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18年最新配置,教你如何买到最低价!最全618笔记本电脑选购指南务必mark!
前言
▲ 在半年前的选购攻略里,曾承诺在春季写AMD平台的新品,但AMD还没完全铺货 ,Intel的六核来了。
转眼间,2018的第二季已经过半,很多厂商也推出了本年度的新品。恰逢618年中购物季临近,相信不少值友也有着在此时机更新或购入笔记本的计划。站内笔记本品类导购类文章,最近还是半年前的2017年终版,尽管很多选购的原则和笔记本的基本架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半年的时间里,笔记本市场出现了不少新技术和新产品,我想也是时候结合新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重新梳理一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为大家在即将到来的618购物季中选购笔记本产品提供一些帮助。
本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如下:
1、技术解读:Intel的六核真的666?知道这些基础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2、趋势判断:Nvidia的买了就换代?Apple会对Macbook作出哪些更新?看清趋势,不再逆流而动;
3、选购准则:直面核心诉求,将钱用在刀刃上;
4、产品推荐:自己选太难?直截了当告诉你终极答案;
5、购物季优惠指引:预约,领券,如何买到历史新低价。
1、技术解读
1.1、Intel & AMD 移动处理器
▲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Intel移动平台处理器及简要命名规则,相比半年前,六核真的来了,而且HK也不再是鸡肋。
▲ 第8代Coffee Lake架构移动版处理器,TDP45W的标压处理器序列,除去两款4核心的i5,其他都为6核心12线程。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CPU几乎都来自Intel。尽管被称为牙膏厂,但是过去的一年里,移动版本的CPU架构也升级了2代,由Skylake(俗称的6代酷睿)迭代更新至 Kaby Lake R 和 Coffee Lake(都是8代酷睿)。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也基本上采用的是 Skylake(6代)- Kaby Lake (7代)- Kaby Lake R & Coffee Lake(8代)这三代产品,所以,下面就针对这三代产品,为大家简单介绍下。
首先,上述的3代产品无论是制程还是指令集都没有做出大的变动,对于普通消费者的使用场景来说,代际之间差距并不大。换句话说,普通消费者可以简单地通过主频高低推断出CPU性能强弱(单核看最大Turbo频率,多核看 全核Turbo频率*核数,当然同样核心数超线程HT技术还是有增强作用)。从 Skylake 那代开始,Intel就调整了旗下移动处理器核数和线程数的编成,不再沿用之前数代核数和线程数方案(截止5代,Intel的惯例 i7标压 4核8线程(4C8T),i5标压2核4线程(2C4T),i3标压2核2线(2C2T),全系低压2核4线程(2C4T)),将i5标压改为4核4线程(4C4T),而到了 Kaby Lake R 这一代,甚至推出了4核8线程的低压处理器,而Coffee Lake架构的产品则全面升级,除去i3-8109U 这款i3,其余全部采用的是4核8线程或6核12线程。
3代产品(特别是7代,8代命名盘根错节)同时出现在市场上,相信不少消费者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3代之间有怎样的差别?核数改变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提升,对于日常使用场景有怎样的影响?新的处理器来了,可以无脑地买新不买旧吗?下面,就从CPU性能出发,谈谈如何选择。
a、Intel移动标压版的7代和8代怎么选?
第8代Coffee Lake架构的标压版本,i5为4核8线程,i7和i9为6核12线程,i7移动版距离桌面版似乎只有频率的差别了。不过,很多小白会有这样的疑问,看起来8代相比7代,默认频率低了不少,是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核多也没太大用途?其实,刚开始,在没有看到具体的参数前,我也怀疑,6核在笔记本端没用的,施展不开,但看到众多机型的Benchmark结果之后,我信了,Intel的笔电6核是真的“6”!
▲ 第8代Coffee Lake相比前代除去较低的基频外,其他例如单核,双核,四核,甚至6核(比前代的四核Turbo都高)Turbo频率都是碾压之势。
看到这里,估计还有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参数很美好,但是真的能跑满吗,会不会撞墙(温度墙&功耗墙)?
▲ 技嘉Aero 15X上面的i7-8750H上面R15跑分成绩,更多跑分成绩可以参看Notebookcheck上的15X完整版报告。
▲ 技嘉Aero 15X的更多跑分成绩可以参看Notebookcheck上的15X完整版报告。
▲ 技嘉Aero 15X的R15跑分成绩,多次循环跑分情况下,成绩下降幅度不到10%,这种表现对于一个轻薄游戏本是可以接受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i7-8750H本身在TDP不错的表现。
通过技嘉Aero 15X上i7-8750H的跑分和其他压力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目前i7-8750H的在这类轻薄游戏本中短时全核睿频能够达到标称3.9 GHz,长时间单烤频率也能维持在 2.6-3.6 GHz之间,相比前代7700HQ基本能有30%以上的优势。因此在同一类型(即机型的大小及散热配置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购买8代标压(而且目前618这段时间,回归到配置相近的机型,两代机型的差价也很小),一句话:移动标压版的7代和8代,两者如何选择?买新不买旧。
b、AMD的Ryzen要不要购买?
▲ AMD当年为Ryzen做的PPT很好,桌面版Ryzen的推出的确也让Intel的挤牙膏战略不再延续,但移动版呢?
笔记本上好的CPU真的等同与好性能?这个问题曾经在半年前的导购文章中简单论述过。放在台式机上,这个命题是大概率成立的,但对于笔记本,这个真的不一定。不仅像上面讲的8代低压CPU大概率会遇上功耗墙,其实对于很多笔记本,受限于糟糕的散热和能量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大概率会出现撞墙的情况,CPU的纸面实力未必能够全部发挥。因此,如果十分在意CPU极限表现的朋友,购买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调研,确保CPU实力能够完全发挥。而Ryzen这样一个未知的陌生的移动平台处理器,到底表现怎样呢?直接参考Notebookcheck上相关机型的评测结果,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 HP Envy x360 15 (Ryzen 5 2500U, Radeon Vega 8)
▲ 在同样拥有良好散热的情况下,AMD Ryzen的R15多核成绩和Intel的i5 8250U接近(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Mi Pro的确不错)。
- Lenovo Ideapad 720S (Ryzen 2500U, Vega 8)
▲ AMD Ryzen在15寸的Lenovo Ideapad 720S持续R15跑分出现明显的衰减。
▲ AMD Ryzen在15寸的Lenovo Ideapad 720S下最高分数和上面的HP Envy x360 15接近。
通过上面的对比可以发现同是Ryzen 2500U,同为15寸的设计,各家产品在连续高负载情况下的表现比较迥异,像联想的720S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撞墙现象,可见一些厂商对于Ryzen的调校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在此种情形下,不建议普通消费者现阶段选购Ryzen平台笔记本。
c、CPU角度选型总结
现阶段,依旧大力推荐选购Intel平台的笔记本,萌新小白不要折腾Ryzen(双烤情况目前看起来有点糟糕)。
▲ APU在HP这款笔电上表现还不错,CPU和GPU单烤都不错,不过双烤比较吃亏。
由于8代标压Coffee Lake移动版本更新幅度较大,推荐大家如有选择标压版本的必要,优先选择8代i7,其次是8代i5(性能上8代 i5-8400H和7代 i7-7700HQ相差不大,8核四线程,主频略微超出,但价格上优势明显),7代除非出现明显的低&神价格,否则不建议购买(估计想要清库存的商家要提刀上门了 )。
选购低压版8代时,可以优先考虑i5(受限于体积和热管理,i7低压的性能优势不如纸面明显),而且依旧建议选择大厂的主线产品,这类产品有持续的固件更新和维护,也许随着时间推移会在后续BIOS中更新电源及功耗控制方案。
1.2、Nvidia & AMD 移动平台GPU
Nvidia在移动平台GPU的地位和Intel在CPU领域的地位类似,无论是与AMD独显的交锋,还是与Intel集显PK中,Nvidia都占据着绝对的上风。凭借着Pascal架构出色的能耗性能比,Nvidia依然延续着在移动平台高性能独显和低功耗独显领域碾压般的优势,而且凭借着CUDA的提前布局,在人工智能和周边技术开发方面也抢占了生态圈优势。目前,可以说无论是游戏爱好者,还是将来有志于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建树的ML学习者,选购笔记本时对Nvidia都会有特别的偏爱。除了Macbook和部分A-I融合笔记本产品,市面上大多数配有高性能独显的机型都是Nvidia独显的。下面依旧从高性能独显和低功耗独显这两方面,为大家简单梳理下老黄家的技术和产品。
a、MAX-Q 作为笔电版本核弹当量如何?(重点分析 1050Ti Max-Q 战力)
▲ 半年前的攻略里面曾经重点论述过MAX-Q显卡的性能及选购相关适宜,感兴趣的值友可以点击了解MAX-Q的背景。
相比半年前,Nvidia依然在显卡端挤着牙膏,而且看目前的状况也没有一下子挤大的可能,而在这半年中,显卡端仅有的一点作为就是退出了1050Ti Max-Q。关于这款移动显卡及相关产品,@3C小小值 有过如下报道:“1050Ti Max-Q可能强过桌面版。”这是真的吗?面对这款显卡,普通消费者是否可以无脑买买买呢?
▲ 这篇文章简单介绍了1050Ti Max-Q的规格和相关产品(联想 ideopad 720S),可惜没有对比分析,到底是不是标题党呢?用数据说话。
▲ i5-7300HQ 8G 256G 1050Ti Max-Q,目前对比起同价位的Coffe Lake 6核真的有点惨兮兮。
看规格,1050Ti Max-Q几乎和标准的移动版一致,但是功耗限制在 40 到 46 W, 明显低于标准版的53 W,这也和Max-Q的其他型号套路一样,通过降低功耗实现最大的能耗比,但究竟这款产品能有多少性能?笔吧 - 孤独凤凰战士在这篇Max-Q 1050Ti性能测试中给出了答案:相比标准的移动版1050Ti 接近18%的差距,而对比1050仅有不到10%的提升。
▲ 1050Ti Max-Q(红线)相比1050(绿线)的功耗多了近40%,但综合性能却只多了10%,Nvidia的这一步算是名不副实了。
因此对于市面上的MAX-Q平台,应该怎么选择呢?参考Notebookcheck的对于多款MAX-Q平台的评测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功耗上的优化类似于性能上的田忌赛马,1080(1070) MAX-Q基本与 1070(1060) 移动版本一致,但到了1060 MAX-Q这一档,MAX-Q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功耗表现使得可以在原本1050/1050Ti的模具中使用,而性能也的确超出1050Ti一截,几乎能摸着 1060 移动版的屁股。1060 MAX-Q无疑是MAX-Q平台中最值得购买的产品,对于1050Ti/1070/1080MAX-Q 可以直接选择购买与之对应的标准版(1050/1060/1070)。
b、同为MX150,但“我们不一样”
▲ GPU-Z中核心型号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标准满血版(左侧图)的是‘1D10’ ‘N17S-G1-A1’,但也有像小米Pro(中间图)一样采用了‘1D12’ ‘N17S-LG1-A1’的接近满血版的低压版,右侧侧是标准的残血版‘1D12’ ‘N17S-LG1-A1’。
相比还在采用Maxwell架构的马甲卡们,MX150的采用的是Pascal架构,整体效能上要强上不少,目前市面上有两种版本的MX150,标准版(TDP~25W,标准版各家还有不同的细分调校,例如小米Pro就在核心频率上做了限制)和低功耗版(TDP~8W),前者主要装备在一些大尺寸(14寸以上)的消费级笔记本上,而后者主要装备在一些14寸以下或是平板笔电上。标准版MX150本身也接近前代GTX 950M的表现,标准版和低功耗版本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功耗表现,和MAX-Q技术类似,低压版通过降低功耗,以求获得最高的能耗比,在不到标准版本50%的功耗下,达到了80%的性能表现。究竟怎么区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就是根据尺寸,一般14寸轻薄取向以下(例Thinkpad T480s)的会采用残血版,而14寸标准尺寸往上(Thinkpad T480)采用满血版(厂家一般不会在模具TDP容许的情况下自我阉割)。
▲ 3DMark 11 跑分数据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可以说14寸是个坎。
c、A-I融合的Kaby-G处理器真的是神级存在?
在今年CES上。英特尔发布集成Radeon RX Vega M核显的酷睿i7-8809G和酷睿i7-8705G两款处理器,还宣布推出基于这个平台的全新NUC主机系统。作为一线PC厂商,惠普很快跟进,顺势推出了首台配备酷睿i7-8705G处理器的笔记本,就是HP Spectre x360 15,同样戴尔借势发布了全新的XPS 15 9575 。这两款笔记本本都采用了A-I融合的Kaby-G处理器,表现怎么样呢?
按照架构和频率论,i7-8705G的表现本来应该和i7-7920HQ 接近,但是受限于TDP和温度限制,CPU其实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CPU和GPU在高负荷工况下也会相互影响,造成1+1<2的局面,这一点和Ryzen的移动版有点类似。
d、GPU角度选型总结
现阶段,依旧大力推荐选购Nvidia平台独立显卡或Intel集成显卡的笔记本,萌新小白不要折腾Kaby-G & Ryzen等“强集显”机型(Macbook Pro 13的Intel Iris Graphics除外,因为其实要上Macbook Pro 13也没得选 )。
由于Nvidia独显几乎没有更新,所以于市面上的MAX-Q平台,1060 MAX-Q无疑是MAX-Q平台中最值得购买的产品,对于1050Ti/1070/1080MAX-Q 可以直接选择购买与之对应的标准版(1050/1060/1070)。
选购MX150显卡笔记本注意区分对应版本(受限于体积和热管理,13寸肯定是“残血版”),而且依旧建议选择大厂的主线产品,这类产品有持续的固件更新和维护,也许随着时间推移会在后续BIOS中更新功耗控制方案。
1.3、显示技术
正如我在半年前选购攻略中说的“把浮动的预算用来提升实际的使用体验上才是硬道理,将预算花在屏幕(大部分这个价位的显示效果都惨白一片)”,在CPU和GPU越来越同质化,6000+就能买到i7+1060的情况下,厂商也越来越重视屏幕及显示相关显示技术,特别是HDR,刷新率两大卖点。
关于显示器的基础知识可以参看去年的618显示器攻略,其中对色域,色准,色深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了解释,这些概念对于笔电显示屏同样适用。
a、HDR显示技术和认证标准
关于HDR显示技术,在年初CES新品介绍中就有提及,对具体产品感兴趣的可以看看HP Elitebook x360 1020 G2 和 HP Elitebook 1040 G4这两款产品的简介,当然也有 Thinkpad X1 2018
▲ “美帝良心想”在技术上依然位于PC厂商前列。
目前市面上的HDR主要有开放标准HDR-10,专利技术Dolby Vision HDR和VESA(视频电子标准协会)推出的DisplayHDR,而在PC特别是笔记本市场中HDR的两大标准就是Dolby Vision HDR和DisplayHDR。
- Dolby Vision HDR
▲ 右边是Dolby Vision HDR的X1,左边是普通IPS屏,差别很明显。
▲ X1支持Dolby Vision HDR屏幕选配,亮度为500 nits。
X1 Carbon和X1 Yoga可以选配Dolby Vision HDR显示器,100%的Adobe RGB色域,支持高达500 nits的峰值亮度。
- DisplayHDR
▲ VESA的DisplayHDR标准,其中DisplayHDR 400这一HDR入门档,屏幕亮度要求达到了400 nits。
按照目前情况,主流厂商已经开始抢占笔电市场HDR的先机了,这样的趋势我个人是看好的,毕竟之前太多所谓神机都是在CPU、GPU相关硬件上堆料,而对于显示效果也只是追求所谓的广色域(Dell的PC屏、HP的DC屏都是好屏幕,奈何曲高和寡),真正显示效果都一般,标准的推进,产品的走量,普通消费者才能以更低成本享受到真正好用的产品。
b、高刷新率屏幕及电竞游戏本
随着守望先锋,绝地求生等FPS游戏的火热,120 Hz高刷新率显示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高刷新率也的确能够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去年笔记本行业也刮起了一阵120 Hz显示屏的风潮,不少游戏本都配备了120 Hz,144Hz的高刷新率屏幕,很多想购买这类产品的消费者肯定要问,有这个必要吗?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高刷显示器带来游戏体验的提升是可以明确感知的,这一点在众多的高刷新率的显示器评测和体验中都有展示,再次也就不过多赘述了。
▲ 60 Hz和120 Hz的区别,画面的流畅度上差别明显。
在知道了屏幕确实可以为游戏体验加分之后,我们还要明白,高刷新率的背后是需要硬件支持的,而且不同于台式机电脑,笔记本相关CPU+GPU的升级空间很小(主流的3kg以下的游戏本几乎没有采用MXM显卡的,也就意味着除去eGPU的方式,游戏性能的提升空间几乎为零),换句话说,购买的时候相关硬件就要一步到位,特别是对于GPU板载无法更换的机型。
▲ 微星的GT62配备了1060,吃鸡中画质才78帧,这种情况下强上高刷新率意义不大。
现在的电竞本基本都配备了1050Ti及以上的显卡,消费者需要根据你的目标游戏,选择相应的配置,以常见的“绝地求生”为例,因为对硬件要求较高,即使1060也就勉强能够在中等画质的情况下突破90帧,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发挥出高刷新屏幕的优势,所以对于游戏画质有需求的玩家,一定要保证电脑硬件,特别是GPU能够推得动你想要玩的那款游戏,否则,这个屏幕就是买了个摆设。
c、显示屏角度选型总结
现阶段,在满足CPU+GPU等硬件需求后,依旧建议大家把更多的预算投入到显示屏为代表的与实际体验之间相关的地方,在关注屏幕色域参数时,也不要忽略了屏幕色准,亮度均匀性等更关乎实际体验的参数。
选购支持HDR显示标准的笔记本电脑时,请认准两大认证标准: Dolby Vision HDR 或者 DisplayHDR。
选购带有高刷新率屏幕的游戏本时请根据目标游戏选择足够的硬件,避免出现硬件,特别是GPU上的短板。
1.4、eGPU技术动向
作为一个成谜eGPU的业余玩家,一直对eGPU的发展很关心,自雷电3推出以后,eGPU也受到越来越多厂商和玩家的青睐,回归到笔记本端,现在这个阶段要想使用eGPU并让其发挥最大功效必然需要有雷电3接口的支持,但目前市场上并不是所有的雷电3接口都能跑到32Gbps的理论最高速,如果对eGPU的带宽有特别需要的朋友们要仔细选择,而eGPU论坛中有不少世界各地朋友们的经验贴,其中对于不同机型雷电3支持情况的汇总比较详细,详情可以查看链接。
1.5、新技术总结
2018年中,随着Intel在移动标压处理器常规性更新,笔记本市场市场上主要的新技术和卖点解读如上,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装备了Intel6-8代处理器的产品总体在性能上跨越不是太大,对于小白可以直接参考主频(全核Turbo主频*核数)购买。预算允许的情况下,8代是最好的选择,基本在性能和功耗表现上碾压前代,相关热管理无明显短板的机型将在选购部分给出。
而对于需要购买独显笔记本的用户来说,Pascal架构的10系显卡比前代提升明显,强烈建议买新不买旧,注意区分标准版和Max-Q版本,各个型号之间性能对比可简单参考上文。
显示技术方面,除去屏幕色域外,还要关注色准,亮度均匀性等更关乎实际体验的参数;选购支持HDR笔记本电脑时,请认准两大认证标准: Dolby Vision HDR 或者 DisplayHDR;选购带有高刷新率屏幕的游戏本时,请根据目标游戏选择硬件,避免出现硬件,特别是GPU上的短板。
如果对eGPU有需求的用户,接口方面,注意区分雷电3和普通Type-C USB,两者外形一致,但是带宽和相应主控差别很大,另外8代机型中尽量选择已知可全速雷电3的机型,避免出现带宽瓶颈。
2、趋势判断
相信不少朋友在购买的笔记本产品的时候都特别担心会遇上刚买就换代的囧境况,对于这点,除去多去了解相关供应链及新品预测之外,其实也没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毕竟作为一个工具属性的产品,笔记本也算是早买早享受。
作为一个关注笔记本比较长的爱好者,去年年末文章中对于Ryzen移动处理器产品的猜想还比较准确,Ryzen移动版的性能和价格相比Intel8代低压平台的冲击并不大,性能上也只是接近,没有超越。而2018年中,Intel相关硬件利好已经出尽,唯一可能会出现的新变数就剩Nvidia的新架构移动显卡,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大部分消费者半年内不用担心。
2.1、Nvidia新架构移动显卡
▲ 关于Nvidia最新一代显卡国外媒体目前还没有明确消息(国内各路震惊&翻译党的故事就别看了)。
Nvidia新一代消费级显卡传闻已久,从最初的Volta架构到Turing架构,从命名2080到1080,目前还没有准确消息,按照老黄的调性,我觉得这一代的1080Ti还能撑上一个季度(传闻中台北电脑展发布新品,结果现在跳票至7月底,怀疑根本还没有流片),而从桌面版发布到主流移动版发布应该还有小半年(1080桌面版是这一代最早发布的,2016年5月,1080移动版于2016年8月发布,而1050Ti/1050则在2017年1月才发布)。
2.2、Macbook换代传闻
除了PC端的Nvidia新一代移动显卡,笔记本电脑的另一大可能新品就是Macbook,14纳米制程的Coffee Lake都已经出货,因此未来的半年内,Macbook Pro产品线大更新的可能性很大,具体的方向可以参看我前几天的苹果WWDC原创。
▲ Macbook Pro 13的更新基本可以确定,Macbook Pro 15的CPU采用Coffee Lake标压6核还是Kaby Lake-G标压4核待定,个人倾向前者。
3、选购准则
以目的为导向,对于选购笔记本类的产品,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使用目的,同样的预算,在不同的消费者眼里可能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选择。打个比方,神船拥趸会选择7000上船,但另一部分要求便携和续航的用户可能就会选择XPS或X1 Carbon之流。所以作为消费者,要知道目前的市场上,不存在神机,认清自己的使用场景最为重要。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市场上的产品依然逃不出选购3圆论,但是技术的进步让各个取向的交集越来越大。
说了主要矛盾,相信大家对购买笔记本都有一个大概了解了,现在讲一讲对于小白的选购原则,就是那些经常会问一些如下问题的用户:我要买这个笔记本做XX,够不够用啊?其实大部分时候这类小白用户(如果真有那么高的硬件要求,那这问题一定不是小白能提出的,所以这里硬核高手就不要假装萌新来抬杠 )的需求非常简单,基本目前主流4000-5000的笔记本(就是各大品牌的所谓影音本)都能满足,把浮动的预算用来提升实际的使用体验上才是硬道理,例如将预算花在屏幕(大部分这个价位的显示效果都惨白一片)、便携性上。
另外,对于很多想尝试Mac的用户,不要再听信所谓OS X很多必要软件没有这种10年前的传说(实在不行虚拟机和Bootcamp)而放弃,使用体验绝对配得上适应新系统所需要的学习成本。现阶段,也不要购买Macbook Air,既不便携,使用体验也和无TouchBar的Macbook Pro 13相差甚远。对于想要购买15寸MBP来满足生产力(CPU需要较长时间高负载)需求的,请谨慎(作为16,17款两代用户表示,CPU高负载下键盘有粘滞感出现,至于我为什么要买?因为13定制16G内存后和直接入手15价格相差不大,另外还有屏幕的Bonus ,但愿18款能够改善)。
4、产品推荐
对于产品,按照定位进行推荐,每种机型3款左右,具体细分配置在评论里具体讨论,这里不做赘述。对于很多类准系统产品(例如神舟、炫龙等)根据我半年来的浅浅体验(折腾星人)不做推荐(主要集中在17寸机型,便携性不足)大家自行尝试购买。Macbook产品产品线也很简单,不做赘述,大家按需购买即可。另外不罗列主流品牌的商务本系列,例如Thinkpad,EliteBook,Latitude 等,因为这类产品在618期间优惠幅度有限,且非面向普通消费者。
4.1、轻薄本
这一部分为重量低于1.5 kg,屏幕尺寸14(窄边框)及以下笔电产品,按照预算排列(有一款LG gram是个例外,15寸,但是重量只有1.1 kg)。
a、预算 小于 4000
▲ 14寸,AMD APU,内存+SSD:8G+256G的组合,虽说不推荐AMD APU,但4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还要什么自行车。
▲ 13寸,Intel 8代,内存+SSD:4G+256G的组合,内存小了点,但用券4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还不错,还要什么自行车。 可用券,618期间处于4K内。
▲ 13寸,Intel 7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7代i5,但用券4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还不错,还要什么自行车。 可用券,618期间处于4K内。
b、预算 介于 4000 - 5000
▲ 13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10 W版MX1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还不错,618期间处于4.5K左右。
▲ 14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25 W版MX1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还不错,618期间处于4.8K左右。
▲ 13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10 W版MX1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还不错,618期间处于4.8K左右。
c、预算 介于 5000 - 7000
▲ 14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但用券7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不错,关键是很轻,618期间处于7K左右。
▲ 13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但用券7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不错,618期间处于7K左右,有雷电3接口。
▲ 13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10 W版MX150,但用券5.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不错,618期间处于5.5K左右。
d、预算 大于 7000
▲ 15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但用券7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不错,关键是很轻,618期间处于7K左右。
▲ 14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但用券9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618期间处于9K左右。不过相比国内购买,更推荐海淘渠道,选配HDR显示器。
4.2、影音本
这一部分为重量大于1.5 kg,屏幕尺寸14以上的笔电产品,按照预算排列,会写出相比同档次竞品短板。
a、预算 小于 4000 (普遍缺点,屏幕素质不佳)
▲ 15寸,AMD Ryzen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AMD,但用券4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618期间处于4K以内。尽管屏幕素质不佳,但还要什么自行车。
▲ 15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MX 110,但用券3.8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一般,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3.8K左右。
▲ 15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MX 150,但用券4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一般,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4K左右。
b、预算 介于 4000 - 5000
▲ 15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MX 1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尚可,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4.8K左右。
▲ 14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MX 1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尚可,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4.8K左右。
▲ 15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MX 1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尚可,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4.8K左右。
c、预算 大于 5000
▲ 15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MX 150,但用券5K出头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尚可,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5K左右。
▲ 15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7,GPU为MX 150,但用券5.8K出头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尚可,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5.8K左右。
▲ 15寸,Intel 8代,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i7,GPU为MX 150,但用券6K出头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尚可,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6K左右。
4.3、游戏本
这一部分为重量大于1.5 kg,屏幕尺寸14寸以上笔电产品,且配置Nvidia GTX 10*0或同档次独显。
a、预算 介于 4000 - 5000 (显卡 GTX1050)
▲ 15寸,Intel 8代标压i5,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8代i5,GPU为GTX 10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一般,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5K不到。
▲ 15寸,Intel 7代标压i7,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7代i7,GPU为GTX 10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一般,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5K不到。
▲ 15寸,Intel 7代标压i7,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7代i7,GPU为GTX 1050,但用券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一般,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5K不到。
b、预算 介于 5000 - 6000(显卡 GTX1050Ti,1060)
▲ 15寸,Intel 8代标压六核i7,内存+SSD:8G+256G的组合,CPU为8代六核i7,GPU为GTX 1050Ti,但用券5K出头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一般,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5K出头。
▲ 15寸,Intel 8代标压i7,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8代i7,GPU为GTX 1050Ti,但用券6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屏幕素质一般,边框也较宽,618期间处于6K不到。
c、预算 介于 6000 - 7000(显卡 1060)
▲ 15寸,Intel 7代标压i5,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7代i5,GPU为GTX 1060,但用券6.5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电竞屏,618期间处于6.5K不到。
▲ 15寸,Intel 8代标压6核i7,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8代标压6核i7,GPU为GTX 1060,但用券7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618期间处于7K不到。
▲ 15寸,Intel 7代标压4核i5,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7代标压4核i5,GPU为GTX 1060,但用券6K出头的价位就能获得,618期间处于6K出头。
d、预算 大于 7000(显卡 GTX1060及以上,且配置高刷新率屏幕)
▲ 15寸,Intel 8代标压6核i7,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8代标压6核i7,GPU为GTX 1060,电竞屏幕,但用券8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618期间处于8K不到。
▲ 15寸,Intel 8代标压6核i7,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8代标压6核i7,GPU为GTX 1060,电竞屏幕,窄边框,但用券8K不到的价位就能获得,618期间处于8K不到。
▲ 15寸,Intel 8代标压6核i7,内存+SSD:8G+128G+1T的组合,CPU为8代标压6核i7,GPU为GTX 1060,电竞屏幕,但用券8K出头的价位就能获得,618期间处于8K出头。
4.4、准系统产品
▲ 采用P775TM模具,采用了120 Hz的AHVA屏幕。
这一部分为重量大于3 kg,屏幕尺寸15及17寸及以上笔电产品,且配置Nvidia GTX 1070以上或同档次独显。个人认为相比目前采用8代标压移动版处理器的笔电产品,这类产品对于普通消费者的实用意义也不是很大,更像一个带了UPS电源,集成了显示器的ITX台式机。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值友的这篇文章,对于目前主流的蓝天准系统各型号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5、购物季优惠指引
5.1、优惠季好价订阅
618期间,各家主流电商已经在6月初就开启了笔电类(例如京东的笔记本超级秒杀日活动,苏宁电竞游戏本促销),大家有购买需求的可以现在就订阅相关关键词,记得打开推送,提前领券,等待好价,另外更重要的是关注相关爆料的评论部分,经常可以看见值友们获得终极好价的各种用券、凑单办法。
5.2、优惠季各大电商促销节奏
▲ 苏宁的游戏本品牌日活动,除去各个品牌日,好价将集中出现在6.15-6.18日。
▲ 京东的笔电也是由品牌日活动的,当然6.16-6.18日会集中出现好价。
618期间主要的活动集中在京东,苏宁,国美几家,天猫会有零星的活动(基本是苏宁及一些品牌自营店,价格应该会同步京东自营)。因此大家关注这两家即可。两家都会在6.15-6.18期间展开一波密集的促销攻势,而且叠加优惠券得好价甚至是历史低价都会是一种必然,因此一定要在6.15日前提前领券,值友专享不要错过。
出现历史低价,但还是怕买贵?别担心,价格保护帮到你(结合身边人的经验,Plus会员与人工客服直接对谈,合理的价格保护要求一般都会满足)
▲ 618期间合理选择商品投递时间,虽说早买早享受,但差价太大也难免扎心。
本文作者@kimi838 是什么值得买首席生活家,他的个人自媒体信息为:
新浪微博:张大妈家的kimi838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6046052937 )。
扶持推广个人品牌是生活家新增福利,更多详细内容请看生活家公告(https://news.smzdm.com/p/26967/)。欢迎大家踊跃申请生活家,生活家中表现优异的用户还将有机会成为『首席生活家』,欢迎有着特别生活经验的值友们踊跃加入生活家大家庭!

逝去岁月
校验提示文案
天空有时很蓝
校验提示文案
arkangel06
校验提示文案
zhujack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97685500
校验提示文案
Achillesgao
校验提示文案
superliuxb
校验提示文案
杀死差不多先生
校验提示文案
卿本凡水
校验提示文案
不吃肥肉
校验提示文案
空木莲华
校验提示文案
grantmagic
校验提示文案
zky2009
校验提示文案
[已注销]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606473687
校验提示文案
四个汉子
校验提示文案
天狼坠落
校验提示文案
饕餮之恋
校验提示文案
小宝兄台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870311954
校验提示文案
3polarbear
校验提示文案
林家小殊
校验提示文案
109109109lf
校验提示文案
kevin_zhangzj
校验提示文案
当然是老张了
校验提示文案
uright1984
校验提示文案
chenxihuo16
校验提示文案
iamufather
校验提示文案
熊猫晶晶超人
校验提示文案
浅阳初上
校验提示文案
qweird
校验提示文案
nihilist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6171549834
校验提示文案
awei924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7890234303
校验提示文案
mjobk
校验提示文案
套装勿拆
校验提示文案
啥破狼
校验提示文案
yyyegucheng
校验提示文案
yeahe83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