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鲜Ryzen 7 5800X,H210i的ITX装机之旅
创作立场声明:这次装机,考虑到是请求支援的小伙伴的第一台台式机,且并不是硬件玩家,所以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并未追求极致性能。
三个月前,有个认识较久的小伙伴跑过来找我想要组一台电脑用来打游戏,预算在万把块出头的样子。虽然平素本人并不是很喜欢帮人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一来如果对方要求的是性价比至上,很多概率会因为你给他选的配件不是最便宜的而跟你纠缠不清,二来很多人只要求电脑能用就行,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组装活实在是没有兴趣。但是这次之所以接下来,是因为对方有个额外要求——希望电脑不要太大,毕竟作为一个女生后面还要搬家什么的。这我就很来劲了,正好我还没有尝试过ITX系统。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选择经过
由于考虑到对方后面搬家,且存在在家里把电脑搬来搬去的可能,所以机箱的首要特点就是尽量小。所以入选的目标曾经包括:机械大师的C24/26、SKTC的S200、Fractal Design Era ITX 和本篇的主角NZXT H210i。
C24的粉色款曾经让妹子欲罢不能,但是存储空间太有限了,后来被我劝退
S200虽然是个MATX机箱,但是紧凑的体型甚至比H210还小
最后考虑到的一方面是价格(虽然对方预算比较宽裕,也不是拿来乱花的),另一方面就是存储的扩展性(对方有剪视频的需求),最后经过多方讨论,决定机箱使用恩杰的H210。虽然这个体型真的很不ITX就是了。
CPU+主板
因为对方需求是三个月前提出来的。那时候Zen3还没发售,虽然Zen2生产力很强,但是对方又有着过于强烈的娱乐需求,保守起见,一开始的选择是B460+10700F。但是在我准备列采购清单的时候,Zen3横空出世~
既然游戏的短板填平了,那何不yes一下?
于是CPU升级成了5800X。主板考虑到性价比,和对方的需求,上X570没有任何意义,于是目标锁定在了MSI、华硕、技嘉和华擎的B550的ITX板子中。首先因为H210i带一个IO面板的USB3.1 Gen2口,所以排除掉了华擎和技嘉的板子(这不得不说,AX200现在80块钱不到了,华擎还舍不得给),然后考虑到ROG B550-i奇怪的USB配置,后面两个USB2.0但是有一个是TypeC,一想到要浪费一个USB3.1插鼠标,我不禁一阵腰疼……(不要说蓝牙,Windows的蓝牙好不好用都知道)再加上华硕的板子全系不带音频光纤口(因为对方客厅的回音壁的缘由,如果有原生的光纤口是个加分项)最后选择了微星的B550i Gaming Edge。
ROG STRIX B550-I Gaming后面的接口配置真的有点不实用
主要这几个大方向选好了,接下来基本上就可以简单发挥了:
散热:NZXT Kraken X53(因为好看)
内存:Crucial Ballistix 16GB 3600Mhz 16-18-18-38 *2(白色马甲条+性价比突出)
硬盘:WD SN850 500GB(这个盘原本并不在计划中,只是看到主板南桥带风扇带散热的,不上有点浪费)
Sandisk Ultra 3D 1T(性价比极高的SN550闪迪版)
TOSHIBA MD04ACA400 4T 7200RPM 128MB(高转速的PMR盘)
电源:NZXT C750(海韵的Focus 750W双十一那天没抢到,这块电源也是海韵Focus GX的方案,所以就选恩杰自己的电源了,再加上H210可以上ATX,也就没必要搞SFX电源了,虽然后面发现这个机箱塞ATX严重影响散热… )
显卡:正好我换3080之后,把换下来的微星1080Ti红龙塞进去刚刚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上上一代卡皇拿来打LOL、绝地求生和糖豆人还是轻松随意无压力的。
开箱经过
首先,祭出主角,AMD Ryzen 7 5800X。
5800X是在某宝以2899的价格收的,很奇怪,5800X是首发四款里面货最足的。
然后是5800X的坐骑:微星MPG B550i Gaming Edge WiFi
背面罗列了一些MSI很自豪的吹点。果然前置TypeC可以拿来吹,此处手动滑稽技嘉和华擎。
这个背面的IO面板,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在友商的衬托下一切都显得那么实用。实用的 USB2.0 Type-A *2+实用的SPDIF光纤口(至少对我来说)+应该出现的一体化IO挡板
主板正面平平无奇,没光、全黑。倒也无所谓。
拧开散热器的螺丝,可以看到这边一个PCIE4.0的M2插槽,这块M2是搭载PCH上面的,虽然带有主动风扇,但是PCH的热量+PCIE4.0主控的热量,并不是很好压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微星这块主板是可以插两块M2的,背面还有一个PCIE3.0的插槽。但是官网宣传页并没有强调(技术页说了)。
在旁边有一个2260的螺丝柱,如果不拆掉是装不了2280的SSD的
为了填补空缺的M2插槽买的SSD:西部数据家的SN850。500GB拿来做系统盘装游戏戳戳有余了。加上我习惯把“我的文档”之类的资料文件夹我一般都会挪到别的分区去,这样重装系统的话就不需要到处备份文件了。所以C盘的压力就更小了。
和SN550比起来,SN850的正面堪称豪华。两块存储颗粒+一粒缓存+一块硕大的主控。
光秃秃的背面
第二块装在主板背面的盘:Sandisk Ultra 3D 1T,就是西数的性价比之选——SN550的闪迪版。性能和造型是一样的,就是表面的贴纸不一样了。
这一代修复了上一代可以剪掉PCB变成2242的BUG PCB中间空那么大就是为了贴贴纸我也是服了。
不得不说,SN550有点让我惊讶的,一方面是一颗存储颗粒,另一方面是这个只有缓存一样大小的主控。
实际上SN550不光性价比高,发热低也很适合呆在主板背面。
机械硬盘没啥看的。虽然是128MB的缓存,但是这块盘确实是PMR的,虽然是7200RPM,但是1T的单碟容量,速度也没有很快。
内存使用的是两根铂胜。铂胜也是有16GB 3600Mhz的单条的哦,两根总共1050元。(铂胜还有32GB单条的,但是因为只有3200MHz被我PASS了)
在3600Mhz的时候依然能保持16-18-18-38的时序就很强。加点电压还能上4200。但是这台电脑不是我自己用的,一切求稳,所以就不超了。
然后是恩杰三件套:
1.Kraken X53:
一直很喜欢X系列的水冷头设计,加上他家性能也很不错,这次终于拔草了。(Z系列一来是贵,二来妹子也不会闲着去设置水冷头么不是)
X53是一款240冷排,刚好是H210i可以塞进去的最大尺寸。
2.C750
考虑到以后的升级可能,配了一款750W的电源,毕竟也就比650W贵了100元。之前因为7820X+1080Ti经常能摸到650W电源的天花板,搞的我现在都有650W恐惧症了。索性就750W的好了。当初想的是H210i既然可以上ATX就没有必要上SFX糟蹋钱了,于是选择了使用海韵Focus GX方案的NZXT C750。
打开之后,这个紫色的线材包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太骚了。就是太单薄了一点,不然还挺想拿来通勤的。
出风口的位置有个静音模式的开关,这个想必一般大家都是打开的吧。
简洁大方的侧面设计。
模组的配置,说实话,PCIE的插口有点少。SATA和4PIN又多了点,分配不是很合理。但是恩杰标配的显卡电源线都是一拖二的。
3.NZXT H210i ITX机箱
对,这是一个ITX机箱,35cm的高度甚至超越了S200这种MATX机箱……这个体型就很不ITX。
包装的侧面是机箱的参数。
H210虽然大,但是比例还是蛮匀称的。纯白的机箱真的好喜欢。
H210i最美的角度一定要来一张。
内部空间的风格有点像H710/710i。但是这款机箱因为配了一个ATX电源仓,导致体积高了很多。
在高度高达35cm的同时,显卡仅保留了双槽位。不禁让人有些无语。我宁愿使用SFX电源,换来一个显卡槽位。机箱自带了一个SFX电源转接挡板。但是螺丝非常的难拆,我甚至动用了扳手和电钻。
掀开面板,是个防尘罩。到时候安装冷排也要总这里开始。所以面板先不装了。
我买的是H210i所以带灯和控制器。控制器需要一个主板USB2.0 9pin,不然机箱风扇都不转……(过于离谱的设定)然后因为主板只有一个USB 9pin插针,水冷头也需要一个,然后我配了一个HUB……
搭建效果
首先先把主板装好,两块SSD先加上。
因为上机箱的时候来回折腾了很久,就上个最终效果:
MSI GeForce GTX1080Ti Gaming这个体型简直是为H210i量身定制的。
背面:
因为主板的USB2.0 9pin不够,后来上了一个HUB。
调整后的最终亮机效果。Kraken的水冷头真的美哭了!!!
成绩测试
装完当然要跑分了~不然折腾那么久是图什么
先看下5800X开了PBO之后的成绩:
内存延迟虽然超过intel的MSDT平台很多,但是和intel的HEDT平台比还是相差不大。但是人家是四通道啊……
3DMark TimeSpy CPU分数 11335
PCMark 10 Extended 常用分10397,生产力得分9940,内容创作分11174,游戏得分21072。
Cinebench 虽然现在很多人说成AMD Bench,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参考价值的。R20 单线程613,多线程5603。
正好R23也出来了,单线程1580,多线程14347。
CPU-Z 17.01.64的分数为单线程645.9,多线程6430.4,可以和3700对比一下,提升20%所言不假。
CPU-Z AVX2得分,单线程770.4,多线程7243.4
SuperPi 32M,6min 10.949s
V-RAY:16141
WinRAR 5.91的分数是大约位于50000~51000之间。
wPrime 质数计算,32M 3.363秒,1024M 91.252秒。
X265 HD Benchmark:取平均时间,24.91s
显卡因为散热空间十分有限,压力测试走的并不是很舒服,已经触碰了红龙的温度墙。
另外在双烤FPU的过程中,5800X的核心温度也是高的吓人。起初我怀疑过是不是散热没有做好,但是跑了20分钟,冷排依然是凉的,而且硅脂重涂没有改善。在网上参考别人的成绩,也普遍反映首发四款Zen3CPU中,5800X核心温度是最高的,由此可见这个温度应该不是我的操作引起的了。
存储测试:
知道你们都很想知道SN850的成绩 :
来个200GB的文件基准测试看看~缓存140GB,500GB的盘,有140GB的SLC Cache,属实不错。就是这个缓外速度,有点拉胯,就比SN550高一点,但是温度却高了那么多(140GB的SLC Cache用完后温度仅62度,此时应该不是触发高温降速,但是读取速度不稳定是和温度70度了有关)。另外,这个盘如果用了超过1/3,SLC Cache就只有40GB了。
然后这个是SN550的:
总结
Ryzen 7 5800X真的很强,但是现阶段性价比不高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同时严重的积热问题也在阻碍着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但是不管怎样5800X至少是目前最强的8核CPU
同时虽然H210i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超大的体积并没有对散热带来正面的帮助,可见其设计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尽管如此,H210i凭借着良好的存储扩展性(3x2.5+1x3.5)和对水冷良好的兼容性,在ITX机箱中依然有其可取的地方。希望下一代能够把电源仓改一改。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sevend
校验提示文案
活力死蛇
校验提示文案
liori
校验提示文案
住小帮恶意骚扰
校验提示文案
天丅天丄
校验提示文案
来致猩猩的你
校验提示文案
david_david
校验提示文案
巴尼先生
好文支持一下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674159314
校验提示文案
啊鲁
校验提示文案
smthinfo189
校验提示文案
农村拓哉
校验提示文案
post-love
校验提示文案
海绵宝宝
校验提示文案
农村拓哉
校验提示文案
smthinfo189
校验提示文案
海绵宝宝
校验提示文案
啊鲁
校验提示文案
post-love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674159314
校验提示文案
巴尼先生
好文支持一下
校验提示文案
david_david
校验提示文案
来致猩猩的你
校验提示文案
天丅天丄
校验提示文案
住小帮恶意骚扰
校验提示文案
liori
校验提示文案
活力死蛇
校验提示文案
sevend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