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和品茶是相通的
茶叶对国人有着特殊的情怀,也延伸出其相应的文化。从最早陆羽的《茶经》到唐宋诗词歌赋,“茶”无形中也给予文人墨客,一种精神的寄托。
![读诗和品茶是相通的](https://qnam.smzdm.com/202310/23/65366bb16b44d7525.jpg_e1080.jpg)
受制于知识面和生活有限时间的限制,当下我们是很难将零零碎碎的知识和文化脉络进行贯穿。尤其是,唐宋时期的高度发达的诗词歌赋,对于疲于奔命的“打工人”,也只能作为泛泛阅读,很难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及捆绑式的知识拓展…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诗词歌赋,一方面寄托了诗人的情怀,另一方面也是诗人所处年代的生活写照。透过穿越千年的文字,还原出一段历史的真相,作为时下拓展知识面,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读诗和品茶是相通的](https://qnam.smzdm.com/202310/23/6536719e0fa092137.jpg_e1080.jpg)
这本《茶的精神——宋代茶诗新解》,将宋代的涉及茶文化的诗集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同时就诗词背后的历史也进行了拆解和延展。这有助于阅读过程中,对于诗歌情境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有很好的了解。隐藏在诗歌背后的“饮茶文化”也一步步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唐人是泡茶是煎茶法,而宋代的则是点茶法。宋代最为出名的,也正是本书首篇文——《龙凤茶》,龙凤茶最早为皇家茶品,作为宋代皇帝的赏赐,从官宦家中逐渐普及到民众的手中,也让这皇帝的恩泽普吉到平民百姓。回到王禹偁的《龙凤茶》这首诗,通过作者对于诗句的历史延展和时代的扩充,我们看到了作者王禹偁本人的仕途的艰辛,以及“龙凤茶”在宋朝文献中兴盛的一系列记载。
![读诗和品茶是相通的](https://qnam.smzdm.com/202310/23/653671c14e95e7258.jpg_e1080.jpg)
一句话:读一首诗,了解一个人,认知一款茶,掌握一个时代脉搏。
而,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作者通过在台北故宫欣赏唐寅《斗茶图》的经历,有序铺开了关于宋朝“斗茶文化”的篇章,在对于范仲淹的这首诗的解读中,对于茶区的风貌、采茶的场景、制作工艺,以及洞察的过程都进行了翔实地叙述。当代的人对于宋朝的“斗茶生活”其实没有一个完全的认知结构,单从影视剧中接触,“历史还原性”很难从“高度浓缩”的诗歌文字中品味。幸好有作者的拓展和解读,让读者可以对武夷山这款茶有健全的认知。甚至是对于宋朝的斗茶这个风俗建立印象,有助于我们对宋朝知识分子的文化生活有一个健全的认知,与此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宋朝高度繁荣的百姓生活。
![读诗和品茶是相通的](https://qnam.smzdm.com/202310/23/653671f525f571068.jpg_e1080.jpg)
苏轼《和蒋夔寄茶》,作者首先对“苏轼”名字的由来进行了拓展,实话实说,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苏洵在给他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就是为“遇见性”的提醒他“才华横溢导致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必然会招致明枪暗箭”。之所以用“轼”这个字便是让他注意“掩饰和保护自己”,没想到苏洵最大的希望倒最成了苏轼人生跌宕起伏的现实写照。
相对于常规诗集,仅仅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解读,而很少会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背景进行延展。《茶的精神》则是详细的交代了苏轼在写此诗前所经历的苦难,这也从侧面更加凸显了好友蒋夔寄来的茶的弥足珍贵和情谊,他品味出人间冷暖在诗句中淋漓尽致的呈现。
![读诗和品茶是相通的](https://am.zdmimg.com/202310/23/65367251bbf425011.jpg_e1080.jpg)
有关于“茶”的诗,绝非书中引录的36首,但这36首却极具代表,几乎涵盖了宋朝的名人名仕,也可谓是包罗了宋时期的了各类“茗茶”。
如作者所言,“读诗和品茶,都有相同之处”,庆幸有这本书,我们似乎也便可“穿越”,品味到了“茶”的另一番滋味…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清风静入夜
校验提示文案
我没那种命啊
校验提示文案
我没那种命啊
校验提示文案
清风静入夜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