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篇六十:读书笔记——《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
郭建龙

读完这段历史,浮现在我心中的只有一个字:“乱”。乱的没有边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每个人都摇摆不定。不论是政策,外交还是军事,一会联金抗辽,一会联辽抗金。一会死战,一会求和。虽说不至于是哪一个决定直接导致了国破家亡的结果,但这种结果仿佛又无法避免。
于是乎有了一种深深的绝望,上到皇帝,中到朝臣,下到百姓,仿佛都被命运的大手推搡着徐步向前,纵然知道前方是万丈深渊,也无力阻止,反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走近、落下。
虽然王朝更替在中国历史上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诸如靖康之难似的屈辱在我们历史上也算是无出其右了。首都被攻陷,帝国财富被洗劫一空,皇帝、太上皇以及一干王公大臣沦为人质俘虏,公主王妃沦为他人妻妾与玩物,甚至于首都百姓险些惨遭屠城的命运。这一切似乎已经不能用成王败寇来解释,只能说是赤裸裸的侮辱。
尤其是现在带着上帝视角重读这段历史,读起来十分憋屈,有一种有气没处撒的感觉。我们早已预知未来的走向,却无力阻止,眼见着一切朝着最坏的结果发展,而当事人们却浑然不知。这种憋屈感当初在读《南明史》时更胜一筹,这靖康之难可能排行第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看着一群人不断作死的过程,甚至于你都想象不到还能有这种作法。
抛开个人心情不谈,单就本书写作来说。我觉得本书算是有好有坏,但总体来说绝对值得一读。就跟大多数历史文一样(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例),好处在于作者通过自己整理的大量资料,加之语言润色,使人完全能够读的下去,不知不觉间就看完了。坏的是书中明显也带有作者大量的感情色彩,也有着明显的后视镜视角。看完还是有一种判定这个人是个好人,这件事是个坏事的简单是非观。很多事件站在现在看肯定一眼便知道未来带来的后果,但站在当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我倒是觉得本书中缺少这样的分析。当然我倒是并不反对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更容易使读者代入其中。至于更多的分析,完全可以用读更多的书来达到。毕竟集百家之言嘛!
总之,本书很有趣(指作者写作功底),但内容很憋屈。历史大拿们可能不屑于阅读,略显粗浅,但对于普通不甚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十分推荐的入门历史书。
个人评分:★★★★☆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