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妖的年度阅读报告·历史人文·下篇

2019-03-05 19:45:00 66点赞 423收藏 33评论

全文共9539字,五张封面图,一张结构图,主观个人色彩浓郁,有大量部分涉及书中内容。

照例先来一段叨(pian)逼(jin)叨(bi)前言:

给自己订了个目标,2018年要读五十本书,并且每周做好笔记,有些是个人心得、有些是内容片段、有些直接提炼了全书结构。首先把阅读习惯培养起来,找到阅读节奏,还给自己规定不到时间紧迫完不成任务时尽量不选小说(因为我觉得一整年去读五十个故事太没有挑战)。所以剩下来可选择的就只有历史人文、修身精进、拓宽眼界涨见识类的了,接下来我就以这三类为主题各自精选十本分上下篇作为阅读报告,按阅读难易程度和思想深度(并不严谨的个人意见)综合排序,用“旁白”的形式把文章串联起来,使得看上去不会那么乱,尽量用讲故事的口语化形式来写,增加可读性,最好能达到“一以贯之”的效果。

6·《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著

三联书店三联书店

“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粗线条描述历史并不难,而以点带面,用某一事件点破朝代命运,从小事着手讲述历史并引申出新的论点则属难得。从这一点上说,之前我提到的很喜欢的作者张宏杰以及很多新兴的历史学者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黄老的“大历史观”的影响。这是真正的“现象级”著作,无论赞同还是反对,可以说,只要讨论中国历史,“大历史观”就绕不过去。

黄老的旁征博引让我叹服他的渊博看到自己的浅薄。黄老的“阴阳”就是我们说的潜规则,即不能公知于社会,却在暗中支撑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则,而“大历史观”是通过阅读史书纠察当下社会现象其蝴蝶效应的源头?

《万历十五年》第一至第四章是表现国家权力高层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五至七章分别从文官集团、武官集团以及思想界选取一个例子,从侧面表现帝国本身内在的矛盾。

万历皇帝活的很辛苦,尽管作为九五至尊,享尽世间荣华,但那只是物质方面,而他内心是孤寂的。名义上他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处处被文官掣肘,受礼仪规矩束缚,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相比万历,张居正是幸运的。“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至少起衰振隳尽力而为。而他的英年早逝,也许对他还是件好事呢,即使活着,它的改革也很可能失败,就算成功的话也只能中兴大明,延缓明朝灭亡的速度,而不能挽救它灭亡的命运。

文官集团占据伦理道德的制高点,拥有对道德的诠释权,可以对万历的言行毫无顾忌的批评。申时行作为皇帝和文官集团的连接纽带,本身就是两者矛盾冲突的缓冲地带,避免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的局面出现,一方面维护万历的尊严,另一方面为文官的不满进言。

他当然缓解了很多冲突,却也只是缓和矛盾而已。因为矛盾仍然存在,而且随着帝国的衰落,矛盾越拖越严重。人民、文官集团和皇帝三方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剪刀石头布,皇帝在表面上自然在文武百官之上,但又必须将人民利益放在最“上”,因此“民意”或者“为国家好”,自然成了文官集团绑架皇帝的利器。

万历年是明朝建国以来矛盾冲突的爆发点,而王朝的根本矛盾,则早已埋定,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至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因为这个症结的存在,所有人在其中的角色都是悲剧。当然,这个结论有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深处制度其中的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剧角色,而只是后人在整理史料的时候,作为旁观者获取的一个大致的认识,当然会有牵强附会的嫌疑。不过这也正是历史的意义,它提供一种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可能不正确,但提供的这个角度让我们更主动地思考,预见即将来临的危机。

7·《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这一本厉害了,至少有三个角度可以大写特写读后感的,其一是作者雷颐,名字虽然有些陌生,但读完此书不由得感叹作者治学之严谨,而从其生平介绍中可以发现一位执着的学者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的研究近代史,有兴趣的可以延伸阅读他的其他作品,以下可做参考:

雷颐,1956年出生,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当农民数年,然后当兵,后又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近代史研究》副主编,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著有《取静集》、《经典与人文》、《雷颐自选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图中日月》、《历史的裂缝》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其二是题材结构,这本书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的,因为作者采用了李鸿章各个时期的“奏折”为主脉络书写。奏折是高级官员给朝廷的“工作报告”、请示和建议,稍稍重要之事,臣属都要向朝廷“汇报请示”。然而,皇帝每日要披阅大量奏折,所以奏折不能太长,或者说要尽可能短。但所奏之事又多数都是国家和地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大事,其中不少又与上折者个人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息息相关,如何以最少的文字陈明原委、说透道理,委实不易。可以说,奏折中的每一个字都十分珍贵,都不能“浪费”,端的是“一字千金”。如何写奏折、广而言之下级如何向上级“打报告”,确实大有学问。作者用这种方式冷静客观的讲述了李鸿章的一生,既要做官又要做事,既要维新但先要自保。

其三自然就是主角李鸿章,这本身就是个说不完的话题,这位刀笔小吏一路做到第一重臣,梁启超后来说“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他的生平我就不多介绍了,估计点开看这篇文章的没几个不知道,我还是用最喜欢的方式讲讲他悲愤的晚年故事吧,多年的不被理解也是时候揭过了。上一篇最后一句放在这里同样适用:如果某一段历史告诉你,有个人坏得头顶长疮脚底流脓,整个某段历史的所有乱象,成因都归结于这一个人的坏,对不起,这段历史你肯定没读懂。

1895年,时年72岁,甲午战败,虽然他是彻头彻尾不主战的,也只有他清楚的知道是打不赢的,可是朝廷的决定还是要有人背锅。那一年的日本春帆楼,他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唇枪舌剑,谈判桌之外的战场上,大清早已经大败亏输,与其说是谈判,倒不如说是宰割,伊藤博文坚持必须赔款三亿两白银,以及割让台湾、辽东半岛,他想尽一切办法,表示实在办不到。

最终是在第三轮的谈判过程中,他被日本刺客打中面颊,险些丢了性命,象征着身份的黄马褂,被横流的鲜血染红。最终,因为这颗子弹和流血的脸,李鸿章替大清王朝减免了一亿两白银,割让台湾,签订《马关条约》。

他离开日本时候发誓,终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后他出访欧美各国,不得不在日本转船,但是已经古稀之年的他坚持不登岸,在两船之间的舢板颤颤巍巍地走了过去。他再也不想面对这片屈辱之地,这是他的坚持,甲午一战让他奋斗半生事业灰飞烟灭,也生生打断了中国国运好转的契机。马关墨迹未干,民间对联已立,“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他还丢掉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职位,四年后才被调到南方担任两广总督。

1900年,时年77岁,慈禧发布诏书对十一国宣战,亘古未有。所谓义和团很快就被八国联军打败,农民起义在现代化军队面前不堪一击,慈禧太后仓皇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在路上,老太后想起了李鸿章,只有他,只有他才能挽大厦将倾,只有李鸿章才能让这个国家免于灭亡,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朝廷连忙下诏,将他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但他对马关的前车之鉴牢记在心,那颗在马关挨的子弹仍然留在眼眶里,被国人侮辱的骂声言犹在耳,但是仓皇逃跑的太后可不管他想什么,一纸任命:“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了,他在悲伤失落中踏上了北上的航程,龙潭虎穴、满堂鹰犬,只能靠这个行将就木的老者去闯。他到达北京时,京城已经几乎沦为焦土,他痛哭流涕,战争再一次让自己的国家沉入深渊,而这次比甲午战争战败来得更加凶险,洋人纵兵抢掠,俄军日军无恶不作,中华帝国神圣的都城繁华的京师,倒像是群魔乱舞的人间炼狱。这根本不是所谓的议和或者谈判,倒是羊入虎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虚弱的不只是他的身体,还有这个满目疮痍,落后愚昧的老国家。躲避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啃着肉夹馍,吹着风沙苦苦等待着他的好消息。

日复一日的谈判、辩驳让他更加虚弱,他的对手们都是军人或是外交官,而他只能靠自己尽力减少损失,尽量折冲樽俎。联军谈判靠的是实力,他能依靠的只有红口白牙,他想方设法在列强之间寻找空隙,利用各国都想独占中国的矛盾心理,和各国公使谈判接触,力求降低损失,他在奔走呼喊时,朝廷重臣们联名上书,声称绝不能在这份文件上签字,尤其以号称清流的张之洞为首。李鸿章非常恼怒,他比谁都清楚,八国联军在京城就驻扎雄兵数万,张之洞倒是可以隔岸观火,但是若是再次引发战争,黄河以北将烽烟再起,甚至导致列强会群起而瓜分中国,不是只有人人喊打,高喊爱国才是真的爱国者。

慈禧太后心里明白自己斤两,洋人没有要求她下台她就满足了,至于赔款什么的她并不挂怀,太后给李鸿章回电:“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9月7日,他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他又一次给朝廷背锅。

1901年11月7日,被誉为“东方俾斯麦”的大清相国,生命走到了尽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里,俄国公使还站在他的床头,逼迫他签订承认俄国占领东北的条约,他不再答话,他只摇头。

清廷给他的谥号是文忠,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但是朝廷的失败,战争的失败,化为一张张不平等条约,让国人对他戟指怒骂,甚至在死后多年还被人挖出尸体,那些赖与他的折冲樽俎,才得以保全性命的人,那些靠着他的屈辱保全,才得以保持国家民族完整的人,那些因为他的近代思想,才得以进步和觉醒的人,从来都不曾正视过他。似乎他天生就是奴颜媚骨的,真可谓“人人都是刀斧手,个个都是权谋家”。

倒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伊藤博文,给了他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他修电报、铺铁路、办留学,他炼钢铁、造机器、促使军队近代化,可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在军事、经济、外交上才刚起步,就被一脚踹进深渊。

8·《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好了看完李鸿章凄凉无助的晚年之后,我们拉远一下视角,来看看我们千年来的经济变革。吴晓波就不用过多介绍了,这位财经作家的风格有些雷同,好像是从《大败局》开始火,然后紧接着出了激荡跌荡浩荡三部曲,还做了很多财经频道和综艺类节目,知名度是足够的。我还是先推荐这一本精简读物吧,因为我认为这本写的最客观,更不像《腾讯传》那样捧哏味十足。

中国上上下下都有一个共识,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就是统一是好的,而分裂是坏的。分裂为什么不可能好呢?历史有证明嘛,在分裂的地方政权下,是没有绝对的安生日子的。所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如果说几千年的文明都是奔统一去的,我们就需要设计一些制度,从而解决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我们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完成,然后是全民思想的控制问题,先秦的愚民政策是不准思想,而最后是通过统一儒家思想完成。再就是社会中上升通道的问题,从贵族门阀到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通过科举制完成。而最后就是宏观经济的把握问题,遍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其实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也就是本书的核心叙述框架。那么历朝历代我们都做了哪些尝试呢?

在中国完成大一统之前,进行了两次重要变法,公元前7世纪的管仲变法,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管仲的四民分业、盐铁专营政策以及商鞅在土地私有化、郡县制、户籍制、军爵制上的大胆试验,皆具开创之功。

后面是汉武帝桑弘羊变法,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集大成者,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大变革中,中国完成了帝国模式的建设,独尊儒术奠定了全民思想控制模式,围绕产业、流通、货币及财税等核心经济命题,实施了史上首次整体配套体制改革,其诸多经济政策为后世所借鉴仿效。

经过了几百年的动荡之后,进入中华文明史上最繁荣昌盛的两个朝代,唐宋的政治经济变革,唐太宗以史上最小之政府造就最强之帝国,开创了盛极一时的“贞观之治”,然而制度上的缺陷,使唐朝难逃“安史之乱”的劫难。宋太祖果断削夺地方藩镇的权力,化解地方对中央的挑战,宋朝在经济制度上的创新,也可被评为历代之最,更多细节可参考我之前提到的《生活在宋朝》。北宋后期的“王安石变法”,更是一次转折性事件,这是帝制时期最后一次整体配套体制改革。

到了明清的时候,执政集团往前一看,王安石变法当时条件多好啊,工商经济发达,得到皇帝的全力支持,他自己的才能又非常好,几乎是所谓的*级学霸外加帝国第一辩手,这样的人搞变法都搞不成,看来在现有的体制内,搞全面配套的体制改革行不通。所以明清两代怎么办?对外变成铁桶江山,北边造长城南边片板不入海,把国家封闭起来算了,对内就把老百姓打成一盘散沙,恨不得老百姓都不是动物,全是一棵棵不动的植物才好。

再到洋务运动的时候,中国被迫卷进全球化洪流,重新走上变革图强的道路,其过程痛苦被动,耗尽一代精英的心血,更多细节可参考我之前提到的《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晚清的洋务运动与日本改革几乎同时启动,却造成完全不同的命运结局。

民国时期提供了两个变革样本,但从理念到模式南辕北辙,一个是极度自由放纵的市场经济,一个是以统制经济名义的集权变革,无一例外的是都以失败告终。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变革实际上,已陷入进退维艰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间,进行了一场意识形态气息浓烈,以消灭私人资本为目标的计划经济大试验。它曾经取得过辉煌的经济成就,然而最终将中国拖进了一个停滞混乱的泥潭,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则又分为放权让利和集权回归两个阶段,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体制上的种种羁绊又让改革的长期前途显得扑朔迷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有个经济学家讲说这几十年宏观经济就是: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乱了再收、收了再死、死了再放,其实放眼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是这样的一个循环。改革者围绕财政、货币、土地三大政策做调整,试图找到一劳永逸的法门,可惜的是,中国经济的这头巨象在“发展是硬道理”和“稳定压倒一切”两极中左突右撞。最后作者抛出两个颇具争议的观点:1、最近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我们仍有陷入闭环逻辑的危险;2、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密不可分。

9·《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著

九州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他是一位学者大儒、一位国学大家、一位历史专家,他与陈寅恪、陈垣、吕思勉齐名,并称“史学四大家”。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平和冲淡,他熟读经史子集,也没有盛气凌人的说教,常带着娓娓道来的温和,他是本书作者钱穆。

读这本书有一把钥匙,就是作者在自序里面提到的几段话:

“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的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为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对传统文化之误解。我们若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自该检讨传统政治。”

“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和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

“我们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时代意见来一笔抹杀历史,认为从有历史以来,便不该有一个皇帝;皇帝总是要不得,一切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只要有了一个皇帝,便是坏政治。这正如一个壮年人,不要睡摇篮,便认为睡摇篮是要不得的事。”

本书之论题极宏大,首先作者在前言中框定了范围,政治本该从人事和制度两方面开讲,而制度由人定且较稳定,反过来也能规定人事,所以本书中多讲制度少讲了人事;其次单就制度而言,在史学中这是一项专门的学问,要讲清楚其事也甚不易,所以从四个方面又限定了范围去说明,这是比较谨慎且合理的。

一是讲政府的组织,自秦至清共同特点是都有皇帝,若因此即判定其专制未免武断,因一制度的由来和形成,都是要结合其国情来讲,小国寡民大家集合至广场,玩民主玩投票公选领袖,是有其现实的可行性的,而在中国这事可能吗?况且民意是否有效,民意是否就是对的,这些还得另当别论。结构怎么分配,人员怎么安排,这是第一大问题。再有就中央政府来讲,历来有皇权与相权之争,条文不规定清楚,是因为这样可以灵活调整,但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比如外戚专权和宦官干政等,千年下来,皇权地位尊严不断升,政府相权不断降,制衡越来越薄弱,弹性和调头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也就演变成了另一问题。还有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讲,自汉代官级扁平转换灵活,至清中央在地方层层下派,中央日益集权而地方政权逐渐衰落,这从某一程度是好的,有一凝固的中央,利于政令集中高效保障执行,然盛极而衰,地方政权衰微,会带来地方发展滞缓失活无持续,又不利于长远,这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是讲考试与选举,自汉以来除皇权世袭外,政府里便没有世袭制,历代政府是崇尚文治的士人政府,自汉举孝廉至唐科举取士,其显然是在开放政权,这也是科举内在精神,这一制度能延续存在上千年,必有其生命力。但运行越久,也像机器年久损耗一般有其积弊,一方面形成重文求仕的社会风气,加之传统政治节制资本的政策,引导民间才智竟求政治发展,抑制工商资本发展,造成政治上的臃肿。另一方面进士及第即可入仕途,人人有入仕的希望和机会,再加上刻意地重农抑商,逐渐形成一平铺的社会,无法形成有力的团体组织,这于中央加强统治自是好事,但却使得社会没有力量与活性,不利于推动社会的总体发展。

三是讲赋税制度,财政经济是政治制度的养料,中国自来是农业社会,土地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根基,所以怎么在土地上收税,就是最核心的问题。汉井田制已废,对土地采取自由买卖,轻徭薄赋却未能平均地权,无法抑制土地兼并之风,强汉外击匈奴需要财政支撑,由此衍生出盐铁官营的政策。唐由租庸调到两税制演变,虽方便了征收,但放任农田农民自由转移,亦造成重复征收随地摊派等现象,致使贫者愈贫。宋明清以下基本沿袭两税,政府多在赋税制度上着眼改进,而放弃了本源问题——整顿土地制度。这个话题很难平衡也很大,本书中也未能深究,参考上一本《经济变革》。

四是讲国防和兵役制度,养育政府靠经济,保卫政府靠武力。中国崇尚文治,但历代大多对军事,属于既重视又注意限制。尤其安史之乱以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文臣兼管地方事务,军权则集中在中央,长期防御的国策,与常年推行的募兵制不匹配,导致冗兵冗吏,反而加重财政负担。明制度重归唐制让军队自给,但承平太久军队松懈衰落,战斗力下降极快。清朝由于外族执政的特性,以及部族政权的巩固需要,初期军事力量较强盛,然也和明一样,国运隆盛承平太久,八旗子弟一辈子不打仗,优渥特权自然松懈衰落。到底军权该怎么玩怎么分配,在当代也是个重要议题。

历史太复杂,本书从这四个角度截面,来看历代政治制度演变得失,里面的各种说法也未必准确,甚至在很多地方是明显带有主观喜恶判断的,但我认为它所带来的最大启示不在于学术方面,也不在于对制度的解读,而是教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少一些武断,“对待历史要有足够的温情与同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代政治制度之得失,虽说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可于社会于组织于个体,都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

10·《枢纽·3000年的中国》施展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好了,终于来到这本绕不过去的史诗大作了,之前也有提到过,历史人文类的书受罗胖推荐较多(修身精进类的受樊登推荐较多,而眼界见识类则大多是自己的各种兴趣偏爱),时间的朋友2017演讲“压轴大戏”,罗胖曰:“年度最大的认知升级”。作者是外交学院政治中心主任、一位青年学者,书名的意思是指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其中世界秩序中包含着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而在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之间有一个中介性的力量,它是世界秩序的枢纽,目前处于这个位置的就是中国。

本书两大线索:“时间”——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四次变化:商周、周秦、唐宋、古今;“空间”——多元一体:中原、草原、海洋、西域、高原等互相影响互为结构成为一个体系。

六大模块:封建社会、豪族社会、古代平民社会、近代转型、现代革命、中国崛起

按照作者的意思,中国历史有如下发展结构:首先,“在混沌抑或混乱当中,逐渐浮现出普遍的理想”,就是说大家会有精神自觉而形成部落、联盟之类的,会形成和想要有各种各样的秩序和规范;其次,“普遍的理想外化为一个特殊的现实”,就是说最终这个理想会归一为一个现实的中原帝国;然后,“特殊的现实自我超越为一个普遍的现实”,就是说会发展成一个统辖各区域的超级帝国;最后,“进入下一轮在更高一阶的层次上重复循环”。

也就是说,历史的运动过程有大小循环之分。小循环就是以上提到的普遍的理想、特殊的现实、普遍的现实;大循环就是突破上一轮的小循环进入更高阶开启新一轮小循环。翻译成大白话来说就是,打怪升三级,进阶之后又三级。那么第一轮,商周的封建社会大循环;第二轮,由汉至唐豪族社会大循环;第三轮,由宋至晚清的古代平民社会大循环;现在我们身处第四轮,由晚清开启的现代平民社会。打怪升级中,处于第四阶第一级。

然而,这些还只是中国历史的时间结构部分的论述,其他的论述还有民族信仰、精神现象学过程、空间结构等等。作者希望通过本书大而全的讲述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二】老妖的年度阅读报告·历史人文·下篇

最后老实交代下,大约死磕了约五十个小时,结果是:没读懂。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够通俗”,学术气息过于浓郁,摘取一段描述如下大家感受下:“道统所言说者,乃天命之普遍性,不承天命者无资格君临天下;法统所言说者,乃天命之特殊性,主张天命正在吾帝吾朝。法统通过道统获得精神自觉,道统通过法统获得现实呈现”。可能这样的描述用词很精准,但确实谈不上通俗易懂,经常需要琢磨很久且过目就忘,前言部分我就硬是啃了三遍才大概懂个意思。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我还尚欠火候。还比如“生字生词”太多,例如补苴罅漏、羁縻、谶纬、嗣后、颟顸、蕞尔小邦、祛魅...再就是有很多“概念、事件”让我这种初级读者有停顿感和“在查阅中走神”的风险,例如飞地经济、维斯特伐利亚体系、哥老会的历史、相对主义、阿伯拉罕系宗教...但话说回来,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有深度有见地非常值得一读。可以说只要用心啃,关于中国历史的所有疑问,在这本书里几乎都给出了一定见解的答案。

这样庞大的主题论述,需要各种知识概念,作者至少综合了地理、历史、哲学、经济、财政、军事、人口、法律、国际政治、外交等学科领域。附录中引用著作和论文多达四五百本。当然我没有指谪作者炫耀的意思,反而深感知识储备望尘莫及,就连简单概述本书的精妙之处也深感无能为力。那最后,就用作者本人的话来勉励大家吧:

可能你会问,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展望未来,为什么还要读历史呢?很简单,是为了回答门口保安会问你的那三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你思考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你对未来目标的设定。这个目标要如何设定呢?这首先取决于你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世界。而只有当你搞清楚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理解了过去,理解了历史,才能搞清楚当下自己在哪里,然后才知道该如何规划未来。所以,越是一个需要规划未来的时代,就越是一个需要回顾过去的时代。

历史的功用,不是让你知道几个八卦,知道四爷和十四爷到底应该是谁继承皇位,司马懿和杨修到底啥关系。历史真正的功用,是帮助你通过过去看到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关心未来的人,那你一定也是个愿意重读历史的人。


展开 收起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33.10

《新民说·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装)

《新民说·枢纽:3000年的中国》(精装)

¥49.50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6.70

《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你好!数学》(精编版、礼盒装、套装共30册)

《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你好!数学》(精编版、礼盒装、套装共30册)

192.57元起

《活着》(25周年精装典藏纪念版)

《活着》(25周年精装典藏纪念版)

23.3元起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

10.6元起

《实验班提优训练》(年级、科目任选)

《实验班提优训练》(年级、科目任选)

11.9元起

《奇先生妙小姐 阶梯阅读睡前故事》(58册)

《奇先生妙小姐 阶梯阅读睡前故事》(58册)

132.33元起

《看不见的生物病毒、细菌》(精装)

《看不见的生物病毒、细菌》(精装)

8.9元起

《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教程1级》

《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教程1级》

5.56元起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精装)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精装)

16.63元起

《DK百科全书精选礼盒》(礼盒装、套装共4册)

《DK百科全书精选礼盒》(礼盒装、套装共4册)

暂无报价

《钢之炼金术师》(套装共27册)

《钢之炼金术师》(套装共27册)

188元起

《默写能手》(年级任选)

《默写能手》(年级任选)

11.6元起

数学:1-3岁(全34册纸板书)

数学:1-3岁(全34册纸板书)

478.9元起

《计算能手·默写能手》(年级任选)

《计算能手·默写能手》(年级任选)

8.1元起

《一脚踏进大自然》(套装共15册)

《一脚踏进大自然》(套装共15册)

93.6元起

《DK博物大百科》(精装)

《DK博物大百科》(精装)

47.5元起

《圣斗士星矢·冥王神话》(全25册)

《圣斗士星矢·冥王神话》(全25册)

173元起
33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42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