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妈妈爱看的选奶粉大法,纯奶粉敏宝妈妈的踩坑经历
作为纯奶粉宝妈,以及大学食品专业的人,分享一下选择奶粉的亲身经历,还有选择奶粉过程中犯的严重错误。
先上结论,我选择奶粉的方式:
1、出于品控稳定性的考虑,只选择知名品牌的奶粉。
2、不考虑奶源和牛奶产区。
3、优先选择碳水来源为乳糖的,而非麦芽糊精、玉米淀粉。
4、配方中植物油包含棕榈油的排除。
最终脱颖而出的这两位:

右边的皇家美素力应该在宝妈界算是赫赫有名,但左边那位hero baby可能比较少宝妈认识。
两个品牌的爱恨情仇就不赘述了,只需要知道他们俩就是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关系,意思就是内里的东西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王老吉输给了加多宝。
现状就是hero baby完全不做中国市场,而且仅在欧洲几个国家有售。
因为hero baby的价格大概是皇家美素力的一半不够,想要有这种骚操作的前提是爸爸妈妈能以用专业知识扛住老一辈和外人的指指点点,而且必须对自己的研究和选择有十足的信心。
如果没有意外其实我会一直选择hero baby的,可惜我们家在第一个月儿保的时候确诊了是敏宝,必须喝深度水解奶粉,与普通奶粉无缘了。
于是我们就转向选择深度水解界的口味王,爱他美深度水解。

深度水解奶粉的味道只能说一言难尽,我和队友在宝宝喝之前冲了一顿俩人喝,入口就打了个冷战,但凡亲自尝一口都会觉得宝宝非常可怜。
不过同时我们又会庆幸还好宝宝不用喝氨基酸奶粉,因为氨基酸奶粉真的没有最难喝,只有更难喝。
一、选择配方奶的一般法
品牌、奶源和配方是三个我选择奶粉的重要根据,大品牌在生产工艺方面会有比较好的保障,但奶粉的本质还是食品,所以首先需要符合作为食品的要求。
1、奶源
奶源作为奶粉产品的“原料食材”,大家普遍会觉得十分在意,是新西兰奶源?荷兰奶源?澳洲奶源?其实只要是符合国标的奶粉,不同奶源之间的差异其实没有想象中这么大,如果把奶粉当做普通食品看,奶源不同最大的差异,可能就是在口感上有所不同。但因为配方奶会添加不同的成分改善口感,所以奶源并不是我非常在意的。
2、配方
宝宝奶粉其实是配方奶,因为单纯的牛奶和母乳成为有差异,所以研究不同奶粉品牌的配方、同个品牌不同产区的配方,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细致去研究各个配方成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没有太大必要,不仅会越研究越迷糊,还会因小失大,盲目追某种有益成分的量而忽略配方整体的合理性。
并且,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因素除了奶粉,还有睡眠、日照、运动等等,想宝宝健康成长,指望配方奶中占几%的营养成分添加有点本末倒置了。
所以,只需要关注配方中的大方向,将几个重点成分的权重弄清楚即可。
(1)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乳糖、麦芽糊精、玉米糖浆

其中,乳糖是较优选,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比牛奶中的乳糖还要多,是6个月内宝宝最为主要的热量来源。
有些配方奶会选择麦芽糊精或玉米糖浆替代乳糖,麦芽糊精少量可防止奶粉结块,但如果作为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则不推荐。
也即对于普通的宝宝,麦芽糊精作为担不起主角,但作为配角没问题。但牛奶蛋白过敏或者乳糖不耐受的宝宝,麦芽糊精就能担正做主角了,后文会详细说。
(2)提供脂肪的主要成分:
植物油,通常配方奶中会额外添加提供脂肪的成分,即配料表中的植物油,但植物油只是个大类的说法,细分的话还有菜籽油、葵花籽油、椰子油、棕榈油等等。

奶粉的奶基“牛奶”中,脂肪成分是直接来自牛奶的脂肪酸,是POP结构脂,与其对应的是OPO结构脂,是母乳中特有的脂肪结构,化学名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上面这些结构不需要知道得太清楚,只需要明白POP容易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皂化钙(脂肪酸钙),导致肠道堵塞,影响正常排泄,形成上火。这就是老人家常说喝奶粉容易上火的原因,因为那个年代对营养成分提取的工艺没有现在现金,所以导致老人家总认为喝奶粉不好,喝奶粉容易多眼屎、拉不出大便。
有些奶粉添加的植物油成分包括棕榈油和棕榈液油,也属于POP结构脂,可能会与钙产生皂化反应,影响钙的吸收并增加便秘的几率,同“上火”。
但是,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结构脂)没有预防便秘的效果,没有预防便秘的效果,没有预防便秘的效果,只是帮助配方奶更加接近母乳,与是否便秘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必过分迷信。
总的来说避开棕榈油和棕榈液油,都是不错的选择。
(3)其余的锦上添花成分
① 香精、糖分、甜味剂和盐等
这些是调整奶粉口感的成分,但对于味觉尚未发育完全的宝宝来说,这些已然算不上锦上添花,纯属多此一举的成分,盲目排除即可。
② DHA、ARA、益生菌益生元等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锦上添花的成分,可有可无,选择奶粉首要保障的奶粉的安全,有时过多添加营养成分,在如今精细喂养的环境下,宝宝其实非常容易营养过剩,而且复杂的成分也未必对宝宝肠道有好处,真的需要补充益生菌,可以额外通过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剂补充。
上述选择配方奶的方式,都是建立在宝宝并非乳糖不耐受或者牛奶蛋白过敏的体质,但偏偏我的宝宝就是一个牛奶蛋白重度过敏的宝宝,我也因此犯了选奶粉过程中最大的错误,忽略了宝宝是否对牛奶耐受。
二、选了好奶粉,却犯了根本性错误
1、起因
因为决定了纯奶粉喂养,所以按照选择奶粉的一般法,我也是千挑万选了一段时间,自己亲自在宝宝没出生前练习了冲调、尝了口味。
虽说网上有部分宝妈建议先尝试适度水解奶粉,但亲自尝试了适度水解奶粉之后,口感实在是一言难尽。
所以最终我们还是选择某大品牌A和B的普通奶粉,选择两款的原因是避免宝宝不接受其中一罐。
一开始宝宝对奶粉的接受度还是不错的,愿意喝,喝得也很快,整个月子里,宝宝的大小便一切正常,除了经常吐奶和脸上长湿疹,但这都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
起初我们也并没有十分在意,只是觉得宝宝比其他同龄的婴儿容易吐奶是个体差异。
紧接着宝宝一个多月的时候染上了新冠,偶尔有喷射性吐奶,我们也以为仅仅是新冠的原因。
2、确诊牛奶蛋白过敏
直到宝宝新冠康复,我们终于在一个半月的时候做了满月的儿保,考虑到宝宝一直都有吐奶、湿疹的情况,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做了牛奶蛋白的IgE检测。

结果出乎我们所有人所料,宝宝属于重度牛奶蛋白过敏,而且是3级的重度过敏。接下来我们以看小儿过敏、肠道消化见长的专家医生,医生也坦诚很少见到小月龄宝宝过敏这么严重的。
综合了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医生建议我们转深度水解奶粉,适度水解也不考虑了,如果喝深度水解奶粉宝宝仍然无法适应,那么需要转氨基酸奶粉。
3、失败的教训
因为我们是纯奶粉喂养,宝宝的肠道和消化系统尚未建立完成,宝宝的第一口奶选择适度水解会比普通奶粉更合适。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尝试第一口奶粉的时候消化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尝试普通奶粉的过敏几率会比刚出生就纯奶粉喂养的宝宝小。
所幸的是,及时发现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没有走太多的弯路,适应深度水解奶粉也比较好,不需要上氨基酸奶粉。
作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大分子的乳糖几乎是需要杜绝的成分,此时,麦芽糊精就成为乳糖最好的替代品。

牛奶蛋白过敏原因主要为宝宝体内缺乏消化乳蛋白的酶,导致饮用牛奶后无法吸收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而麦芽糊精属于多聚糖,是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在深度水解奶粉中,麦芽糊精就能担正做主角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第一步就做错了,不愿意牺牲口感,没有先选择适度水解奶粉,给宝宝一个过渡适应的时间。结果导致宝宝吐奶了一个月。
如果让我重来一次,在选择奶粉的问题上能够更加慎之又慎,或许一切都不一样了。但是没有如果,只能在这里分享经验,给诸位爸妈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参考。
在宝宝开始喝奶粉后,如果发现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请及时复盘是否在奶粉选择上需要调整,有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转奶,避免宝宝肠道损伤。
希望大家的宝宝健康成长。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