸泡了半小时之久,那么口感肯定是变差了。
而就算我每次都记得,时间又怎么把握呢?估算肯定是不准确的,难道每次都要在旁边掐个秒表守着么?这也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啊。
再次,楼主爱喝的很多茶都比较细碎,需要茶漏,而楼主的水量特别大,一次至少要泡一升,小茶壶肯定是无法满足的,比如下图,就是把小茶壶带的茶漏用在大茶壶上,每次浸泡时间够了自己手动提起,肯定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因为不匹配,壶口大,茶漏小,还会经常掉进去。
再有个问题就是,一层茶漏的过滤不完全,比如下图,茶汤很漂亮,但是碗底还会漏出点点茶渣,影响通透的美感。
唔,既然作为懒人,楼主自然有懒人的想法,毕竟人类的惰性才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所以我就在寻思着,市面上会不会出现一种更智能的煮茶器,不但能多段温控保温,而且要马力大烧水快,然后最最最重要的,是能独立掌控茶叶的冲泡时间,到时间之后自动把茶叶分离,以免影响口感。
总结起来就是:
1、快速烧开一壶水。
2、水冷却到一定的时间,自动下茶叶浸泡适合的时长。
3、时间到了自动茶水分离。
4、茶汤持续保温。
5、要能兼顾颜值,就更好了。
我原以为,以上畅想还得过个几年才能实现,但是没想到很快就出现了一款,而且用非常简单的原理就达成了这些功能,极简的傻瓜式使用风格,超出我的预期。
它到底是怎样的呢?接着来看我下面的晒单和评测。
外观展示
摩飞这牌子,以前有几个产品被我吐槽过不少次,但是我吧,从来是对事不对人,有些不好的方面,直接指出并批评,而好的原创设计和理念,也必须得肯定。
而下面这款煮茶器,就是即将被我赞扬的一款。
首先,包装上仍然是摩飞的一贯风格,欧风简洁,正面是煮茶器的实拍照片,看上起颜值不错,底座小巧,玻璃壶体很通透,但内部结构看上去很新奇,耐人寻味。
红色LOGO下是此款的英文标语,开始没觉得有什么,但是一个月使用下来,我觉得这句真的是精辟总结,言简意赅。
One-Touch Tea Maker:一键即成的泡茶机?抱歉中文翻译不出来那个味道,还是英文简洁清晰。对懒人来说,真的只需要按一下,就能享受到一杯恰到好处的香茗了。
侧面是一些功能示意图。
打开,说明书,包装依然很牢靠。
先取出的是珠光白色的底座
金属银色按钮,中置LED显示屏。看上去比较有质感。
厚度和大小上,纤巧轻薄,不会占用太大的桌面空间。
底部有硅胶防滑底座,还有电源线收纳槽。
再来看看壶身。颜值我觉得没得说,摩飞家的工业设计还是蛮不错的。
中间金属茶漏部分,也有泡沫在保护。
拿掉泡沫,我们来研究下这个新奇的内部结构。
一根不锈钢金属柱体,是这款的核心技术所在,看起来非常简单,听起来很玄乎,但实际原理也是很简单的,非常巧妙的实现方式。
壶盖的把手,摩飞貌似非常喜欢用这个把手设计。
壶嘴部分,一体而圆润。
手柄部分采用了防滑防烫的塑胶材质。电镀金属件的应用让壶身更具质感。
壶底。
壶身上标有建议水量刻度,纯烧水建议不超过1.7L,而需要茶水分离的泡茶功能的话,上限不能超过1L,在诸多煮茶器当中可以算是大容量了,这点也是我非常看重的,正好达到了我的标准要求。
壶盖上集合有第二道金属滤网。可以更有效的过滤茶渣,让茶汤更清澈诱人。
内侧不锈钢材质,边缘有让密封性更好的双层橡胶圈设计。
此款实现茶水分离的核心装置,就是下图这根内置的金属棒了。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了磁极的互吸互斥原理。
这个不锈钢柱体应该是中空的,内置可以上下移动位置的磁铁,而茶漏与柱体相邻的这一端,也加有磁铁,当柱体内的磁铁进行位置高低移动时,也就带动了茶漏进行上下的位移,从而达到浸泡茶漏和脱离水面的功能。
简单的原理,巧妙的构思,简约的实现方式,这个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应该属于这方面的独创设计了。
壶底也是食品级304不锈钢材质。
来看看这个金属茶漏,是独立的,因为是磁性吸附,所以很方便取出清洗,顶部是硅胶材质拉环,方便拿取。
磁力吸附部分。
盖子可以打开,滤孔细密整齐,均匀分布。
可以看到,根据程序的不同设定,茶漏随着柱内的磁铁位置而升降,在互斥的部位是无法吸附的。
使用测试
看了各部分外观的细节展示,分析了设计原理之后,我们来看看实际使用效果吧。
首先,在使用之前,还是得看看说明书,简明扼要,没有废话。
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五大程序设定。
各种零部件的材质,也有明确的标识,安全可靠。
1、烧水效率
使用之前清洗壶内,然后加满水,先测试一下烧水的速度。
注入1.5L左右的水,可以看到,在水量超过1L的情况下,茶漏是无法完全脱离水面的,这也就是每次泡茶最大水量限制在1L以内的设定所在。
通电之后,显示屏亮起蓝光,可以用按钮来操控。
最左边是手动控制升降的按钮,往右是一键煮茶,然后是一键烧水,最右边是内设程序的切换和取消。
可以看到,五大程序都有中文图示,还可以自己定义程序功能,比如自己设定温度,设定浸泡时间等等。这个也方便茶客们根据自己的具体茶叶情况来设定最佳的时间。总之,可以一键懒人操作,也可以自由度很大的任意个人设置。
加水之后,显示屏自动显示当前温度,是26度的冷水。
开始加热,49秒之后上升到57度。
3分12秒后,大量气泡产生,已经接近沸腾的状态。
到了3分30秒,水已经完全沸腾。按照1850W的功率来看,烧水速度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2、各种程序设定切换
此款在操控上可以说非常简单,小白也能不借助说明书搞明白,这点挺好的,如果家里有爱喝茶的老人,送这个也不至于担心老人家用不来。
下面来看看,黑茶的话,温度设定100度,浸泡时间2分钟。而且是设定了先煮后泡的形式,以免2分钟时间无法充分泡开。
花草茶也是一样。100度2分钟浸泡时间,但是和黑茶不同,程序设定沸腾之前是茶水分离的,等水完全沸腾之后,茶漏再降下,浸泡2分钟提起。
养生茶功能也是一大卖点,采用了均匀烹煮20分钟的程序设定。
绿茶和红茶的温度设定也有不同,浸泡时间都是1分钟。
其实这个只是预设的几个程序,茶叶世界的复杂程度不可能这几个程序就能完全搞定,所以呢,灵活的自我设定功能,对于要求高的茶客来说就非常有必要了,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等。。。
而对于我等懒人来说,预设程序也足够了,毕竟只需要轻轻一按,就可放心去忙其他事情,等闲下来再静静喝茶。
浸泡程序是在滚沸之后,水温降低到设定温度,才开始的,这些都得益于敏感而准确的温度监测。
而在浸泡程序开始之后,时间也会开始倒数,倒数结束,茶漏会升起脱离水面。
3、茶渣的过滤效果如何?
和中国人喜欢喝原叶、大叶茶相比,欧美人更喜欢喝碎茶加工的茶包,比较少有原叶茶,而大部分罐装茶叶,比如川宁的,其实也都是碎茶。。。而且这种铁罐装还没有茶包的,也就导致了我平时泡茶少不了茶漏。不然的话茶渣到处都是,根本没法喝。
在前面楼主也给大家看了,一重茶漏使用之下,还是会有少量茶渣出来,影响茶汤美观,那么摩飞此款的二重过滤设计,效果到底如何呢?
我们来使用一款碎茶,川宁的仕女伯爵红茶来测试下。
这是一款花草拼配红茶,可以看到茶叶的细碎程度。
加入一部分进茶漏,选择红茶程序。
一升水的话,2分钟多点就能沸腾,然后自然降温到90度之后,开始浸泡程序,茶漏下降到水里,浸泡时间倒数结束,茶漏提起。
然后楼主把茶水倒入茶杯,发开壶盖的话,可以看到内侧有很多被拦截下的茶叶碎。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茶漏非常容易清洗,正反面一冲茶渣都没了。
再来用绿茶:信阳毛尖 试试。
浸泡程序之后提起茶漏,壶里就能看出茶汤很清澈的。
保温功能也是相当的贴心。随时可以喝到可口的热茶。
当然还可以自己各种设定啦。
倒入杯子,享用吧!可以说是一点茶渣都没,汤色清澈明亮。
说起来这套小山杯,也比较有趣,当时我买此款煮茶器的时候,就被一张宣传图所吸引了,对,就是下图,我觉得拍照配的这俩杯子也太赞了太好看了吧?
因为各种煮茶器,楼主也买了不少款了,很多款式都是送茶杯的,所以楼主就很天真的去问客服,说亲,宣传图上的茶杯你们是随机器一起送的吗?
回答说不是哦,只是摆拍。
那么哪里可以买到呢?好喜欢。
答曰不知道。
但是这能难倒我吗?最后居然被我找到了,而且后面还发了个爆料,确实超多人喜欢。。。
红茶也是没有茶渣,颜色很正。
优缺点总结&展望
1、带有自动程序设定的茶水分离功能是最大的亮点,也是独创,不但解放了我们的双手,也解放了我们的时间,挽救了因为过久浸泡导致的糟糕口感。
2、颜值高,如果底座有原木纹色可选就更好了。
3、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容积也大。
4、茶漏、壶盖等分体式设计,方便清洁。
5、目前可能因为是新品,价格还是偏高的。
6、懒人表示能否更贪心一点?如果以后能像全自动咖啡机一样有个自动投放茶叶的功能,再加个自清洁茶漏的功能就更好了。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赏!
如果觉得不错,还请点赞、收藏、打赏+评论来一套哈,谢谢支持!
小编注:本文作者 @silencesky 是什么值得买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微信公众号:厨神说,微信搜索“silenceskys”

人家从小就是英式生活的,喝袋泡茶的!
好不容易看完了,居然被价格劝退
你这个就是上投法,泡茶三法,根据茶叶不同可以自己选择。
绿茶我发现要80℃水,不要用水冲茶叶,而是把绿茶放进茶杯,让它自己慢慢下沉,味道会很香
这个,还是盖碗自个来吧
国外以红茶为主,而且茶包方式居多,估计没有洗茶这一说,国内嘛这个都得洗一洗哈,全自动是有点难度啊。
白茶用蒸的最好,绿茶,乌龙茶之类的估计就悲剧了,红茶是想都别想,毕竟有人要求用80°水泡的
主要是很有钱
199元美的出品,毫无亮点,就是离坏掉还有点距离。。
哈哈哈。。。。你用的啥烧水壶
399烧水壶壶坏了的话可以考虑交个朋友,999这颜值不行
这个没洗茶啊大佬,还有第一泡,二泡,三泡的时间,不能都是两分钟不是
有没有可以无脑入的茶饼性价比品牌推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厨神好久不见,每次至少一升,在下也是这样,然后每次喝个茶水都被喷“饮牲口”
,md,老子就喜欢吨吨吨啊,喝茶水也一样
看了这个价格估计要凉。
吉谷的水壶恒温烧水,沸腾鱼眼气泡,冲泡的最佳沸腾度,如果要方便,吉谷有喷淋壶稍贵一点,颜值担当。
前者方便在哪里?
这么贵 ,还这么没有逼格?图方便500多得吉谷难道不比这个好?要格调来个1000的铁壶柴烧难道不更有意思
深深觉得我的茶配不上这个壶
喝茶这东西还是看个人喜好,楼主喜欢自然很好,不过还是推荐楼主使用传统茶具,烧水的设备可以用个智能的以便更好的控制水温,但是投茶量,出汤速度一样也影响相同茶叶的味道口感,还是传统茶具更有乐趣一些。
价格劝退系列
看了半天真是心水,拉到最后一看价格,再见!楼主你应该下次把价格贴在最前面!
这属于新式茶饮机了,老派茶友看不过去正常
看到最后才发现价格
打扰了
懒人可以200多买个喷淋式茶壶。差不多的效果。
杯在哪了?之前看见过…
这个真没啥缺点,缺点就是贵。
看了价格…嘿嘿…算了,还是继续小熊煮茶器
你说的这些话,我文章里都有讲。
所以我可以说你白说了吗?连第一句都没看就开喷,你现在说与你何干?可以确定你完全没看文,不明白我在讲啥,我讲了啥。
额,对不起对不起。文章看的不细,你第一行就说今年开始研究喝茶,见谅。还是那句话,你高兴就好。我只能说这个不是一款专门为饮茶爱好者所专门研究的产品,只能说是大路货。终于你低调不低调,与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