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倒闭,亏掉1000万才明白:人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2024-06-22 16:53:10 0点赞 0收藏 1评论

又一个创业的朋友倒下了!J总和K哥认识多年,原是一家传统媒体的编辑,3年前辞职创业,成立了一家新媒体公司。

他的公司也算“命运多舛”,成立之初就遭遇刚爆发的疫情,当时熬过了那一波,却终究没有顶住眼下这次的反扑。

解除封控后,J总着手卖掉名下一套房产,给员工发完工资,正式关张大吉。

据J总的复盘总结,自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除了和疫情大环境有关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在用人上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第一波疫情时,J总公司刚成立,加上自己也只有3个人,大家劲头足,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都没问题,成本和支出也都能承受。但后来,J总的公司发展到近50人,其中有不少是原来媒体圈的朋友或同事,中途投奔过来的。

是不是收留这些人,J总当初也犹豫过,毕竟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有些人的年纪、思维、网感,都不一定合适。

公司倒闭,亏掉1000万才明白:人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但J总觉得,这些人毕竟是朋友,也都从事过媒体行业,起码的文笔编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其他欠缺的部分后面可以慢慢熏陶、教给他们,最终让他们留了下来,甚至还给了高薪和管理岗位。

这些人不但没被改变,反而固执己见,以传统媒体资深人士自居,对其他年轻同事的选题方式、撰文技巧、运营思路等大加指责。慢慢地竟然把一家充满活力、善于把握用户脉搏的新媒体公司,搞成了一家暮气沉沉、毫无竞争力的“类传统媒体”。

公司倒闭,亏掉1000万才明白:人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J总又碍于情面,对这些人迟迟不下杀手,总希望通过一次次谈话沟通,来改变他们,但事事证明,这些都是徒劳。最终导致用户数和广告商大幅下滑,加上这波疫情的冲击,最后只好选择关张止损收场。

“创业做公司,一定要记住,人才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这句话是J总以沉重代价,总结出的泣血之痛。

01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他人是神经病

K哥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也有和J总类似的看法。不管职场还是现实生活中,要改变一个有了自己的阅历、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成年人,几乎是不可能。

孔子给弟子讲过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只海鸟落到鲁国郊外,鲁国国君非常喜欢,就把鸟迎进了太庙。给它喝自己最喜欢的美酒,做最美味的国宴美食,听最好的乐手演奏的音乐。但那只鸟却依然郁郁寡欢、不吃不喝,三日而亡。

连一只鸟都很难被改,又何况是人?一个人的性格,不管是先天秉性还是后天习惯,早在进入职场前就已经形成。

作为独立个体,他做某些事的行为和思考,可以有所调整,但要想完全改变、根本性颠覆却是非常难的。K哥以为,人通常只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会真正发生改变:

1.外部的压力或利益驱动

K哥以前一位同事,早些年离开上海回老家发展。一开始和几个朋友折腾创业,把以前赚的钱都赔进去了,还蹉跎了几年大好时光,再想进入职场做技术老本行,也已不现实,最后不得不开起了网约车。

这位同事当年可是位看重面子、志存高远的汉子,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没想不到他会愿意做这一行,但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做了3年多了。

2.源于自身的觉醒

比如,人过中年,也许忽然某一天就会觉得,要开始注重健康和养生了。因此,便开始自发的早睡早起,晨跑运动,饮食上也开始少油少盐,开水枸杞。

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内在的觉悟,是很难在别人的劝说下实现的。不妨想想看,当初父母百般念叨让自己穿秋裤,后来管用了吗?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不要试着去改变别人,最好连这种想法都不要“ 。

很明显,他高估了自己的说服力,低估了“秉性难改”的顽固程度。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这话虽有些调侃,但并不算太夸张。

公司倒闭,亏掉1000万才明白:人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02

以承担的改造成本

毕业季,想想为什么大的国企、央企、事业编、公务员,都更青睐应届生?稍微有点实力的大企业,也都是第一波杀进校园(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校招。

因为这些应届生都是单纯的新鲜人,招进来更多的是白纸上画图,对他们更多的是培养,而不是改变、再教育。

改变一个人,要付出的成本和承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宝贵的时间成本

像J总一样,把一些明知不适任的人,放在不合适的岗位上,试图通过环境或说教进行“改造”,首先要承受较长的时间成本。

如果只是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容易一些,就像开惯手排挡的司机,改开自动挡,通过突击强化,还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习惯重建的。但如果是思维和认识层面的错配,要想从根本上纠正,可能就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了。

就像让上了年纪的人,说满口的网络新词,表面上他们也许能记住,但你看他们能不能心甘情愿地灵活运用?

2.结果的不确定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时间成本外,结果的不确定性,也是难以避免的。没谁能保证,经过或长或短的熏陶、改造过程后,出现的结果就是用人单位最初所预期的。

不排除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的领会和感悟,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但相信像J总那样,改造失败的肯定要占多数。

3.难以评估的试错成本

改变再教育一人,如果失败了,除了时间成本外,还要承担薪水(占着位子)错过真正合适的人才等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些都是企业所要面对的试错成本。

更严重的就像J总一样,因用人不当,改造失败,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业务倒退甚至公司的难以为继。这样的成本,相信是任何企业都难以承受的噩梦。

03

把改变他人的劲头用在选人上

乔布斯在聊他的人才观时曾说:

“我的成功得益于发现了许多才华横溢,不甘平庸的人才。不是 B级,C级人才,而是真正的 A级人才。而且我发现,只要召集到5 个这样的人,他们就会喜欢上彼此合作的感觉,前所未有的感觉,他们会不愿再与平庸者合作。只招聘一样优秀的人。“

与其冒着风险,把一个并不适合的人,放在一个不匹配的位子上,寄希望改变、再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倒不如学学乔布斯,把这些时间和精力,放在发现、筛选真正合适,效果更确切的人身上。

尤其对一些“钱要算着花”的小公司,这样显然会更现实一些。如何筛选过滤合适的人呢,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1.良好的适配性和兼容性

之所以避开再教育这个“坑”,就是想让招来人来之能战,可以马上顶上去。但也不是说对方所有的条件,都必须严丝合缝、一点不差的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竟,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用人文化、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只要物色的人选,业务技能总体对口,又有一定的兼容性和可迁移性,就算能满足基本要求了。

切忌为了能“立马上手”的,而抱残守缺,拿着放大镜看人,有一点儿对不上就上纲上线,从而丧失合理的弹性和容忍度,与合适的人才失之交臂。

公司倒闭,亏掉1000万才明白:人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2.审视人才的职场三观

就像人有三观一样,职场也同样三观,K哥版的职场三观,就是潜力、自驱力和稳定性。K哥认为,这三点是一个职场人最应具备的底层素质,也是企业对人才最需要审视的方面。

潜力,意味着一个人能力提升和延展的空间。不论大小企业,都有发展的需求和可能。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能满足现在的需求,最好还要能满足未来的发展。

不一定要求你现在有多强大,但至少要能看到你的可长成性。而不是让人一眼看到底,自己的价值在做完一个项目,或工作一年后,就所剩无几了。这种人的潜力和职场“保质期”就相对太局限了。

自驱力,反映一个人的上进心和主动性,有强大自驱力的人,不仅自己可以不断提升,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还可以改变和带动团队或公司的整体氛围。尤其是活力不足、划水摸鱼现象严重的团队,尤其需要这种积极的“鲶鱼”

稳定性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业务技能的稳定性,不要“三年不开单,开单吃三年”,也不要“状态在不在线,全靠心情”,一般企业是经不起这么“一惊一乍”的;

另一方面是指职业生涯的稳定性,一个人再怎么“上手即用”,也要具备一定的持续性,不能干两三个月,就辞职走人。

没点定性,用人单位也是吃不消的。这也是为啥几乎所有企业,都对频繁跳槽换工作的人,避之尤恐不及。

公司倒闭,亏掉1000万才明白:人才不是教育出来的!

3.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只选对的,应该是企业用人,尤其是中小企业用人,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要明白自己的需求,清晰地知道自己所需要的 “人才画像”。做到不唯“名”、不唯熟。

不唯“名”,就是不贪图求职者用以背书的各种虚名,是不是名校毕业,有没有大厂经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总体情况,是不是和你的业务发展、职位需求适配。

不唯熟,就是不要像J总一样,几个旧同事、老熟人找过来,该坚持的职场底线就失守了,用感性的想当然,替代了理性的检视。

对这些熟人的管理,也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不是依据职场中应有评判维度,进行果断处理。最终他没有“杀熟”,反遭“熟杀”,卖房填窟窿,悔之莫及。

职场不易,创业维艰,尤其在遭受疫情冲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打工人再怎么勤勉上进,如履薄冰,也不为过;企业再怎么低调务实,精打细算,也只是刚好。祝愿职场人都顺利,大小厂皆平安。

展开 收起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

20.8元起

《思考,快与慢》(精装)

《思考,快与慢》(精装)

32.2元起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12.16元起

认知觉醒一本打破联想壁垒重塑逻辑世界的思维密码本以赢者思维创成功人生 成功人生

认知觉醒一本打破联想壁垒重塑逻辑世界的思维密码本以赢者思维创成功人生 成功人生

暂无报价

《熵增定律·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

《熵增定律·一切问题的底层规律》

7.86元起

《干得漂亮》

《干得漂亮》

31.6元起

《小米创业思考》(软精装)

《小米创业思考》(软精装)

37.7元起

英伟达之道 首部黄仁勋授权采访图书 赠导读手册 赠独家大事记思维导图 芯片 显卡 人工智能 半导体 英伟达之道(黄仁勋)

英伟达之道 首部黄仁勋授权采访图书 赠导读手册 赠独家大事记思维导图 芯片 显卡 人工智能 半导体 英伟达之道(黄仁勋)

59元起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29.9元起

《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

《起床后的黄金1小时》

13元起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14.2元起

缠论:缠中说禅核心炒股技术精解 第2版 投资理财书籍缠论教你炒

缠论:缠中说禅核心炒股技术精解 第2版 投资理财书籍缠论教你炒

18.7元起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全新增订版)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新增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全新增订版)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新增订)

40.4元起

2025 知乎日历《知乎好问》赤红 一本翻到停不下来的日历 让每一天都值得探索!

2025 知乎日历《知乎好问》赤红 一本翻到停不下来的日历 让每一天都值得探索!

58元起

上班哪有不“疯”的

上班哪有不“疯”的

12.9元起

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经济史 失去的三十年

失去的三十年:平成日本经济史 失去的三十年

32元起
1评论

  • 精彩
  • 最新
  • 这篇文章很有深度,探讨了人才与企业的关系。热切盼望看到更多类似的分析和见解!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镜像人生

本号分享的软件等收集自互联网,若侵权或违规,请联系删除。 软件仅供学习使用,禁止商用,请购买正版软件。 软件使用造成的一切风险由用户自行承担,本号 不负任何责任。 涉及商业机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请警慎使用

发文累计被6769人收藏

关注 打赏
作者其他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