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自习室 篇五:明年想做自媒体?收好这份器材清单,职业影视人教你如何着手拍视频(相机篇)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原本是想把器材清单用一篇全部说完,但由于篇幅原因,现在拆成一个系列,持续更新ing
前言
因为摄影是“用光”的艺术,首先就是“用光钱”,但“用光钱”简单,“用对钱”难
笔者结合从业以来耳渲目染获取到的知识,以及今年尝试转型当UP主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视频自媒体起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少花钱、花对钱
建议先收藏再观看,信息太多,一下难以吸收,以后随时可以回来查资料
站内人才济济、卧虎藏龙,写的不够全面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补充,笔者也会置顶大神慷慨分享的经验
拍视频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相机,这里相机不是指代拍照的机器,指的是用来拍视频的机器,俗称视频机。大部分相机可以拍视频,视频机也可以拍照,这个概念在消费者时代已经逐渐模糊,产品线也日趋统一,但为了容易理解,下文统称为相机
微单
入门里最简单的就是微单,即数码相机。兼顾拍照和视频的微单,体积小巧,功能强大,非常受到UP主、Vloger、YouTuber等自媒体人的青睐。不讨论微单和单反的构造不同,我们直接看微单,按照传感器(以下统称CMOS)大小,主攻视频的微单分为3个阵营
全画幅,又称135画幅,CMOS尺寸为36×24 mm,下文统称为全幅;
APS-C画幅,又称残幅、半幅,CMOS尺寸为23.7×15.6mm,也有相近大小的S35画幅,CMOS尺寸为24.6x13.8mm,两种画幅下文统称为残幅;
M43画幅,又称4/3画幅,CMOS尺寸17.3×13mm,下文统称M43。
而这些尺寸定义怎么来的,不展开细说,可以自行查找资料。另外有些机器的CMOS大小不是标准的,但是跟上诉3个阵营里的某一个非常接近的适合,为了好区分,通常直接划分进该阵营。如佳能6D markII的CMOS尺寸为35.9x24mm,比标准的36x24mm小一丢丢
全幅
全幅相机是目前大厂主打的消费级旗舰产品,2020年是一个好年,各大厂商的旗舰层出不穷,比起前两年只有索尼可以选的局面实在好了太多。全幅的优势在于CMOS面积大,有句名言就是“底大一级压死人”。同等单位通光量的情况下,总受光量更多,成像躁点更少,景深更浅。对于有夜拍需求和需要避开环境脏乱差的同学十分友好,但价格就相对不友好了
景深指的是相机对焦点前后相对清晰的成像范围。在景深之内的图像比较清楚,在这个范围之前或是之后的图像则比较模糊。
本篇清单只推荐机身,目前推荐产品分为3档,分别是2万元以上,1万到两万,1万以下
2万以上
当之无愧的消费级旗舰产品,最好的性能和最高的画质就在这一档
索尼A7S3
每次准备发布都被友商产品吓得回炉重造,经历数次打磨,直至R系列出到第四代,才不容易把S系列的第三代憋出来,号称“没有8K的真旗舰”
现在仍在首发加价,排队发货阶段,如果不是特别着急建议等等
该机子的优点极奇多:4K@120带声音、4K@60无裁切、FHD@240、10bit422 All-I、759个相位对焦点、15档动态范围、外录16bit RAW、不会过热、没有拍摄时长限制、双卡槽同时兼容UHS-II和CFexpress A、944万像素EVF、翻转屏、全尺寸的 HDMI 2.1 接口、5轴防抖、4声道音频
缺点也很明显:索尼绿、没有双原生ISO、1200万像素拍照太不够用、92万像素祖传屏
佳能R5
一经发布就被称为“回佳的诱惑”的旗舰机型,8K视频拍摄能力是其最大的卖点,但过热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
同样现在仍在首发加价,排队发货阶段,如果不是特别着急建议等等
优点:8K@30无裁切、4K@120无裁切、4K@60超采、10bit422 All-I、全像素双核对焦、内录8K 12bit RAW、4500万像素CMOS、翻转屏、全尺寸的 HDMI 2.1 接口、5轴防抖
缺点有点致命:过热问题、单次拍摄有时长限制、没有双原生ISO、宽容度低、双卡槽其中一个只能CFexpress B
1万到2万
这个价格下,才应该是性价比最高的档位,该有的都有
松下S5
松下的大哥S1H是Netflix认证设备里唯一的相机产品,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死重死大的。而一年后发布的这款S5则是号称“减重加料版的S1”
目前在活动价上已经能做回建议零售价的价格了,从目前能原价买到该产品,也侧面印证索尼A7S3和佳能R5有多火
优点:4K@60、4K@30超采、FHD@180、双原生ISO、14档动态范围、内录8K 12bit RAW、2420万像素CMOS、双UHS-II SD卡槽、翻转屏、5轴防抖
缺点有点让人懊恼:4K@60 420 裁切、10 bit420、追焦只能说能用、FHD@120以上没自动对焦
佳能R6
比之R5,同期发布的这款价格更亲民也更实用的R6,反而是更多人的选择
同样现在仍在首发加价,排队发货阶段,如果不是特别着急建议等等
优点:4K@60超采、FHD@120、10bit422 All-I、全像素双核对焦、15档动态范围、内录8K 12bit RAW、2010万像素CMOS、双UHS-II SD卡槽、翻转屏、全尺寸的 HDMI 2.1 接口、5轴防抖
缺点也同样继承了:过热问题、单次拍摄有时长限制、没有双原生ISO、宽容度低
1万以下
这个价格里但机身新款官方价格的全画幅视频旗舰产品是没有的,只能靠二手才能做到
索尼A7M3
索尼A7S3没出来之前,接人A7S2担当视频拍摄任务的水桶机,2019年最受欢迎机型,现在二手价格在9K左右,纯拍摄很香,但没有10bit是硬伤
目前有个改进款是A7C,带有翻转屏,其他配置基本一样,全新的话建议买A7C
优点:FHD@120、693个相位对焦点、14档动态范围、2420万像素CMOS
缺点:没有4K@60、最高8bit422、没有双原生ISO
适马FP
目前体积最小巧的全画幅可更换镜头微单,优缺点非常突出,不是一个好的商品,却是一个好的玩具,二手价格在8K左右,纯拍摄很香,不在乎没有4K@60的话可以考虑拿一只
优点:极致小巧、导演模式、370克机身、FHD@120、内录12bitRAW、2460万像素CMOS、双原生ISO、12.5档动态范围
缺点也很多:没防抖、没有4K@60、没有机械快门
残幅
残幅的价值在于更低的视频果冻效应,但是景深、高感就相对弱了,但胜在性价比足够高,特别是适马18-35ART这颗神头的存在。推荐产品分为2档,分别是1万元以上,1万以下
1万以上
大部分非旗舰的全画幅机身都能做到1W出头的样子,残幅机在这个档位没有丝毫神算,除了富士
富士X-T4
把“腹肌南波湾”之称的X-T3,唯三的短板完全补上了的水桶机,目前的残幅之王
富士残幅系列,一直以来最受欢迎的便是其复古的造型,加上胶片模拟的直出效果,特别受文艺范青年的追捧,像笔者这种懒人也非常时候,笔者工作的工作室一共9个人,却有4个人在用富士!!
优点:富士胶片模拟、4K@60、FHD@120、10bit 420、外录10bit 422、2610万像素CMOS、翻转屏、5轴防抖
缺点:追焦只能说能用
1万以下
这个档位才是残幅机厮杀的战场,大部分机型搭配套头后价格不过万,是新手上路的最佳选择
索尼A6600
挤了数代的牙膏,其实不想推荐,但奈何买的人还挺多的,追焦厉害是唯一突出卖点
优点:4K@30超采、FHD@100、425个相位对焦点、2420万像素祖传CMOS、翻转屏、5轴防抖
缺点也很明显:索尼绿、没有双原生ISO、92万像素祖传屏、UHS-I单卡槽
富士X-S10
说实话X-S10和XT3笔者更愿意推荐X-T3,至少有4K@60,但科技产品买新不买旧,而且上面也有X-T4的信息了,就不重复了
同样现在仍在首发排队发货阶段,不着急买的可以多蹲蹲
优点:富士胶片模拟、FHD@240、2610万像素CMOS、翻转屏、5轴防抖
缺点:没有4K@60、追焦只能说能用、没有3.5mm耳麦孔
M43
视频微单其实并不推荐M43画幅,唯一看得过去的机器就是松下GH5/GH5S,但已经快4年的产品了
电影机
进阶玩家在微单之上就直接选择准电影机和电影机了(以下统称电影机),基本没人选择性能甚至打不过旗舰微单的广播机摄像机,价格昂贵不说,体验也不好。电影机相对于微单的优势在于,符合电影工业流程的模块化机身设计、强大的IO扩展能力、无时长限制的连续拍摄、近乎完美的色彩科学。当然,代价就是钱。一般上到这类机器的也不需要看笔者的文章了,我们简单带过
电影机也存在画幅区分,这里的产品推荐还是参照通用的全幅、残幅、M43三大阵营,主要是目前自媒体人会购买的几款热销机型
全幅
电影机里的巨无霸,这个画幅的电影机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流行,之前反而更多人选择的是S35画幅
索尼FX6
可以看作是FS5的全画幅版,继RED Komodo出来后又一热门机型,超小型的机身和重量,几乎没有阉割的性能是最大的卖点,小型工作室可以考虑的机子
890克机身、4K@120、FHD@240、10bit 422、双原生ISO、15档动态范围、627个相位对焦点
Zcam E2-F8
号称国产的骄傲,国产电影《中国机长》也使用了这个品牌的机子进行一部分的拍摄,8K@30、双原生ISO、14档动态范围、内录ZRAW、网线控制
残幅
RED Komodo 6K
今年年底最热门的机型,暴风兵配色简直史上颜值最高!6K40P、内录RAW、全域快门、双电池仓、15-16档的动态范围、900克机身
现在还在首发排队拿货阶段
BMPCC 6K
来自BMD的产品,BMPCC 4K的大哥,其优秀的色彩科学、5英寸LCD监视器、赠送正版达芬奇软件和避开专利的内录可压缩的RAW都是卖点,缺点也很明显,电池过小、固件不稳定和机身设计奇葩、6K@50、双原生ISO、13档动态范围、内录6K12bit RAW、5英寸大屏
Zcam E2-S6
6K@30、4K@120、4K@72超采、双原生ISO、15档动态范围、内录ZRAW、网线控制
M43
BMPCC 4K
机身1万出头,买就送达芬奇软件终身授权,这操作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笔者两个同行朋友都自购了一台使用,画质真没得说、有着BMPCC 6K一样的缺点、4K@60、双原生ISO、13档动态范围、内录4K12bit RAW、5英寸大屏
Zcam E2-M4
模块化机身准电影机最具性价比的方案!4K@120、4K160(3840*1620)、16档动态范围、内录ZRAW、模块化卡口、网线控制
总结
对于画质好坏来说,机身其实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便是使用的镜头,相比机身的价格档位差,镜头反而更夸张,从几百到几百万都有,它们到底有什么差异,适合新手的又是那几款,在下期《镜头篇》里会给出笔者推荐的几种组合,抄作业的时候马上就到了!
本文原本是想把器材清单用一篇全部说完,但由于篇幅原因,实在难处理。就打算拆成一个系列,接下来会周更镜头、脚架、灯光以及其他附件的推荐清单,等全写完后再推出一份总结合集。其实更干的干货是在灯光、附件这种水更深的地方,如果想了解更多,欢迎继续期待
以上便是本期的内容了,这里是「Geek7even《极客自习室》」,我是CR,看到这里的读者,请一定要点赞收藏评论转发,更别忘了点一个大大的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

谁把全画幅叫大画幅? 那大画幅怎么叫?
xs10有3.5mm耳机口的
竟然万元档没有尼康
摸了摸我的osmo action,会心一笑。
我就一个osmo pocket+12 promax了
拍已经没啥花样了,现在都往后期堆制作去走
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拍的都是那些玩意真是越来越
。
第二档是12800
陈抱一,开箱UP主,很有意思
UpID有嘛?过去观摩一下
s3除了加价,现在根本买不到。
我又入了一万多的m3
自媒体不需要相机
真实,先给点赞👍B站有一位拿手机超广拍Aroll,使用显示器补光的UP主我超欣赏
还有更便宜的微距方案,随便找个镜头,倒过来用就能拍微距
有一说一,如果真是明年才想开始做自媒体,建议您最好先从手机开始用起。今年在闲鱼看到太多做自媒体倒闭了打算靠买器材骗小白回本的大神了。十八手GH4机身6000+就问你们怕不怕?所以为了维护闲鱼的良好氛围,麻烦脑袋发热想做自媒体的,用好手里的手机,确定你们有能力用PR,达芬奇之类的专业软件来剪辑调色以后,再考虑入手相机,哪怕是1000多块钱的松下G7也先别急着入
a7s3根本买不到,索尼展厅说预定也取消了。
为什么没有国造mavo系列
嗯嗯第二档ISO16000,我补充在评论区了
太真实了。
a7s3已经被证实了是双原生iso,只是官方没有刻意提到。
自媒体就是自娱自乐 富二代交穷二代怎么做个器材党
目测楼主兄弟是摄像
很赞已收藏
具体我没测试过哈,我是把它当近摄的微距用,怼得很近之后就不用考虑放大倍率了
感谢解答,然后近摄环的放大倍率约等于镜头焦距除以环长?
你一提这茬,我突然想起前几个月的评测新闻。A7S3在第三方评测出来是有双原生ISO的,第二档是在ISO16000,当ISO高于6400的时候直接切16000动态范围会更好
a7s3没有双原生iso?我设两档用了两个月看来被骗了。
“用光钱”简单,“用对钱”难
这篇忘记加达人周任务,直接个人主页了,我晕,最便宜的解决方法是:1、首先有个微单/单反;2、然后搜索XX(你微单/单反的牌子)近摄影环。百来块钱,可以把你手中镜头的长焦段变成微距,缺点就是凑很近。第二种解决方法就是高像素拍中景再裁切成特写
沙发!老哥有没有什么可以手持拍产品特写的设备推荐?最好能便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