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篇四: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2020-05-21 17:19:33 131点赞 1647收藏 37评论


补充说明: 文章里分享的这种读书、学习方法,更适用于“知识”类的内容学习,例如某学科的知识(像我最近在自学心理学)。 如果只是读一篇普通的日常新闻、看一篇生活散文、博文等,到不需要这么费劲~哈哈哈~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一、引言

奇葩说曾有一个辩题是关于全人类知识共享的,其实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真是很“唾手可得”——许多优秀的科学媒体,都在用各种有趣的方式科普知识,许多知识付费吸引着我们不断囤积课程课程。

因此,我们活在这个时代,看着越来越聪明了。

然而,我们似乎又越来越“笨”了——被动的接受别人给的观点和信息,懒得思考背后的逻辑和应用。

所以,道理我们都懂,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这种持续性的知识焦虑→囤积信息→无法应用→知识焦虑→……,形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恶性循环。

信息知识的不需要多,关键在于能吸收、内化的底层知识(心理学、认知行为学、神经科学等元理论)有多少。

所以今天分享的就是我上完L先生智识营第一课的「高效阅读、学习法」后,对于信息接受和知识获取的延伸思考、更多领域应用。

二、底层知识

预测性编码 | 框架、结构 | 大脑可预知性 | 记忆提取、存储 | 联结主义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三、「思维图」课程笔记

1. Process On绘制,文末附录有全图。

2. 「完整高清大图」、「源文件」→点击这里(建议电脑端打开)。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1. 大脑是通过“结构”来理解信息的

我理解的结构/框架,就是一种信息的布局或分类。例如问你喜欢哪些书,每个人回答不同,但都会有一个粗略的框架分类:

A. 按书的领域:喜欢读人文、社科、小说,分别提各自喜欢哪几本;

B. 按阅读的时间:读大学喜欢,工作后喜欢,最近喜欢;

C. ……

这种框架式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进一步强化,在学习新的复杂知识时,就可以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相信大家也会发现,有些框架思维更成熟的人在表达观点时,都会加上前缀,第一,是从A角度;第二,是从B角度……让听众能“提前预知”相关的内容是应该再哪个框架里,这样听众就会觉得很“清晰”。这就是“大脑预测性编码”所发挥的“可预知性”。

也就是更好地用框架/结构来处理信息,可以让可预知性发挥效果更好,这也让你在学习或听众倾听时,能提前解析该如何“处理”即将到来的观点。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2. 如何使用这种大脑预知性更好掌握知识呢?

第60期冬吴同学会有一起“姿态的能量”,里面提到“预习”的重要性——提前预习新知识后,带着问题去上课,这种主动掌控的心态可以让学习更高效。其实背后的心理学逻辑就是“大脑的可预知性”。

第一,先通读,梳理基本框架。

先不管你是否懂,你先通读一遍,抓住文章的框架和主题——会涉及到哪几方面的内容,例如我最近看的中华遗产专刊《神仙传》,介绍内丹修炼的这一章节,就有几个关键主题:A. 诞生背景;B. 代表人物;C. 发展过程等。

第二,再进行主题式精读。

通读后心里已经有预设框架了,第二次看就会主动把对应内容放到上面对应的三点内容。这时你已经提前为每个信息划分了边界,大脑的神经元联接、处理就会更快。

同时这种预设框架也是为自己脑子埋设了“问题”——通读第一遍后,你会从最开始茫然无知变为“为什么内丹修炼会兴起”,这种从【被动接受观点】转变为【主动寻求答案】的转变,大脑的信息处理模式也改变了——对问题更敏感。

第三,重构,形成自己的观点。

正如上文所说,很多别人文章、课程提供的观点,如果只是复述原文,只是停留在“知道”,其实对于自己掌握的帮助不大。而是应该把里面的信息提取出来跟自己工作、生活相关的知识重新组合,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也是我不是直接介绍课程内容,而是重新结合自己做品牌营销工作(第三点延伸应用),写一篇文章用自己的思考来介绍学习的心得。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3. 延伸应用:品牌/内容传播时,如何让别人更快速地理解?

这个课程的知识点既然是涉及到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做品牌传播时,我们提供的内容、设计,如果让用户能更好理解?

现在生活节奏很忙,除非用户是主动学习会花时间精度,否则在用户尚未愿意将精力挪出来之前,我们的内容策划和设计就应该建立在:用户是在采用线性阅读的思考模式。

线性阅读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按照先后顺序的框架模式(下图)。

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导致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尤其是在现在阅读时间越短的情况下,前面识别文字后还未加工放入记忆,就被后面的内容给取代了。所以很多时候碎片时间你好像读了很多内容,但转过头就全忘了。因此:

推出活动海报时,应该避免长句,留下用户更敏感的关键字、设计排版时要增强这种框架的引导。

场景化的引例要考虑这会不会带动用户相关的感悟,而不是主要举个很标题党的例子吸引关注就完事。

毕竟To B领域的品牌传播重要的是用户后续采购行为,而不是引发当下的情绪。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4. 当你发现“字我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懂”,应该怎么办?

我记得几年前看《思考,快与慢》时,因为没有任何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积累,读不到两页就放弃。

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懂,这就是没有旧知识可以关联起来,无法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所以面对新知识无论如何都要用旧的知识来关联,即使没有也可以找找生活的例子,至于正确与否是会随着你的知识增加而不断自我优化的。

对于To B企业的新技术推广,品牌价值诉求都会说的天花乱坠,体现是行业全新的黑科技。但对于客户如果没有跟实际工作场景相连,他们也是会觉得“无感”,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一些公司的新产品通稿很没有阅读的吸引力的原因——公司通稿并不是不该写,而是应该少讲技术多厉害,多提如何帮助用户。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5. 学习需要节奏感,而不是连续埋头奋进

我们都会夸奖那些不分昼夜苦命学习的人是勤劳。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期可以让知识快速被提取出来,但是却难以存储——长时间记住。

在最开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被记住的都是你“付出努力”的。刚开始学习很容易回想或者习惯依赖摘抄原文,大脑会觉得是垃圾而清除掉。

所以要记住知识点,甚至能灵活应用,应该:

A. 连着学几天后,这时提取快不代表会用就记住,可以先暂停。

B. 等一段时间后快忘记了,再努力回想,增强大脑认为“它是重要的”信号。

C. 回溯知识不要看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提炼,最好就是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提炼属于自己的观点。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四、后记

这系列的文章更多是自己的学习笔记,主题比较发散,延伸思考也很多,篇幅所限不一一写,可以通过思维图大家一起交流~

相信也有些人会觉得,读个书这么麻烦何必呢?如果花了时间和金钱学习知识又无法掌握,那所付出的不就浪费了吗?

就是带着这种觉得不划算,也鼓励一下自己继续深度思考下去吧(笑)。

五、说明

文章的部分观点和思维图是我对课程里提及的底层知识的延伸思考,并不是课程所有的内容。想要听L先生智识营课程的朋友们自行评估~

附录:


读书多≠懂的多,如何让大脑真正高效阅读、学习?



展开 收起

《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你好!数学》(精编版、礼盒装、套装共30册)

《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你好!数学》(精编版、礼盒装、套装共30册)

225.9元起

《活着》(25周年精装典藏纪念版)

《活着》(25周年精装典藏纪念版)

23.3元起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

10.6元起

《实验班提优训练》(年级、科目任选)

《实验班提优训练》(年级、科目任选)

11.9元起

《奇先生妙小姐 阶梯阅读睡前故事》(58册)

《奇先生妙小姐 阶梯阅读睡前故事》(58册)

149元起

《看不见的生物病毒、细菌》(精装)

《看不见的生物病毒、细菌》(精装)

8.9元起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精装)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精装)

16.63元起

《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教程1级》

《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教程1级》

5.56元起

《DK博物大百科》(精装)

《DK博物大百科》(精装)

114元起

《DK百科全书精选礼盒》(礼盒装、套装共4册)

《DK百科全书精选礼盒》(礼盒装、套装共4册)

171元起

数学:1-3岁(全34册纸板书)

数学:1-3岁(全34册纸板书)

528.9元起

《钢之炼金术师》(套装共27册)

《钢之炼金术师》(套装共27册)

188元起

《迪士尼金色童年绘本珍藏馆》(礼盒装、共50册)

《迪士尼金色童年绘本珍藏馆》(礼盒装、共50册)

200元起

《默写能手》(年级任选)

《默写能手》(年级任选)

5.8元起

《计算能手·默写能手》(年级任选)

《计算能手·默写能手》(年级任选)

8.1元起

《一脚踏进大自然》(套装共15册)

《一脚踏进大自然》(套装共15册)

68元起
37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6K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