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首先筛选掉什么人?
最近,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了。大家在为学子们鼓劲加油的同时,有一篇高考作文悄悄占据了人们的目光,那就是一篇高调炫房的0分作文。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每个父母都听过的话。
可是,有的人的起跑线,就是某些人的终点线。
我们能甘心吗?看看最近流传在网上的高考0分作文,小小年纪,已经是亿万富翁。这得益于他父亲超前的眼光。
但是他这么写,只得了一个0分。我想,他是不会在意的。他自己也在作文里写了,无论老师给他满分还是0分,都不能影响他是一个亿万富翁的事实。
是的,他是一个亿万富翁,那又如何?这是他自己挣来的吗?是他自己的眼界得来的吗?
不是,这是他的父亲的。甚至,他还得意洋洋地毁掉了自己的高考而全然不在乎。
我想,这个父亲,是不是真的有把他赚钱的能力好好地教给他的孩子?是不是有教他的孩子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还能逆风翻盘?
我想很悬。
张华老师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面说,“我们要让孩子赢在终点线”。
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要做一个独自自主,能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的人,而不是靠祖荫而洋洋得意的人。
张华老师,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也是三个孩子的爸爸。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是他集10年研究与实践写成的一本“未来之书”,而他创建的APP少年商学院,正在为世界各地的学生们链接最国际化的课程。
而他的教育理念,全在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面,此书和少年商学院APP相辅相成,一为理论,一为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翔实的策略建议与实操路径。
这正是它和市面上的书籍不同之处,既有理论,又有可操作的实操路径,还有配套的线上教育来辅助父母们。特别是那些既焦虑又想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父母们,特别适合这本书。
回到正题,高考首先筛掉了哪些人?第一种,就是如前文所说的,只知道炫耀但却毫无品格之人。
他知道自己在高考考场吗?他知道。
他知道自己这么写,可能会毁掉自己的高考吗?他也知道。
他知道这么写,会在全国引起多大的反响吗?是的,他特别知道。但是他就是忍不住。
为什么?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他就是不说出来难受,但这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他说得对吗?对,大家现在都明白,先敬罗衣后敬人。但他选错了场所,他在高考中这样写出来,不仅是在打自己的脸,打老师的脸,也是在打这个社会的脸。
炫耀是一件常事,但在高考上炫富,却不是。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对这个社会有用的好人。
就像《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面写的一样:“全人=好人+正直的公民+有用之人。”
一个人若是连品行都无法保证,那他的资源越多,越是聪明才智,可能越会对这个社会造成伤害。
大家一直都在注重把孩子培养一个能赚钱的人,也就是能养活自己和家庭的人,所谓有用的人。而学校教材一直在想把孩子培养一个好人和正直的公民,然后才是做一个有用的人。先做人,再做事。但是社会上的那些现象,却让处于三观塑造期间的孩子感觉到迷惑和摇摆。
这恰恰是教育的目的,那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从而成为一个正直的公民,在这一样一个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有用,对不同角色来讲,也是不同的。是对父母?对家庭?对学校?对老师?对社会?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不同的角色,而在这些角色中如何平衡和取舍。那就需要一个底色来打基地,那就是成为一个全人,好人+正直的公民+有用之人。
而我们作为家长,在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全人的同时,也要自己以身作则,先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
或者自己做不到,但能为此而努力,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也是在身体力行地支持这种行为。然后也能为孩子的这一努力方向,找到一个孩子喜欢的,能效仿的榜样。激励孩子去为这一目标而前进。
这个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视化的,不然虚无缥缈的目标,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中。
这是写过孩子的一本书,也是写给家长的一本书。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指的是孩子,也是家长。
现在已经是数字化的世界,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那些不终身学习的人,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但我们可以抓住整个世界的底色,也就是这个世界,无时无刻都在需要全人,那些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正直有用的好人。
高考筛选掉的第二种人,就是只知道选择应试教育,亦或是只选择素质教育的人。
因为,应试与素质教育本来就不是对立的。
哈佛新公布了最近一届新生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哈佛学子,并不是把学习课本作为重点,而是重在实践。
或许大家会说这里是中国,不是美国,我们就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是,学校教育给了每一个人得以读书学习的权利,应试教育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选拔的公平性。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新一期的清华学子的招收标准和入学特征,也说明了新一代的清华新生,都是“新T型人才”。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过:“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我看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重点。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终身成长和做一个有用的好人,一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
高考筛选掉的第三种人,就是以为考不好,就能留学深造的人。
2020年,留学人员,特别是低龄留学人数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趋势。这当然有国际形势的原因,但也有家长们已经认识到,留学已经不如以前那么金贵了。特别是,有些家长花了很多的精力把孩子送出去,但却也让孩子如脱缰野马一般,彻底放纵。而那些想要认真学习深造的孩子,在高考时他们拼不过国内的学生,出去了之后他们就能成为学校里的佼佼者吗?只怕未必。
高考筛选掉的第四种人,就是视科技为洪水猛兽,不肯让孩子用线上与线下游戏去学习的父母的孩子。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其实不说孩子,就是大人,不也爱玩吗?只是把玩具换成了线上游戏,金钱,权利,名望,成就罢了。
那些视游戏,特别是线上游戏为洪水猛兽的家长,关掉了孩子与这个世界链接的窗口,只让他从有限的书本中获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但这远远不够,现在的世界瞬息万变。要是连学习APP都没见过,又谈何利用好它们?更何况,游戏确实令人沉迷,但你能阻止孩子一辈子不玩它吗?恐怕很难,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利用它为孩子的学习助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它脱敏,而不是别人用游戏一引诱,就毫无抵抗能力。
高考筛选掉的第五种人,就是只学习,不生活的孩子。
一个孩子,若是只除了学习,什么家务活,什么社交活动都不参加,那他将被剥夺独立生活和培养情商的能力。
社会即课堂。读书只是一种学习的模式,实践更能学得各种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需要吃饭,睡觉,聊天和持续进步的人,特别是孩子,他们还处于可塑的阶段,各种能力都在慢慢摸索中。
若是为了那点成绩,而错过培养他生活能力的少年阶段,那等到他成年,不知道要花几倍的功夫和时间,再回过头来学习这些本在他少年时就习得的能力。
高考筛选掉的第六种人,就是以为狼性竞争就能赢到最后的人。
智商、情商和财商能让孩子学得更好,聊得更好,活得更好,但众商却决定了他能走多远。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人敢说自己能单枪匹马走天涯。我们的社会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社会上的每一个都精细分工,通力合作。
成长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场竞赛。在商场上,你的竞争对手也有可能是你的合作伙伴。更何况在校园里,同学之间并无利益冲突。很多人长大后,回首才发现,往往只有校园里培养出来的友谊,是最纯粹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孩子在应该交朋友的时候,不要教他去做一匹孤狼。
有时候,我们只看得到冰山之上的能力,却忽视了冰山之下的品格和感受。
“多关注“冰山之下”,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和底层品格,拥有幸福美好人生的关键和基础。”
现在各地养娃的情绪这么焦虑,大多数都在关注孩子的语数英和兴趣班,却很少有人关注孩子开不开心,感不感兴趣。
能支持一个人一直学习和实践下去的,从来不是什么自律,而是从这件事情中获取快乐的能力。大人尚且如何,更何况孩子呢。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和底层品格,教他们做一个诚实、善良但又能自保的人,学会独立,学会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教会她们如何和他人沟通,有同理心,如何帮助他人,为这个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有这些打底,那些语数英的能力才如枝叶一般,有了树干,能够依附在上面茁壮成长。不然就如风中柳絮,一吹就散。不然怎么说现在很多孩子和职场人都有了空心病,人很优秀,但却没了主心骨。这是我们要避免的。
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孩子们要跑的不是一场又一场的短跑,而是一场又一场的马拉松。而且这些马拉松看似分布各地,但实则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
愿我们的孩子,也能以健全的人格,去面对这世界的风风雨雨,迎风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