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又卖疯了!出口额创25年纪录!工厂车间忙到飞起!疫情之下,百年行业凤凰涅槃?
今年1月份至9月份,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产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自行车出口金额达到11亿美元,创下近25年来单季度纪录新高。自行车这个行业出现了如此强劲的增长究竟是怎么回事?
自行车海内外市场销量暴增 订单量远超产能
在江苏丹阳的凤凰自行车生产基地内,记者了解到,今年六月开始,整个工厂都在满负荷地运转,然而由于上游的零部件短缺,因此无法进一步扩展产能,目前生产出来的自行车的数量仍然无法满足订单的需求。
位于江苏丹阳的凤凰自行车厂,主要生产的是用于出口的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工厂招工困难,再加上由于上游零部件断供、下游需求乏力,当时工厂产量不足产能的一半,然而从六月开始,整个行业就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一般。
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俞跃峰:海外市场的需求起来以后,我们订单量快速增长,6月到10月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环比来看,1月到5月和6月到10月,6到10月份也是增长了50%。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企业都是满产满销的状态,生产出来的自行车仅会在仓库内存放几天进行周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订单量过大,企业产能无法满足订单,目前承接的订单已经排至明年第二季度。
阿里巴巴国际站自行车行业运营负责人 韩娇:自行车行业在过去6个月连续GMV平台交易额的增长都超过100%,尤其是9月采购节,自行车行业的支付订单量年同比增速达到220%,支付买家数年同比增速达到250%,而平台的累计线上交易额的增速年同比增长超过240%。
除了出口供不应求以外,国内自行车市场也是一片火爆,订单量远超产能。这也导致了自行车供应链非常紧张,零部件短缺,供货周期延长。
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颜鹤:截止到今年10月份,公司总销量已经接近400万辆,销量增幅达70%,利润增幅达70%左右,其中童车的增幅达到100%,今年9月份我们跟工厂下的订单,它的流水线上实际上排产已经排到年底了,明年1月份才能交货。
业内人士表示,自行车行业之所以能够逆势向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疫情造成了人们倾向于分散出行,带来了大量自行车代步需求。此外,疫情也使得国内外很多人的娱乐健身方式转变为了骑行,更进一步推动了自行车的销量增长。
电动自行车成出口销售主力,高端车型占比逐步提升
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很多人出门首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的自行车相比以往有什么变化呢?
在浙江金华的一家电动滑板车企业里,记者见到了从业多年的徐跃。他告诉记者,电动滑板车是现在欧洲市场最受欢迎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滑板车的控制方式与传统电动自行车相同,容易被驾驶者学习,比传统电动自行车结构简单、轻巧。由于在欧洲法规中拥有路权,因此在当地很受欢迎。
浙江金华市武义县金跃动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跃:5月份的订单,超过了往期一个月的两倍到三倍,客户一直在返新的订单,而且越返越大。从5月到11月,订单已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了。
徐跃告诉记者,这样一款滑板车重量为25公斤,续航40公里,主要解决的是10公里以内的工作通勤问题,从今年5月开始每个月销量都超过了一万台。由于部分零部件和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通用,因此零部件供应不足,现在也处于订单量远超产能的状态。这款车售价一般在300至600欧元,起到替代低端电动自行车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自行车产品中高端化趋势明显,山地车、公路车所占比重逐步提升,自行车产品越来越多样化与时尚化。中国自行车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连年增长,2019年千元以上自行车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已达13.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以锂电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高端产品,占电动自行车总产量的比例为13.8%,年产量近500万辆,产量再创新高。
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 骆掠:针对一些上班族,一台锂电自行车真的是一种“救命”的出行方式,因为它直接解决人们短途,大概在30到50公里的出行需求。这款电池做了内藏式的设计,踩了脚踏之后才会通电,所以我们叫这款车助力自行车。跟2019年相比,同配置、同类自行车,销量大概增长5倍。
业内人士认为,以往国内自行车产业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问题明显。但近几年产业不断融入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等元素,发展迅速。碳纤维近年来在自行车制造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大幅提升了自行车的综合性能。电动自行车也出现了电助力自行车等高附加值新品种,出口售价甚至达到600至1000美元。在海内外需求共同增长下,国内自行车产业开始逐步升级。
疫情终究只是短期因素,订单销量爆发式增长并非自行车行业常态
一提起永久和凤凰,老一辈人就觉得很亲切,而随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人们出行方式和健身方式的改变,传统行业、老的品牌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当中。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疫情终究只是短期因素,订单和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也并不是自行车行业的常态,我们更应该关注影响整个行业的一些中长期的看点,比如,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能不能借着目前这个难得的契机,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以及供应链的优势,精心打造中国品牌,抢占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另外,这几年国内一直在倡导绿色出行的理念,也随之带来共享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流行,能不能让骑自行车变得更安全、更省力、更时尚,让大家更愿意骑,也就是提升自行车的使用黏性?相信自行车行业在这方面也是大有可为。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供给来引领需求,从而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央视财经)

买大行,我看行
2010年花400元买了辆2000年产的26寸东洋
车,除了更换了前后外胎外骑到现在啥事都没有,而且骑行还很轻快。
想多了。洋大人是万万不敢忽悠的
飞鸽不是日本品牌,但是商标只是皮肤而已。
我居然无法反驳
之前做共享单车倒闭的工厂也可以复活了
俺老婆正好相反,8年换了两辆车一共总驾驶里程不超过100km,大冬天了让她开也不开,宁愿电动两轮``````
我也是在淘宝官方买的凤凰的,400多的自行车,一样的别的牌子200多都没买,结果一骑吱吱响。后来对比别人200多的,还没别人小厂200多的做工好。难怪倒闭 ,就这还给别人代加工,做外贸?还是要倒闭的货。
其实自行车产品发扬光大的还是国外的一些高端厂商,从制造工艺以及科技含量都要比国内自行车厂商要高出不少,国内还是怎么说呢,大部分都属于低质廉价的产品。
飞鸽还是日本品牌?真不知道。
前几天督工的睡前消息也提到因为疫情的原因,自行车出口量特别大,但同时也说,目前制约产能的瓶颈是变速器,禧玛诺垄断了80%的市场,但产能不足,供应不上货。要不然,整车厂的产量还能再提升。
想买个电动滑板车放后备箱里
开车技术跟形成文化有什么联系?车技不好怪本国车文化历史薄浅?
然后行人和非机动车就一点没责任?合着你俩都觉得1L那些个问题其他国家都没有?
。
正好把过剩的共享单车全部出口了。
凤凰代表不了国货。就算圈内口碑差到极点的喜德盛,吊打凤凰永久也不成问题。
之前ofo的款都追回来了???
还要啥自行车....
果然还是四大发明更利国...
正好把过剩的共享单车全部出口了。
国人不上当了,忽悠下外国人
国货之光现在还轮得到凤凰永久吗,喜德盛不是吊打它两条街
我还在等小黄车的押金……
明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硬是要戴混血风的美瞳。。感觉丑爆了
家里的。停地面浪费地方,挂墙上省空间
没得问题的。下雨天没骑过,总共就用了一个月。每次红绿灯停车的时候满头大汗就觉得自己何必呢?哎,就挂家里了!
厦门并不倡导绿色出行
网上永久和凤凰基本都是
,线下不知道
漫天都是自行车的时候呢
对的,外国品牌按照他自己标准在国内生产,国货不是做不到迪卡侬品质,而是压榨成本质量跟不上去。
严重赞同,确实如此!很巧,昨天还看了一个头条视频,一个女的哭哭闹闹非要买车,因为同事都有车了,然后开了车直接上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