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这张为PNY512G的测试如下arning: Only 495421 of 495423 MByte tested. Test finished without errors. You can now delete the test files *.h2w or verify them again. Writing speed: 53.0 MByte/s Reading speed: 69.7 MByte/s H2testw v1.4 实际拷相片歌曲USB2.0下都能维持在22m/s左右,USB3.0+金士顿3.0读卡器能达50/ms。不知道楼主这个所谓的12m/s哪来的…看得我莫名其妙,难道是卡出了问题,顺带吧PNY黑一把?
我当初也是转帖的,你可以去PCEVA看看
雷克沙暴雷阿 买了闪迪
老板 QLC怎么办
我用雷克沙工作流读卡器测了一下pny的蓝色64g 读96写33
居然还有人在看两年前的文章,有点小激动,肯定是U3的接口啦,U2的接口理论速度是60M/S,所以超过60M/S的肯定就是USB3.0
用usb2.0接口还是3.0测试的哇?
手上这张为PNY512G的测试如下arning: Only 495421 of 495423 MByte tested.
Test finished without errors.
You can now delete the test files *.h2w or verify them again.
Writing speed: 53.0 MByte/s
Reading speed: 69.7 MByte/s
H2testw v1.4
实际拷相片歌曲USB2.0下都能维持在22m/s左右,USB3.0+金士顿3.0读卡器能达50/ms。不知道楼主这个所谓的12m/s哪来的…看得我莫名其妙,难道是卡出了问题,顺带吧PNY黑一把?
你只有10M的话,就不会是读卡器的问题啦,就算是U2的读卡器也有个25左右的速度
请问使用的读卡器是usb3.0的么?有没有读卡器的型号。我的东芝直插笔记本写入速度只有10+ 读取30+。。很奇怪。
存储卡我只用闪迪和东芝的,之前买了索尼的很快就坏了,只不过最近入了张十铨的,感觉不错,就看稳定性了
这不是媒体的报道,知道PCEVA的,都知道女浴室,基本上她对SSD的评测,是国内技术含量最高,深度最深的SSD评测的之一,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她这几年对SSD的评测文就知道了
媒体的报道往往是有自己的立场,我就不多加评论。我只能说,所有厂家都是做生意的,TLC又快又稳又便宜,MLC库存怎么办?我也没有说TLC有多好,我只是想说:如果FLASH存储器容量要不断增加的话,TLC(3bit/cell)或者更高密度(4bit\cell?)的存储介质必将淘汰目前的主流MLC,就像MLC淘汰SLC那样。
64G卡卖100块谁去仿它啊?而且PNY本身又不是什么好牌子,也是刚刚打入中国市场,怎么可能有高仿呢?我在狗东那买的,有机会去喝奶茶的时候问问东嫂
以下转帖自PCEVA:
TLC SSD真的不好做,选择前请考虑清楚
三星的第一代TLC SSD 840系列是21nm TLC的颗粒,SLC Cache架构没释放开,性能表现为人诟病。之后推出了改进版的840 Evo系列,采用19nm TLC,优化了SLC Cache架构,大容量下的性能终于能看了。到了如今的850 Evo系列,结合3D-VNAND的TLC颗粒,成熟度已经不差,但是依然玩不转。经过测试,最新固件的850 Evo在读取超过自身5倍左右容量的持续数据后,读取会跌速到10%以下(怀疑是TLC的读取干扰造成),不管重启还是关机,都无法恢复性能,除非继续读取下去或者做Secure Erase才行
三星的TLC颗粒结合固件优化绝对是业界领先了。2年过去了,现在各大厂商均开始推出TLC产品线了,道路异常坎坷。我说的直白点,如今的TLC SSD只是为了积累经验,用户均是小白鼠,厂商们的投入要得到回报(固件开发,硬件规格,品质挑选等),势必拉不开TLC和MLC之间的价格差距,因此聪明的做法是对性能、寿命比较在意的玩家请回避一切TLC的SSD,即使选择TLC SSD也请选择大容量的型号。
如果一定要选择TLC SSD,除了三星的TLC SSD外,另一个可以选择的是闪迪至尊高速二代,闪迪利用自身颗粒厂的优势,特挑颗粒加上这些年Marvell主控固件的根基,调教出了nCache 2.0(SLC Cache,XOR)来改善TLC SSD的劣势,再加上优质的产品保修,480GB及以上容量保证了一定的写入速度,不会影响用户体验,480GB以下容量的请自觉闪迪加强版
至于别的方案,不外乎SM2256 + 原厂海力士16nm TLC(P/E为500~700,LDPC能力全开可接近1500)、江波龙封装的三星TLC(非原厂测试那么严格,具体P/E要看人品)、 Micron 16nm TLC(由于颗粒太烂,除美光自己的BX200外,别家用Micron 16nm B95 TLC颗粒的千万别买,P/E在100 ~500左右) 。 PS3110-S10 + 东芝A19nm TLC(东芝和OCZ的为特挑体质eTLC,估计有1000 ~1500 P/E,别的均为第三方封装能有500 P/E不错了)。 总体来说SM2256由于支持 LDPC,能够活的稍微长点,这点上赢了PS3110-S10不少,不过大家的性能表现都比较让人捉急,限速保命的做法非常影响用户体验就是了。
然而东芝95/90的卡现在已经没卖了...只有95/60的了...95/90的只有闪迪的了
不知道为啥我84就能拿下
东芝我用的时间最长… 也是最容易被无视的牌子……
买了两张创见的633x TF卡插在sony z3里录4k,觉得挺好的~ 说是MLC的,价格也实惠~
这些别纠结,厂商敢做出来卖就能保证不大面积出问题,最后你的硬盘可能死在一次断电上,而不是死在寿命上。而且这些500次,1000次的都是保证不出问题的范围内而已,就和致癌等级I级的概念一样,是一个概率问题,不是说我标称1300次,你写到1300次就完蛋,可能你写到2000次才完蛋。就像汽车的保修一样,都是5年十万公里,但是你开个10年,100万公里也不一定会不能用了
我的PNY还好,能跑到85/55,po主是不是买到了高仿啦?
请选择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