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洗了个澡差点失明!宝宝这些常用品竟然暗藏危机,别为了好玩瞎买了
给娃洗澡,可谓是带娃过程中工程最浩大的事情之一了!
浴盆、水温、清洗用品...准备工作一大堆先不说,若是再碰上个不配合的娃,那咱可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0.5”。
怎么办呢?技术不够,玩具来凑!
用一些可爱的玩具来转移娃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可能配合并保持愉悦,是很多父母的“杀手锏”!
尤其是像小黄鸭一类的橡胶玩具,样子萌萌哒,一捏又能响,简直是每个宝宝的心头好。
但是,这些看起来蠢萌的玩具,真的就“纯良无害”么?
并非如此。
C妈友情提示:接下来的场面有点触目惊心。
国外一位名叫Eden的妈妈在网上po出了自己家2岁孩子在洗澡后差点失明的经历。
某次洗澡后,Eden发现孩子的眼睛有点红肿,但当时只认为是洗澡时进水了所致。然而后来,情况却并未好转,甚至愈演愈烈。
孩子的眼睛肿胀到极致,虹膜也变得模糊,并且伴有发烧。
紧急送医后,经一系列检查发现,孩子确诊为严重的蜂窝织炎,并已经从眼睛扩散至面部,面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的风险。
索性发现的及时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这个可爱的小宝宝已经回归健康生活。
而造成他之前惨痛经历的罪魁祸首就是洗澡时的“玩伴”--小黄鸭。
更准确的说,是寄生在小黄鸭体内的不计其数的细菌。
细菌侵袭引起孩子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造成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的炎症。
洗澡鸭中的霉菌不可小觑
洗澡鸭一类的洗澡玩具之所以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洗澡鸭中细菌数量超乎想象。
在2018年,瑞士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小黄鸭一类的柔性橡胶玩具,是细菌滋生的温床。
他们通过实验,在4/5的洗澡鸭中发现了会引发孩子疾病感染的细菌和霉菌。
这些细菌在科学家专业专业仪器的检测下,呈这样:
这还不够!细菌的数量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实验证明,内含洗澡水和脏水的洗澡鸭细菌含量分别高达950万个/cm²和7500万个/cm²。
即便是将干净水置入玩具之中,也会产生550万个/cm²的细菌数量。
而在这些细菌中,最常见的包括Legionella (嗜肺军团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绿脓杆菌)等多种病菌。
以嗜肺军团菌为例,它的存在有可能引发肺炎,甚至产生致命风险。
像引起上文中提到的引起蜂窝织炎的细菌则有可能是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等。
试想一下,如果把孩子、水、小黄鸭放到一起,那简直就是把他扔在了细菌堆儿里!
其次,细菌不会因为勤洗刷、勤更换,就停止滋生。
当然,还有不少家长觉得觉得,孩子把玩过后,把玩具洗涮晾晒干净,应该就没问题了吧。
错!
这一类的玩具底部一般都有一个小气孔。
宝宝在玩的时候一捏,里面的气体从气孔排出,产生声响。
而与此同时,宝宝的洗澡水也会通过气孔进入玩具内部。
一旦温热的洗澡水夹带着人体的汗液、皮屑甚至尿液等等进入玩具内部,就会和制成玩具的材料聚合物发生反应。
聚合物会产生有机碳化合物,为进入玩具内的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这就造成了细菌的无限滋生。
此时,不论你是认真清洗、高温晾晒还是定期消毒,残留其中的细菌都不可能完全清除。
同样也有实验证明,即便是使用仅三个月的洗澡鸭,其中的菌落数量也达到了6700个。
也就是说,勤更换也是个无用功。
所以,对待这类玩具最好的方法,就是:扔掉!扔掉!扔掉!
别拿孩子的安全冒险,哪怕在给他们洗澡的时候麻烦一点。
如何给宝宝挑选洗澡玩具
C妈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 、橡胶类玩具要选择无气孔、材质符合安全标准的
前文提到,橡胶一类玩具之所以会滋生大量霉菌,一是因为气孔导致积水,二就是材质问题。
无气孔的玩具是首选,这样能避免玩具内部积水,细菌也就没有了生存环境,但仍然要定期更换;
劣质聚合物会为细菌提供滋生环境,在选择玩具时,一定要认准安全无毒、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材质,确认产品安全认证证书、检测合格证明等等,从正规平台进行购买。
2 、选择其他类型玩具替代橡胶玩具
其实孩子真的不一定要“专业”的洗澡玩具,在我家,小毛巾、小水杯、DD都能玩的不亦乐乎,大家不妨把脑洞开大些。
当然,不管是什么玩具,在跟宝宝的洗澡水接触之后,都要进行二次清洗并晾晒干净。
其他有类似安全隐患的玩具/用品
除了洗澡玩具以外,有类似安全隐含的还有这类贴身用品!
1 宝宝的牙胶玩具
比如之前风靡全球的牙胶玩具“苏菲小鹿”,一次偶然美国一位牙医妈妈切开这只小鹿,里面的的样子却让人跌破眼镜:布满了黑色的、令人作呕的霉菌。
事件传开以后,不少家长都跟着打开了苏菲小鹿,这才发现孩子一直啃咬的玩具竟然这么脏!
原因就在于宝宝啃咬时流出的口水通过小鹿身上的通气孔进入内部,给细菌滋生提供了可能。
和洗澡鸭内细菌形成的原因如出一辙!带气孔的橡胶玩具+液体,就是细菌的“天堂”!
所以,和洗澡玩具一样,为宝宝选择牙胶玩具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心、无气孔;
无清洗死角;
材质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入口的玩具更应慎重,应选用食品级材质);
除此之外,牙胶玩具应无任何可松动配件,以免宝宝误吞。
从宝宝戒奶瓶到可以用敞口杯喝水,中间过度几乎都会用到的学饮杯、鸭嘴杯、吸管杯等,也难逃霉菌滋生的命运。
不少品牌的吸管杯就被曝出此类事件。
有的学饮杯在设计上有一个防漏设计,但是防漏阀却无法拆开,拆开即是损毁。
正是这个无法拆开的设计,让杯子无法得到彻底清洗和晾干,久而久之,就会生长霉菌。
另一款宣传为让孩子爱上喝水、某宝平台销量也很高的吸管杯,也因为结构复杂、难以拆卸,导致一些清洁死角长满了霉菌。
而宝宝入口的水,却都会从这些部位经过,随细菌一起进入宝宝体内。
为了避免自家宝宝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选择及清理杯子时,要注意:
选择结构简单、零部件可拆卸、无清洗死角的杯子;
选择材质安全的杯子;
一些细节部分,如吸管接缝处、杯口螺纹处等细节部分重点清洗;水杯内放置过果汁、奶之后尽快清洗;
定期更换水杯,尤其是有清洁隐患的款式。
霉菌危害重大,可轻易侵蚀孩子的免疫系统。
宝宝接触到霉菌,轻则咳嗽、腹泻、呕吐,重则引起过各种炎症、肺损伤甚至引发生命危险。
但是这些容易滋生细菌的幼儿用品,几乎家家都有。
如果不放心,干脆自查一下。一旦发现已有霉菌,别犹豫,直接扔掉!
CC爸妈小号(ID:ccbama-1),专注于孕期和低龄宝宝的MINI社区。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
本文经CD爸妈(公众号ID:ccbama-1)授权发布,原标题:洗了个澡差点失明?宝宝这些常用品竟然暗藏危机!,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洗澡不需要任何玩具。。。。。小朋友都喜欢洗澡吧!
你牛*看你能不能把你手上的东西全部都洗干净。没读过生物吧,还读书
那点儿东西,个人以为不多,但你的娃,你咋安排,你开心就好,我说啥都是不作数的
回去问问你爷爷你爸妈愿不愿意给孩子吃长了毛的馒头??你也说了是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 现在说这有什么意思?都科普多少遍了 就算切了长了毛的那一层 上锅蒸那也是变质了的馒头!你愿意吃就吃!不要宣扬无害!我也没说要让孩子住进无菌玻璃房!但我不会给娃吃变质的东西!还有我不吃外卖谢谢!
两码事!你就算洗过手,你的手也不是无菌的!没有人说要做到无菌的概念!这是量的差异!知乎名言抛开剂量看毒性是耍流氓!你看到开头霉菌的数量了吗?
康迪克的水杯千万别买,用了3个月吧拆卸问题直接扔了,因为看到红书上别人拆开里面都是脏东西,拆卸你还得另外买工具谁高兴啊
给宝宝洗澡不用这种玩具的 就平时让宝宝放盆里玩玩 发现自己玩具发霉了就用84原液用针筒💉注射到玩具里消毒就好了
早就发现洗澡玩具里面发霉了
学习到了,感谢!
鸭子还是适合烤制
任何小概率的事,你遇到了,就是百分百的事
不是我吹,那个吸管杯我都能拆开清洗,吸管刷我也有,吸管也换过了。小鸭子好在孩子不喜欢
军团病那个貌似就在《豪斯医生》里看见过,没想到在这也能碰见
我没遇到过这种事,你说的这年代太久远了吧……反正哟小时候大家都很皮实的,没那么娇气。
在我妈妈小时候,有好几个小孩夭折被随便埋到山窝里,墓碑没都有。现在没有听说过哪家孩子夭折了。你说都是那样长大的。
小黄鸭从来不让在洗澡盆里玩 想也知道会滋生细菌
我都是用水牙线冲洗那个缝隙,牙刷刷没用
洗澡玩具定期换,我忘了哪儿看的,就是有这个印象。
我以为是青苔呢,不过我早扔了,强迫症受不了
我家娃的奶杯,水杯我都定期拆开用小刷子刷,再煮一遍的。洗澡的玩具只要不洗澡就拿到阳台上晒。
我家用84,陈年老霉菌都没了,所以说84最直接。多过几次水就好了。所以说那些人,不注重卫生就不注重卫生,还找那么多借口。
额,顺便说一句,孩子不需带的太干净,现在儿童各种过敏源。就如从小养猫狗可以降低过敏性哮喘三成的发病率一样。太清洁的环境等娃儿到了幼儿园,两周一医院
回去问问你的父母或者爷爷辈儿,长毛的馒头能不能吃?现代人不吃是因为物质基础提升到了一定程度,丢弃一个馒头不会饿肚子。如果只剩这一个馒头,呵呵。另外说下,现代人经常吃的外卖,未必比长毛的馒头干净多少,只是不知道而已,嗯,是眼不见为净
确实很不卫生,值得注意
早就听说这个容易长霉菌,每回洗完都把水挤干净了晾干
额 以后不买这类玩具了 抚触球也是带孔的 岂不是也要扔了
不明白康迪克的杯子为啥卖那么好,明明超级难洗
孩子洗澡时间不能太长,所以我都不给玩具
不管是个概率的问题还是什么其他的问题,学习一点知识总归没错,感谢分享。
每周84洗一次,不可能洗干净的降低菌落群组就好,注意在过敏服用激素期间要多洗两次,激素会抑制免疫力,跑进肺里面就手尾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