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书单推荐】时间管理、自我成长、经典哲思,近5000字的推荐,都在这里了
创作立场声明:Kindle书单推荐,好书要多读。
大家好,我是姜纸牙,今天推荐的书都是我压箱底的宝贝,有几本书都是我反复看过好几遍的书,精挑细选10本,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有时间管理、哲学、历史、工作技巧、经典文学,甚至还有一本教材,满满的诚意,近5000字,分享给大家,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1、奇特的一生
《奇特的一生》作者是格拉宁,主要对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56年的生活日志进行了阅读和介绍。
56年的生活日志能坚持下来真是非人也,不要说生活日志,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每日心心念念的金钱,我觉着也很难每天如一日的收支记录下来,因为这份不寻常,作者本身是对其价值存在质疑的,且觉着不具备推广性。但我认为对时间的记录和规划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哪怕你坚持了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你才能真正感知到时间的流逝。
首先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是非常科学且严谨的,综合起来就是:
1、先进行记录,客观记录:事件+时间,不参杂细节
2、对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归类
3、记录调整为:类别+事件+时间
4、统计分析、调整
我在践行这个时间管理法的时候选用了不同手机管理软件,EXCEL表格,后面发现还是表格更适合我,因为只要拿起手机我就会不自觉的干其他事,每天上班的前一小时进行记录统计,在践行中我的收获:
1、真切感受到日常工作所需时间,避免出现deadline状态
2、我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敬业
3、我其实可以有更多时间做更多事
后来我并没有坚持下去,不是因为很繁琐,而是我有时候没法诚实记录,没法直面自己的生活,我觉着自己确实不够努力,愧对公司和家庭,我既不想让别人知道也不想让自己知道,就是逃避了。
但我觉着这个方法是非常好的,特别推荐小学老师,让学生写日记,日记要简单真实,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懂得规划,这是一种内驱力,而非迎合老师的华丽辞藻。
2、把时间当做朋友
这本书和奇特的一生其实有点关联,他们都是讲如何能感知时间,作者李笑来自称“中国比特币首富”,曾经在新东方任教,他的父亲是吉林延边大学外语系主任,母亲是延边大学图书馆馆长。
如果说《奇特的一生》告诉我们如何记录、统计、规划,那《把时间当做朋友》更倾向于从心理上让我们接受、感知、坚持。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感同深受,觉着他的观点真是戳中了我的点,看完了其实也不记得太多了,没有《奇特的一生》让我觉着更有记忆点,这书让我想起罗永浩之前的一段经历,他说学英语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坚持,弄了一堆鸡血书,一松懈就看看,打打鸡血,《把时间当做朋友》就是时间管理规划的鸡血书,其实也不用一气呵成读完,偶尔想起来读一读,打打鸡血,告诉自己世界上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我能开始做,就已经很好了,不用给自己太大负担,这种放松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免于逃避吧。
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因为他类似于散文、杂记,可读性强,且多有触动。
3、亲密关系
作者罗兰·米勒(Rowland S Miller)是美国休斯顿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从事亲密关系教学;丹尼尔·珀尔曼(Daniel Perlman)是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教授,从事家庭问题研究。
我小学四年级开始在区图书馆借阅图书,那时候图书馆人非常少,没人扎堆抢座位自习,只有精品期刊室是收费的,我就一直在不要钱文学馆读书借阅。那时候走进文学馆左侧临窗是一排桌子,跟课堂一样,下午放学过去阳光照射进来暖阳阳,只有两三个看起来35+的中年人桌上放几本书,记着笔记,偶有晚的时候啃口带的馒头,带水杯的都少,不像现在的图书馆是大家打卡的网红地,好像不去图书馆学会儿,显得不高大上一般。
译文书非常考验译者的经验和知识储备,特别是哲学译文书,当时图书馆很多前苏联的译文书,不同出版社不同译者的,我觉着译文书跟译制片一样,就是那个腔调让人一看就是译文,译的好的读起来尚且通畅,译的不好的真的让人不知道你在说啥,说古文不是古文,说现代汉语也不是现代汉语的感觉,当然像钱钟书这种大家的译文真的非常好。
《亲密关系》这本书译者就是属于较为通畅的,但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点晦涩艰难,且他对你的逻辑性有考验,要求读者一气呵成,不能三天晒网两天大雨,每次放下再看,你都得重新温习前文,才能从逻辑上理顺。
文中有些观点我其实并不认同,但总体非常推荐,因为我们自己在看待“关系”时会有更多偏见和修饰,作者在讲述的时候却能做在第三者的角度比较客观、系统的进行分析,让你知道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各种行为的底层逻辑。
4、营养学:概念与争论(第13版)
这本书是一本营养学教材,基本看到是教材很多人都劝退了,但这本书却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且可读性很强,看了这本书基本市面上那些保健品70%都可以劝退。
我有个同事比我大五岁,但每次公司体检身体状况全优,没有任何硬伤,且全家身体状况都非常好,从黄帝内经来讲无论男女30岁都是一道坎,就是身体状况曲线的顶点,但我这位同事40岁却从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保持的都非常好,回想了一下我们的日常交流,我这位同事(女)一个月不在外边吃一顿饭,每天都在家做饭吃,且对食材的种类要求一天至少10-15种,比如,早饭:烫面饼、凉菜、牛奶/五谷豆浆;午餐:两个炒菜、米饭;晚餐:红薯/玉米等杂粮+各种粥/连锅面;日常家里常备各种坚果、水果。
她没有看这本书,却有了科学的营养理念,但我却在读这本书感受到她这种无意识的均衡营养规划,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营养角度,她对家庭成员健康的价值都是无价的。
一个优秀的家庭伴侣,不止是精神上的激励,情感上的支持,更是日常生活点滴的照顾,一个优秀的主妇更加难得,她需要合理规划采购物资、制作时间,兼顾各位成员口味需求,推荐大家读,减少不必要开支,多在家里做营养均衡的可口饭菜。
5、EXCEL 早做完不加班
职场人必备技能,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就喜欢用WORD,我觉着EXCEL太复杂不好使,但工作有10年了,我现在就喜欢EXCEL,因为数据分析特别方便,WORD设置起来BUG太多。
这本书将比较常用的功能进行了介绍,每个项目讲解的都非常细致,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判,使你学习起来特别顺利,同时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作者会定期推文章,更新新技能。
如果说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是术,所有的办公软件就是技,如果使用好了简直事半功倍,学会一个EXCEL技能会给职场人带来一种纯粹的快乐,就跟中学解一道数学题一样快乐。
我觉着时不时的查阅、学习,能给自己时不时带来惊喜。
6、自私的基因
这本书当年风声挺大,我就特意拜读了一下,其实这个书就是告诉你,很多人看似自私的选择,恰恰是我们祖辈得以存活的原因,且这些经验最后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面代代相传。
我家老人非常信神佛,甚至于神婆,每每遇到什么事都去花钱问话,或去病免灾,家中有个小表妹不幸肾脏有一个非常大的瘤,老人就觉着我这个小表妹年纪轻轻,人又温柔又善良,懂事听话,在老人的内心觉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小表妹得这个病是不应该的。其实人看到的都是小周天,神明可能看的是大周天。
同样,我们一些选择看似是一个个体的行为,但实际上是所有人身体都携带的行为倾向,只是特定的场景触动了开关。
推荐大家可以闲暇看看,对自我内心有所开解,不是我的错,一定是上帝的错!
7、身份的焦虑
之前看《生门》的时候有个小姑娘在知道自己不适于生育疾病,但依然选择生育,最后手术不久就去世了,片尾时有个楼道的大哥说了一段话:我们觉着是我们的欲望,其实并不是的,是这个社会给予我们的欲望(大致是这个意思,但原话我记不全了)。
我觉着这句话是对这个纪录片最好的注释。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身份有焦虑,因为你是妻子,你有子宫,所以你得生育,片子中小姑娘的老公、家人都表示不希望她生,但当她选择怀孕的时候,老公那种抑制不住的喜悦溢于言表。
法律的生育权给予了女性,但真实的生活中,生育权其实杂糅太多,子宫是长在女性体内,但却又身不由己的器官。
而职场人为构建身份认同,而不断付出的一切成本,是制造焦虑的主要来源。
中产阶级本身就是一个消费陷阱。包括维持中产阶级的身份,做出的投入,相应的消费 中产阶级的车子,中产阶级的房子,中产阶级的衣服,中产阶级的鞋子,甚至包括中产阶级的老婆,中产阶级的孩子。老实讲,这些付出不见得是坏事,但如果沉醉在这些虚幻的认同当中,是永远无法获得自由选择的权利。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工作和赚钱,并没有成为摆脱奴役,获取自由的手段,而是成为了走入中产阶级陷阱的门票。并且为了维持这个身份认同,需要不断的工作,不断地赚钱和投入。
沉迷于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和消费方式,就必须通过一辈子的工作和投入来维持。 而一旦整个链条出现意外,阶级的滑落,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失落。
希望大家都阅读这本书,感受到很多身份的焦虑,为自己脱下一层层外套,让自己获得真正的自由。
8、世界简史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初一,当时在路边地摊上买的,纸质很薄,有灰色的小点,是个盗版书,但却没有印错错版的情况,后来送给了侄子。
多年后再在KINDLE上看到这本书,觉着还可以再看一遍,依然看的津津有趣。
这本书推荐给家中有初中孩子的家庭,因为这本书本身非常厚,年纪太小,不一定能坚持阅读,但初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读起来会轻松一些,而且对文科生尤其推荐,因为我们中学的课本其实很大程度上为了达到应试效果,倾向于讲述我国历史,重点于政治变革带来的效果,实际上割裂了欧洲美洲非洲等历史,使你无法在同一时间轴上看到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让你在同一时间轴上进行对比,历史的同一时期,很长时期我国的经济科技都是占据优势的,当时我们和西方的经济状况是互换的,只是因为通讯技术的不发达,不像我们现在感受这么明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9、乌合之众
这本书是传播学必读书单,主要是将个人意识在群体环境中的变化及影响。
作为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每天充斥着各种信息,我每天微博只刷“热搜”,知乎只看“热门”,看评价只看点赞最高。但是这些信息是筛选过,甚至有专门的团队去制造的,且很多信息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会刻意的包装。其实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是理性的,但在 “热”度下,在评论中大家不断修正自己观点,变成一个声音,在不断合理化或群体意识下,人们态度慢慢会越来越极端,观点会更加单一偏颇。
你看1894年的书放在今日看依然让人受益匪浅,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当你意识到你现在日日刷的信息,其实很多并不真实,且多是人有意外包装以达到自身私利,请大家多看传播学类书,让你放下手机,活在当下。
10、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我给我家小辈买的第一本小说,也是我永远放在我的KINDLE的一本书,我当时记得书店书架上写的是魔幻现实主义书籍,其实拉美文学传播到我国的非常少,但拉美文学的那种独特风味确实是其他大洲没有的,特别是百年孤独,如果说欧洲文学神话寓言像餐后甜点,亚洲文学像正餐,美洲文学像晚餐,拉美文学就像路边夜宵,那种野路子的畅快,和消化时的不适和别扭,真是独具特色。
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我就不写了,可读性非常强,不用督促你,两天就可以看完。
瑞达小马
去看看大吃一惊]
校验提示文案
西瓜橘子圆圆
校验提示文案
姜勤快
校验提示文案
大侠出平湖
校验提示文案
柳生春
校验提示文案
柳生春
校验提示文案
姜勤快
校验提示文案
西瓜橘子圆圆
校验提示文案
瑞达小马
去看看大吃一惊]
校验提示文案
大侠出平湖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