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度健康监控,1度运动辅助
众测体验总结:这是一款设计感强,人体工程设计良好(设计上有些纠结,细节下表),适用于普通健康参数监控的健康手环。但不适用于运动检测。
申请背景:
当看到这个众测产品时,心中充满惊喜和期待。作为一个中度跑步爱好者,为了更好的了解在运动中身体的状态,特别是心跳状态,一直都在苦苦寻找合适的心率测试仪器。光电心率器材可以说是运动心率领域的黑科技——摆脱了传统心率带束缚感的同时,也消除了传统心率带佩戴后视觉上的违和感,虽然准确性存在争议,但始终不乏我这种外貌党的喜爱和追捧,于是乎,二年间陆续入手了Scosche的RHYTHM+ 和 Moto 360。前者为最便宜的光电式心率带,如下图:
可直接佩戴在手腕上,配合手机端应用工作。经测试,可以和大多数运动软件兼容,实现连续/实时心率监控,网上评测一堆,个人感觉比较准确,佩戴方便,官网链接在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Moto 360就不多说了,买这货不是专门为了心率检测,所以对它的这部分功能也没有太大期望,通过对比,实时心率数据和RHYTHM+差不多,连续心率监控也还可以吧,没有网上说的“就是个笑话”那么夸张,个人觉得是数据算法导致的数据不准确,并不是硬件问题,期待后续加强~
有点跑题,基于以上,当有一款以光电心率直测为卖点的手环出现在我面前是,我必须,一定,绝对的要申请一下啦~
开箱~开箱~
老规矩,话不多说,开箱为先:
收到箱子是这样的,拉轰的包装回头率狂飙~从门卫取回office的路上,不少妹子投来火热的眼神~
开了箱子拿出手环包装是这样的:
手环主体是这样的:
腕带及充电适配器:
腕带质地算是比较柔软,手里有刷刷手环和bong II手环,刷刷腕带塑料材质比较明显,而37手环和bong II类似,偏塑胶材质~
充电适配器的设计确实小巧,但不够方便;试想一下,每次出差出门,还要额外带一个充电适配器,才能正常充电,觉得很麻烦~在这将近两周的试用中,我就出现过想充电的时候,发现忘带适配器的情况,用户体验有待改进~在硕大的手环主体上添加一个充电接口及电路真的就那么难吗? 设计无止境啊~攻城狮请再加把劲儿~
补一张比例图,各位看官可以估量下实际大小,比例尺为iPhone 5C
所有包装及配件全家福:
吐槽一下,充电适配器采用的是MicroUSB接口,虽然没有附带充电电源,但也还算方便,并且盒子后面有明确标注了输入电源标准,如下图,100mA~很小了有木有~但在实际充电中,使用Moto 360自带的输出550mA的充电器(我能找到的最小输出充电器),整整充了4个小时才提示充满;用输出2A的充电器,充了2个小时左右~这真的不太科学啊。我读书少,表骗我啊,这要是真的用100mA的充电器,会不会充一天啊?求张大妈专业电工给答疑解惑一下~一次充满,可以使用7天,相对于两天一充的Moto360和一个月要换一块电池的刷刷手环,这样的充电频率是很满意滴~
充上电,主界面下面的绿灯会闪烁~充满后会常亮。这个灯是手环主体上唯一能亮的地方~又想吐槽一下,这大大的面板什么都不能显示,真的是让人抓狂的设计~哪怕做个贴图,或提供用户定制服务也是好的~我只能揣测在产品Roadmap里面,这个面板有更加炫酷的设计,现在就是吊吊用户的胃口而已~希望如此
接下来对比一下此款手环的体积大小,可以看到37手环的整体厚度和Moto360很接近;如果是一款智能手表的话,我可以接受如此厚度,但作为一个手环,这样的厚度就显得有些笨重。我之前一直是左手Moto360,右手刷刷手环(主要是为了帝都刷地铁、公交方便,省得上车翻找公交卡)。在右手换上了37手环的三天内,就有多次剐蹭到墙边、门边的情况,这几cm的差距,真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对比Moto360和37手环的厚度:
对比刷刷手环和37手环的厚度:
纯正面体积对比:
腕带的设计很好,采用单手摁扣的方式,刚开始不太适应,但几次练习后,可以很快上手;对比一下刷刷手环的类手表式腕带,就多了一步“穿表带”的操作,稍显麻烦~
37手环腕带:
刷刷手环腕带:
佩戴上之后,是这个样子的:
和Moto360的佩戴对比:
37手环本身以及腕带都做了人体工程设计,有合理的自然弯曲弧度,这个设计一定要表扬一下~但纠结在于: 光电心率带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要求光电装置必须尽量贴近皮肤;和其他只有计步、加速度功能的手环可以随意佩戴方式不同的是,你要尽量把37手环稳稳的固定在手腕上,才能相对准确的获得健康数据;这样佩戴特点要求手环及腕带的工程设计要特别出色,尽量做到贴合皮肤;另外一方面,要求材质柔软、透气,尽量类肤~即让用户忽略手环的存在。可惜的是,37手环佩戴后,存在感很强~基本无法忽略,帝都35度的温度下佩戴一会,就有些出汗后的不适感了,更别提24小时佩戴了。后期我基本放弃了睡眠监控,晚上睡觉前就把它摘掉了。
接下来是对应的app,这部分本来是要对比刷刷、小米的app,做个友好度和易用性的对比,不料没开封的小米手环直接送给同学了;刷刷的app功能又太单一,只好作罢。这部分就只挑重点的说吧:
开启后,提示手机号注册、用户信息填写等等
之后会有简单的向导引导用户使用:
主要的参数设定都在左侧的菜单里面,其实能设置到地方十分有限
没做过多的修改,基本全是默认设置后,开始试用。 手环会自动在每个整点提供各个功能项的检测,当下一次手机主动与手环连接时,即可同步到app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整点检测的设置,是无法自定义的,这一点有些不方便。具体数据如下图:
遇到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是:睡眠监控里面有一个日期时间,始终显示的是1970年,我也没找到在哪里可以重新设置这个时间~仅供参考吧~
当有了几次数据后,还会出现疲劳和情绪的两个评估值~我觉得这两个状态可能是通过某种算法,结合上面的各项数据计算出来的,比较主观,看不到在哪里有计算说明~仅供参考, too~
另外,当佩戴时间累计一周或一个月后,app本身还提供汇总建议,我觉得这部分做的比较好。毕竟单一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是有限的,连续数据才是有意义的,结合数据趋势再给出指导和建议,才是健康监控的主要功能。如下图:(后面几天出差,没有带充电适配器,就没有数据了~)
接下来,是运动相关的心率检测和计步功能,这部分使我着重测试的部分
一般情况,心率检测功能分两种,一是实时的心率检测,只测试某一时间点的心率情况;另外一种是持续心率检测,这个功能一般用在运动状态下的监控,其实是我的需求所在~
很遗憾的是,37手环只能实现前面提到的整点检测和手动实时监测,app本身是没有持续检测这个选项的;同时,手环不支持与其他第三方应用实现蓝牙连接,也就是说本身app做不到,其他app也无法连接此心率传感器~死路一条啊~
没有持续新心率检测,那对我来讲,实际的使用意义就大大折扣......只能基于手中道具,对比一下实时心率检测是否准确了。
前天晚上10:00的对比数据如下:(Moto360带在左手,右手带RHYTHM+心率带和37手环)
数据1:手动Moto360启动心率测试,数据为83
数据2:5C连接RHYTHM+心率带,手动开启Endomonda,进行实时检测,数据为86
数据3:37手环整点自动检测,数据为103
昨天晚上11:42数据对比如下:(佩戴方式相同)
数据1:手动Moto360启动心率测试,数据为77
数据2:5C连接RHYTHM+心率带,心率带带在开启Edomonda,进行实时检测,数据为78
数据3:37手环手动心率检测,数据为65
可以看到,在实时心率检测数据上,Moto360和RHYTHM+心率检测结果比较接近,37手环的数据有些不同,第一次偏高,第二次偏低~
计步功能目前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来看看37手环的具体表现吧。为了提供准确数据,昨天全天佩戴Moto360, 37手环和5C,数据对比如下:
Moto360计步数据:10597
37手环计步数据:9896
5C上计步数据:10905
相对心率检测功能来说,计步功能的数据三者都比较接近,误差在10%以内,可以认定相对准确的。
总结:
优点:
手环做工和设计比较精致
app友好,简单易用
计步功能比较准确
健康数据比较全面,并提供周/月数据趋势分析和建议
缺点:
心率检测准确性有待提高
无法实现持续心率检测,也不支持其他应用连接
体积稍大
两周的试用下来,感受就和开头总结的一样,37手环适用于普通健康参数监控,但不适用于运动检测。作为国内首款集成了光电心率检测技术的智能设备,功能和卖点独特。后续如果可以改进准确率的问题,并在体积上可以进一步缩小,预计会成为性价比出众的健康手环~ 当然,如果可以开放硬件,使更多应用连接、调用,我觉得未来市场需求更大,可玩度也更高。
完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