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暴击!一个70后的童年回忆杀,来看看我们70-80后的小学生开学装备和生活
一晃几十年过去,身为70后的我不知不觉已经快步入老年人的梯队了,看到站里推的开学季活动,想想自己已经参加工作的女儿,肯定是没有什么好写的了,但是回想自己童年时的小学生时代,却是记忆深刻,于是写下来算是给自己的童年找个寄托情怀的地方,也希望同是7-80后朋友们有个共勉!
我生于70年代,一个成长于80年代的小学生,那个时期还没改革开放,很多物资都是国家按需分配,光有钱是买不到东西的,还得凭票券,买米有粮票,买布有布票,买肉都有肉票,定期领白糖,可就是这样物质生活极度的时期,却是我对童年记忆最深刻的时期,无他,因为这种环境下,哪怕是一丝丝的快乐都会换来极大的满足,不像现在的小孩,物质极度丰富,一切来的太容易,很容易失去满足感和幸福感。
正文,来看看我们70(80)后小学生的开学装备和生活吧
1,书包
那个时期大家基本都是下图这种军绿色帆布书包,那个时候的小学还没有如今的这么多课本,这一点,还是比现在的小学生幸福的
还好现在网上有同款
2,文具盒
那个年代,其实很多小学生都是没有文具盒的,铅笔橡皮什么的都是直接放在书包里,所以经常会出现把书包戳个窟窿,然后就老是掉文具。文具盒最多就是这种白铁皮文具盒,就和罐头一样的材质,外面印上了各种卡通图案
打开文具盒,内侧还很贴心的印上了九九乘法表,有些文具盒还有两层
后来到了读5-6年纪的时候就出现了下图这种塑料文具盒,磁吸式的锁扣,塑料皮包的海绵和硬纸板做的盒身,我记得我那时都是用老妈药店的药盒,因为那些药盒有些也是这种包装
后来再高级的就是这种组合折叠款了,这应该是80后5-6年级时使用的了
3,水壶
那个时候学校是没有开水提供的,都是自己带水,如果你要是不带水的话,夏天你就只有对着自来水龙头灌了,也不知道为啥,小时候喝那么多自来水也没拉肚子什么的!大家一般都是用这种军用水壶,帆布做水壶背带上大家都用墨水笔写上了名字,因为水壶盖里有橡胶密封圈,开盖后喝水总是带有一股胶味,像我这种家里属老二的是用不上这种高级货的,我直到小学读完用的都是老爸喝完剩下的空酒瓶
同样网上也有同款,工艺应该比原来好多了吧
同学家境好的就会带这种塑料水壶,喝水的时候打开壶盖,壶嘴会有个折叠的吸管,在那个年代,这种功能可是很洋气的!
4,算盘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是要学珠算的,上珠算课那天,每个人都挂个用布条穿起来的算盘来上课,上课时就是一片的“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声。不过我把算盘打得哗啦哗啦超级流畅的时候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无他,唯熟尔!
5,教室
那时候教室的前面黑板上都是会挂着毛主席和化主席的画像,黑板还不是磨砂玻璃的,而是一块刷了黑色油漆的木板,教室后面没有光荣墙,都是用来放清扫工具,冬天甚至堆满了每个学生带来的用来取暖的藕煤饼
至于课桌,我们小学时都是两个人一桌,一般都是男女搭配,由于那个年代思想保守,小朋友们于是就在课桌中间用铅笔刀划了一道深深的刻痕,美其名曰:三八线,要是谁的手肘不小心越过了线,必定会遭到同桌的笔一顿爆戳,小的不才,读书以来都是规规矩矩从来没有被女同桌戳过,现在想起来真是遗憾。
就是这种稀烂的课桌,每个人的课桌上面我们都留下了自己童年的刻痕,看到右上角那个课桌中间的那道深深的划痕了吗,那就是传说中的三八线
6,课外生活
那个年代,街上汽车非常少,除了零星几辆解放牌卡车,连公交车都不多,最多的就是自行车,基本上,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坐在父母自行车后座的经历,像我更有脚后跟被卡在自行车辐射条里的惨痛经历,下图里右边的就是传说中的28大杠,左边的就是26的
同样现在有凤凰复刻版的,价格也还好,现在买来骑在街上你就是最靓的仔
小时候骑过28大杠的朋友应该有过下图这样的经历,由于身高不够,单车中间又有一根横梁,小孩子无法正常的坐着骑,于是不知道谁发明了这样的骑法,我们这边俗称:踩边脚,现在想一想这样骑真的还要点技术,而这样的技术当时居然掌握在一群小学生的手里
我们平时穿的校服也是如上图,一般都是白汗衫,蓝色裤子,白粉鞋,而校服一般都是开学典礼时才穿,平时都是随便穿什么,而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下图这种塑料凉鞋,穿起来非常不舒服,又硬又滑,磨脚皮容易打泡,而且材料很容易开裂,优点就是不臭脚,容易清洗。
7,游戏娱乐
小学生的娱乐活动,最多的就是女孩子跳皮筋,像下图这个女孩子算是高手级别了
男孩子最喜欢的可能就是这种滚铁圈,就这还需要技巧,而且一般的小朋友还根本自己做不了这个东西,这玩意没有买,只能家里长辈们给做,用根钢筋弯成圈,焊起来,再用粗铁丝做根推钩,玩的时候,用钩子兜住铁圈下部,然后往前一划,然后马上紧跟上去,推钩不能离开铁环,然后就这样一边用推钩腿一边控制方向。
像下图这种用报纸加竹子做的风筝还算是稍微好点的风筝,我们自己玩的都是直接用纸折的,把菱形的纸的两侧折一下,再绑上棉线,和主线绑成一个Y字形,就是一个小巧的风筝
不要小看下图这些小纸片,在当时的小孩子看来,这些就是财富的象征,我们这边俗称:洋菩萨(洋纸片),这些上面印了各种古代武将图案的小纸片,每一个都有不同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金钱,而且大家统一给的一种认同,叫做统兵值。一个武将统兵值是1w的话,那么名将的就是10w,一张名将的小卡片就值你10张普通将领的,如果画像的背景里还带有兵的话就更值钱了,大家拿这种小卡片,同价值的叠在一起,用手扇,翻过来的就是自己赢的,也很讲究手法和出卡片的选择。
下图这种玩具就是高级货色了,这其实就是用粗铁丝和自行车链条做的火柴枪,也不知道是哪位大神发明的,这个脑洞简直要我等膜拜,下图这个算是做得非常好的了
而我们一般都是这种粗制滥造的,能打响就行,玩法就是把皮筋套住的那个滑套拉到后面的机舌上,把前面一节的自行车链条掰到一边露出里面中心的小孔,火柴头朝后往里面噻一根火柴,,再将链条复位,扣动扳机,滑套在皮筋的作用下快速有力的撞击火柴,火柴棍在撞击下飞出枪口,而醋一点的火柴头则卡在枪头处小一点的孔里被撞击发出爆炸响声。要是当年我有现在的手工能力,估计学校里的小朋友都得叫我大哥。
弹弓应该也是当年的男孩子人手一个,制作简单,材料只要粗铁丝,输液皮筋和牛皮,而且威力不小,当时还算在四害里的麻雀老鼠可没少遭殃
拍纸板,也是男孩子喜欢的游戏,叠的厚厚的方纸板,双方互相用自己的纸板去拍对方地上的纸板,谁先将对方的纸板打翻就可以赢得对手的纸板,技巧与力量的游戏
对于7-80年代的小学生来说,下课后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抢乒乓球台,因为那个时候,一个好点的小学可能也就4-5个乒乓球台,而普通的小学甚至只有2个球台,僧多粥少造成了这种有趣的现象,而且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大家来说,一副红双喜的球拍加乒乓球也是奢侈的表现,我当然都是那种抢球台然后蹭球打的角色。
想当年谁要是有这么一副球拍,家里妥妥的大户
没错,大多数都是这种水泥板加几块砖做成的简陋球台还一台难求,至于标准乒乓球台,我小学时候就没在除体育馆之外见过,估计就是这种全民普及的现象才造就了我们成为了的乒乓球大国
好了,一下思绪太多,很多东西没法查找资料一一描叙,文章只是大概的叙述了一下我们7-80年代的小学生活场景,大家可以留言补充,看看你们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有些什么不同的有趣小学生活。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木工弹簧夹
校验提示文案
了妄唯真
校验提示文案
了妄唯真
校验提示文案
木工弹簧夹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