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江西上饶婺源篁岭村,真的把人美哭
为何篁岭村会产生独特的“晒秋”风俗呢?实际上,世代沿袭的“晒秋”与篁岭村的地理因素、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处于丘陵地区,山多地少,古代徽州村落的男子因无地可以种,到了十三、四岁就会外出当学徒,学不成就不能回家。而篁岭村地处山间盆地区域,可供耕种的田地更是少得可怜,人均都不够分,又怎会专门开辟一块空地去晾晒作物呢!
篁岭村坐落在山间,它被正南方与东北方分别被石耳山、石门山包裹其中,四周山岭更是阻挡了来自各个方向的风,这就让晾晒在屋顶上的农作物不易被风吹走,扇形布局也进一步扩大了晒秋空间范围,在屋顶上晾晒还能够最大化的利用阳光,晾晒所需要的巨大竹匾与木杆则取材于环绕着篁岭村野蛮生长的竹林与高大乔木。这是篁岭村民的特殊智慧。

值友l2713085
校验提示文案
大海里的蓝眼睛
校验提示文案
喜欢姜糖饼
校验提示文案
喜欢姜糖饼
校验提示文案
大海里的蓝眼睛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l2713085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