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头口碑很好,典型的zeiss风格。我用zm35 2.8+a7m2很多年了,没见过崩边。到是对焦有点容易跑到是真的
糟了 是心动的感觉
和遮光罩无关。遮光罩只要不出现在画面中就OK了
用福伦达的e口f1.2~
会不会用圆形遮光罩暗角边缘为弧状,方形遮光罩暗角边缘是直的。。。。
怎么删除。。。我不该骂人的。。。冲动
麻蛋,镜头测评能不能直出!!糖水狗
被推荐到了首页,我的朋友是大佬系列。
对比度分辨率都很好
…转接测试部分包括了Z6的测试成绩。至于旁轴为什么小我也说了,因为旁轴不能做大,而且手动对焦没有电机所以小。体积小画质相对而言肯定会有一些先天不足的。
我觉得索尼出的e口镜头基本都还是单反的设计思路,并没有充分利用法兰距近的优势,要不然一个个镜头都傻大黑粗的,就一个24/1.4号称最小的24mmf1.4镜头,但是和旁轴镜头比起来毫无体积优势。所以coos保护镜片必然的会改良以适应无反镜头的需要。个人推断佳能和尼康的无反相机在转接旁轴镜头以后的成像质量必定要比目前的索尼无反好不少
我还以为是电影头里面的光圈
CMOS优化的只是红移,A7 CMOS前3mm的保护玻璃比徕卡0.8mm的厚多了。所以要解决崩边只有魔改CMOS
因为注意力都到妹纸照片上面去了,最后一段还真没仔细看。再有m3和r3的coms貌似对大入射角光线有优化
我已经提到了边缘需要优化
已经说了,这个头出射角度过大在其他家微单上均有崩边的情况发生。这不是改个屁股可以解决的。
仔细看文章了么?特地把A7、Z6转接结果拿出来单独列了一章还来问M口怎么转接M口我也是服了
玩徕卡的不差钱当然用原厂。蔡司真该把边缘优化下然后挨个焊上合家的无反卡口再刷一遍,不然可惜这镜头了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
T*指的是蔡司的度膜
看不懂为啥m口镜头接m口机身还叫转接?
和七工匠的头AB对比一下,我看看画质有多大区别
平心而论,不是很出彩的一个头。
F1.4的旁轴头
T1.4电影头?
我崩边是有测试的。这怎么叫人云亦云…
a7r3+天工+此头完美使用。崩边不要人云亦云,无忌上也有不少帖子与评测,放心用。
话虽如此,但是F2和F1.4对于徕卡来说多出来的这一档光圈对高感的压力会小很多。而且这头的素质是实打实的,不管是价格还是素质上相对原厂都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你说的不耐低温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找到适合自己的器材才是最重要的。
这头我用过。当初买不起徕卡1.4就从M35/2平价换到zm35/1.4,用了八个月,兜里有钱了,换成了M35/1.4。11874那个……简单评价,素质不错,但是个头太大,光圈环手感秒杀松松垮垮的徕卡头。对焦环还是徕卡的好,并且徕卡靠谱,在-17度的元旦乌兰布统,徕卡头正常工作,zm35/1.4对焦失效了——阻尼油低温凝固无法对焦了。所以,奉劝一句徕卡用户(其它转接的就算了),有钱一步到位,上徕卡1.4,没钱35/2…这1w你也没有就别玩徕卡了!
所以说定位很尴尬。徕卡用户一般看不上可是又几乎只能用在徕卡上
请选择举报理由 垃圾广告! 低俗色情! 人身攻击! 其他有害!
最少输入10个字
这个头口碑很好,典型的zeiss风格。我用zm35 2.8+a7m2很多年了,没见过崩边。到是对焦有点容易跑到是真的
糟了 是心动的感觉
和遮光罩无关。遮光罩只要不出现在画面中就OK了
用福伦达的e口f1.2~
会不会用圆形遮光罩暗角边缘为弧状,方形遮光罩暗角边缘是直的。。。。
怎么删除。。。我不该骂人的。。。冲动
麻蛋,镜头测评能不能直出!!糖水狗
被推荐到了首页,我的朋友是大佬系列。
对比度分辨率都很好
…转接测试部分包括了Z6的测试成绩。至于旁轴为什么小我也说了,因为旁轴不能做大,而且手动对焦没有电机所以小。体积小画质相对而言肯定会有一些先天不足的。
我觉得索尼出的e口镜头基本都还是单反的设计思路,并没有充分利用法兰距近的优势,要不然一个个镜头都傻大黑粗的,就一个24/1.4号称最小的24mmf1.4镜头,但是和旁轴镜头比起来毫无体积优势。所以coos保护镜片必然的会改良以适应无反镜头的需要。个人推断佳能和尼康的无反相机在转接旁轴镜头以后的成像质量必定要比目前的索尼无反好不少
CMOS优化的只是红移,A7 CMOS前3mm的保护玻璃比徕卡0.8mm的厚多了。所以要解决崩边只有魔改CMOS
因为注意力都到妹纸照片上面去了,最后一段还真没仔细看。再有m3和r3的coms貌似对大入射角光线有优化
我已经提到了边缘需要优化
已经说了,这个头出射角度过大在其他家微单上均有崩边的情况发生。这不是改个屁股可以解决的。
仔细看文章了么?特地把A7、Z6转接结果拿出来单独列了一章还来问M口怎么转接M口我也是服了
玩徕卡的不差钱当然用原厂。蔡司真该把边缘优化下然后挨个焊上合家的无反卡口再刷一遍,不然可惜这镜头了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
T*指的是蔡司的度膜
看不懂为啥m口镜头接m口机身还叫转接?
和七工匠的头AB对比一下,我看看画质有多大区别
平心而论,不是很出彩的一个头。
F1.4的旁轴头
T1.4电影头?
我崩边是有测试的。这怎么叫人云亦云…
a7r3+天工+此头完美使用。崩边不要人云亦云,无忌上也有不少帖子与评测,放心用。
话虽如此,但是F2和F1.4对于徕卡来说多出来的这一档光圈对高感的压力会小很多。而且这头的素质是实打实的,不管是价格还是素质上相对原厂都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你说的不耐低温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找到适合自己的器材才是最重要的。
这头我用过。当初买不起徕卡1.4就从M35/2平价换到zm35/1.4,用了八个月,兜里有钱了,换成了M35/1.4。11874那个……简单评价,素质不错,但是个头太大,光圈环手感秒杀松松垮垮的徕卡头。对焦环还是徕卡的好,并且徕卡靠谱,在-17度的元旦乌兰布统,徕卡头正常工作,zm35/1.4对焦失效了——阻尼油低温凝固无法对焦了。所以,奉劝一句徕卡用户(其它转接的就算了),有钱一步到位,上徕卡1.4,没钱35/2…这1w你也没有就别玩徕卡了!
所以说定位很尴尬。徕卡用户一般看不上可是又几乎只能用在徕卡上
请选择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