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转山我经历了三个阶段 往事2019(七)
创作立场声明:游记图文内容是本人在2019年自驾的原创内容。
哈喽各位宝贝儿,好久不见了。有一个多月没有更新,这段时间马达来到了闽北的南平市水吉小镇,帮朋友的“青贡建盏”做一些拍摄工作。这是一个没有工业、没有旅游业的世外桃源,在水吉小镇的生活十分简单和惬意,每天都从山水相连的清晨醒来。今后可以单独写一篇推文,有想买古法柴窑烧制“建盏”的朋友可以找马达哦。
另外我还探访了西北的两处精品民宿——诺尔丹营地和黄河宿集,有想去玩的盆友可以联系马达。
现在我还是继续把“往事2019”系列更新下去哈!
温馨提示:
这篇真的很长。
可能会占用你15分钟的时间
上一期讲到我来到了冈仁波齐脚下,正在犹豫转山是否要付诸行动,这时在日喀则和我们分别的Stella按耐不住,要从杭州飞来找我们一起转山了。
姐 姐 归 位,再 次 出 发
我和土根那天在冈仁波齐的塔钦听到Stella要回来的消息,激动地睡不着觉那倒也不至于。总之我们决定第二天就开赴狮泉河(后藏唯一有机场的地方),去接我们的姐姐。狮泉河镇是后藏(阿里)地区唯一较大规模的城镇。那几天经历了极度的物质匮乏,所以在我们眼里什么才叫做较大规模的城镇——在狮泉河有农贸市场可以买到水果(非常贵),可以吃到德克士这样的快餐,宾馆有暖气并且有稳定的热水。当时在我们眼里已经算是应有尽有了。
当时我们已经一个礼拜没有洗过澡,来到有热水的宾馆终于可以洗个澡了。(其实在西藏天气干燥,气温低,出汗出油少,一周不洗澡也没什么大不了)
把一个多礼拜积攒下的脏衣服都洗了在房间晾干,没有洗衣机,全都是手洗。
好久没见到城市,好久没大口吃肉。见到炸鸡,两眼放光,我们买了一个全家桶都吃掉了。不过有一说一,德克士的炸鸡做的比肯德基麦当劳差太多了。
第二天一大早出发去机场接Stella,我在机场的出口用口琴吹《欢乐颂》迎接她。但是吹的实在太次,就不在这里放视频了。
“飞机”是个神奇的发明,功能上已经很接近机器猫的“任意门”,时空的斗转星移的迅速而精确。昨天Stella可能还在东部大都市听着和风细雨的江南评弹,第二天就能降落在遥远天边,荒芜戈壁的西藏阿里地区。另外我更体会到有钱才可以买到说走就走的自由。
穿 行 于 百 万 年 前 的 水 下 世 界
接到Stella我们没做酸酸的寒暄,就像她没有离开过一样,还是之前的节奏,我们在车上非常开心,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那段时间的节奏和三个人的状态很难再次复制重来了。我们直奔“扎达土林”。土林位于喜马拉雅和冈底斯之间。一百万年前这里是一个方圆500公里的大湖泊,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使湖面抬高,水位降低,露出水面的山岩经过风雨长期侵蚀,形成如今雕琢的模样。
几百万年前,这里曾是水下世界
老伙计穿行于沟壑山涧在去扎达土林的路上,观察到了藏野驴和藏原羚(藏原羚在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们兴奋的以为看到了藏羚羊)。分辨藏原羚和藏羚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有没有可爱的“白屁股”,藏原羚有可爱的白色pp和黑尾巴。
藏原羚
藏野驴,用300mm端的镜头加后期剪裁,才可以勉强拍摄到这些野生动物
一 个 王 朝 悄 然 落 幕,古 格 王 朝
中午我们在普兰县城吃了一顿烤鱼,之前的游记有说过,在西藏对我们唯一能打打牙祭的就是烤鱼了。饭后我们找到了住的地方,休息片刻,下午出发前往古格王朝遗址。
我和我的老伙计来到了古格遗址脚下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17世纪灭亡。在此之后古格王朝一夜之间就像从历史上蒸发了一样,再也无人提及。直到1985年科考队才开始正式发掘探索,后藏这一段尘封历史才重见世人。
站在9世纪的古格城墙下,看着黄昏一步步来临,当年的太阳也是日复一日的眷顾这座古堡,和今天其实并无二致。
我们用了一个小时爬到了城堡顶层,目睹太阳一点点落下,直至全黑,犹如一个王朝的谢幕。
夜幕降临在古格遗址,仿佛可以听到当年的厉兵秣马
三个小伙伴短时间内重新相聚在一起了。Stella说,虽然分开,但是只要想见还是能见到(前提是对方也想见)。我突然发现以前路上大家说的“下次还一起约出去玩”但之后杳无音信,只是句客套的遥不可及的借口。所以在此之后我对说这句话会非常慎重。
鲜 为 人 知 的 皮 央 村——东 嘎 遗 址
来到后藏很多人都会去古格王朝,其实在距离这儿不远处还有一处小众的不为人知,至今也无法判断其身世的石窟遗址——皮央村东嘎遗址。我们开车一个多小时来到皮央村,公路是刚刚修好的,这个村子很小,小到没有任何接待的条件,我们来到村委会,村委会大院有一间空房,是唯一可以住宿的地方,床铺是崭新的,应该还没有人住过,被村子的僻静和旁边的千年石窟吸引,我们临时决定在这个村子住下。
村委会里的一间屋子是今晚住宿的地方,晚上异常寒冷,有个小太阳可供取暖。旱厕是必须的,洗澡是做梦的,自来水也没有,洗脸刷牙有个暖水壶可以用。
老伙计停放在村委会的院子里西藏的村子不管多小,都会有一个茶馆,这里也不以外。茶馆是藏族人重要的社交休闲方式。每个茶馆里都有暖和的炉火和阳光,还有一个阿佳(藏语对女性的称呼),招呼她几块钱买一壶可以喝一个下午。
在偏远村庄,藏族人依然保持着淳朴善良的本性。不过相比起维族人,藏人要内敛和寡语许多。
晚上我们三个开出村子,找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一起拍了一张银河。5月的后藏深夜寒风刺骨,也没来得及好好拍。在这里要骂自己,对焦没有调好,片子糊了~
星空下的皮央村石窟群毗邻皮央村就是东嘎石窟遗址。东嘎遗址存留的石窟总数将近千座,包括礼佛窟、禅窟、僧房窟、仓库窟、厨房窟等各种类型的石窟。礼佛窟内绘有壁画,内容有佛、菩萨、飞天、比丘、供养人像、佛传故事、礼佛图、说法图、密宗曼荼罗、动物、植物、装饰图案。可惜的是,如此偏僻,鲜为人知的石窟也没能躲过“文革”的宿命,大部分壁画都被破坏。
墙上原本是壁画,在文革期间已被完全破坏底部残存着幸免于难的壁画
经书
这里有一个像是守门人的藏族大爷,能看出大爷年事已高,但他啥也没说带着我们一路爬上山坡,还为我们打开了寺庙的门让我们去看壁画。最后没有收我们门票,也没有问我们要讲解费。临走前我们还是给了大爷一张红色毛爷爷作为感谢。
日落时的皮央东嘎遗址,在国道上就可以直接欣赏
圣 湖 鬼 湖
毗邻“冈仁波齐”50公里处,有两个碧蓝的湖泊,两湖相邻,两湖之间的地带是进出普兰县的必经之路。他们是圣湖——玛旁雍错、鬼湖——拉昂措。玛旁雍错与纳木错、羊卓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玛旁雍错同样被印度教奉为神湖,每年都有印度教的香客来湖中沐浴圣水,1983年经国家外交部同意,向印度、尼泊尔等宗教国家开放。
5月初的玛旁雍错依然冰封
顺着小路下去,车子可以开到湖边
互相毗邻的圣湖和鬼湖,拉昂错湖属咸水湖,由于湖水不能饮用,且湖岸周围植物绝少,故被称为“鬼湖”。而圣湖就有鸟类和鱼类的栖息。据考证,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曾经相连,后因湖面下降,才分成了两个湖,至今两湖间还有一河相通,圣湖的水可以流到鬼湖中。
很多人都觉得拉昂措(鬼湖)的颜值比玛旁雍错(圣湖)要高,我也这么认为。
在拉昂措(鬼湖)有一个角度,可以拍到湖水和冈仁波齐同框的画面,当时白云遮住了冈仁波齐的山尖,我们为了等乌云散开,在湖边等了有半个小时。才有了这张照片。
拉昂措旁边的雪山
拉昂措旁边的雪山鬼湖附近的风异常凛冽,风大到顶风行走都会吃力,冷风吹在脸上像刀子。以至于我在想冈仁波齐山下的风都这么狂暴,如果上去转山的话,环境要恶劣到什么程度?
冈 仁 波 齐,转 山 就 是 与 世 界 对 话
冈仁波齐,还是来了!冈仁波齐在藏族信众中享有崇高(甚至至高无上)的地位。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
转山前一天我们赶在日落最后十分钟和冈仁波齐拍了一张合影
这张照片被用作我公众号和照片的水印
冈仁波齐转山的路程(外圈)总共54公里,藏族人大多可以一天转完一圈(凌晨4点出发,晚上9点回来),汉族体力绝佳的人要用2天,像我们这种第一次转的菜鸡,通常要用3天。因为途中只有两个补给点,当天必须赶到下一个补给点,所以战线也无法拉的更长。
冈仁波齐转山经历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
起初走西藏,到了阿里地区,就想要刷一下冈仁波齐,目的就是想玩点刺激的,挑战一下自己,说白了是征服欲在作祟。
因为途中补给点只有两个,补给点只有泡面所以转山前一天晚上把这三天的干粮准备好,把行李打包好就像准备年货似的。这几天我们就是靠能量棒和方便面撑下来的。三个人只有我带了单反相机,我真舍不得冈仁波齐转山的图像资料用手机画质记录。第二天开始转山,我们在起点处三人拍了一张合影。没有什么出征的仪式感,顺着路往前走就是。转山容易迷路,很多地方没有一条清晰指向的道路,只能看着前方有人的方向走,有藏民走的路,大抵是没错的。
帅气的白胡须外国大爷也和我们同路转山,目测他的背包比我的要重。
在途中把带来的经幡系在经幡塔上,感谢佛祖让我经历这一切
阶段二:
真的踏上冈仁波齐转山路时,看到那些虔诚的朝圣者,我觉得转山之行是一次体验信仰可以强大纯粹到何种地步的途径。朝圣者长头一个接一个的在乱石路上磕过去,没有偷懒和作弊,磕过的每一个长头都算数。如此下来,他们转完一次山要用20天。
第一天的转山路程大概20公里,比我们预想的要轻松,在天黑前几个小时我们就抵达了第一个补给点(芝热寺)。
在转山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看不到冈仁波齐的。不过在芝热寺可以近距离看到神山。
累瘫在床的小土根住在寺庙里的床铺,每个床铺100元,同样,没有任何条件,只是一张床。
芝热寺大家吃饭的地方,如图,只有泡面,好消息是有几种口味的泡面可以选择
当天遇到了一个俄罗斯登山队。有个人英语不错,还会一些蹩脚的中文,我和他聊了会天。我们的认同感迅速打开是源自前苏联摇滚之父维克多·崔的一首《布谷鸟》(本文顶部有歌曲链接),我用蹩脚的俄语唱了中间的一段,周围上了点年级的俄国人都跟着我哼了起来。同向来冷漠的俄国人热络靠的还是文化认同。第二天我们凌晨4点爬床起来开始登山,目的是想蹭一下俄罗斯登山队的向导,因为后一段路程特别容易迷路,况且后半程路的难度系数也更高。
凌晨就起来的好处是能拍到冈仁波齐的银河,一条垂直的银河流淌在冈仁波齐主峰上。当时没有脚架,把相机放在地面,盲拍成片。
一早摸黑负重前行
在雪地里磕长头转山的信徒第二天的路程非常艰难,5月的冈仁波齐雪还没有化开。路面已经是结了冰的雪地,稍有不慎会滑倒,有些地方雪的厚度可以到膝盖。在这里要感谢一位素不相识在青旅里认识的兄弟,他把用完的冰爪送给了我们,在雪地行走有冰爪可以事半功倍。
第二天要翻越最大的挑战——海拔5600米的卓玛拉山口,上图中放大能看到小小的长条,就是翻雪山的转山人。
终于到达最高处5600米的卓玛拉山口,休息一下
爬5600米的卓玛拉山口,我状态异常好,没有大喘气,也没有高原反应,耐着性子慢慢就翻过去了。
其实我高兴的太早,大概是高反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下山后半程我感觉到头胀,最后几公里的时候我感觉已经在生病的边缘了,还好不久就看到曙光,太阳落山前抵达了补给点祖楚寺。
第二个补给点同样住在寺庙,好消息是不用吃泡面和能量棒,可以点菜,吃到面条和鸡蛋了。
阶段三:
在我后半程转山,我加快步伐离开伙伴,径直一个人走时,我感觉全世界都被我甩在身后,此时身轻如燕,那时候脑海里只有一两件事浮现,会清晰的知道沉淀在心底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这张照片有一个蓝色的垃圾桶,在转山的路程中我们看到蓝色垃圾桶,就会开心一下,那说明没有走错路。这张照片是看到远处镇子后拍摄的,说明终于要抵达终点了。
第三天的转山行程只有十公里,一早出发,中午我们就看到了远处的县城。
在路上会发现这样的印迹,开始好奇是什么,难道是狼的爪印?后来知道,这是转山信众磕长头留下来的印痕。
我们在快要到镇子的地方又拍了一张合影。
其实转山没有一个明确的终点线,慢慢看到镇子,逐渐就走出来了。
当然,转山还有一个宗教功能性,传说转山一圈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而然在完成转山后一个礼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此不表。完成转山在下午一点左右,腿脚还没有松弛下来,我们决定即刻出发去狮泉河,到那里彻底的修整。从这以后,我们将穿越后藏的天边,开着我的老伙计翻越昆仑山脉,踏上新疆的征程!
我还有好多的照片和故事没讲,欲知后事,
请关注下一期推送!!!
欢 迎 转 发 !!!
下期预告
1、后藏最后500公里,感觉天的尽头隐藏着另一个世界。
2、遇见西方骨灰级老爷车队。
3、来到新疆,从天上回到人间。
下期预告

楼主有做骗炮活佛的潜力啊
上次10月底去,封山没赶上,还是很遗憾的
正常还是两天转完,第二天特别酸爽,一句话总结就是又臭又长,我是掐着时间17点多一些走不出的。
照片拍得真不错,写得也好
07年8月去的,那时在芝热寺看冈仁波齐发呆了n小时,8月雪山的化雪,背景音都是隆隆的雪化的声音非常震撼。那个角度的冈仁波齐非常震撼根本不是照片能表达的。当时觉得人太渺小了。
文末提到的神奇的事是什么事 能否透露下大框架
真没看懂,早上狮泉河昆莎机场接人,然后路过扎达土林去300多公里外的普兰县吃午饭,然后再原路返回300多公里回扎达看古格遗址??
淄博的老乡。我临淄的
精彩,真正的驴友
这个,, 我一天搞定
是啊,张店出发
谢谢关注
会缓慢的继续更新下去
拍的不错写的也挺好!
淄博开车过去的?
这个姐姐年纪有点大
当时心里也挣扎要不要这么狠。。
都是狠人,去转山,我只远远的旁观了下
逐渐的汉化吧
在偏远村庄,藏族人依然保持着淳朴善良的本性。
不偏远的村庄啥样?啊哈哈哈
有舍就有得嘛
我这菜鸟不敢不敢
哈哈,圈子真小
认识,我们一起潜水
国庆去转山,年老无知,早上五点走到晚上十一点,一天走完,经历了人生最绝望的时刻,是突然出现的藏民“拯救”了我,所以真的是座神山,它考验你又保佑你。
相机不错,其他一般。
哈,您认识她吗
我说怎么有点眼熟,还真是杭州的Stella姐姐
那时候是5月,湖水快要化开的时候。当然照片有过调色。
冈仁波齐 翻译成英文原来是motor photo
这次玩的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