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骨传导耳机的漏音,气传导耳机有哪些优势呢?
气传导这个概念挺有意思的,其实就是传统耳机(半入耳、入耳、头戴式等)的传播路径……
为什么骨传导的漏音比气传导严重?
回到声音的本质,从音源和传递路径2方面来对比。
音源方面:
骨传导是通过振子的振动来发声,气传导是通过动圈或动铁喇叭的振动。
再看下二者的声音传递路径:
气传导:
喇叭发声——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膜)——听小骨/听骨链——内耳耳蜗淋巴液——听毛细胞
骨传导:
振子振动——颅骨的振动——内耳耳蜗淋巴液的振动——听毛细胞捕捉
骨传导的漏音,主要就是由于振子的振动产生的。振子的振动带动外壳的振动,其声音会向四面八方扩散,振子贴在耳朵旁,声音一部分通过骨骼被咱自己听到,一部分通过周围空气的振动被其他人听到。如果音量过大,隐私泄漏那就社si了。
怎么才能减少漏音?依然要从声源和传播路径上下功夫。
一是减小外壳的振动,二是通过反相声波把外漏音抵消掉,比如韶音,这是目前比较好的做法。第一点是通过结构设计让振子悬起来,进而降低带动外壳的振动。第二点则运用了主动降噪技术,耳机发出外漏噪音相反的声波,来将漏音抵消掉。
其实气传导耳机也有漏音的情况,不过相对于骨传导好很多。
气传导耳机是通过喇叭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出音口发出来,指向性更强,正对着耳朵,往其他方向发散的声波很少,所以正常用基本上不用担心漏音。
入耳式耳机因为有耳塞堵着耳道,声音基本没泄漏,所以漏音最少。头戴式也是一样的道理,耳罩把耳朵包裹住,也不咋漏音。半入耳的话会有一定程度的漏音,但正常音量下,基本也不用担心隐私泄漏或者打扰到别人。
用过的部分常规耳机,漏音无感。另外,骨传导耳机还有2个痛点,一是振子的振动如果过强,戴久了会有振麻感,不舒服。再者音质一般,特别是低频,泄漏了很多,不够饱满了,听起来总感觉有些单薄。
这两点也正好是气传导耳机的优点。
如果对音质要求不高,爱运动的朋友可以考虑下骨传导,韶音的耳机不错,毕竟国内骨传导算是领头羊了,这个领域还是很有技术实力的。
之前展会上体验过它们家的openrun pro,戴着是真的舒服,材质柔韧性很好,音质我觉得是骨传导第一梯队了。耳机前面有个低频的声孔,戴上后声孔靠近耳朵,弥补骨传导低频不足的缺憾。让工作人员戴着,我在旁边听了下,也基本感觉不到漏音,就是有点小贵了……
还有些厂家另辟蹊径,想要舒适佩戴那就不入耳,想要音质好那就气传导,勾兑下做不入耳的气传导耳机(非头戴式),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毕竟气传导是咱最熟悉的,声音听起来也更舒服,但是想在不入耳的情况下把音质做好,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区别于音箱,不在讨论范围。
Sony之前推出了一款ambie耳夹式空气传导耳机,像耳环一样夹在耳朵上,这样戴着既不堵耳朵,气传导的音质也还行,颜值我觉得挺好看的,不过比较贵,佩戴上也有点麻烦。
JBL也有一款,型号叫nearbuds的空气传导耳机,乍一看,还以为是骨传导呢!
这款耳机是按骨传导的佩戴方式来设计的。戴上后出音口不接触颅骨,悬在外耳道前面,依然是喇叭发声,带动空气的振动声波传入耳道。
这个思路还是挺巧的,集骨传导舒适的佩戴体验和气传导的好音质于一身。
首先佩戴不入耳,就没有听诊器效应,耳道也不会闷着难受,特别是运动出汗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外耳道炎,咱运动时也能留意到环境声音,相对更安全,骨传导耳机的优点它都有。
其次,音质更自然。这款nearbuds内置了16mm的定制赛道扬声器,加上6个导气孔的音腔设计,声音更加饱满,特别是低频,得劲了,这是我戴上后最明显的感受,也是和骨传导最大的区别。
下图是JBL的发声部分(右)和南卡runner pro3的对比,JBL的喇叭外有个网罩,那儿是出音孔,声音定向输出,左边的南卡是个圆形的振子。
声音定向输出,所以漏音就好了很多,正常音量下在正常社交距离内基本无感。当然如果离得近了,你的亲密伙伴也会听得到,毕竟半入耳都会漏音,更何况这个还不入耳。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