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春暖花开,疾病消散,我们去爬山可好?登山杖采购指南
每一位资深的户外爱好者,都会有一对可长可短,上坡能加速下坡当刹车,集多重功能于一身的神奇“金箍棒”——登山杖。刚开始参与户外的小伙伴往往认为,登山杖只不过是花哨的配饰,他们靠双腿走天下,而在双腿经历过磨砺之后,则深刻明白手拄双杖,“四脚行走”的意义。
事实上,登山杖是可称得上是最为实用的户外装备之一。 对很多户外爱好者而言,没有登山杖的徒步根本难以想象。
登山杖固然重要,但也不是所有的徒步都需要。之前写过一篇黄山游玩的游记,里面我说到爬黄山没必要带登山杖,评论里有人diss我。我当时懒得杠,今天就来说说我一个户外小白对登山杖的理解吧~
为什么需要登山杖?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为什么需要登山杖?使用登山杖登山或徒步有哪些好处?登山途中,往往地形崎岖,身上也会背负不轻的物资装备,这对腿部和膝关节是额外的压力,登山杖最大的作用就是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它也具备支撑,探测等其它功能,可作为探针,估量河流深度、探测前方路面是否牢靠等。它亦可作为护具,拨开路旁带刺的植物或者烦人的蜘蛛网。当你需要休息时,它能支撑你的背包或身体,也能为你支起帐篷。
徒步时使用登山杖的益处
步长增加,提高行走速度(提高至少15%的步行速度,节约30%的力量);
提供稳定的接地点,增强稳定性,缓解疲劳,使长距行走更舒服;
增加牵引力,保持身体平衡,防止腰部受伤,防止摔倒;
分担腿部、膝关节、脚踝和足部的压力,让强健的手部肌肉参与到行走过程中,是对全身肌肉的高效利用。长远而言保护膝盖,无形中延长了户外寿命。
另外,有研究表明,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约20%的腿部压力;在平路每行走一步,登山杖都可以分担约5kg身体对腿部的重量;上坡时分担的重量可以达到8kg。使用登山杖比普通行走每小时可多燃烧20%卡路里,同时心率会提升4%到8.2%,锻炼效果更明显。
登山杖的构造。
由此可见登山杖的价值毋庸置疑,认识它的构造有助于更好利用。下面就以市面上最常见的外锁定三节杖为例,来具体介绍下登山杖的构造。
现代登山杖由六部分组成:
腕带:将手臂的力量传导至登山杖上,减少手掌用力从而缓解疲劳。最好是一条完整的带子且不可有卡扣,否则行走时反复摩擦皮肤容易引起水泡。因此需考虑腕带材料的耐用性、柔软度、舒适性和宽度。
握把:手握住的部位,材质以软木抓握感最佳,橡胶次之,也有泡棉、塑料材质的。一般来说前两者材质的抓握感比较舒适,但价格也比较贵。
杖杆:登山杖的核心部位,通常为碳纤维(轻、硬、挺、韧性好,但易折)或铝合金(结实但笨重)材质。按节数也可分为三节(标准)、四节(超短)、二节(较长)、一节(不易携带)这四种登山杖。
锁扣(调节锁):用于固定登山杖相邻的杖杆,调整登山杖长度的装置,主要有外锁(锁定方便,长度可调)和内锁(内部膨胀锁定,轻便)两种方式。
杖托(泥托):靠近杖尖的塑料碗状环形物,通常有泥托和雪托两种。杖托并非简单装饰,在分担受力、保护杖尖方面发挥着作用。可以防止登山杖陷入泥地中,不过登山穿越的环境多有荆棘灌木,杖托反而会妨碍行动的便利性,所以要注意杖托应该可以快速拆装,才不会造成困扰。
杖尖及其保护套:登山杖接触地面的部分是杖尖,以坚硬的钨钴合金或合金材料最为常见。行走在坚硬的岩石、水泥路面,使用橡胶套可以降低杖尖的磨损,同时增加弹力,防止刮擦。
如何正确使用登山杖:
腕带穿戴——很多人错误的靠用力抓住手柄分担压力,徒步时间一长手部酸痛,叫苦不迭。腕带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它是登山杖的软连接,起着承重作用。使用者应将手从腕带的下方穿过,然后腕带与登山杖结合的顶端握在手中,抓住登山杖的把手,这样腕带就能托举你的手部。
杖干调节——通常三节式登山杖有两节是可以调整的,开始先将登山杖全部旋松。将靠近底端的支杆伸长到最大限制的长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参考)。
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调整登山杖的长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为支点,将前臂上举到跟上臂成90。再将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调整到接触地面;或者将登山杖头置于腋下5~8公分,然后将杖尖下向调整到接触地面为止,然后将登山杖的支杆全部锁紧。
调整登山杖时不应该超过登山杖上所显示的最大调整长度,在购买登山杖时可先做长度调整以确定是否买到合适长度的登山杖。
杖托(泥托)和杖尖保护套——关于泥托的作用,一般的说法是可以增加登山杖在松软地面着地的浮力,也就是减小着地压强;所以很多驴友觉得走在坚硬的地面上不需要使用泥托,其实这是错误的。泥托不仅可以减小登山杖着地的压强,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防止杖尖过度陷入缝隙,从而导致非故意折断。
杖尖保护套的作用体现在:不用登山杖时,盖住登山杖杖尖,以免弄伤自己及其他人。例如登山杖需要寄存,就会用杖尖套,或者收起来不用的时候。而在使用登山杖时,则是需要去掉保护套的。
登山杖在不同路况下的运用
平地:在平地上站定,手持登山杖,手臂自然下垂,以手肘为支点,抬起前臂,使前臂与地面平行,与上臂成90°直角,这个时候手握登山杖,杖尖向下垂直与地面接触的长度就是平地上使用登山杖的正确长度。将登山杖的各节锁紧即可,再将另一只尚未调整的登山杖比对锁定长度的登山杖调整到相同长度即可。
坡度较大的上坡:相对平地徒步而言,坡度较大的上坡路,需要将登山杖的长度缩短一点,具体根据坡度而定。手臂带动登山杖放置在身体的前方或者上方,然后用腕带支撑身体往上行走,这样可以有效减轻腿部的承重,必要时可以同时利用两只登山杖来做爬升的动作,这个时候手掌可以用力握住手柄以增加力道。
下坡:将登山杖的长度调整至比平路行走的正常长度略长,具体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向下迈步时先将登山杖插入身体的前方,且必须要比前脚先着地才能达到分担力量的效果。因为下坡的时候,手杖比平时要承担更大的重量,所以必须将手杖的各节充分固定牢靠,避免发生在将体重放上去时,骤然缩回导致身体失衡发生危险。同样的道理,手杖落地的地方一定要注意,手臂在手杖落地的刹那间施加一点压力,看看着地点是否可靠,别遇上容易塌陷的地方,比如稀泥、下方空虚的浮草、很容易崩塌的崖边砂石等。
使用登山杖的注意事项
但是登山杖既非木棒也不是钢棍,它的杖尖刚硬尖锐,但杖身由几节支杆连接在一起,并不抗拉。因此它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在使用中注意。
注意杖尖——后方有队友跟行时,勿将登山杖向后翘起,尖锐的杖尖可能会伤害你的队友。在手臂劳累,或需要使用手部抓握其它物体(如爬陡峭的碎石坡)时最需注意。如果不使用登山杖,及时收纳,避免因疏忽造成的不快与伤害。
切勿拉人——表面光滑的登山杖对手掌可能出汗的被拉者很不友好,但切记不要用登山杖去拉人。因为登山杖各节之间的锁紧力可能小于拉同伴时产生的拉力,尤其是长时间使用过的登山杖,支杆之间的锁力也已下降。用登山杖拖拽负重的队友,可能会面对支杆互相崩离的结果。
定时检查——内锁登山杖几乎全部使用螺纹膨胀结构,而螺纹在长时间使用,总是会慢慢松开;特别是左手使用的登山杖,由于手臂习惯性的外旋,会使登山杖逐步解锁,所以每行走一段时间,停下来检查一下登山杖,并紧固一下,是必须的。尤其碳纤维杖杆,属脆性材料。纵向使用无碍,但侧面踩踏容易断裂。
登山杖的保养
最后,质量再好的登山杖如果没有得到合理保养,也会早早罢工,所以登山杖在登山使用后建议做必要的保养后放置,建议如下:
拆分——通常购买登山杖会有说明,不同类型登山杖拆分方法略有不同,保养时要将每段都拆分,最好根据说明进行,将连接处逆时针旋转或按扣拆分。
清洁——用清水冲净表面泥污,灰尘和残留物,用布擦干,推荐使用超细纤维擦车巾(有些户外店当速干毛巾那种),并放于背光通风处充分晾干。
检查——检查锁定系统是否存在裂纹或结构异变;检查杖尖磨损情况,如果快磨平了,建议更换杖尖,然后按原样装好。
特别技巧:
手柄建议使用毛软的小牙刷配合中性肥皂或洗衣粉轻刷表面。刷干净后放在阴凉环境晾干,不可暴晒
内锁建议经常性的检查螺母和卡簧的紧固状态。如果这里坏了,内锁在使用中就会发生膨胀,出现塑料件和螺栓脱落的情况,从而导致锁定失效。
建议经常性检查内锁定上紧固件的状态,并使用非动物油脂适当涂抹内锁的金属件防止氧化。
总结
纵情山野之间,登山杖可以成为户外爱好者的第二双腿。高效使用双杖,将大大提升你的行山体验与效率。但是像黄山这种,台阶修的很好,还有扶手的山体,登山杖是真的累赘~
风封峰
校验提示文案
风封峰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