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常用的微信读书功能,一起来深度阅读吧!
#2019值得总结#
入坑微信读书APP一年多,对这个简约的读书APP仍然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利用它进行了多个主题的阅读,比如保险、基金、跑步等。也实现了每月读完三本书的目标
对喜欢微信读书的用户来说,微信读书是一个很优质的阅读载体;而对于不喜欢微信读书的用户而言,它就有颇多可指摘之处。
微信读书有哪些黑?
观察了网上对微信读书的评论,它的批评者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种,路人黑。一部分路人本来对微信读书不感兴趣,也不知道微信读书是什么鬼。可是总是在朋友圈中莫名其妙地被微信读书的诱导链接刷屏。被刷得多了自然就产生了反感,自然成黑。
这个锅是微信读书必须要背的。它设计了分享换取无限书卡或者兑换书币的方式,诱导用户进行链接分享。这种做法不仅是被刷屏的微信用户很厌恶,即使是微信读书的用户本身也很抗拒。
还有一部分路人是在试用微信读书的过程中转黑的。会主动下载微信读书的用户,很多都是爱书之人。这其中有一部分读者享受独自阅读的快乐。
可是微信读书的Slogan是“让阅读不再孤单”。产品的定位是读书+社交,要依靠微信庞大的用户群及其社交属性来推动这款产品的发展。那么这部分抗拒社交绑定读书的路人用户就很反感微信读书的阅读排行榜和被展示出来的书单。
第二种,粉转黑,粉丝大型回踩现场。微信读书对新用户是很大方的。一次性会给到30天的无限阅读卡。先培养粉丝的阅读习惯。刚开始不明真相的读者用得兴高采烈,发现竟然可以免费阅读那么多已经出版的好书!而且这款阅读应用界面简洁美观,功能全面,可是又不显累赘,使用体验美滋滋。
可惜,好景不长,30天转眼即逝,免费的无限阅读卡很快就用完了。要继续阅读,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钱充卡,有月卡、季卡、半年卡和年卡,不同时长有不同的折扣优惠。另一种是参加微信读书的各种分享活动,什么组5人小队啦,什么分享链接啦,什么集赞联名书卡,什么分享无线阅读日活动啦,通过别人点击你的链接获得无限阅读卡。
在之前30天里使用体验良好的粉丝对微信读书建立起了过高的期待值。本来以为腾讯终于想要用心做好一款良心读书APP,福利大众,没想到,这仍然是腾讯的一种盈利手段。原来有多热爱,后来就有多失望!很多用户就脱粉了,甚至转黑回踩。鄙视微信读书这种诱导用户分享的行径。
balabala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需求。这款产品之下的某一种设计可能深得一部分人的喜欢,同时也饱受另一部分人的诟病。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放低对微信读书的期待,不要把它当做一个公益产品,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商业产物来看待。那它和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要开通会员的视频APP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降低期待值之后,再利用微信读书的产品设计,来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增加我们的阅读量。
如何利用微信读书?
那么,微信读书有哪些产品设计值得我们利用,能有效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增加我们的阅读量呢?下面我分享8个我常用的微信读书功能,希望能给大家开一丢丢脑洞。 我提出的方法不适用于所有人,只适用于一部分和我有类似心理的读者。我提到的功能只有少少的8个,相信爱读书的小伙伴还有很多深度利用微信读书的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微信读书的阅读排行榜。这个功能设计也曾引发热评,褒贬不一。既有人因为想要抢占排行榜的前列而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获得了阅读之外的满足感。也有人鄙视这种做法,认为把阅读这种高洁的事情变成了一个炫耀的工具,刺激了读者的攀比欲和虚荣心。
不过,对于我这种有虚荣心和攀比欲的读者来说,这个排行榜真的能够有效增加我的阅读量。
我相信这样虚荣的我不是一个人 这部分小伙伴看到自己的阅读排名和喜欢的姑娘的排名靠在一起,比她稍稍靠前,阅读时长也多上那么一两个小时,心里会忍不住浮想联翩:想象姑娘看到自己那么爱读书,对自己的好感又多了几分。为了保持排名,还会继续增加阅读时长。
虚荣心和攀比欲,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贬义词。主流的价值观也是要让我们少一些虚荣,少一些攀比。可这都只不过是人性的一部分。正是因为人性中有嫉妒、虚荣和攀比,才会让人有不断进步,向上攀登,与万物相竞的力量。
平时我们已经这么克制我们的虚荣心和攀比欲了,那么在读书这件小事上,偶尔放大一下我们的虚荣心和攀比欲又如何呢?如果读书时长超过好基友一分钟,攻占他的好友阅读排行榜榜首,能激励我们增加有效阅读量,那又有何不可呢?
第二,微信读书的阅读时长兑换书币设计。当然现在变成兑换无限书卡了。原来这个设计规则是每阅读半个小时可以兑换一书币,每周最多可兑换10个书币。现在是一周内,读书每满1小时、3小时、5小时可兑换一天的无限阅读卡,每周最多可以兑换三天无限阅读卡。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在此暂且不做展开。但是对于我来说,都是可以利用个人性情中的强迫症和囤积欲来要求自己每周读书满5个小时。
所谓强迫症在这里是指,一定要兑换满10个书币,看到它显示我还有2个书币可以兑换,我就会强迫自己一定要再读一个小时,把这2个书币拿咯。
所谓囤积欲在这里是指,看着自己的书币和无线阅读卡天数越读越多,心里有着满满的囤积的快感(还有白嫖的快乐,划掉)
哈哈哈哈哈~陶渊明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吝啬的我,则为了10个虚拟的兑书币和三天的无限阅读卡每周阅读5小时,真是太没有骨气了!
第三,听书设计。微信读书的每一本书都可以用AI人声朗读,有男声也有女声。只要要求不是太严格,听起来跟真正的人声差别不是很大。只不过多音字识别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每次听到强tiáo(调)、shēn(参)与感、xíng(行)业之类的词,都有一点出戏。
人有不同的学习类型,有的人是视觉型,有的人是听觉型,有的人是复述型。也就是说有一些人擅长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而有的人是通过聆听的方式来学习能学得更好;有的人是看过、听过之后,还要做笔记或者是说复述出来,他们才能记得更牢等等。
听书这种方式很适合听觉型的人。而人的学习类型并不是单一的,有些人就是可以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汲取知识为己所用。任何人都可以尝试一下听书是否适合自己,也许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我们看不进书,或者找借口说用手机阅读对眼睛的伤害太大。那不妨采用听书的方式吧,有一些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完的书,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听完了。
第四,搜索设计。罗振宇在得到APP的发布会上曾经提到过得到APP的一个亮点,就是在得到APP上搜索一个关键词可以搜到相关的课程、电子书。即使不买得到app的这本电子书或者这个课程,也一样可以试看、试听与关键词相关的这些章节和这部分课程。
微信读书的关键词搜索也同样可以搜索到有关键词的图书、公众号文章,不过微信读书中没有课程。微信读书和得到app二者的内容各有所长,不尽重合,都很推荐。利用这种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主题阅读。
在利用微信读书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进行了理财、保险、健身、饮食等等多个主题的阅读。看优质的知乎经验帖、微信公众号文章能够获取很多具有实操性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有时候会稍显碎片化,不利于宏观掌握某个知识的整体。而阅读一个自己信任的作者或者靠谱的出版社出的一本书,则能够更方便地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有了整体知识框架之后,可以按图索骥,去知乎、微信公众号寻找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法、经验和建议等,进行更深入地探究。
第五,每本书的目录设计。微信读书的每一本书排版都很精良,而且精心设置了目录。一本书的目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知识的架构,从大处入手,再着眼于细节,这种入门方法,有利于我们先从宏观上掌握一个主题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让我们不至于一头就扎进琐碎的细节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六,阅读进度条设计。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查看自己的阅读进度。阅读进度条显示了我们阅读到了百分之几,已经阅读这本书多长时间,预估还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读完。这个阅读进度条通过具体的数据反映我们的阅读情况。经常看一下这些数据,有利于我们对自身的阅读情况进行复盘,给我们的阅读带来更多的确定感。而这种确定感能够让我们更安心地读书,不那么急躁。
第七,评论互动设计。在微信读书中阅读,经常能在书中看到一些波浪线,标注的一些想法。尤其是一些热门的书籍,密密麻麻的笔记和评论。点进去,有时候能看到一些与自己有共鸣的评论。有时候看到一些评论,甚至会产生“他帮我把话说出来了”的感受,或者是“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没有那么好的文笔表达出来”。看这些评论,就仿佛在和不同的人进行头脑风暴,不仅能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共鸣,也能激发自己产生新的想法。这就是信息碰撞的力量,也是社交+读书的魅力。
第八,排行榜的设计。前面说到关键词搜索的设计有利于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书的人进行主题阅读。可同时也会有不知道要读什么书的人的存在。这部分读者可以查看书城中的Top200总榜、Top200飙升榜、Top200新榜、Top200小说榜、Top200听书榜等各类榜单。从百万图书中脱颖而出的好书,总有几本契合你的口味。
阅读一本书时,你不一定赞同作者所有的观点,对作者提出的一些方法,可能也有所存疑。可是只要书中提出了一些能给你启发的观点和可实操的方法,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先采用,内化到我们的行动中,在实践中检验是否符合我们的认知和需求,如果符合,那就纳为己用,如果不符合,那就摒弃再学习新知。使用一款产品也是这样,虽然微信读书的产品定位和设计褒贬不一,但我们只需要利用有助于我们阅读、学习和成长的功能即可,不符合我们使用需求的就避开,如果实在避无可避,大不了就换一个读书app咯,林子那么大,不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嘛~
看到这里的客观姥爷真的很有耐心啦,不妨随手点个赞吧,喜欢的话可以加个关注哦,后续有更多关于读书的讨论。从前写了篇讨论不同阅读载体的小文→《纸质书?Kindle?Ipad?阅读体验哪家强?我选择手机》,也欢迎来评论区唠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