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不负你,五部电影带你回味别样青春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
也是从孩童变成大人的过渡期,是成长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更要关注他们的心里,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有的体现在叛逆上,但是又容易敏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给他人造成伤害,也有很多人一生的阴影痛苦也是这个时候留下的,家长更是要多关注孩子的心里而不是成绩。
以下七部影片讲述了五个青春期的故事,从中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少年的你(2019|中国)
导演:曾国祥
陈念(周冬雨 饰)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同校女生胡晓蝶(张艺凡 饰)的跳楼自杀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胡晓蝶死后,陈念遭到了以魏莱(周也 饰)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魏莱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乖巧的优等生,实际上却心思毒辣,胡晓蝶的死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次偶然中,陈念邂逅了名为小北(易烊千玺 饰)的小混混,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小北答应陈念在暗中保护她免受魏莱的欺凌,没想到这一决定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负责调查胡晓蝶死因的警官郑易(尹昉 饰)隐隐察觉到校园里的古怪气氛,可他的调查却屡屡遭到校方的阻挠。
这部新上映不久的影片截止今日(2019年10月31日)已突破8亿票房,作为一部文艺片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成就,就连易中天都给这部影片92分。
在六月得知了这个电影,看过了它的剧情,我就知道这是我要看的,但电影迟迟未上映,直到25号,看着每一场都满场,我知道没错了,也确实不失所望。
电影结束,留下人人挂念的一句话,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首先从题材来看,这部剧描述的是校园暴力,同时也反应了社会现实,虽然是根据小说改编,却在原著上进行了多处修改,就像评论中说的影片敏感话题很多,但拍的极为克制,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得以见到这部影片。
然后是演员,演员是最直接呈现给观众的,在影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大主演周冬雨、易烊千玺功不可没。
周冬雨没什么可说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而更让人关注的是易烊千玺,看完这部影片大批人称千玺不必太乖,可见演技还是被认可的。这也是易烊千玺的第一部电影,电影中的每一个眼神都是看得出感情,拍这部影片的时候千玺才18岁,我不是他的粉丝,看到电影里的眼神,这个小小年纪的男孩都经历了什么才会有这样的眼神。他也是正处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长,就像片中说的学校里没有一课是教我们如何变成大人,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方式。
剧情不做过多叙述,讲述影片中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段。
陈念为跳楼的胡晓蝶披衣服,而周围的同学只是围观,拍摄,讨论。周围人的冷漠有时也是给凶手递了刀。
胡晓蝶临死前绝望的眼神,说出那句“他们都在欺负我,为什么你们不做些什么。”
陈念遭到欺负时,想到胡晓蝶受的苦,因为没有了欺负目标,他们会重新找人,而曾经是看客的你也许就是下一个目标。
陈念与小北的初见,是小北最为狼狈的时候。这一段两人演技炸裂。小北的狠与陈念的柔。
剃光头的那一段,因为受欺负,头发被剪,心疼之余小北把自己的头发也剃了陪陈念。无论怎样我都在你身边。
“疼不疼?”
“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一句话戳进了小北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这个我一定会打回去的汉子落泪了,两个缺乏关爱的孩子彼此取暖,度过这最艰难的时刻。
其实同为校园欺凌类型的片子,《少年的你》与《悲伤逆流成河》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就像李想与谷丹,李想想帮陈念但是他没有这个勇气,只能劝陈念忍,等到高考后远离他们。谷丹想帮易遥但直到易遥死后才有所行动,易遥又好似胡晓蝶忍受不住校园的欺凌而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易遥又如陈念有一个好似莫不关心的母亲,在生活中缺少爱,在本应最幸福快乐的时候,承受了最大的痛。
最后不得不提到我们最大的反派魏莱。
在审讯时一脸无辜的样子,但事实摆在眼前时,露出对人命的漠视,丝毫没有对胡晓蝶的死有一丝愧疚,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那笑容背后却是个恶魔。
在人前是好学生,乖乖女,人后是大姐大,凡事都用钱解决的方式已经渗透到魏莱的思想里,对自己所做事情的严重性和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没有认识,报复心强,性格的反差很大。从家庭的原因也可以看出,魏莱的家庭对她缺少关爱,她用好成绩听话想要得到父母的爱,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自己重读父亲一年没有跟她说过话,这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且极端的教育方式造成了魏莱的心里扭曲,魏莱母亲更是把过错推给他人,在某种程度上魏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会有负罪感,只会考虑到是否会影响自己。魏莱也是一个在青春期缺乏关爱,迷失自己的孩子。
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多关注关心下孩子。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发生。
2.悲伤逆流成河(2018|中国)
导演:落落
多组校园欺凌事件,打破了5位主角本应该美好的青春校园生活。齐铭(赵英博 饰)清俊帅气,是人人称颂的优等生,而易遥(任敏 饰)却是大家口中的“赔钱货”。两人一同长大,感情很好。而这一切,在转学生唐小米(朱丹妮 饰)出现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言成了毁人利器,处处对易瑶进行刁难,易遥的生活开始陷入黑暗,遭受各类残酷欺凌。顾森西(辛云来 饰)教会易瑶对校园暴力进行反击,他的出现给了易遥一丝曙光。可阴差阳错,顾森湘(章若楠 饰)的意外却将她再度推入黑暗。当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当看客变成助推,在这一场名为“玩笑”的闹剧中,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
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郭敬明的小说是许多人初高中的回忆,我是听同学给我讲述过这部小说的内容有所印象,对于郭敬明的小说是足够火了,但是他小说改编的电影我是都不太喜欢看的,也许是名人效应也许是对小说内容有所印象,我还是看了这部电影。整部电影算成功,比起之前几部改编的个人看来要好上太多,这部电影没有名导演,流量明星,全是一脸的生面孔,却把校园中的黑暗演绎的很真实,在片中看到很压抑。
我没有经历过校园暴力,对其中的场景并不能感同身受,在我印象中是感觉更多的暴力是像《少年的你》那种在暗处的欺凌,而《悲伤逆流成河》大多是当着全班的面,而且是参与欺凌的人逐渐增多,如果这也是一种校园欺凌的正常现象,我只能说太可怕了。
两部影片相比较来说,都有小说戏剧化的一面,又有黑暗压抑现实的一面。
剧中的几位主人公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也分别代表了他们的那一类人。
齐铭:长的帅,学习好,老师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与易瑶从小长大。在顾森湘死后却不信任易瑶。
顾森湘:与齐铭类似,美丽,学习成绩好,不谙世事,在保护中长大,纯洁美好的象征,也一直是易遥羡慕的对象。也成为这场校园暴力中的牺牲品。
易遥;饱受欺凌,最后投海自杀。
顾森西:一直帮助易瑶,教易瑶反击。给易瑶带来希望。
唐小米。因为受欺凌才转学,却在新的学校欺凌他人。
林华凤:易瑶的母亲,一直称易瑶是赔钱货,对易瑶关心甚少,但是却辛苦赚钱攒易瑶的学费,是因为受到打击把恨转嫁到易瑶身上,对易瑶是又爱又恨,同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爱 。给易瑶心里也造成了创伤。
谷丹:在易瑶受欺负时一直想伸以援手,却被人制止最终无所作为,一直同情易瑶,最后不顾同学的劝阻也要冲出去看易瑶。谷丹更像是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作为,最后安排她冲出去,也是想让代表她这一类的人不再沉默,有所行动的美好愿望吧。
《悲伤逆流成河》在电影中也是对小说进行了改编,更多的场景放在校园中,更像是一部校园剧,也许在克制一些东西。他也是首部直面体现校园霸凌的一部片子,不得不说它的上映时间恰到好处。
最后易瑶跳海前的一段话是给所有施暴者敲的警钟,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也借易瑶之口让所有人反思自己所做的,没有人是无辜的。
易瑶跳海前的控诉大概是戳痛了所有人的心,让那些以为与我无关的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那一切也于事无补了,易瑶的悲剧是多方面造成的,如果母亲能多些关心,如果齐铭能多些信任,如果旁观者能伸以援手,如果唐小米意识到自己受过的欺凌,与他人友好相处,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可惜没如果。不要让同样的悲剧在你的身边再上演。
3.狗十三(2013|中国)
导演:曹保平
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就像海报上所呈现的,导演曹保平从《李米的猜想》到《烈日灼心》再到《追凶者也》他的作品一直备受好评,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善于从小人物的角度挖掘深刻的现实问题。
《狗十三》被禁5年,有人说是因为讽刺了教育制度,有人说是太真实了,有人说当初的影片名是《狗13》连在一起名字太过火了,这些原因都无从考证,幸运的是这部片子现在可以看了,如果以上原因是真的那么也证明了社会的包容程度进步了,能正视这些问题了。
《狗十三》名字的解释是这样,狗是名叫爱因斯坦的小狗,13是一名十三岁的女孩李玩。
故事很简单一个女孩的成长,中心围绕着丢狗,找狗的过程来表现女孩对于成长中的无奈,以及被迫接受一切变成大人口中懂事的孩子,不让大人操心的孩子。
虽然是简单的故事,表现的却极其有张力,感情细腻到位,李玩的心路历程一幕幕到位,从叛逆反抗到无奈愤慨再到学会虚伪迎合。
体现了一个13岁少女的心酸,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忽视,一次次的欺骗,可恶的大人竟然还要你懂事,到底是谁的错,为什么要我一个人承担,大人就没有错吗?
成长的代价是什么?为了成长我们要失去什么?
这部电影也许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4.嘉年华(2017|中国)
导演:文晏
小米(文淇 饰)在位于风景区的一间酒店里打工。一天,正值小米当班,一个男人带着两个看上去还是小学生的女孩子来开房,虽然心中所有顾虑,但小米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替他们开了两间房。之后,在监控录像里,小米看到男人在半推半就之下进入了两个女孩的房间,心中隐隐觉得不安的小米将这一幕用手机录了下来。
两个女孩一个叫孟小文(周美君 饰),一个叫张新新(蒋欣悦 饰),那个男人是他们的“干爹”。东窗事发之后,小文的母亲报警并找到了律师郝洁(史可 饰),希望法律能够还他们一个公道。然而事与愿违,证据的缺乏让嫌疑人迟迟不能定罪,而最最关键的证据,正掌握在小米的手中。
嘉年华最突出的大概是把未成年人被性侵拿到银幕上来说,有人说是一则新闻打动了文晏,她决定要做些什么,这则新闻极有可能是海南万宁校长开房案,对本案不做叙述,感兴趣的自行了解。看似简单的剧情由被性侵到找回公道的过程,这其中却包含了太多的寓意。
电影是从小米的角度来看整个事件,她既是整个事件的旁观者也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证人,故事主线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在事情发生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从人物角度来说,小米是一个没有身份证,只有15岁却谎称18岁,从家里逃出来,经历过很多,也看淡了很多的在旅店打黑工的女孩,她体验到了社会的苦涩,只想要攒够钱换一张身份证可以光明正大的生活。这个事情她是个旁观者对她影响不大,保持沉默可以让她保住这份工作,少沾惹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她选择沉默,但是后期为了钱她还是把证据交了出去。
偶然的意外之财让她觉得终于可以得到身份了,命运却跟她开了玩笑,最终也没有得到身份证。小米和小文,新新是不一样的,为了钱,为了一个身份,她可以选择卖掉自己的初夜,并且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正当的身份,她不想再活在暗处,不过电影的结尾,她逃走了,骑着她的电动车,没有人知道她要去哪她最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观众都希望她能过的更好吧。
旅店老板是个圆滑的人,不想事情粘身,便把让有关录像消失,就像电影中提到的能在这个地方开这么久旅店的人不是一般人,不过最后旅店还是关门了。旅店老板想的只是保住自己的生意。
小文母亲对小文一直缺乏关爱,小文的叛逆早熟跟她脱不了关系,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不是安慰女儿而给了小文一巴掌,随后剪了她的头发。对小文再次造成伤害,导致小文的离家出走,但是与新新父母来比,她对待此事的态度更加坚决,要事情的真相。
小文父亲,不懂得如何与家人相处,没有做到父亲的职责,让小文从小缺失父爱,但是在事件发生后一直在做努力。大概是想要弥补这些年对小文的愧疚。
新新的父亲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前途,让新新认罪犯为干爹,导致了事情的发生,事情发生后为了自己想妥协。并劝说小文的父亲。
新新母亲是软弱的,面对丈夫的做法没有提出一丝质疑,只有逆来顺受,不知道把女儿放在什么位置。
而警察和医生都为了一己私欲,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警察与罪犯勾结,并且想要诱导小文说出他们要的结果,不停的询问她对她造成二次伤害。医生把原本检查的性侵,变成了没有。
律师是一直坚持原则的,看出了小米的破绽,讨要回了证据,最后使案件有了突破。但是她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就是她的女儿也像小文一样的经历,但是她没有保护到她,所以她一直坚持,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她还会不会这么做,没有人知道。像律师这样的人又有多少。
罪犯是只在监控中出现一面的人,却贯穿了整部电影,对未成年人下手,妄图泯没证据,罄竹难书。他也体现了权利的社会,因为他有权,就任意妄为,权利是为人民服务的,他却给人民带来灾难,把权利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权利落在这种人手里十分可怕,现在社会上又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除了这些,电影中还反复出现四个场景。
梦露雕像一直反复出现在电影中,小米,小文都曾在梦露雕像下停留,梦露代表了性的启蒙,最后梦露被挪走,代表了人们对性的不承认,和具有的羞耻感。
游乐园,有个场景也是反复出现,两个女孩子走在海螺一样的游乐设施里,向外看问外面是什么?有人说这代表的是女孩子的子宫,也象征性意味着两个孩子之后将要遭遇的事情。
医院病床:医院的病床是冰冷的雪白的,两个女孩子躺在上面接受着检查,就像两个女孩子接受所有人的注目一样,冷冰冰的病床,也是代表了人性的冷漠。
小米的白衣,白色是最美好,纯洁的色彩。她穿着白裙去卖掉自己的第一次算是讽刺,也是跟小文和新新做对比,最后她穿着白衣逃走,也算是给了电影一点美好的色彩,都希望她之后的生活会过的好。
在小米逃走后,镜头随之一转,电视上出现了案件被侦破,给两个小朋友讨回公道的视频,也许公道是讨回了,但是小文和新新以后的人生呢?
电影揭开了人们所熟知的社会的另一面,给人带来最残酷的现实,即人们不愿意相信的现实。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
5.过春天(2018|中国)
导演:白雪
单亲家庭出身的16岁女学生佩佩(黄尧 饰),她的城市既是香港、也是深圳,白天在香港上学,晚上回到深圳跟妈妈(倪虹洁 饰)住在一起,频繁地穿梭于两地。为了和闺蜜Joe(汤加文 饰)一起旅行的约定,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为了对Joe男友阿豪(孙阳 饰)懵懂的好感,她内心的冲动被点燃,“水客”成为了她的另一个身份,一段颇有“冒险”感的青春故事就此开始。
第一次看这种题材的电影,也算是一部青少年现实主义犯罪题材的。
春天,水客的行话,指经过香港到达深圳,把货安全带到深圳内地。
水货就是在某地区没有正规销售代理的情况下直接在该地区销售的产品。因此,水货并非不合法的产品。不过水货因为没有正式的代理销售商,因此售后服务往往没有保障。
没错,没有堕胎,简单而不同,就连感情线也是若隐若现,推进故事情节。
电影以约好的两个女生的毕业旅行而开始,看似岁月静好的样子,实际上暗藏危机,佩佩与Joe不同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出去玩的钱只能自己打工赚,而打工时说自己家很远,也掩饰了自己是单非的事实。
电影中反应了几个社会现象,反应了几个人性问题。
1.过了关的小男孩说普通话被妈妈训斥,小男孩说已经过关了。从佩佩和小男孩的行为来看,他们都是极力想要掩饰自己是单非的身份,同时在香港最好还是说粤语。
2.虽然最近香港的教育被批的很惨,但在电影中展现了一堂生动的性教育课程,相比于初高中时期的生物课上老师匆匆讲过的性器官,受精等课程,这样的课程着实对青春期懵懂的少男少女有着莫大的帮助。
3.一次偶然佩佩发现了Joe男友的秘密,加入他们的队伍,由此可见,青少年是极易走入犯罪的行列,与他们接触的人和心理有关。佩佩缺乏关爱和教导,同时水客能给他带来金钱。
4.佩佩妈说要带女儿去西班牙,却不知道女儿想去的是日本,带着一堆人在家里打麻将,却丝毫不顾佩佩的感受,缺乏对女儿的关心,在被骗后还是佩佩把她带回家,并不是年龄大才是照顾人的那个人。
5.反观花姐,一个走水货的头目,在得知佩佩强大的带货能力后,非常喜爱佩佩,把她认作干女儿,在这个鱼龙混杂的队伍里保护她,虽然牵扯着利益关系,但是有时候看来花姐的对佩佩的关心似乎超过了佩佩母亲。
6.佩佩的父亲,电影中佩佩隔窗望去自己父亲的身影,是另一个圆满的家庭,他是一个胆小的人,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佩佩的生活中缺席。
7.Joe,有钱人家的小姐,衣食无忧,父母不管,大概是连父母的面都很难见上一面吧,电影中,只从她的口中听到了她父亲的存在,曾许诺她出国留学,却竟也是个谎言,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子好好嫁人就行了,家里的弟弟才是真正的宝贝。
五部电影真实而又引发人思考,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电影推荐,请在下方留言,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挑选进行推荐。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