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替尼的罕见副作用:高血压和肌酸激酶升高如何管理?
布格替尼作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罕见副作用,其中高血压和肌酸激酶(CPK)升高较为突出。对这些副作用的有效管理,对于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至关重要。

高血压的管理
高血压是布格替尼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接受布格替尼治疗的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约为20%—30%。在治疗开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血压评估,包括家庭血压监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确定基线血压水平。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特别是在治疗初期(前2周)应每周监测1—2次,之后至少每月监测一次。
对于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应根据血压升高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当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时,应暂停布格替尼治疗,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可考虑重新启动布格替尼治疗,但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肌酸激酶升高的管理
肌酸激酶升高也是布格替尼治疗中需要关注的副作用。有研究表明,约10%—1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CPK升高。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CPK水平,一般建议每2—4周检测一次。
当CPK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或伴有严重的肌痛、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布格替尼治疗,并及时就医。医生会进一步评估患者情况,排除其他可能导致CPK升高的原因,如剧烈运动、肌肉损伤等。对于确诊为布格替尼引起的CPK升高患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如休息、补充营养等。在CPK水平恢复正常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考虑重新启动布格替尼治疗,但需降低剂量并密切监测CPK变化。
综合管理策略
除了针对高血压和CPK升高的具体管理措施外,还应采取综合管理策略以降低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方面的检查,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副作用的认识和自我监测能力。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