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餐酒比罗曼尼康帝还贵,Liber Pater到底值不值?
编者注: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施笑评。
Liber Pater作为波尔多的“膜拜酒庄”,其诞生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这种独树一帜直指高端的做法,和当地名家动辄几十年逐步积累声誉的路径大相径庭。然而其产量太低,知名度与老“酒王”Petrus相比也是远远逊色。究竟争议背后到底有几分真实,市场上的信息实在太少。
上篇,施晔老师提到了Liber Pater的成功之处。本篇,她给出了更多的专业意见。
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浪得虚名,大家看完自行判断。
——————
上期对Liber Pater这个波尔多“坏小子”的五大特点作了分解阐述。本期进入品鉴主题。
熟悉此庄的朋友,可跳过以下部分,直接拉到文末审阅总结。
整场交流会一共品鉴了五款酒:三款2018年桶样,之后是已上市的2007年以及去年下半年发售的2015年。

12018
前三款的桶样对比还是有点意思的。
No.1 2018年赤霞珠,砾石为主地块;
No.2 2018年赤霞珠,粘土为主地块;
No.3 为前两者一定比例混配后的酒样。
2018最突出之处便是摒弃用桶,相对低温(20-22C,而常规是28-30C)的发酵柔和萃取。Loïc Pasquet 无疑是要直接地感受不同地块差异性的风土表达——以素颜的方式。
1号精细纯净的紫罗兰花香,外加薄荷黑巧以及矿感;超级干净轻盈的余韵;
2号香气层次略欠,单是香辛气息突出,然而结构更有质感,单宁更为挺拔,整体框架厚实饱满;
而3号虽不知具体混配比例,但明显囊括了两者各自的特点,更为完整和谐。
客观言之,18年这几款桶样还是非常可心的,陶罐陈年后有种质朴而不失雅致的精细体态。

2
2007
2007与2015年份两款皆提前醒酒两小时,换瓶两至三次。
数年后再见,2007年(零售价4340镑)颜色褪却的速度比我预想要快,明显可视的砖红色在一级庄里基本会猜90年代。
Liber Pater自然酒方式不作过滤澄清,杯中大量沉淀物也是意料之中。
香气深邃,以二级(丁香、肉桂、盐金枣)三级(干果皮、菌菇、老雪茄、森林湿土)为主;单宁成熟甜美,与草本矿物的咸鲜感交相辉映。
本场唯一一支法桶发酵,香气及结构最接近他口中厌恶的“现代波尔多”,你可以从中找到熟悉的感觉并联想到一些不错的左岸列级名庄。

32015
最后,压轴主角2015年闪亮登场。
酒标上1855四个数字清晰可见,在木筏上东倒西歪,讽刺波尔多分级系统已被平庸压垮,轰然倒塌。
底座上蓝色浪花暗喻一百多年前的蓝皮书导致了今日死水一潭的等级制度,无论好坏,都无法轻易上下。

正中心挺立着一个男人的背影,举臂向天,似乎在响应着某种使命的召唤去完成革新。
这是Loïc Pasquet 的另一层隐喻,以希腊酒神Liber Pater的诞生,反衬同一时刻1855 和INAO, CIVB等机构的沉沦。
我个人非常不认同酒标传递的讯息,太过偏激并过分攻击性,容易误导受众抹杀其它波尔多酒庄这么多年来的心血、革新与进步。
但Loïc Pasquet 表示,他要为行业尤其是那些官僚机构带去电击般振聋发聩的唤醒。
因为他对于波尔多不在自己古老的风土和土著品种间寻找全球气候巨变之解决方案是极为不满的。
他不认可寻求类似Touriga Nacional等外来葡萄的方案,更是指责程式化技术配方、偏重于碾压风土的调配,抹灭个性,千篇一律。
总之,过去这些年,官僚机构给这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叛逆小子带来的官司、罚款及各方舆论的压力,都在这一张图里被他尖刻地反弹回去了。

2015年首次完全使用未嫁接种植的九种葡萄,赤霞珠为主(80%),混以少量马尔贝克、小维尔多以及稀有古老的当地品种Tarney-Coulant, Castets, Saint Macaire。
因首次使用了上述非法品种,只能从之前的格拉夫AOC降格为卑微的法国餐酒Vin de France。

credit: Theresa Harrow
阶位低到尘埃里,价位却暴涨刺破天!
目前在亚洲炒到23万元人民币一瓶,比上个年份2011足足高出六七倍,能抱一整箱帕图斯回家了(嗯,我打勾后面这个选项)。
一共550瓶(正常年份1200-1500瓶红,300-600瓶干白甜白),开售240瓶,18个国家分,有价无市。
我突然想起来,这好像是他宝贝千金的生日年份,剩下的还得留够用作“女儿红”呢!

credit: Naina.co
天价酒到底喝起来如何?
天然酵母发酵十来天,浸皮时间两个月,之后陈酿两年半。
由于陶罐与橡木桶比例为8:2,香气还是可爱而清新的,内敛的花香暗涌,鲜爽的黑色野果带着经典的赤霞珠那个劲儿,你懂的。
法桶相较07年要持重矜持许多,如水墨画中淡然晕开的一笔。
尚为翩翩少年,单宁和酸度都表现出了期待中的张力,紧凑地捆拧在结构上。总体比较封闭,象一朵正在努力绽放的花蕾。
当被问及如何评估其陈年能力呢?带着招牌式的狡黠笑容,他从容作答:“反正肯定活得过我”。
有人又问:250和400升的陶罐是从哪倒腾来的?他咧嘴一笑,“波尔多反正是弄不出来的,自然是去意大利北部啊!”。
相信一定有读者好奇,根瘤蚜虫前期,波尔多人到底是如何用桶的呢?
Loïc Pasquet表示这恰恰是他减少用桶的理念基础。旧时期酒庄惯用旧桶或大桶,作为中性的盛放或运输容器。
他认为:帕克时代扭曲和改变了用桶的根本目的和使用方式。未嫁接藤给出的单宁质地不一样,如此优雅细腻,为何还要用桶让浓烈的香草咖啡巧克力遮蔽了风土的轻言细语?
4 总 结
浩浩荡荡聊了六千字,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来呈现和剖析,不失偏颇,但结尾还是要给大家一个总结。
首先,我认为Loïc Pasquet其实也在不断的摸索、试错和调整之中,不少他目前正否定和避免的,恰恰是他之前也在做的。
每个年份风格上都印刻着差异性的操作。比如早些年份的新法桶发酵,而如今对中性的陶罐愈发亲睐有加。
从07年彰显的新桶,到2015年减至些微,而待我们明年(本文撰写于2020年)揽杯2018年,就一丝桶的踪影也无可循了。
白葡萄酒本身资源不错,80-85岁老藤。但目前看来,仍需打磨去把握酸度与果味之间丝丝入扣的那种精妙平衡。
骑士庄等名家之功力不是那么轻易就被超越的。
其次,口感上,Liber Pater中赤霞珠经典特征即使盲品也可捕捉,但会象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绝不是自己心中熟悉的现代赤霞珠。
我承认自己还蛮喜欢这种细腻、低调而又充盈着原始活力的表达。
采收时间象是掐着秒表完成的,恰如其分的花香、红果及矿感脊梁,而非为拿高分所追求的浓油赤酱过熟黑果。
尤其值得嘉奖的是对酒精度的分寸拿捏:13.5%!2015年La Mission Haut-Brion及右岸一些大名庄已经直奔15%,即使无懈可击地完成了钢丝平衡,这节节攀升的酒精度还是令人担忧的。
Liber Pater的(赤霞珠为主)混酿波尔多可以说是特别的,甚至有些年份是令人难忘的;
但对于那些见识过全球各处顶级珍酿的味蕾而言绝对到不了为之痴迷疯狂、拍案叫绝的地步。
其它古老品种目前仍是极小配比,无从感知和评判,而这恰恰是很有意思并值得期待的。再过几年待他出了百分百 Castets 或Mancin的时候,我们定要聚此再议。
再次,不能粗暴抹杀波尔多的进步和演化。打“传统牌”要适可而止,并非所有“古法”都可取:直到三十年前加糖(Chaptalisation)还是常态,现在还有人想恢复这么干么?
果串越发易熟,能够支撑新桶陈年,不似1855分级前必须熟化3-5年,口味上也是适应了全球整体偏好的大潮流。
这些都是在气候、市场、文化、技术等各个因素的合力下自然产生的演变进程,何错之有?
工业化肯定无从避免,但君不见Pontet Canet、Palmer等酒庄多年来努力践行的生物动力法?拉图酒庄与剪枝大神Marco Simonit共同研发对付葡萄藤树干疾病(grapevine trunk disease,GTD)?
砾石砂土的美人鱼酒庄(Giscours)曾经60%面积种植着美乐,它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将这错误比例调整回为60%赤霞珠,30%美乐。
可见,还是有很多波尔多人一直在追寻着风土的指引,自然的规律。
最后,必须承认Loïc Pasquet的卖点营销相当成功,但卖点可以支撑却永远不可能去贴补核心品质,况且这些卖点并非其独有。
Haut-Bailly主牌里就混有1890年的老藤葡萄,很多未嫁接的赤霞珠、品丽珠、佳美娜、马尔贝克、小维尔多混种在一处;
Trottevielle自2004年起为3200株19世纪末的未嫁接品丽珠单独装瓶,那可比Liber Pater稀缺多了——年产135瓶。
Château de la Vieille Chapelle400株未嫁接藤里发现了11种被遗忘的品种。Castillon产区的Clos Puy Arnaud也种植着小面积的Mancin和Castets。

紧邻圣爱美隆产区的Clos Puy Arnaud
梅多克Clos Manou酒庄的珍酿cuvée1850全是来自根瘤蚜前的未嫁接赤霞珠等老藤,但只卖得出35镑的售价,因为它没有能力让人关注并认可这是个卖点。
因此,Liber Pater的真正贡献在于它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波尔多对未嫁接藤的重视、古老品种的复兴、工业发展的反思以及应战气候变化的探索。
一些不愿意被透露的1855列级大名庄们也悄悄地开始了实验试种。 若如他开场所言,他的使命感是“拯救历史、拯救风味、拯救文化”,那我想,他基本做到了。

credit: Naina.co
孤独一骑,杀出名庄林立的重围,杠精可以不屑地说:不过是倚靠了精明的营销。
但撼动百年窠臼,激发同行们共同在历史传承中开拓出新疆界,凭这点还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
所以,无论褒贬,先别太早盖棺定论,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波尔多也是,我们也是。
作者简介:
施晔女士Young Shi DipWSET
-国际葡萄酒烈酒大赛评委
-央视财经栏目葡萄酒品鉴投资主讲嘉宾
-英女王酒窖总顾问杰西斯罗宾逊大师团队成员
-葡萄酒圣经 《牛津葡萄酒辞典》《世界葡萄酒地图》特约撰稿人

晚睡协会常务会长
校验提示文案
[已注销]
校验提示文案
姑苏一茶客
校验提示文案
黄大叔失忆了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620409647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620409647
校验提示文案
黄大叔失忆了
校验提示文案
姑苏一茶客
校验提示文案
[已注销]
校验提示文案
晚睡协会常务会长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