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直呼内行,PITAKA 全场景磁吸体验,iPhone用户值得入手吗?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如参加张大妈家的活动获得,我会在文中点明。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绝不会因商品来源不同而有所偏颇,请各位放心。
大家好,我是太空橘子。
今年自己入手了iPhone 12 Pro Max,XR变成备用机,女朋友则是升级成iPhone 12,除了性能,摄影,屏幕素质的提升外, 12系列还多了我们都非常喜欢的磁吸设计——MagSafe。
但其实在苹果官方发布iPhone的MagSafe的几年前,就有个品牌在致力发展手机的全场景磁吸体验,那就是PITAKA,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的PITAKA配件使用体验。
一、PITAKA MagEZ磁吸手机壳
首先就是PITAKA的超薄手机壳,使用的是1500D芳纶纤维材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凯夫拉,这种材质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 5~6倍。
手感方面也是比较细腻的,亲肤触感,也不滑手,拥有非常不错的散热性,0.85mm的轻薄度对裸机感还原地很好。
现在也是我出门必备的选择,负重感弱,用起来很方便。
别看这么薄的手机壳,其实内置了钢片,可以无缝衔接MagEZ系列其他产品,比如这个小卡包,价格也比官方的版本便宜不少;但是国内大家用卡包的频率略低,毕竟都喜欢用数字支付。
二、PITAKA 无线磁吸充电器
其实PITAKA家的数码充电设备很多,既有给手机单独无线充电的,也有组合的充电器,我一共是买了两个款式。
(1)PITAKA Mag Dock Pro+Qi Pad
这套设备可以说是涵盖了果粉的日常充电场景,除了给iPhone充电之外,还可以给Apple Watch、AirPods供电。
本尊就是左边这个大白,右边是它的收纳盒;从外观来看就知道,顶部是PITAKA独特的磁吸充电位。
配合PITAKA的MagEZ手机壳,手机吸附在上面就可以进行充电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它的内部设计,打开之后会发现触点是呈十字分布的,再配合四个触点,就可以多角度的进行手机无线充电。
最好的应用场景就是工作的时候,将手机朝向自己,这样就不会错过重要信息了。
在底座的中部位置,则是Apple Watch的充电位,可以将手表自动吸附。
可怕的是PITAKA对于4个不同大小的Apple Watch都做了适配,1-6代的Apple Watch都可以放在横向充电~
表带也可以很好的进行收纳~
这个无线充电板看起来和其他普通Qi充电板差别不大,但精髓就是可以和Mag Dock进行组合。
这样组合之后,就又多了一个充电位~
输出功率方面,无线充电板是5/7.5/10W,可以很好的兼容手机或者耳机充电;手表的充电则限制在2.5W,保证安全。
可以同时给两部iPhone无线充电
放在床头,也可以很好的给果粉三件套进行供电,早上电量满满的出门。
Apple Watch的小夜灯~夜里也可以随时掌握时间。
(2)PITAKA MagEZ Juice
第二个给大家推荐的是我自己一直在用的PITAKA MagEZ Juice免充电模块化无线充,放在我书房的办公桌上使用。
它是立式充电的,瞄一眼就能解锁,放在桌面上不会错过重要信息。
另外有个非常酷炫的地方,就是它这个无线充电器是模块化设计,内置了一个可以拆卸的充电宝。
直接贴在手机上,变身了无线充电宝,这样就可以带着磁吸充电宝到处走动啦,背面延续了PITAKA芳纶纤维材质的基因,加上符合手掌握持弧度的设计,握持感非常不错;电池容量则是达到了2000mAh,不算大,但是应急非常方便。
三、PITAKA 车载磁吸充电器
因为我的车没有自带磁吸充电器,但是又有无线CarPlay,所以也得安排一个车载磁吸充电器。
既可以夹在出风口,也可以用吸盘放在中控台上面。
把手机放在磁吸充电器上面,就自动开始充电了,而且吸附的很稳定,正常的颠簸也不容易掉;细节方面,充电器里还内置了风扇,可以给手机散热,也能稳定充电。
一个以驾驶员为中心的内饰设计就这样诞生啦,也不会影响开车的视线,很棒~
四、总结
最后来简单的总结一下PITAKA的产品;可以说是买了一个,就想再买一个,虽然售价要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要贵一些,但是无论是创意,材质还是功能,都有自己的亮点;如果你也想体验iPhone的MagSafe,无论你买没买新iPhone,都能从PITAKA获得近乎相同的磁吸体验。
最后谢谢大家看完我的文章,有问题欢迎留言。

这个充电器很高大上。
太贵了,紫薯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