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了,巴尔扎克还值得看吗?
这年头看书的人很多,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考研考公考二建考法律职业资格考MPA;这年头看书的人又太少,一个城市都养不下几间书店了。
倒不是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某种程度上不是为了专门的某项任务而读书其实都可以算是消遣。这消遣也不比刷抖音玩游戏有什么根本区别,尤其是大家白天夜里上班各有各的劳累与烦心,回来刷刷抖音看看小美女跳舞帅哥掀衣服谁也不应该拦着。书,为非是写的人往往有些自己的想法或者经历想说与别人一听,博别人一赞一笑一哭一叹。
《幻灭》,首次出版于1843年。该小说是巴尔扎克用了将近八年时间写成的,并被编在《人间喜剧》的外省生活场景内。它描述了两位青年——野心勃勃吕西安,兢兢业业好大卫。虽然看上去两人的人生观和行为做事完全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共同走向了幻灭。
这故事今天看起来还是不是真的就挺老套?但若你仔细读来,又会发现《幻灭》之时代实在是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是就在眼前。《幻灭》的背景是19世纪前期的法国,从大革命起到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一个时期为止,这也是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经历了“政治上或明或暗的波动,金融和政治的勾结,官场的腐败,风气的淫靡,穷艺术家的奋斗,文艺思潮的转变”。这一时代正如狄更斯的那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好巧不巧,老狄更斯这句话也被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引用过,用以描述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巴尔扎克身处当时新旧交替的时期,切身体会着金钱具有妖魔般意义的物质主义时代。他凭借这自己三年的努力经商,终于负债十万法郎,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结果却比先前贫穷一百倍;到42岁时债务已经增加到20万法郎以上。考虑到通货膨胀等问题,我觉得放在几天应该是几千万左右的债务水平,也就比罗永浩同志稍等风骚。老巴同志为了还债,写作那真是卷到助手都跑了好几个。他自身的经历让他知道每一张汇票或借据的背后都是用尽阴谋诡计的斗争。
文章憎命达,古人总结的太好了。惨痛的经历,巴尔扎克也让窥见到了社会机器更深的结构,并反映到自己的作品里,恩格斯他老人家曾说:“我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加起来还要多!”阅读巴尔扎克的《幻灭》,我们得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本质,譬如:书店老板怎么不花一个钱,一年内出一二十种作品(见“第五种书店老板”)。报刊老板怎么不花一个钱,白到手一份周报六分之一的股份,还担任它的经理和总编辑,拿六百法郎一月的薪水(见“药材商的用处”“另外一种记者”),再低价收回股份,坐等杂志高价盘出(见“敲竹杠”“弄神捣鬼”)。银钱业怎么大钱生小钱,二月出的三张一千法郎期票,到七月初就合理合法地滚到了四千零十八法郎八十五生丁(见“给付不出款子的出票人义务上一课”“一张五十生丁印花税票的射程和威力不下于一颗炮弹”);诉讼程序怎么被人有心滥用,至两个月后判决书送达执行时,欠款已达五千二百七十五法郎二十五生丁,利息另算,再加各种公费、讼费,总共竟欠到上万法郎(见“两个代理人怎样放火,杜布隆怎样从旁帮助”)。
因此,巴尔扎克不单是一个描绘他所处时代的法国社会的圣手,更是一个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洞观者:“他知道钱是怎么赚的,怎么亏的,怎么打官司,怎么飞黄腾达,怎么挥霍,怎么节俭,怎么欺人而又自欺。”这样的一本书,注定了是值得看不止一次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相信不同的年龄读来,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后浪这次不仅是精装而且用了夏尔于阿尔的插图,书做的挺好看,
值得收藏。
Ps:今日已读到第12页。书真的没有手机好看啊!
by十六
校验提示文案
心情流浪
校验提示文案
爆改牧马人
校验提示文案
无所谓恐惧
校验提示文案
马小李_
校验提示文案
马小李_
校验提示文案
爆改牧马人
校验提示文案
无所谓恐惧
校验提示文案
心情流浪
校验提示文案
by十六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