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规划:首月1元的600万医疗险背后,实则是营销的套路!
“首月1元,就可以马上拥有600万的医疗险保障。”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收到这样的短信?
虽然这样的产品看起来很诱人,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陷阱!
这会让很多不懂保险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一不小心就走到营销的套路里去。
下面小骆驼就来为大家揭秘一下这种保险背后的套路。
虚假营销,混淆保障力度
抖音、短信我们都能看到不少此类产品,广告词几乎都是:“最近上线了一款几乎不要钱的保险,首月只需要1块钱,就能领到最高600万的保障。”乍一看似乎不要钱,但点进去就进入了投保页面。
首月1元的百万医疗险是按月缴的,虽然第一个月1块钱,但会开通续费扣款功能,后续会自动扣款。仔细看下这种产品的费率表,后续每月扣费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元。
在有社保情况下,31岁年缴费需要381元,而到了51岁就高达1110元,相比市场上热销的百万医疗险价格,只是把你第一个月要交的保费平摊到了后面11个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优惠。
如果告诉你,每年要交几百,甚至是上千元,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再轻易购买百万医疗险。而1元的营销,让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款产品真正的保障责任。
比如广告上的600万保额,保100种重大疾病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看上去是得了重大疾病,就能赔付600万保额。
实际并不是这样,大家都知道,百万医疗险是实报实销的,也就是花多少钱,报多少钱,600万只是报销的最高额度,而且通常还有1万元的免赔额,也就是超过了1万元的部分才可以报销。
忽略健康告知
第二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健康告知。
我们的读者应该很清楚了,投保之前,保险公司会询问你的健康情况。假设将来出险了,有一条不符合健康要求,又没有告知保险公司,都不会赔给你。
但这款产品的健康告知,藏在小小的角落里,页面根本不会弹出来,导致很多保险小白或者中老年人,甚至是老司机都会直接忽略。
毕竟普通人的使用习惯,不会点开页面一条条核对。
在投诉平台上就可以看到类似的投诉,小A的父亲三年前因为脑中风住院做了手术,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好,就给自己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没想到1年后因为突发心梗住院了,出院申请理赔后却遭到了拒绝,原因是隐瞒病史,而小A的父亲,当时极有可能就是忽略了健康告知,直接打了勾。
去年12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发布了一条通告,点名通报了几家平台打着“首月0元”,”首月0.1元”的旗号,进行不实宣传,总涉及保费上亿元。
很多人都说保险有坑,但实际上保险行业是被这些虚假营销的现象给污名化了。
小骆驼也不止一次强调,买保险不是买菜,也不是拼多多抢购,在买保险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保障内容,什么保,什么不保,否则就容易被一些平台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