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轩逸E-POWER优惠2.4万卖不出,客户转头选纯油
什么是E-power
日产对它的解释是:它可以获得无限接近于纯电动的驾驶体验,但是却只加油不充电,也没有里程焦虑、冬季焦虑,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动力系统
国内首款e-POWER:
看上去几乎就和汽油版的没啥区别,外观除了前格栅和前门旁边有一个e—POWER的标,还要上蓝牌缴购置税,电池小,在国内没有给人新能源车的感觉
展厅展车展示
内饰实拍对比
变化从上往下说
中控由小屏变成长点的大屏
出风口又3个圆筒调整成并成合成条形状,更加连贯
档把:改成小电子档把
e-POWER的不受待见
它是一种新能源车:但是:不能上绿牌,要买购置税,不能充电,给消费者感觉是:说到底还是油车
1.2T的3缸小发动机作为发电机,电机功率小(53kW)。
动力电池不足2度电
由于电池小,功率小,上高速油耗和持续加速能力就很弱鸡了。也容易造成高速上发动机要拼命拉高转速发电又会造成噪音哗哗起来。
太迟推出,在推出的时候国内新能源早已红红火火的卖着了。
价格对比
落地价格相差1万,那多了什么配置吗?
对于预算在12-15万包牌下地的消费者,相差这1万元其实已经有很大的决策成本在
e-POWER高速还有一些制约的使用情况,增加的配置又不是很多,又占不了新能源车无购置税的很多消费者转头就会买14代轩逸汽油版,实在钱包薄些,销售也会立马转去介绍轩逸经典版本,8万多自动波包牌更加便宜。
所以目前这个车比3缸奇骏还难卖,往往1个月都没1台车交得出去,好处是有现车,不用像国内的新能源品牌这样,怎么快也要等个半个月时间。
总结:什么人适合买
品牌:对日产品牌比较信任,不愿意购买目前国产新能源
结构稳定:e-POWER结构相对于目前丰田混动、国产新能源的驱动形式,结构更加简单,稳定性大概率是比较好
电池:后续电池成本低,因为只有约等于2度电的动力电池,哪怕后续更换电池,成本也远远低于增程式的混动
代步情况:几乎城市代步使用着
空间表现:由于没有大容量的动力电池,几乎不侵占车内的电池,空间表现与新轩逸几乎就一致,而空间表现宽敞,轩逸在目前合资还是自主品牌上,表现都数一数二的好。
目前接近85折折扣,估计还有继续掉几个点,加上购置税减半,看得上这款车的值友们,这个价格目前时间也算可以入手。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主要是烧起来电车太快了。
还有很多设计电子方面的安全问题和碰撞后的安全隐患
太多太多了。
电车不解决自燃我是不敢买,现在电车自燃率都超过油车了……
车确实很新奇
新能源在动力电池维修方面,还是挺深的
不过慢慢的动力电池的供应商会在城市落地动力电池的维护维保,到时候可能能便宜下来
但问题是:问界没出这种2度电都没有的新能源车啊
牌子换成问界就一堆人吹了
嗯水太深,主要epower就2度电,3w有点坑爹
你可以查一下 当时就被吸引,刚看车很新奇。后面慢慢了解,低速低速不行 高速高速不行。还耗油。后面再福特顶峰买了翼虎
培训都是说有多威水
都听吹水听到麻木了
把3缸的预算给EP,或许也能造一轮声量
那还是买CT4好
确实,丰田紧凑级家轿,目前价格还是很漂亮,而且产品更加稳定可靠,反正都是要加油的,干嘛不选择隔壁丰田或者本田的
品牌爱好,各有各的
但就日系3家来说,这个EP在国内真不咋滴,竞争不过本田,丰田
完全不知道有这个车,孤陋了
主要是这个EP动力出得太慢了
而且价格也贵
搞个10万8万包牌落地,包他能香起来
可能没有充电条件?
4线城市这里也不是上20万就要选择纯电,还是几乎都是旧车卖了升级成B级车,选择油车的居多
是啊。
连4S店老板都觉得日产不怎么行了。
部分顶流的国产早已经超过日产了
其实3,4线城市的充电桩也很多了,不过不是哪哪都有的地步;真是跑网约车,还得是纯电比较挣钱
4S店还是要维持下去的
售后又不是靠保养挣钱的,都是靠搞事故车
有充电条件已经很香了, 你那种是极香
通常是当地4S店的服务和沟通不到位吧
是不足两度电
2度电?开玩笑吗?哈哈哈!拿消费者的智商开玩笑呢
自从买了日产车,出问题厂家的态度让人恶心。。下一辆都不想选这牌子了,虽然那个新能源的挺好看,但还是算了
但是能插电的如dmi ,有充电条件的话,真香啊 开了半年 100块钱的油没用完
混动经济性关键在后期随着公里数增加,维护成本得低,现在4s店就是一道坎
对于网约车而言,惟一的优势就是完全没有续航焦虑,加油快捷方便。但一般三线(甚至四线)或以上的城市,充电桩已经越来越多,吃个饭什么的就可以充满。更不要说好些电车其实一天下来都够,日产这个时候才出这个,实属赶了寂寞的晚集
日产迟早凉,产品线越做越小,产品也越做越烂
20万内无脑买国产的
20+考虑可以合资的,但是这个价为什么不上新能源
用在骐达还可以,不是所有人都爱三厢车,再加上骐达可能除了大陆再卖,其他地方已经没了!日产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丰田越来越像10年前的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