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位新咖——Tank NAS机箱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绝不会因商品来源不同而有所偏颇,请各位放心。
写在前面
去年实在受不了威联通TS-431,用迎广MS04机箱装了一台NAS,以unraid为底层系统,作为家里影音中心,使用非常满意,但是当时装机是各种情况妥协的结果,因为安装空间只能使用4盘位的机箱,又因为预算有限把钱都花在买硬盘上没有选择带IPMI的主板,当这两个制约因素都基本解决后开始寻摸升级NAS,机箱选来选去没有特别满意的,万由810A因为PCIE拓展空间不够放弃,DIYNAS只卖成品也放弃,而且产品比较神秘,本来打算购买小克思这类8盘位工控机箱甚至奢侈一把上银欣CS381或者妥协再来一个ATX机箱用CS380时候,搜到了Tank 6盘位机箱,6盘位也足够满足需求,盘位数量不是问题,单盘容量越来越大,支持MATX主板满血PCIE拓展空间才是优先考虑,,后来淘宝商家也出了铠晶6盘位机箱(现在也有凯晶8盘位,但是PCIE是半高)这样结构和体积都与Tank家类似的机箱,无论是价格和颜值都没有动摇我的选择,价格相近、结构类似,还是不锈钢拼接结构,为了避开认亲反而把结构做的更复杂,都没有足够让我更换的理由。
从去年9月1日确定下单以来,一直满怀期待机箱到来,但是意料之中的一鸽再鸽,毕竟从买玩家心血来潮自制机箱(比如MK3S)或者体量小的商家发布自制量产机箱的情况看,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做机箱的商家,不敢说100%,70%都会从设计到量产定型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量产会一再推迟,本来打算年前再没发货就退掉等二期改进,没有一点点防备年前竟然发货了,2月6号到货,我直到收到货打开看看才知道是机箱,也打乱了我的计划,年前下单各种配件,又是意料之中的年后才到甚至年后上班才发货,装机就只能一等再等。
整体感受
开箱展示和装机过程可以参阅一下先行者的分享,我没有专业的摄影设备也没有摄影技巧就不献丑了:
就这款机箱而言,在第一批用户不足700元包邮送散热解决方案的前提下,有优点也有不足,惊喜偏多。这个评价是我主观评价,看官肯定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
首发的几篇测评我也看了,颇有争议,抛开需求和价格谈商业产品本身就是耍流氓,不得不说Tank陈老板的需求切入很准,做市场上极其少见的6×3.5盘位NAS(描述准确,无需再杠),同类型除了一个模仿跟随的对手,鲜有厂家。以下的评价均在千元以下6-8盘位NAS机箱的范畴里。
外观颜值。这评价会带有主观色彩,但是拿到手上来看,渲染图美颜了但是实物也没那么差,或许是成本问题或许老板审美喜好,这个机箱缺少“高级感“。我之前倒腾过不少铝箱子(ABEE RS07、联力Q18/Q33、乔思伯VR1/A4/i100、Ncase M1、MK3S),以我的感觉,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整机外观,正面贴了拉丝贴纸,意外的是硬盘托架把手在没有设计成镂空情况下也没有贴拉丝贴纸,正面显得非常突兀,喷漆的托架把手和机箱正面有明显的色差,那个“all in one”的slogan显得有些累赘,既破坏了铝机箱一贯简洁素雅风格,也落入了"煎饼卷万物"的俗套里,换成贴纸让玩家自主选择更好;其次整机棱角过于分明,折角的工艺太过粗暴,特别是上外壳并没有使用营造高级感的整块铝板弯折工艺;最关键的一点,这机箱外壳阳极氧化使用了色温比较暖的白色,而且比较粗糙,并没有全铝机箱厂家常用的暗冷色调拉丝或者锐度比较高的亮色铝,整体来说,外观给人第一种印象就是乔思伯C2、C3那种粗犷型全铝机箱,还好正面拉丝贴纸挽回不少,考虑到千元以下6-8盘位裸机箱里,这真没看上眼的,就算是矮子里拔将军。
空间结构。这个是最值得说道的地方,6-8盘位MATX NAS机箱的处理空间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万由810A为代表,主板上置,为了控制尺寸,PCIE横置,仅有两条PCIE插槽,还有一种是主板下置,4×PCIE)拓展,是否半高看设计,最早是银欣CS381,小克思工控也是模仿这类风格,等比例缩小,SFX/SFX-L电源换成FLEX电源,双12cm风扇换成双8cm,也继承了CS381的缺点,底部设计跟摊大饼一样,把电源和主板在同一水平面摆放,好处是PCIE插槽顶部空间富裕,2.5盘位置也阉割一点,加上一些地方为了适应各种配件,旷量比较大,整体空间利用率不高,CS380是在ATX机箱上改进,空间利用率不高,倒是不在乎体积的玩家的一个选择。Tank NAS机箱第一次看到设计展示图的时候,就知道老板参考了不少机箱,把FLEX电源挪到PCIE插槽的正上方,虽然牺牲了PCIE部分顶部空间,越肩和过长的板卡是不能上了,但是也能满足了大部分玩家需求和兼顾市面上的产品,在压缩尺寸的同时(CPU顶部散热高度仅仅比插上内存后高一点),在PCIE槽正上方还留了一个8cm的风扇托架,风扇可以垂直对着PCIE,这点可以体现老板设计时候的细心,一些板卡特别是是服务器拆机件,一般只带被动散热,但是原本是设计在服务器贯通的高压风道里,装在NAS机箱里结构紧凑,很容易热死,参考翼王的NAS装机视频里,就给一些板卡装了风扇。总体来说,这款机箱设计紧凑,体积小巧,正面投影比A4还小,也兼容大部分世面上的产品。
需求切入。NAS市场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是吃下增量大都是群晖、威联通等品牌整机,大多也以双盘位和四盘位为主,甜品级的品牌NAS性能还是有限,高端NAS溢价价太高,对于暴躁的发烧友,自组NAS成为主要选择,虽然这部分比例非常小,但是×14亿人口就是一个不小的市场,随着家庭宽带千兆、内网万兆普及,紧凑体积家庭影音数据中心成为一个新的需求点,毕竟人人都不可能是大别野、大平层具备装机柜的条件,家庭影音数据中心集基础NAS、PT下载、影音播放、家庭娱乐、生产工具等功能于一体,而支撑这么功能除了CPU和内存外还需要PCIE拓展,以及支持热插拔硬盘笼的NAS机箱,市面上6×3.5盘位以上的机箱比较稀少。在老板的宣传里,设置6盘位主要是因为intel祖传6sata,在我看来更像是不愿意做8盘位正面冲击万由,对于暴躁老哥来说只要PCIE够24盘位都行(9305-24i)。Tank机箱精准命中了一票玩家的需求,满血MATX主板PCIE槽位,第一批近500人上车可见市场切入还是很准,6×3.5盘位虽然少,但是随着单盘容量提升,6和8盘位的差距可以慢慢抹平,其实这个结构做8盘位不是问题,今后市场必定有这类产品,满血PCIE+越来越多的3.5盘位。
配件用料。机箱用料为外铝内钢,用了挺足,外壳用很重的铝板,边角有些粗糙,我这个机箱,顶盖有个地方有凸起,背面有些凹凸不平,好在不是明显,硬盘托架第一批翻车不少,硬盘笼卷边和SATA接口方式都有一定的问题,只能等老板后续跟进。 配件方面诚意很足,附送散热解决方案(包括LGA2066)/引导U盘/网盘空间,6×60cm左弯头SATA线,线材过长,比较意外的是硬盘笼侧面的两个2.5寸安装位置没有附送胶垫,只给了螺丝挂住,我是找以前装机留下的胶垫装上去,粗暴的解决方案也有,3M胶大法好。
装机难度。装机细节看后面部分,装机部分评价 6.5/10,满分10分打6.5,主要是硬盘笼拆卸过于繁琐。从老板的装机视频来看不常装机,尤其是这种紧凑空间装机,为了散热对走线要求比较高,老板底部给的空间很大,底部有铜柱孔,插上铜柱主板又太高一截,线材可以从底部过去,顶部和主板前部也有一定的富余空间可以走线。
装机需求
NAS机箱和ITX机箱类似,主板确定后,围绕着主板选型,我对主板的需求如下
MATX版型(PCIE至少16+8)
支持IPMI
万兆网络接口
≥1个NVME M.2
≥6个SATA接口
对我来说IPMI也基本上是刚需,除了因为工作用的习惯了以外,因为NAS放在家里,没有多余的显示器和键鼠,每次进BIOS或者接显示器调试都是兴师动众,从机柜里搬出来接到电视上,再拔下现有设备的键鼠,尤其装满硬盘的机箱非常重,除了自己折腾外,家里人也觉着我整天捣鼓这捣鼓那,还占用电视。对我来说宁愿花这钱,让家人“看起来”不再折腾,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预算绝对充足的话,我也会买一个便携式显示器加上一套键鼠作为最后的保底工具。
配件选择
具备以上条件的主板,基本上从超微、永擎(华擎)、华硕、技嘉等工作站主板中选择,通过条件筛选,主要有以下支持IPMI且有万兆网络的MATX主板入选:
超微:
X10SRM-TF C612芯片组,支持E5-2600v3v4/双X550万兆电口/10×SATA(其中4个为MINI SAS拓展)/1×M.2
X11SSH-TF C236芯片组 ,支持E3-1200v5v6/双X550万兆电口/8×SATA/1×M.2
X11SSH-CTF 配置与X11SSH-TF相同,但多了两组8643 SAS接口,规格更高
X11SPM-TF C622芯片组,支持至强可拓展处理器(LGA 3647)/双万兆电口(X722+X557)/12×SATA(其中8个为双MINI SAS拓展)/1×M.2
X11SPM-TPF 除了将万兆电口替换为光口,其余与X11SPM-TF基本一致
X12SCZ-TLN4F W480芯片组 支持10代桌面U和至强W系列/双X550万兆电口+双千兆电口/4×SATA/2×M.2(不过一个是E KEY,只能无线拓展用)
超微X10/X11/X12家族还有很多BGA封装的主板、以及双千兆和四千兆网口的组合就不一一列举,而且很多主板只能在官网查到,而实际购买根本无货
永擎:
Z490D4U-2L2T 支持10代桌面U和至强W-1200系列/双X710电口+双千兆电口/8×SATA/1×M.2
E3C242D4U2-2T 支持至强E-2100/2200和8、9代桌面U/双X550电口/6×SATA/1×M.2
E3C246D4U2-2T 支持至强E-2100/2200和8、9代桌面U/双X550电口+双千兆电口/6×SATA/1×M.2
X570D4U-2L2T 4系和3系锐龙和锐龙pro/双万兆电口+双千兆电口/8×SATA/2×M.2
X470D4U2-2T 3系锐龙和锐龙pro/ 8×SATA/2×M.2/双万兆电口
其中C242/C246/X470均有千兆版本,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备选主板,结合预算和需求,最合适的莫过于X10SRM-TF,双万兆电口,IPMI,10×SATA,1×M.2,还有非常便宜的E5v3v4可选,支持4通道内存,原生PCIE拓展槽一共3条(16+8+8,同时插满也可满速),REG ECC内存也相对纯ECC那是相当便宜,还可以白嫖超微IPMI高级功能(X12就没了),加上原来的MS04里有一片二手NVIDIA P400用于视频硬解,不需要核显,也没有直通核显的需求,于是经过重重比选,我的最终配置如下(不含硬盘、独立显卡,硬盘和显卡此次装机均为利旧):
明细里有几项需要说明下
CPU和内存是确定使用X10SRM-TF主板后于2020年9月购买,查了一下发帖时候,E5-2650v3已经涨到接近400元;原来服务器拆机内存16G 2133 260元一根,现在咸鱼16G服务器拆机条价格大约270-300元一根,也是略微涨价,不过就现在的价格,也比家用内存便宜一些,其余配件包括主板均为春节前在淘宝购买;
均热板可以在咸鱼购买,风扇也可买稍微便宜的品牌,散热上可再节省100元;
FLEX电源台达或者益衡400W足矣,500元上下,原本电源准备使用之前购买的全汉500W模组FLEX电源(FX500G),买到手看过测评觉着还是不稳,想了想不要电源上再省直接一步到位益衡7660B;
UPS为发帖前一天购买,小区夜里停电,早上起来发现unraid在疯狂校验,犹豫一番后决定还是买UPS,快递还在路上,此次发帖并未出镜,主要是图个放心,之前血的教训,生产力一是要用带硬盘背板的机箱,二就是一定要有UPS,尤其是NAS。至于为什么选择APC,理由很简单,Unraid的UPS选项里就推荐了APC。
综合比较下来,这套方案性价比相对较高,照顾到各方面需求(PCIE拓展/万兆网络/后续升级),价格也不是特别夸张,即使选用X11/X12/C242/C246/X99/X299的千兆主板,因为CPU和纯ECC内存价格偏高,总体预算也比选用同规格性能相近X10SRM-TF的方案偏高,而选用千兆版本支持E5v3v4的主板(C612/X99芯片组),价格进一步下探,也与选用同规格性能相近桌面主板+桌面CPU+单/双千兆网口组合价格持平,何况还有REG ECC内存加持。
当然就现在的价格,这套配置的CPU要么推荐300元的E5-2640v3 8核2.6G睿频3.4G,要么推荐400出头的E5-2660v3 10核2.6G睿频3.4G,再高就不划算,如果将来有性能拔高需求,鸡血补丁也可以打一打,X10SRM-TF这片主板最高支持E5-2699v4,22核心44线程,如果追求单核性能可以选择E5-1600v3v4系列,i7 Haswell-E的换皮,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初装的玩家没有核显,要么需要亮机卡要么需要IPMI支持,对于视频硬解或者虚机直通还是需要独立显卡,加高了成本。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且也想满足以上要求,Intel平台永擎Z490D4U-2L2T和E3C246D4U2-2T/超微X12SCZ-TLN4F和X11SPM-TF也是非常棒的的选择,AMD平台更只有永擎一家,X11SSH-TF/X11SSH-CTF不推荐主要是因为残疾的PCIE插槽,竟然只是X8+X2,基本上失去了拓展的意义。
如果想用高端芯片组多PCIE条数,X99/X299主板也是可以选择:
华擎X99M-杀手,X99芯片组/8×SATA/1×M.2/双千兆
华硕X99-M WS,X99芯片组/8×SATA/1×M.2/双千兆
技嘉X99M,X99芯片组/8×SATA/1×M.2/双千兆
微星X299M GAMING PRO CARBON AC/8×SATA/2×M.2/双千兆
微星X299M-A-PRO/8×SATA/1×M.2/单千兆
关于散热
卖家有装机演示视频,附送的散热基本解决绝大部分玩家的CPU散热问题,但是我可能是少有偏要使用下压或水冷散热的人。早在刚购买的时候,我就与店家联系能否支持LGA 2011-3/LGA2066散热,一开始的答复是暂未支持,先不要买硬件,等实际到手后再看,后来发货后再联系说是春节后可以加钱换购定做的扣具,着实高兴了一番,但是拿到主板准备放进去模拟安装的时候,发现问题不对,超微X10SRM-TF这片主板CPU底座比家用主板更靠近主板边缘,内存安装位置也与家用主板正常方向不同,CPU底座上面还有一个比较高(大约高3cm)的万兆网卡散热,老板送的散热器弯曲程度不够,即使能大力出奇迹弯曲过来,弯曲后也基本卡住,上个图可能会直接一些,LGA2011-3底座巨大,而且位置偏下,老板推荐的主板,以及大部分家用主板主板布局均为类似B365小雕的布局,也不像用超微X11-SSM-L这片主板的老哥,CPU底座在主板居中位置,CPU上方的散热片不在硬盘笼正下方,送的散热器可以弯一弯,凑合用下,而且用的是4核心的U,发热量也不大。
散热方面,翻车两次,通过尝试,Tank NAS机箱的散热显高只有36mm!36mm!36mm!并不是早期宣传的4cm,115X和AM4能支持的散热能正常买到的也就几款款:ID-Cooling IS30、乔思伯HP-400、北风谷S950M等,还有一些组装的产品,没牌子只根据配件或者风扇命名,如AVC散热、迈度等牌子,其中HP-400高度36mm已经达到散热显高极限,还想低些的话只能风扇换成8010风扇。以下图片由群友提供。
我首先考虑了一体式水冷散热,也为此购入了支持LGA2066(LGA2011-3的散热和LGA2066通用,LGA2066的产品较新)的海盗船H60,但是没有做足功课严重翻车,我只搜到H60的冷头高2.75cm,但拿到手发现H60供电是依靠SATA供电(恩杰部分一体式水冷也是如此),FLEX电源没有多提供这个供电,只能由大4PIN转接,串联接法冷头和风扇处于满速状态,转速调节需要再接USB,安装Windows或者MAC环境下的ICUE调节软件,可是我用的底层系统是unraid啊,翻车!而且因为X10SRM-TF这片主板CPU底座与内存离得太近,而且CPU底座的投影完全在硬盘里下面,水冷头出入水接口只能上下安装,不然左右安装只会卡内存条,而H60冷头水管也比较粗上下安装,则水管则卡在冷头、硬盘笼、网卡散热之间;综合考虑放弃一体式水冷。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如此狭小的空间不适合装一体式水冷,除了体积偏大占据内部宝贵的空间,增加理线难度外,以硬盘为主要热量源的NAS机箱使用一体式散热反而把CPU温度带热。如果增送的散热真的不行,确需上水冷的话,就要注意两点,一是冷头高度不超过36cmm,二是CPU投影不要被硬盘笼底座覆盖,这样才能保证水冷管不会卡在硬盘笼下面。
当时寻找低于4cm(4cm这个高度在老板原来的宣传页面上有,早先咨询老板也是这个数值)的散热便成了阻碍装机的最大难题,AM4和Intel 115X的下压散热好找,但是支持LGA 2011-3或者LGA2066底座的散热本身就少,支持低于4cm的散热就更少了,这里要感谢下政久的淘宝客服,我以“2066散热器”为关键词搜索散热器时候,咨询客服,我当时倾向于使用政久全铜均热板R25,高度只有3cm,这样最稳,但是客服不推荐R25,有个高达7000转的风扇,噪音太大,推荐用T318均热板搭配8010风扇,风扇用圆形3M胶固定就行,散热效果好,设计散热TDP165W,压E5-2650v3的TDP105W问题不大,而且高度只有37mm,我觉着限高4cm,37mm再怎么着也够了,但是就当全部安装妥当准备装机时候,发现硬盘笼能下去但是卡住散热风扇,政久T318均热板+8010风扇的方案失败翻车了。
于是乎淘宝又寻找到了金钱豹的均热板2011长方形均热板,高度只有23mm,加上风扇也不过34mm,可以满足装机要求。算是终于解决了散热问题,当然还有LGA2066风冷终极解决方案,就是政久R25均热板+暴力风扇,高度3cm。
装机装机
散热问题解决后,终于可以装机,此次装机走线为主板下方走线,装机步骤为:
拆硬盘笼(比较难拆)、机箱风扇
铺好走主板底部的24pin主板/8pinCPU/硬盘笼侧方2.5寸硬盘位SATA线/开关机线
安装已经装好CPU散热的主板
插好主板6×SATA线
安装PCIE位置风扇
安装电源、机箱风扇
回装硬盘笼
捆线、装上外壳
此套配置模组线推荐长度为(主板底部走线):
CPU:65cm
主板:60cm
SATA一拖二:60+15cm
大4pin:30-35cm
显卡:20cm
因为我的硬盘托架全部翻车,决定等tank老板的新硬盘架到货后再把MS04机箱里的硬盘、SSD以及P400迁移过来,所以此次装机PCIE位置和M.2槽并没有安装设备,内部完工后展示如下:
6×SATA和3×大4PIN在顶部走线,简单捆扎,盖上顶盖时候边角用布基无痕胶固定下,这里我可要吐槽下硬盘背板的固定方式,凭空高出一截,加上过长的SATA线和弯头方向,真的怕线扭坏了
放在主板侧面的是留着备用的2×SATA供电口,注意观察硬盘笼边缘,这侧折边了,但是另外一边没折边
运气不好,6个托架全部中招,基本上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能等换新托架,现有托架存在公差问题,用料比较单薄。
插电~开机~
超微主板IPMI第一次全新开机,网卡模式为DHCP,登录名为ADMIN,密码为CPU盖子或者IPMI网口上面标示PWD后面的字母,进入IPMI界面后推荐升级IPMI高级功能,可以在IPMI内升级主板BIOS和IPMI固件以及管理RAID。
来到我最关心的CPU温度部分,超微主板风扇模式设置成normal,在室温开空调20℃的环境下,在启动和使用U盘里的ubuntu,CPU温度在38-42℃,此时下压8010风扇转速在1300(满载3100转),C12pro才800转(满载1900转),整个机箱只有C12pro风扇切风的一点点声音,装满硬盘后炒豆子声音会盖过去,空载时候温度在35℃。E5-2650v3毕竟10核心,CPU顶盖面积那么大。温度控制还是可以接受。如果未安装外壳,因为没强制形成风道,CPU的温度会比较高(50℃+),此时不要紧张和诧异,装好外壳反而能降低温度,在MS04装机时候就体验到这点,开放散热CPU温度反而非常高。
在等待新托架的期间,正好利用这台机器做各种NAS系统尝鲜,比如司波图近期一直催眠的TRUENAS、黑群晖、unraid6.9beta等等,也测试下散热压力。完全体后配置为
总结
Tank 6盘位NAS机箱作为市场上新品,头批发货后褒贬不一,从我2月6日到现在,从观察到装机,体验如下:
优点: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赠送散热解决方案,千元以内外观颜值尚可,NAS玩家的又一难得选择
缺点:机箱缺乏高级感;机箱完成度不高,尤其是硬盘托架/硬盘笼折边/硬盘笼SATA接口以及一些装机的细节,影响装机和使用体验
;3.5盘位偏少
总体评分:7/10
作为消费者,给Tank陈老板提几条意见和建议(想到哪说到哪):
以后批次除了改进硬盘托架、硬盘笼折边、硬盘笼接口外,能否考虑将硬盘笼上移动3-5mm,凑足4cm的散热空间,可以安装更多更好的下压散热,比如猫头鹰L9I、IS-40、政久的均热板+8010风扇等,对于水冷也比较友好,毕竟L型散热器不能解决所有散热情景,也能提高装机的配置上限
硬盘背板如果不做改进,还是如此固定的话,背板上沿可以开几个凹槽,方便理线走线,常规走线位置可以考虑增加扎带捆线的耳朵
后续12盘位NAS可以考虑SFF-8643接口背板,当然能出8盘位更好,满血PCIE根本不差一个HBA/SAS卡
原机箱后面的3pin风扇赠送意义不大,基本都换,建议换成4pin或者可选不要风扇,附送老板装机视频里的超长螺丝刀
改进硬盘笼的固定方式,减少螺丝,统一机箱螺丝规格
新的血液
同样在发帖几天前,又一款玩家自制的NAS进行预热,又燃起了我的折腾之心,NAS机箱这个不大的市场又热闹了起来,已经有Tank机箱在手,还是希望这个细分市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希望NBOX能成功发车。

pcie散热风扇装8025会顶住网卡吗?
家用那需要raid啊。。。囧。。。有那么多重要的文件么???
想多了,运气好的话在闲鱼蹲一蹲能买到500左右的q18和q08,运气再好点还能买到带热插拔背板的,而且热插拔对家用来说基本是个伪需求,我用了这么多年的各种机箱从来没有热插拔过
6k多的预算,等618或双11,直接上个威联通973AX它不香么?要不群晖1621+也行啊~
速度相对少一些,其次安全是个大问题
价格坑,还声称赔钱,你信吗。其次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
至少NBOX加个更亲民一些
说实话这些小批量的diy箱子真的别抱太大希望,不管是这个tank也好,还是后面的这个nbox也好,虽然nbox我也上车了,但是做工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期待,只是想尝试下matx主板而已,现有的q18和q08只能支持itx是个很大的遗憾,不然压根不会看这些玩意,联力的老箱子做工实在是太棒了
能买3个tank了,然而做工也是一泡污
现在用的是100元的蜗牛a,性价比好多咯
看了这篇文章,我把tank退了
Ds380
待机50多瓦,目前还没测满载功耗
大佬能分享下待机功耗吗
nas的热拔插只是附送,真正有用的是背板减少理线和断电时候硬盘损坏
思来想去还是机箱靠谱,热插拔对于我们是伪命题
tank么,哪里坑?让大家也避免踩雷
nbox我无脑冲了
等开车
买了一个破机箱结国掉进深坑,215包邮的星际大陆m1不挺好?
nbox感觉更喜欢,不过pcie扩展比较复杂!
6盘raid5速度不是问题
老哥我要,拿回来折腾折腾
你要考虑RAID和万兆的 8盘RAID6基本万兆妥妥的,安全速度全在。6盘位你只能RAID5 还有可能速度不够
这次是ECC内存+P400转码,媒体处理,还有虚机压制视频时候,不过这块主板只有一个x16插槽
现在有了淘宝搜下,就是文章下面的那个
现在有了。淘宝搜下
请问下ECC和英特尔核显你选择了哪个?媒体处理除了PLEX类似的问题,其他还有涉及到解码编码的?
NAS机箱还是设计成主板在上的好,在下面太不方便
不支持8盘位,我也准备换了。MATX那么多的插口 6盘位太浪费了
基本一个厂做出来,各家贴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