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录4K HDR最强武器 - Elgato 4K60 S+采集盒
大家好,我是波导终结者。
之前添置了游戏显卡,准备录4K HDR的时候,遇到了两个阻碍:一个是限电了,而且限电的日子比不限电还要多,这个还真没啥办法。另一个就是,理论上,录制4K HDR 60帧需要PCIe的采集卡,而我机子已经在跑游戏,本子和NUC都插不了。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内置硬件编码的外置型采集盒,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Elgato 4K60 S+采集盒。
这玩意儿外包装仍然是采用蓝色底,白色LOGO和文字的配色。比其他采集卡和采集盒大了一点儿,因为本体比较大,配件也比较多。而且整个重量比较沉,等下开箱看看里面。
Elgato 4K60 S+采集盒与一般的采集卡或者采集盒不一样,它内置了硬件编码芯片,可以以H264(AVC)或者H265(HEVC)进行硬件编码操作。这样一来,原来USB3.0(USB3.2 Gen1x1)带宽不足以支撑4K 60帧的问题便解决了。既然已经内置集成了编码,不能脱离PC内录在SD卡内就说不过去了,这个盒子支持脱离PC直接内录,也支持信号通过Type-C传输到PC进行处理,支持4K HDR 60帧环出。但我想说的是,它有自己主攻的使用场景,并不是让玩家无脑完全替代Elgato HD60 S+或者Elgato 4k60 PRO的,等一下会跟大家详细分析。
由于加入了内录功能,所以至少要有一个按钮是开启录制的。正面中间的圆形按钮既承担了指示灯的使用,也是开始/结束录制的按钮。同时右边还有另一个指示灯,按钮内/外圈和小指示灯用不同的颜色、组合和闪烁方式,就把各种状态提示全部包括了。
包装内,给了好几条的线,以及几个转换头。电源和另几个转换头则包在采集合本体下面的盒子里。
由于盒子内置编码芯片,对供电的要求较高,无论是独立录制,还是接到PC上,都需要额外接供电。包装内给了2条Type-C,一条接PC一条供电,还有一条用于环出的HDMI2.0线。
所有的转换头加起来有6款,算是无论什么样的插座都能够用了。
输入方面支持100-240V的宽电压,配合齐全的转换头,基本上就是全球通行无阻。输出方面则是5.0V,3.0A的功率,我们电脑的USB标准的功率,2.0是5V 500mA,3.0是5V 900mA,所以只接到PC上是撑不起来的。
接下来来看采集盒本体。正面中间是录制按钮,内圈中心和外圈都有灯,右边还有一个小灯,指示的各种状态就不罗列了,说明书里有。右边是一个SD卡槽,官方推荐是U3或者说V30以上规格的SD卡,你如果卡的规格不够,要么跟不上导致录制停止,要么就得降码率,那确实还不如不要。左边一个LINE-IN,可以接入TRS接口的3.5mm音源,麦克风或者LINE-IN都行,但是经我实测,最好是有源输入,等下开始用了再详谈。
背面是4个接口,最左边的是USB口,用于接PC用的,第二个是电源口,都是Type-C。最小电流需求是2.4A,所以传统的双头USB线,接俩到USB3.0上也还是不够用的,必须使用电源适配器。另外两个就是HDMI信号输入,和信号环出了。
有编码芯片工作的发热,肯定比没有要来得高,所以盒子底部是给了两条长长的防滑橡胶,同时垫高机身,再通过底部一整排的开孔来散热。
事实上,这东西上手就感觉很沉,仔细摸的话就会发现它全身六面的外壳用的都是金属材质,质感、散热以及成本都上去了。
侧边和顶面的花纹都非常具有设计感,而且对散热和防滑也都有帮助,重量大一点就忍忍吧。
通电并接入HDMI输入设备之后,如果有放SD卡,采集卡便会进入准备状态。具体什么灯对应什么情况,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实际上,盒子的一些设置还是需要SD卡来做的。
在初始化一次过后,会在SD卡根目录生成一个文本文件,里面通过编辑参数的方式来设置Elgato 4K60 S+采集盒的工作状态。第一个是文件容器格式,默认0的话是MP4格式,但是这个格式极易损坏,之前我直播的时候遭遇跳闸便已经体验过一次。我之前提过,这里要再重复一遍:现在H264及以上视频编码的MP4容器,一旦损坏,能救回的概率基本是0,网上的工具都是老旧无效的,我都帮你们试过了。
所以不管是我之前的分享也好,OBS设置时也好,以及上图的注释也好,都推荐录制为MKV格式。具体原理不细谈,总之就是一旦发生意外,MKV只会损失末尾的少量内容,前面录的都还有效。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用MKV,用MKV,用MKV。
至于SD卡的规格,盒子只支持FAT32或ExFAT,而FAT32有众所周知的4GB限制,尽量格成ExFAT吧。容量方面,官方是写1T已经经过了测试,2T未经测试无法保证有用……呃,目前V30以上的卡512G的算是比较大的了,2T的我也没有条件测试。
第二个参数是编码器。设置为0是自动选择,根据说明,在非HDR(SDR)下用H264,HDR下用H265。实际上经我试验,H264只支持SDR,以及8Bit,如果输入是10Bit的SDR,一样是H265。当然,全部强制用H265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兼容8Bit SDR,而且压缩比更高。
第三个选项是最大码率设置,由于是硬件编码,并没有像PC上录制那么多选项,只能根据分辨率选择最高码率。4K分辨率默认是80M的码率,虽然注释里写最低要求V10的卡(80M码率每秒10M数据,Byte和bit的8倍转换我不再科普),但是一般用的时候都倾向于多留点余地,或者码率开再高一点,所以V30的卡是官方,也是我的建议。
最后一个是音源设置。首先是输入源,可以选择HDMI,LINE-IN,或者两者混合,但是并不能分轨。而LINE-IN的音量设置也有一个参数,最小0,最大176,我试了一下,默认176最大,再通过有源麦克风来调试是比较合适的一个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游戏机直录的效果。第1张图是游戏机桌面直录截图,第2张图是开启了HDR的游戏里的截图。实际上截图出来HDR效果就已经丢失,观感没法恢复的,见谅。在进入游戏的时候,屏幕是会黑一下的,目前的真HDR方案,不管是游戏机还是PC还是其他播放器,只要经过了切换都会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录制也会被切成两段。
实际上,对比两个文件的信息就能看出来,第1个文件并未开启HDR,但是由于为10Bit颜色,仍然采用了HEVC编码。第2个文件则明显可以看出HDR信息,同时帧率为59.940,色彩空间BT.2020,采样420,颜色范围为有限(默认有限多为电视用,我忘了调了)。由于现在的编码都有优化,第1个文件在桌面下画面变化有限,实际只有23M的码率,而进入游戏后录制的则基本吃满80M码率。
至于HDMI与LINE-IN的音频合录,我试过不同的麦克风,像一些相机麦自带的小麦克风是完全没有任何声音的,必须接发射器,再把接收器插在采集盒上才行。出于音量调整的考虑,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毕竟盒子并不带直接的音量调整。
再来看看接入PC录制的表现。在官方的表格里,Elgato 4K60 S+是明确写明了接入PC会有250ms的延迟。这一点很明显是由于信号要经过内置编码芯片压缩,事实上,任何信号的传输和处理都会造成延迟,我们所谓的无延迟,也只是“无额外或明显延迟”,以后我再单独出个视频跟大家分享。
我看见有人吐槽说,这个采集盒不提供信号直通PC的选项,就是说没有办法像其他不带硬压芯片的型号一样,不压缩就把信号传给PC。呃,这不是当然的吗,不压缩的话USB3.0的带宽根本就撑不起来4K HDR 60帧视频呀。
上图的颜色已经是经过Elgato 4KCU软件HDR转SDR的,所以基本观感还算正常。
而在使用PC进行录制的时候,音频输入、码率这些是可以由PC软件设置的。Elgato 4KCU软件能够设置的最小码率68.8M之下,每小时有30.2GB的容量占用,也是挺可怕的了,512G的SD卡也只能扛不到20小时。这个码率下画面基本也无损了。
不过,在把玩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软件的一点小BUG。4KCU默认码率是100M出头,但在这时候,录制下来的文件码率却高达1000M,68M的时候就没事儿,估计是内部换算公式写错了哈哈。
关于4K内录时,最低码率可以开到多少,我也试了一下,在10M码率的时候,猛烈转身可以看到色块,随后零点几秒内又恢复,这种情况一般是GOP或者B帧优化不够,或者干脆就是码率不够。但由于这些细节参数无法自行设置,我还是推荐把码率堆高。上图忘了由HDR转SDR,颜色发白,凑和吧。把码率继续推高,直到60M,在录地平线5的时候,画面高速变化下还是会 有点模糊,看来官方默认的80M还是有道理的……
所以,高端的食材……呃,采集盒还是得配上高端一点的卡。如果按照80M码率来算,每秒写入是10M(大B和小b除8的换算我不再科普,但是不提又会惹来杠精),对SD卡的最低要求是V10规格,采集盒最高支持的码率是140M,由于目前V标只有V6/V10/V30/V60/V90五种规格,并没有所谓的V20,所以上V30的卡是必要的。同样是V30的卡,最大读写速度又有差别,这里我添置了雷克沙的1066x存储卡,读取速度高达160MB/s,这样在从卡里把录像往电脑上拷的时候,才不会造成瓶颈。遗憾的是现在1T及以上的这种规格的卡很少,我就先买了512G的。同时还一起入手了读卡器,这么高的速度普通读卡器是扛不住的。
SD卡还有一个收纳盒,贴心。而读卡器是有两个槽的,支持SD卡和microSD卡(TF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插头是Type-C的。读卡器本身是UHS-II规格,可以支持到312MB/s的卡。
之前我曾出过视频科普存储卡的选购,这里也再简单聊一下。存储卡有很多规格标识已经旧了,没有意义,比如Class10这种,顶天就10MB/s。现在买存储卡,主要看两个标识:一个是V标和U标,目前这两个区别不大,但是V标新出的,范围会更广一些,U标好像到U3就没后续了。V30和U3都代表SD卡最低能保证的连续写入速度,主要用于4K视频拍摄,更高端的卡V60、V90的都有。另一个是A标,A1、A2等,主要是保证随机读写的IOPS,多用于手机APP零碎文件的读写用。
跑一下速度,120MB/s的写入和160MB/s的读取基本都达到了,差个几兆问题不大。
顺便说一下,这个读卡器是双盘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同时可以读取两张卡,SD和TF各不干扰,有2个盘符。有的读卡器虽然两种卡都能插,实际上却只能同时读一张卡,原因也很简单,由于SD卡和TF卡触点一样只是卡的大小有区别,廉价读卡器为了省成本只有一套电路,触点互相连通,当然就只能同时读一张了。
测试时用60M码率录了一段视频,18分钟7.44G。如果按照80M的码率来算的话,一小时差不多得有33G的容量,512G勉强能撑一天的录制,还真是有点可怕。
如果对画面质量要求极高的朋友,还是默认80M码率,或者干脆推到最高的140M码率吧。60M码率我试了一下,在动得厉害的时候,视频暂停还是可以看见有一点画质损失的。
至于在OBS里的表现,大家可以对比一下。OBS目前仍只支持8bit,HDR就更不要想了。说到底,现在的直播串流协议也仍然停留在H264,而OBS本质还是个直播软件。是有办法通过LUT或者调色板之类的校正颜色,但是我觉得意义不大了,不如选购其他产品。
在Elgato的官网上,也列出了几种采集卡/采集盒的具体规格区别,可以看到,目前功能最全的仍是4K60 PRO,除了没有硬压芯片外,高帧率和更多分辨率都支持。在一些细节上,4K60 S+采集盒是有点区别的,首先它不支持2K和高帧率,也就是说2560x1440分辨率并不支持,想必应该是硬压芯片的限制,另外120Hz之类的高帧率也不支持,就算只有1080P也是一样。也就是说,目前的采集卡和采集盒系列,各有千秋,并没有一个完全可以替代其他设备的方案,4K60 S+采集盒主要还是偏重于脱离PC录制,或者给一些真的非常老的电脑减轻负担用。
现在分辨率和颜色规格的暴涨,确实给相关硬件带来了不小的带宽压力,HDMI规范和NVIDIA的驱动也都纷纷出了420之类的压缩方案来缓解。而USB的带宽更别说了,除了自带编码芯片,一时半会是缓不过来劲的。Elgato这类产品也可以连在监视器中间,给相机当录像机用,具体怎么样就看各人需求了。
感谢大家观看,如果对你有用,不妨点个关注和赞吧。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GT_7
校验提示文案
祺鸽咕咕咕
校验提示文案
铁皮阿童木0523
校验提示文案
star123456
校验提示文案
呆萌的呆呆
校验提示文案
tomcatkm
校验提示文案
手撕鲈鱼
校验提示文案
literacy
校验提示文案
literacy
校验提示文案
黄昏百分百
校验提示文案
literacy
校验提示文案
literacy
校验提示文案
手撕鲈鱼
校验提示文案
tomcatkm
校验提示文案
呆萌的呆呆
校验提示文案
star123456
校验提示文案
黄昏百分百
校验提示文案
铁皮阿童木0523
校验提示文案
祺鸽咕咕咕
校验提示文案
GT_7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