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业余影迷的华语十佳——看腻外文中字的来尝这份华语片单
我不是什么统计高手,尤其在影迷圈子里。我也不是什么理性分析者,更不擅长将一众逼耸的影片摆布出个高矮胖瘦的序列。作为一个后知后觉的人,总觉得各种单兵作战的N佳都是比较扯淡的伪命题。
有些人总是喜欢站在影史的角度分析问题,假设自己就坐在《火车进站》的那辆火车上,一直在电影的历史里奔涌。有些人总是喜欢在年度上做些文章,每年全世界到底生产多少部影片有人知道吗?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数字连百度都编不出来。塞内加尔去年6月份的那部电影你看过吗?更别说巴布亚新几内亚了。
还有些人说那我写自己的影史N佳总可以了吧!我给你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第一:你的历史从你死亡的那刻才真正开始,你还活着不是吗?第二:记忆是不可靠的,天知道你会忘记什么鬼东西。以上这段话得出的结论是:我要是总结出个什么十佳相当于自己扇自己嘴巴。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人类谁没自己打过自己的脸呢?以下就是我的大型打脸现场。
1.《霸王别姬》 导演:陈凯歌
陈凯歌拍一部霸王别姬足以。人物随历史背景大变迁、大跨度、大形势,几个人物的一生表现的淋漓且精致,聚焦人物扩散社会,百态千变。一门艺术的兴衰,一个人的宿命,一个民族的起伏,一个国家的命运。糟蹋京剧的果然不是国民政府,不是日本侵略者,不是满清遗老,而是时代造就的愚蠢。
长久以来,我心目中华语片的第一名一直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毕竟年轻人都喜欢关于青春的什么东西。直到看了《霸王别姬》排名改变了。一门艺术、一个人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们随时运紧密联系,随波逐流,或稳固或飘摇,以小见大、以大窥小,既有社会题材普世性又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族群性。
2.《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导演:杨德昌
四个小时的青春众生相,弱者到底是该用弱者的方法依附强者?还是用强者的方式来改变自己?最终弱者杀了弱者,而强者在不断改变。
士兵集结,坦克奔袭,日军撤离,国民党军退守,身在孤岛的小四们的少年青春在昼夜分明中成长,在反攻大陆还是解放台湾的时间节点年代徘徊,一切都变了样子,一切仿佛还跟原来一样,社会秩序、人物关系、官僚体系、阶层关系、黑白两道都在重建中维持原有的体系,旧派新派在似懂非懂的荷尔蒙纷飞中呈现出悲伤的杀戮,映衬出台湾的台北五十年代的写照,广播里永远也读不出张震的名字。
3.《鬼子来了》导演:姜文
大陆电影的黑色幽默、讽刺荒诞的巅峰,刻画侵略战争平民的种种脸孔。深刻,滑稽,真实,可悲,可恨,可笑,可怜。当你的头颅被砍下,你才看清了这个世界,如此愚昧混乱市侩的人们,在笑,在看热闹,在暗中观察。
姜文对1945年前某日的回眸一望,把一切都打上了禁止的标签。《鬼子来了》无疑是现今对中庸民族劣根性集中展现的最锋芒毕露的华语片,如果说战争中任何人都是丑陋的,那和平年代的他们依然,只能徒增了一股任人宰杀的悲凉。
4.《一一》 导演:杨德昌
有些电影需要到了时间(年龄)才能观看,原来觉得这只是个冗长的故事,现在看杨德昌把一个完整人生分配给了不同年龄层的人物,他们各自的感悟就形成了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人生八字。我们不可能看清楚所有,你看我与我看你时,是否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场从婚礼开始到葬礼结束,从相爱到出轨,从财富到破产,从总角到耄耋的人生合集,完全拍出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人生,稳、准、狠,无丝毫冗余。如今“电影可以延长人类三倍生命”已经成了陈词滥调,但真正用华人四辈人展现一个完整人生的只有一个杨德昌。
5.《童年往事》 导演:侯孝贤
生活就是一个个片段,没有主线没有曲折,记住的就是记住的,淡忘的兴许某天就会想起。侯孝贤就这样单纯的用一个个儿时的片段,串联起自己的童年、青年。至于它们有什么关联、成长、遗憾、希望、悔恨……都会出现在某个夜深人静你发呆的头脑里。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
6.《饮食男女》 导演:李安
一个饭桌,一桌好菜,一个父亲三个女儿,围坐一团,从一大三小吃到一老三大,其中人生滋味尽显,食色性,情欲愁。有些话不说散情,说了矫情,说与不说,明与不明就是中国人的亲情伦理之道。
华语家庭伦理片的巅峰之作。华人世界的家庭伦理精髓,饭不多吃却精致,话不多说留半句,中式人家总是在意意思思、错进错出间打转,说是情尽血淡却也峰回路转。兄弟姐妹父母亲人都是在彼此生命的某个刻相互衬托,当你不需要时,就以为彼此也顺势远去了吗?不可能的。
7.《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
纯粹的荷尔蒙迸发,没有一点压抑。自己的、别人的、想象的、听到的、看到的统统混合成自己拥有的美好青春,记忆不可靠,青春灿烂才可靠。文革、北京、大院、子弟,那时候阳光照在身上,渗出的汗液都带着香味,年轻真好。
大陆青春片的巅峰之作。我辈受王朔小说影响颇深,如果说冯小刚只取了王朔的j贼和贫,那姜文真正看清了王朔内质。几个小孩儿吹牛皮的日子,阳光明媚,纯粹单纯。以至于多年以后《非诚勿扰》里冯小刚才意识到什么,流下了中年的泪,但一切已经不在纯粹了。
之后伍仕贤的《独自等待》延用了青年时期的夏雨,多少也透出《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样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于爱情或者其他,无可避免的目的性越来越强。对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台北的破败压抑气息,新中国的青年们确实青春洋溢。
8.《小武》 导演:贾樟柯
十几年前居然不知道王靖雯是谁,现在重看只记得当时结尾小武被示众的画面。贾科长处女作,时代在粗粒的镜头下变换着。小偷与小姐的情愫,像是时代与变迁的对撞,想象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擦出的火花那么冰冷,现在亦然。
大陆地下独立电影代表作,新现实主义剧情,小城边缘小人物被时代所困住,被快速变革所困,摇曳的伟人像,改革开放的前期,一切都蓄势待发,一切都被瞬间遗弃,唏嘘的不是小武作为坏人的那份可恨,而是作为“好人”的那份可爱被社会深深的抛弃了。bibibibi……我祝你万事如意。
9.《无间道》导演: 刘伟强、麦兆辉
我是个警察;我要做个好人;义字当头;格杀勿论;出来混总要还。
无间道系列是文艺片和类型片兼顾的典范,更是体现编剧价值的电影。既有天台、诊所、闪回中不断审视自我、意识迷乱的文艺气质,又有黑帮粗粒、阴阳权谋的政治惊悚感。驾轻就熟的双线平行叙事是本片一大特点,两种人生一种归宿,无间道的天空总是透不出一丝晴朗。有人说这是港片的翻身之作,我觉得更像是扛鼎之作,从此再无超越。
10.《路边野餐》 导演:毕赣
一个人在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梦境、想象里游弋。诗歌,音乐,乡间,火车,爱过的人,死去的人,活着的人……都随他在时间里打转。陈升是他自己也是别人,别人是想象也是他自己。有的人死了却在人心中活着,有的人活着却没有了心脏。这不是拍给观众的,是给迷影的。
毕赣是近年来大陆导演的惊喜点,电影归根结底是时间的游戏,因此用电影展现时间就如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逃离不了时间的束缚,就看毕赣尽情游戏吧。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万水千山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234941253
喜欢,很他妈喜欢
校验提示文案
bg4xwm
校验提示文案
Sawilo
校验提示文案
唐山吴彦祖
校验提示文案
干炒呱唧丝
校验提示文案
killnothing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523448065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523448065
校验提示文案
killnothing
校验提示文案
Sawilo
校验提示文案
bg4xwm
校验提示文案
干炒呱唧丝
校验提示文案
万水千山
校验提示文案
唐山吴彦祖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4234941253
喜欢,很他妈喜欢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