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 安德斯·艾利克森
为什么有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个技能,自己学时却举步维艰。
为什么有人可以如此擅长数学/写作/乐器运动,自己却如此平庸。
为什么在某一个技能训练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如果有以上困惑也许《刻意练习》这本书可以解决你的一些疑惑。
刻意练习的本质就是长时工作记忆。具有卓越才能的人,在进行钢琴、象棋等专业活动时,能够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通俗来说,就是他们拥有更大的内存。这种长时工作记忆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来进行激活,通过一定难度的重复练习,在每次练习中收到反馈,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升大脑的适应能力。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专家们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和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元认知的各项加工策略。
提取结构或模式:往往需要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储存。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首先我们要知道无论什么事情想要做好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当然刻意练习也是首先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同时刻意练习的一个关键是持续不断地去尝试那些刚好超出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举个例子:
Noel Tichy 将学习分成了三个区域:
舒适区:已经完全掌握的区域,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
学习区: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区域,对你来说有一定挑战,感到不适,但不至于太难受。
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刻意练习主要发生在学习区,因为舒适区已不能使你的水平提高,恐慌区对你来说难度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