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买手机这事你们怎么看?是直接发钱好还是补贴好?
国补是这样的,打个比方,你本来不想买手机,因为你手里有个手机用着,虽然不是多好的手机,但是也能满足日常使用,你也没有换机的想法,但是,这个时候郭嘉告诉你,你现在只要去换机,我就给你补贴15%的购机费用。
这个时候,有些本来不想换手机的人,就开始内心蠢蠢欲动了。
只不过,补贴效果虽然听起来15%,似乎挺多,但是实际上,由于手机这种数码产品的价值比较低,产生的冲击效果不明显而已。假设你要买个1000元的手机,国补15%,也就是给你省了150元钱,虽然15%的比例算是比较高了,但是实际能省下的钱不多,也就只能买四斤多排骨。

如果我们把国补的领域看向高价值的产品,比如汽车就完全不一样了。
去年买汽车的政策是,报废自己名下的汽车,然后购买新能源汽车,国家直接补贴2万,如果购买燃油车,国家直接补贴1.5万。
这种补贴政策产生的冲击力就很强了。
打个比方,你要买10万块钱的新能源车,直接就省下了2万,“2万”这个数字的冲击力就很大了。
事实上,去年汽车国补政策对于10万左右价格的汽车的刺激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对于那些四五万的新能源汽车的刺激效果就更明显了。

比如比亚迪海鸥,低配指导价是6.98万,免购置税,去掉国补的2万,裸车价就是4.98万了,海鸥这款车的实际“优惠”力度实际上是打了72折。
再举个更有冲击力的例子。

比如吉利熊猫mini这款车,官方指导价3.99万,去掉国补的2万,裸车价就成了1.99万,这个价格甚至比一些老头乐的价格还要低。去年老头乐销量不好,这就是很大的原因。
再计算一下折扣力度,打了5折多,这个冲击力度实在是太大了,你本来不想买的,但是你一看车价打了5折,于是,你的心就开始痒痒了,心里的念头一起,晚一会买都受不了。
所以,去年的10万左右的车,尤其是几万块的新能源汽车,都卖爆了。
这不就是刺激消费吗?
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国补的底层逻辑都是这样的。
只不过,我们消费者要考虑清楚一点,就是你在面对这些“低价”诱惑的时候,你需要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需求?”,如果没有需求,再便宜也不要买。如果有需求,那就趁国补的时候入手。
我看很多人要求发钱,如果从“刺激”经济的角度看待是否应该直接向公民发钱的问题,发钱产生的“刺激”效果肯定不如给补贴,因为不买东西的人的数量肯定会远远超过想买东西的人的数量,如果全民直接发钱,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发下来的钱会被这些不买东西的人存起来,“刺激”经济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但是,如果从提高百姓生活品质的角度来看,发钱比直接补贴要好的多。
因为当我们说老百姓缺钱的时候,“缺钱”这种概念的指向标的不一定是“没有钱买东西”,有可能是“没有钱交住院费”、“没有钱交学费”这样类似的需要用钱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解决,无论你给这些人多少“补贴”,也没有任何刺激效果,因为补贴的前提是需要有本金,这些人又没有本金,没有本金补贴给的再多也没有用。
对于这些“没有钱交住院费”、“没有钱交学费”这样的人,给这些人发钱就可以切实的提高这些人的生活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