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京都,稻荷山与花之绘姿
柊家別館(柊家别馆)
在「柊家别馆」的第二天早晨,我们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给唤醒了,此刻已经可以从我们房间的小阳台望到下面的庭院了,因为价格比较实惠「柊家别馆」的庭院自然也比较小与正统的“御三家”相比就有些小家子气了。
而此刻,旅店的服务员也正好要来给我们收拾床铺并且布置吃早餐的餐桌,借着服务员收拾的时间,我正好可以去逛一逛白天的「柊家别馆」。
从1楼走道可以通往旅店的庭院,虽然是个可以步入的院子,不过也是连接着1楼房间的,摸不清这里的客人是否已经起床为了避免打扰我就在院子的口子上望了望,并再一次确认了这真的是个很小的院子,大概与我们第一次到访「京都」时住的民宿后院差不上多少。
当我回到房间里的时候,旅店的员工已经将今天的早餐摆在了餐桌上,作为一家传统的旅店,「柊家别馆」提供的也是传统的“一汁三菜”式的早餐。
白米饭搭配煎三文鱼、三种酱菜、简单的蔬果,再搭上一份温泉蛋与一份味噌汤,这样一份高卡路里的早餐就是日本人一天精气神的主要来源,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早餐要吃好的精髓。
在房间内慢悠悠的吃完早饭并且将行李拜托给旅店寄存以后,我们也将两间房的住宿费一并结算了,单间房的费用甚至超过了我第一晚在「枪见馆」的住宿费用,这种价格真是只适合体验了不推荐长时间选择住在这样的旅店,处理好一切以后我们今天的行程也即将开始。
我们从旅店出来的时候正好遇上了某位打车离开的住客,旅店看来还提供叫车服务,不过我们选择了更加节省的搭乘公共交通方式,而接下去的行程我们将要前往「京都」的“网红景点”「伏见稻荷大社」探访那漫山遍野的红色鸟居。
京都
时隔我们上一次探访「京都」只不过一年多而已,再一次来到「京都」因为多了两位朋友同行,因此我在行程安排上还是保守的选择了比较多的网红景点,加上两位朋友这次来想要体验一下和服变装,而我最终选择了位于「清水寺」附近的一家名气不是很大但是衣服的回头率却很高的店铺「花之绘姿」,然后就是利用这附近那些比较传统的建筑群拍上一些变装纪念照,这一天的行程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利用的就是这张京阪电车的一日券,「京都」大部分室内交通不跨区不跨公司的情况下都是均一价,去年还是500円/人,不过从今年开始已经全部都涨价到600円/人了。
其实这张券更多人会用在「伏见稻荷大社」衔接「宇治」的行程,不过我们今日的行程却安排在「伏见稻荷大社」与东山南部的景点,这是因为我们住宿的「柊家别馆」与“三条站”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距离,才选择了这一张券。对于「京都」市内大部分的交通来说不跨区的情况都是在200円~260円左右,因此即便今年涨到了600円只要考虑行程会利用同一种交通超过3次就可以买一张1日券了,而我们晚上还安排在鸭川旁吃烤肉正好又在三条站附近,不难看出我们这一日对于“京阪线”的利用率挺高是可以值回票价了。
伏見稲荷大社(伏见稻荷大社)
从「柊家别馆」前往「伏见稻荷大社」的交通方式最便捷的也就是我们提到的“京阪线”了,虽然我知道「伏见稻荷大社」不在早上8点以前到达就会被人山人海的游客占领,但是因为今天开始是团队行动,每增加一个人总归是要有一些拖延,因此在时间选择上我还是保守的选择了8点20的班次,这样当我们到达神社的时候已经快要9点了。
从车站出来的大部分人都会往神社的方向走,这几乎是「京都」大部分景点附近车站都可以看见的情形,因此在「京都」找路真的不是一件难事,更何况从车厢出来总会有那么几个说着中国话的游客。虽然这一路上的游客已经不少,但是日本人并不会提早开门来做生意,大部分的店家还是维持着9~10点左右才会开门迎客。
当你发现路边的人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的时候就意味着神社的大门就要到了,「伏见稻荷大社」的标志性朱红色的巨大鸟居成了这里的指路牌,虽然时间还很早但是鸟居下面已经挤满了熙熙攘攘的游客群,而刻着神社大名的石碑却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官网点这里)。
日本神社门口的鸟居就是一种分隔人世与神域的结界,进入大鸟居就代表着正式步入神的领域,而「伏见稻荷大社」更是在门口的位置放置了前后两座鸟居,个人理解这两座鸟居中间的通道应该就是意味着从俗世间走入神域了。
第二座鸟居后面的就是「楼门」,这个建筑也是大有来头的,根据记录是“丰臣 秀吉”在公元1589年所修建,据传是他当初来为大病的母亲祈愿而后来还愿所修建的。在「楼门」前方的建筑就是介绍过多次的「手水舍」了,此刻已经围满了众多的游客,当然大部分人都不会正确的使用而选择了看着前面使用的人来依然画葫芦。
关于「稻荷大社」想必很多对日本有些了解或者看过日漫的人都会听说过,也会有不少的人知道“稻荷神”其实就是“狐狸神”,在日本国内大部分的「稻荷大社」门口都会用“狐狸”来代替“狛犬”(狛犬就是国内的石狮子,传到了日本被称为狛犬)来看守神社。众所周知,狐狸通常是以会偷吃农田、谷物的鼠类、鸟类、昆虫为食,因此日本的“稻荷神”也是日本农业的守护神,只不过后来进入了工商业社会,也逐渐有了财富守护神的形象,才有了今日日本这众多的「稻荷大社」分社,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大部分城市的商业街都可以找到「稻荷大社」的身影。
我们前往的当天正好是“讲员大祭”的日子,是神社为了感谢神恩而举报的一系列活动,所以「本殿」前有不少的活动而禁止拍照,也有不少的游客与当地人在这里观礼,我们略做停留以后就从侧面的登山阶梯离开了神社,而从这里的守卫狐狸与红色鸟居之后就进入了「稻荷山」的范围之内了。
稲荷山(稻荷山)
「稻荷山」其实是「京都」伏见区最值得走的景点,本身也是一条“伏见稻荷参道”,是古代日本为了表达对神明的敬畏而对信徒们进行考验的参拜之路,关于“参道”的介绍我在之前的「熊野古道」介绍中已经提及,有兴趣的可以去那边参考一下。
「稻荷山」的登山路一共有3条,从「伏见稻荷大社」上山就有一左一右两条路,我分别用标号①和②来表示,这是最常见的登山路,大部分游客都会在这里拍摄一些「千本鸟居」的图片,而网上大部分比较常见的「千本鸟居」都出自这两段路,通常的游客也会选择②号线走到一处名为「熊鹰社」的地方折返或者继续前往标号③的道路从一条开着一些甜品店的道路回到「荒木神社」,这条路线大约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
而我们最终选择了最困难的①号线,从一条名为「竹乃下道」的小路绕行到「弘法ヶ瀧」,然后从这里走一条小路登上山顶「一之峰」,然后再由下山的路线⑤经过「二之峰」和「三之峰」到达山上的十字路口,也是观赏「京都」城景最佳的观景台,再由这里的⑦号路线下山前往今天上午的第二个目的地「东福寺」。我们选择的这条道路前半段也被称之为“お滝巡り”,皆是因为这一条路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人工建造出来的“修行瀑布”,修行者们可以在这些瀑布之下通过流水对身体的冲刷来净化身心灵,在日剧《朝五晚九》或者更早的日漫《圣斗士星矢》中都有这种修行的画面,如果后程选择从④号路线下山那就是一条完整的修行之路了。
进入「千本鸟居」之后就是「稻荷山」的范围了,这些朱红色的鸟居以及入口处摆放着的“常夜灯”都是各大公司或者私人因为事业成功大赚了一笔而来还愿所搭建的,以表示对于“稻荷神”的庇佑之恩,所以在这些鸟居上刻着名字的人或公司都至少曾是日本风云一方的人物。
步入「千本鸟居」以后就可以见识到这些鸟居对于游客们的吸引力,即便我们在九点多到达这里依然已经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并且还不是周末甚至节假日的早晨,所以我通常都会建议不想爬山的自由行游客选择在8点前来这里拍照打卡。
在登山道入口处也立了两尊狐狸守卫,从这里开始就是前面提到的②号的登山线路,也许是因为游客实在太多的缘故,所以神社直接挂起了右侧通行的横幅,左右两条道路实际上都是通往「奥社奉拜所」,但是很多人似乎没有注意到横幅依然选择从左侧通行,这大概在人多的时候会将整条道路堵住吧,行进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各处的通行指示标示为佳。
鸟居内的道路非常窄,大概只能容许两个人并肩而行,因此才规定了右侧通行吧,毕竟这条通往「奥社奉拜所」前的「千本鸟居」是大部分游客选择游玩的道路,单程一个往返大概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不仅往来的游客非常多也会有不少人在这里驻足拍摄,行走起来并不是十分顺畅。
几分钟的登山路尽头是「奥社奉拜所」,是遥拜「稻荷山」的场所,而许多游客也会选择直接从这里折返回「伏见稻荷大社」,因此会聚集非常多人,我们并没有在「奥社奉拜所」停留就直接从另一侧的小路往「伏见神宝神社」走去。这条名为「竹乃下道」的小路早在日本平安时期就已经存在,多是因为这条路上那些茂密的竹林而成名,进入这条道路以后基本上就见不到什么游客了,可以慢慢欣赏周边的景色,至于「伏见神宝神社」已经不属于「伏见稻荷大社」的范围,也是在平安时期就存在的神社,以“天照大御神”为主祭神,“稻荷大神”为配祭,并供奉了多种宝物在此而得名。
廖无人烟的登山道上只有一些零零散散开着的蔷薇科花朵是这绿色世界中唯一的不同,而那些被花蜜吸引而来的昆虫们就是我们登山途中唯一的伙伴了。
登山的道路其实不算难走,多是一些木板拼接的小道或者青石板阶梯,在后山的小道旁还有着一些民宅,这些民宅附近就是从「弘法ヶ瀧」开始的“お滝巡り”修行之路,这些以“瀧”为名的神社内部都有一些通过竹子搭建而成的人工瀑布,修行者们可以在这些瀑布下冲洗身心,而神社内除了瀑布以外都是供奉在这的牌位了,日本人相信死后被供奉在这些会有修行者前往的地方也可以受到神明的庇佑。
差不多1小时左右的山路以后,我们就到达了位于「一之峰」的「上社神迹」,这里供奉着名为“未广大神”的灵狐,相传是本社供奉的“宇迦之御魂大神”的分身,也是「稻荷山」最灵验的神社,因此这里也供奉着非常多的家族墓,通常可以为一整个家族得到神佛的恩惠。
从「一之峰」继续前行就是前面提到的④和⑤号路线,④号路线就是“お滝巡り”修行之路的后半段,而⑤号线则是前往「二之峰」与「三之峰」的「千本鸟居」之路。
在这里我们还遇到了穿着和服或者汉服的游客,这些可是真正的勇者了,要知道穿着草履或者布鞋爬到这山上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十月的天还没有很凉快的时候,穿着这么不透气的衣服是真的非常难受了。
在「一之峰」到「三之峰」之间的「千本鸟居」基本上都不会遇到很多游客,所以只需要略微等待一下就可以拍到无人的鸟居照,是非常适合拍打卡照的地方,如果想要拍一些效果比较好的照片那么是一定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爬到这里来的。
差不多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到达「二之峰」的「中社神迹」,此处供奉着的是名为“青木大神”的灵狐,在每年国内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双十一盛典的时候,这里也会举办“火焚祭”的活动来感谢神恩。
「二之峰」下山的道路上人就逐渐多了起来,这里的鸟居密度也比「一之峰」那头的密集一些,毕竟这些实心的柱子要从山脚运上来是极其不便的,想要在越高的地方立个鸟居歌功颂德想必价格也是越贵的,而密集的柱子也意味着光线没有上头的好,想要拍特别是想要拍的好看些还是推荐爬到上头去拍。
继续走十几分钟后就是「三之峰」的「下社神迹」,这之前其实还有一座几步之遥的「荷田神迹」就不一一表述了,这座「下社神迹」供奉着的是“白菊大神”,在明治20年也就是1887年的时候这里还曾出土过“变形神兽镜”的国宝。
从「三之峰」下去以后就是名为「四つ辻」的观景台,“辻”这个字在日语中就是“十字路口”的意思,那么「四つ辻」其实就是一个有四个路口的平台,这里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建筑物或者景点,只是登山途中一个可以小憩的地方,但是这里确是「稻荷山」上远眺「京都」城景最佳的位置。
从山坳处的缺口正好可以看到「京都」南部的风景,这其中比较容易辨认的地标建筑就是「东寺五重塔」了,而将总部建在「京都」的「任天堂本社」也只有游戏迷们才辨认得出了,在最远端有一幢孤独矗立着的高楼则是「京セラ美術館」,里面会不时展出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或者古董,如果眼神够好甚至还可以找到山脚的大鸟居。
「四つ辻」可以鸟瞰的范围大致上就是「京都站」以南的区域,另外这里也是看「京都」夜景不错的一个地点,可以选择在傍晚的时候前往「伏见稻荷大社」,然后从②或者③号路线上山,在这里欣赏「京都」的夕阳与入夜之后逐渐点起的灯光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景,不过天黑了以后再走登山路就要小心了,虽然会有些微弱的灯光,但是整个「稻荷山」毕竟还是有些诡异的,爬起来还是要注意自身安全。
東福寺(东福寺)
我们从「四つ辻」直接走标号⑦的路下山,从这一侧下山就可以直接通到「东福寺」的侧门,整个路程大概在半个小时左右,不过这个后门并不是很好找,要仔细对照着地图来走,没什么明显的标志。
进入「东福寺」并不需要付费,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免费参观的,除了正中间的「通天桥」以及旁边的「本坊庭园」需要额外各支付400円/人的费用参观,前者是红叶季时候的网红景点而后者则被认定为了日本国宝级别的名胜古迹(官网点这里)。
进入寺庙以后就可以看到名为「三门」的国宝级建筑,虽然「东福寺」在历史上先后遭遇过三次大火,不过这座保留下来的「三门」也是1425年重建的,依然让这里成为了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三门」建筑,建筑采用了五间三户(即三门六柱)、双层歇山式屋顶建筑形式,侧面又设立了走廊通向二楼,内里则供奉着一些佛像与彩画,整个建筑的气势非常雄伟壮观,可以一睹古日本木结构建筑的精髓。
穿过「三门」以后就是「本堂」,可惜这座「本堂」并没有完美的保存下来,而是在1917年重建的,并且整整花了17年才重建完工,建筑的形式也是遵照「三门」的双层歇山式屋顶建筑,内里的一些彩画是由当时「京都」的名画师堂本印象所作,也算是一个古今合璧的建筑物了。
我们在「东福寺」只是略做停留,并没有去那些收费的景点参观,毕竟下午还有非常重要的和服变装要进行,而此刻也已经接近十二点我们必须先去解决一下爬了一早山已经在抱怨的肚子了,所以在逛了一圈以后我们就从正门离开了「东福寺」。
丹波屋
从「东福寺」往“东福寺站”去的路上遍布着许多小餐馆,早先我在做行程计划的时候,找好了一家名叫「大黒ラーメン」的店铺,不过谁知道这是我此行唯一出了纰漏的计划,这家店是在周一定休而我忘记查这件事,所以正好在周一前往那里游玩的我们吃了闭门羹,不过幸好这家店对面就是另一家一样地道的面馆「丹波屋」,也算是误打误撞了。
「丹波屋」主营的是荞麦面和乌冬面,也有一些简单的寿司定食,我们最终选择了比较简单也非常有在地特色的「京都」乌冬面,而把今天的预算都留在了晚上的烤肉大餐上。
这家店的乌冬只提供原味汤底与咖喱汤底,原味汤底的选用柴鱼昆布做汤头,而咖喱的当然是以咖喱粉来入味了,与「赞岐」或其他地方的乌冬不同的是「京都」乌冬更加的柔软,而不是略带嚼劲的乌冬面,大把的葱段也带出了不同的口味,还是值得一试的。
花の絵姿(花之绘姿)
从「丹波屋」吃好拉面以后,我们就赶往约好要在13点半变装的「花之绘姿」了,因为前面提到了我们购买了京阪电车的一日券,返程的时候自然也是从京阪线返回东山南部,不过京阪线的车站主要是沿着「鸭川」分布,利用起来还是有些不太方便,不过这正好也适合我们饭后散步消化一下。
“和服变装”是目前很多在日本旅行的游客都会选择体验的活动之一,虽然目前国内对于这种体验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在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上确实做得非常不错,虽然现在和服已经不算是日常的服饰类,但是遇到一些祭奠或者节庆的时候,大部分日本人还是会穿上和服来参加,而在平日里大街上穿着和服逛街的则基本上就是国人了。
而说到“和服变装”最佳的地点当然就是「京都」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沉淀让这里拥有了丰富的历史遗迹,以「长安」为原型布局的「京都」当然是非常适合穿着和服慢慢逛了,不过其实我们本身并没有特别想要体验“和服变装”,这一次完全是为了满足两位同行友人的需求了。
既然是朋友的需求,那么我自然要尽全力满足了,而要论「京都」的“和服变装”哪家强,那当然就是位于东山南部「清水寺」前「五条坂」上的「花之绘姿」了,虽然这家在众多的平台上褒贬不一,甚至连评价都不多,但是却依然以和服的高质量而远胜于「京都」其余的连锁店铺。「花之绘姿」的知名度低不仅仅是只是一家在「五条坂」上的小店铺,也不仅仅是因为昂贵的价格,更重要的就是无法捉摸的老板娘脾气以及预订的方式非常麻烦。虽然网上的信息不算多,但是想要找到店铺的联系方式也不算难,即便如此我也是在连续打了两三天以后才在一天中午联系上了老板娘,只会说简单英语的老人还是会竭力和我沟通,在经过十来分钟艰难的沟通以后我成功预约今天的变装行程。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和服的一些知识,关于和服的历史就不多说了,大部分人都清楚,时至今日经过日本的传承与发展,女子和服已经有十几种的分类,从花嫁衣裳、振袖到色无地、毕业著、丧服等,几乎囊括了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喜庆上所有的着装,甚至连巫女服、剑道服都算是比较特殊的和服种类,而男子和服则要简单的多了。另外,因为和服穿着的复杂性,日本的“和服变装”都会提供全套的穿戴服务,以避免顾客以错误的方式穿着和服出去闹出笑话来。
现在的日本比较常见的和服就是浴衣了,也是日本人家里比较会备有的和服,因为通常选用比较凉爽的绵或者麻来制作,比正统的和服所使用的丝绸廉价许多。在区分浴衣和正式和服的时候,通常正式和服是需要穿着内衬衣的,而内衬衣又分为肌襦袢、长襦袢,根据夏天防汗、冬天防寒的区别来选择,穿着以后就会在领子处看到很明显的内衬领子。另外浴衣使用的腰带通常是布质的半幅带并且打上类似蝴蝶结的“文库结”,而正式的和服就会选择袋带或者名古屋带打上正式的“太鼓结”或者“立矢结”。除了这两个细节以外,还可以通过穿着的鞋子来区分浴衣和正式和服,通常在温泉酒店都会提供一些简便的浴衣,这时候也会附着一双夹角拖鞋或者木屐,这也是目前日本比较主流的搭配,而正式和服则会搭配一双坡跟的草履鞋,不过这一点对于艺妓是除外的,通常的艺妓装还是搭配比较传统的木屐,并且还会根据木屐的高度来区分店里的艺妓大牌程度,也算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穿着了。
我们按时到达了「花之绘姿」的门口,不过因为里面真的太小了,所以没有变装的人员是不能入内的,那么我没有变装需求就只能在外面等候,接下去的信息都是从朋友和我老婆那里获得。她们进去时正好店主正为一位北方口音的国人变装,听说这位穿绿色和服的小姑娘气到了店主而因此受到了她很多的指责,我在门口等待时也正好遇到小姑娘换装好出来,一脸生气的小姑娘出门就和同伴打起了电话大吐苦水,看来店主的脾气还真的有些可怕。
不知道是我事前已经给她们打了招呼,还是刚才看着那位小姑娘变装吓到了她们,她们几位的变装都非常顺利,按照当事人的说法,大概就是不要有太多的意见,选择自己能接受的价位以后店主会推荐适合你的和服,过多的意见大概会让店主觉得你在质疑她的专业,所以就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
根据店主的推荐,她们一致选择了最贵的振袖,不过只有我老婆选择了中振袖,而另两位朋友则选择了小振袖,振袖的价格统一都是14,500円/人,除了服饰以外还提供简单的发型设计以及与和服搭配的发簪。
另外,店主还会推荐顾客随身携带一些小物来提升搭配感,除了必备的包、雨伞以外就是日本皇室最爱的扇子了,据说和服配扇子是为了在拍摄的时候不让双手空闲垂下来,即不好看也会遮挡了振袖最重要的袖子部分。一切妥当以后,店家还会帮你拍照留念,当然如果双方没有发生不愉快的话也是可以和店主合个影的。
整个更换和服的过程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而这点时间对于不体验“和服变装”的人来说就必须要自己找点事做了,好在「五条坂」本身就是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周边开了许多比较有年头的店铺,如果不喜欢逛的话那也可以和我一样找些吃的来打发时间了。
我找的第一样食物就是「京都」几乎处处都可见的抹茶冰淇淋,这都是因为日本最有名的抹茶就是来自于「京都」近郊的「宇治」,所以在「京都」的抹茶冰淇淋都会有浓郁的茶香,搭配日本产的牛乳冰淇淋中和了茶的苦涩,还是非常推荐一试的。
吃完了冰淇淋后我当然要来点填饱肚子的东西,而我在不远的便利店里买了一根名为“アメリカンドッグ”(American dog)也就是美式热狗的食物,相信看过《深夜食堂》的人都不会对这个东西陌生,如今在国内也有不少的地方有这玩意卖,不过其实在美国这东西叫“Corn dog”,也不知道是怎么误传到日本就被变了名字,是一种香肠裹了面衣炸过之后,蘸着黄芥末酱和番茄酱吃的食物。
「花之绘姿」的后侧也影藏着一条小道,相较于「五条坂」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这里就显得寂静的多了,偶尔只有一两位游客经过,不过在这条小路上也开着一些比较有些岁月的店铺。
小道里开着一家叫做「喫茶去 京极」的小店,里面提供一些茶点,非常适合像我这种需要消磨时间又需要休息的人前往,小店的装修是传统的日式风格,包括摆着的财神也是日本自家的“惠比寿”,是七福神中唯一起源于日本的神祇。店内的座位一半是椅子一半是榻榻米,如果想要体验“日式饮茶”那么最好就是脱了鞋到榻榻米上席地而坐了,当天我去的时候正好有四位国人女学生坐在榻榻米上吃着甜点。经营店铺的是两位年纪已经非常大了的老奶奶,在中国这个年纪早就已经是含饴弄孙的时候了,而在日本还在辛苦经营着这么一家小店,这也是我一直提到在日本比较常见的情况。关于店内的餐食,以抹茶为主,搭配都是一些非常甜的糕点,也是为了中和抹茶的苦涩,如果在正餐的时候前往也会有一些简单的主食套餐提供,算是一家比较道地的「京都」小食店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收到了她们变完装的消息,那么下午的行程终于可以进行了,「花之绘姿」提供的基础套餐只有3个小时的变装时间,所以14,500円/人的振袖变装价格相较起来是比较昂贵了,而我们下午的行程也就围绕着东山南部行进,以「清水寺」为起点,计划是到「八坂神社」,但是实际上因为穿着坡跟的草履鞋,她们几位都没办法走这么长的路,毕竟都是不怎么穿高跟鞋的人,最后只在「法观寺」折返,走了差不多2公里左右,即便这样加上中间又去饮茶休息了半个小时,这一程也花了我们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音羽山 清水寺
从「花之绘姿」出来后,我们就直奔「音羽山 清水寺」,关于寺庙的称谓前文已经提及,虽然大家都熟悉「清水寺」的名字但是相比对于这个山头的名字「音羽山」很多人还不知晓。
这是我和老婆时隔一年半以后再次踏入「清水寺」的范围,与上次来这里比较最明显就是入口处就可以看到的「西门」已经进入了返修工程,这也是日本为了迎接2020年的奥运会而开始的对境内的众多古迹进行的返修工程之一,其实工程从我上次来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次正好轮到「西门」而已,可惜我们来了两次都未能一睹寺庙的全貌,只能期待下次来的时候能看到全部焕然一新的寺庙了。
在大门「仁王门」边上的阶梯是寺庙内最佳的打卡点了,不仅可以与典型的日本寺庙朱红色建筑物合影,还有门口的一株樱花树承托作为背景,如果是樱花季的时候前往,这里绝对是人山人海的打卡地点。
「花之绘姿」的和服还是很有质感的,相较于其他连锁又比较廉价的和服比起来,虽然没有比较繁重的花纹,但是却很容易就承托出气质,非常值得推荐,并且一定要在春秋这样比较凉爽的季节来试试这家的振袖和服。
産寧坂(产宁坂)
从「清水寺」返回大道不远就是一条阶梯小道,这条小道就是幕末时期发生过“明保野亭事件”的「产宁坂」又名「三年坂」,作为「清水寺」主要参道之一的「产宁坂」如今因为游客的缘故早已经变成了一条商业街,道路两旁开着各式各样的日本特产店铺。当然作为古迹保存的小道也是拍照打卡非常不错的地方,而我们打卡的时候也正好拍下了一旁路过的日本人打量起我们一行人,包括后面的游客也一样拿着手机在拍着他们,这样的一身和服即便在这条满是变装游客的地方也有很高的回头率。
八坂通
「产宁坂」往「二年坂」走去的大路就是「八坂通」,这条路上隐藏着不少古色古香的弄堂,同时游客的数量也比较少,非常适合拍一些更加私人的打卡照。
在这样的街道里拍出的和服变装照才有日本的味道,并且没有什么人打扰,可以慢慢的摆足了姿势拍,如果路过的话一定要慢慢找一下这些安静的小弄堂。
在「八坂通」上拍的每张街景照都有人在打量着我们一伙人,当然目光自然是我身边那几位变装的,还有外国人主动上来合影,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花之绘姿」的质感之好。
在路上拍打卡照的时候,我们又偶遇了两位艺妓变装的游客,上次来这儿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艺妓变装,对比起她们脚下那双高跷木屐来说,我们的草履鞋真是小巫见大巫,不过这依然不妨碍她们三位只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已经叫苦连天了。
所以为了缓解一下双脚的疲劳,我们自然也在这里选择了一家小食店吃点下午茶休息一下,「八坂通」上很多店铺都还自带小院子,也是一些比较适合打卡拍照的私人景点。
我们四人也分别在店里点了一份饮品就开始了各自P图发群的工作,虽然已经到了秋天但是午后还是有些热,一杯冰镇的柠檬茶还是缓解了我一天的疲劳。
法觀寺(法观寺)
说到「法观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不过这里的俗称「八坂之塔」想必很多人就非常熟悉了,作为东山南部最高的建筑物,已经成为了这里的地标性建筑。
我们上一次来东山南部就是依靠着「八坂之塔」作为路标来找「清水寺」的,这一次熟门熟路了以后从反方向走来也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八坂之塔」,也见识了它的沉稳典雅,与其余的日本寺庙喜爱的朱红色不同,采用黢黑色系更展现了建筑本身的巍峨,屋顶下的榫卯与斗拱也展示了这种木质建筑的独特之处。而「八坂之塔」也成了我们此次变装之旅的折返点,累积了一上午爬山的疲劳加上在这高低不平的参道上穿着草履鞋行走所带来的酸痛感也让她们三位选择了放弃后面的行程,当我们回到「花之绘姿」的时候,和服的租赁时间还多余了半个小时,不过已经体验够了的她们都已经心满意足了。
京やきにく 弘 祗園山名庵(京烤肉 弘 祗园山名庵)
口味★★★★☆ 环境★★★★☆ 服务★★★★★ 推荐度★★★★☆
从「花之绘姿」出来已经接近傍晚了,不过还没有到晚餐的时间,所以我们先去了今晚入住的民宿洗漱,关于今晚的民宿最后再做详细的介绍,这里接直接跳到今晚我们吃的「京烤肉 弘 祗园山名庵」这家店。大概每位来过「京都」的游客都会听过「京之烤肉处 弘」的名气,大部分的店铺在日本的食评网站“食べログ”上都有3.5分以上的高分,是非常值得品尝的「京都」日式烤肉店铺,不过这几年在国内的一些网站也见到一些服务员差别服务的差评,所以在选择店铺上最好要多平台对比一下。「京之烤肉处 弘」的名气之大,使得几家网红店铺都非常难约位置,比如有露天烤肉座位可以一边烤肉一边欣赏「鸭川」美景的「三条木屋町」店以及坐落在古街的「先斗町」店即便掐着时间提前1个月在官网预约,也是非常难预约到17点半到19点这个时间段用餐(官网点这里)。
事实上我们就没有预约到这两家,最后只能选择价格比较贵一点的「京烤肉 弘 祗园山名庵」,这家店算是「京之烤肉处 弘」名气大了以后新开发出的一种提供更好的食材与服务的烤肉店,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怀石”烤肉料理。
「京之烤肉处 弘」所有的店铺都可以提供中文的餐单,因此点餐不是什么问题,而我们去的这家因为是更加高档的餐厅因此会提供单独的包厢给顾客,并且包厢都会带有一扇可以打开的和室门,可以在阳台上抽烟也可以欣赏「鸭川」的美景。「京烤肉 弘 祗园山名庵」提供的餐单与一般的「京之烤肉处 弘」店铺相比有更多高档的食材可以选择,包括拥有血统证书的和牛,当然价格上也是更加美丽了。虽然店铺鼓吹的是“怀石”烤肉料理,但是烤肉就是烤肉算不上正统的“怀石”,不过胜在坏境好以及服务好,所有的服务员进门都是跪式服务,这一点还是非常符合“怀石”的要求。
店铺的餐可以单点也可以点套餐,相比较下来套餐会更加划算,所以我们全部都选择了套餐,而套餐都是以两人份计算,从10000-14000日元分为三个档次。既然鼓吹的是“怀石”,店家还真的将每道菜都做到了精致,在烤肉店看到这样一份份上的还真算少数,先付部分,因为店内只提供牛肉,所以连这种小菜也都是以酱牛肉、卤牛肉为主。
吃完前面没什么特别之处的先付以后就到了这家店的重头戏了,就是生牛肉搭配生蛋黄的沙拉,对于生熟不忌的我来说吃这道菜是没什么难度的,国内的一些牛排馆也会提供生食的牛肉,比如「西提厚牛排」,不过「西提厚牛排」的生食牛肉是薄切很容易吞食,而这里提供的牛肉刺身却切成了1公分左右,这种厚度如果不是胜在食材好的话,入口嚼不烂是绝对吞咽不下去的,不过这家店确实没有辜负和牛的品质,真正做到了入口即化,即便我两位从来没吃过生牛肉的朋友尝试了以后也是赞不绝口。
吃完了一道好菜以后接着就是一道比较普通的日式炖蛋来中和一下,基本上无功无过,算是正式烤肉前的最后一道小食了。
轮到今晚的正餐上桌了,首先上的第一道是盐烤牛舌,简单的黑胡椒搭配盐来入味也是这家店主推的盐制口味,因为薄切的缘故只需要几秒钟即可食用,挤上一点柠檬以后算是非常独特的一种风味。
接下去的就是牛腹部的雪花霜降牛肉粒了,同样是盐制,因为富含油脂放在火上烤之后就会迅速的溢出一些油脂来,腹部的肉没有任何的筋吃起来软嫩可口,入口即化,就是胜在食材上。
第三道烤肉就是不同部位的混合烤肉盘了,会根据每天的食材而提供不同的部位,如果和套餐内有重复的部位也会用不同的腌制方法来制作,大部分都没什么亮眼之处。
第四份烤肉是牛腱部位,同样是黑胡椒和盐搭配,因为带有一些筋,吃起来会比较有嚼劲,相较起今天其余部位都是入口即化的肉来说这份肉反而有些鹤立鸡群了。
这家店提供的唯一一种不是牛的烤肉,腌制猪五花,经过特殊的烤肉酱腌制搭配葱和白芝麻的香味,吃起来不会很腻,也可以刺激一下吃了这么多牛肉以后已经有些麻木的味蕾了。
套餐的最后一份肉是粽叶包里脊烤肉,经过腌制的牛里脊用一种比较小的粽叶包裹以后再烤,吸收了粽叶的味道以后会有一种类似粽子的香味,算是店里比较独特的一份烤肉。
清水 ろくしょう庵(清水 绿青庵)
环境★★★★★ 服务★★★☆☆ 推荐度★★★★☆
我们在日本的第二晚,入住的是一种叫做“京宿家”的整栋独租式的民宿,也是这次日本旅行体验到的比较特殊的民宿,通常这种旅店提供的是日本独有的“一户建”,而且大部分的风格都保留了「京都」特有的历史韵味。我们预约的这家是由“京町家の宿”所代理的一间位于「八坂通」上的名为「清水 绿青庵」的房子,在「京都」同样经营着这样房子的公司已经有四五家,而我们选择的“京町家の宿”算是其中房源比较多的公司(官网点这里)。
通过官网预约的话,可以很直观的在地图上找到每家公司所拥有的房源所处的位置,挑选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当天的行程或者自己的安排来挑选房子,不过这些整栋出租的房子通常最小的也可以住4个人,所以更加适合家庭出游或者一群人出游住宿,如果只是两三个人的话虽然不用支付4个人的房费,但是日本的房费按人头计算,人数少于房间最大入住人数时每个人需要支付的房费也会高一些但是比起4个人入住的总价费用又是要低一些。
打开每间房的页面都有详细的介绍,虽然只提供日文和英文页面,但是这些网站都很贴切的用上一些非常日式的方格图表来展示每栋房的特点与注意事项,当然下面的介绍里还会详细的提到一些周边景点、室内布置等,挑选起来就更加方便了。这些“京宿家”在入住的时候通常都需要自行前往公司设置在「京都」的门店办理手续或者直接通过电话联系公司,“京町家の宿”虽然页面没有中文但是电话的客服竟然是一位中国人,当我打通他们公司电话表明身份的时候对方就直接用中文与我沟通了起来,我们当天入住的时候就是直接到达房子后再联系他们的员工,简单的沟通以后他就将进入房子的密码告诉了我,并且会在几分钟后来房子里给我办理入住手续。
我们自己打开了房子的大门,进入玄关以后就是一条非常狭窄的过道以及同样狭窄的通往2楼的阶梯,这在日本“一户建”中比较常见。
走道的尽头就是主卫,干湿分离,里面是浴缸和马桶,虽然房子很小,也只有两个房间,但是依然设计出了三个卫生间,除了主卫有浴室以外其余的都是只带马桶的厕所,空间甚至小到正好可以开着门站进去一个人而已。
1楼走道旁的就是和室了,不睡觉的时候可以当做会客、吃饭或者活动的房间,到了晚上只要收起桌椅然后将橱柜中的床褥铺在地上就变成了一间房间,这也是在空间有限的日本家庭中比较常见的情形。
走楼梯走道2楼再往回看,就可以发现这条过道有多拥挤,本身只有一米多宽的小道还被楼梯占了大半空间,只要略微身材走样一些就要侧着身走过来了,而这条楼梯更是狭窄到只能横着脚才能走到2楼。
2楼的布局就非常简单了,只有一间厕所与一间卧室,铺上了木地板的洋室提供了两张单人床,也适合同行中睡不惯和室地铺的人。因为全木质结构的关系,整体的隔音是非常差的,所以前面的房子介绍中还附着一个保持安静的提醒,只要路边有人走过就可以很清楚的听到他们的脚步声,这也让刚吃完烤肉返回房子的我们在门口交谈时,甚至让对面的「京都」当地人直接出来告诉我们要安静一些,这大概就是这房子最大的缺点了。
在日本的第六天,我们的步行距离较前两天有了一个明显的回落,虽然一早上爬了「稻荷山」消耗了不少卡路里,但是下午的和服变装因为鞋子的缘故并没有走多少路,因此中和下来这一日的行程也就不怎么辛劳了,接下去我们在「京都」的最后一天将会故地重游,再次前往「岚山」地区并且探索一些新的美景与美食。
la814273
另外,从伏见稻荷大社直接去宇治平等院是最顺路的,去宇治需要半天,时间非常尴尬,但却又是不得不去的地方
校验提示文案
零度游走
校验提示文案
零度游走
校验提示文案
la814273
另外,从伏见稻荷大社直接去宇治平等院是最顺路的,去宇治需要半天,时间非常尴尬,但却又是不得不去的地方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