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少时那样聆听】水月雨 梦想碟机2双版本试玩暴论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0101.jpg今天的主题,我们说CD,嗯,说到这个话题我可就不困了。现在很多年轻的玩家对CD并不熟悉,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当下这个年代,一边是高码率流媒体数字音乐大行其道,一边也是黑胶这类模拟音源复兴和抬头,夹在二者之间的CD,作为80年代初数字音乐开始普及的排头兵,在格式上不免显得有些进退两难,因而逐渐没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换个角度看,CD毕竟在历史上占据了30多年的主流地位,事到如今依旧是相对更容易获取,也更容易“固定”住的音乐存在形式(想想APP里面时而变灰的那些歌曲,是你自己可以主宰的吗?)。
0102.jpg说几句个人的“暴论”,在我来看,其实CD和基于CD的一些衍生品(例如SACD、HDCD、XRCD、MQA-CD等),以及和CD共存过的MD、DAT、还有当下的流媒体,其本质都是大大小小的容器瓶子,里面装的都是数字化的音乐,区别主要在于容器的规格不一,如今的高码率音频,自然是需要压缩才能塞进旧瓶子的。所以新的音乐,最好用新的载体去装;那么过去的经典音乐呢?就不好一概而论了,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彼时数字录音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模拟录音,原则上,如果这些数字录音原始的码率足够(大于CD码率),那么用流媒体这个大瓶子去收纳,也是更合适的,但如果是70年代之前的模拟录音呢,很多母带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存放,即便经历HIRES级别的AD采样转制,也未必能体现出高频宽的优势,此时把它们放在HIRES流媒体或者CD载体内,区别其实就不大了(区别不是没有,而是不大,这里没有考虑载体不同对声音的影响)。从音乐内容上看,我个人感兴趣的很多经典录音还是诞生于上个世纪40-90年代,所以聆听这些录音,是否HIRES是否DSD,其实对我来说,不重要,这也是这许多年自己一直坚守CD的主要原因:聆听的内容决定了存在形式。我对当下很多新的录音、新的唱片、新的演绎,是抱有欣赏和好感的,但是它们大多数只能成为我聆听内容的甜品而非主食。当然,听音乐是一件非常非常私人的事情,也有玩家爱追新,对老唱片并不感冒,那么我的建议对他们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
0103.jpg哎,话匣子一旦打开很难收回去,咱们说正题,从2023年起,国内若干便携HIFI品牌陆续推出了复古型的产品,便携CD播放器,打头阵的品牌之一便是水月雨,梦想碟机初代推出后,一下子让很多经历过DISCMAN黄金年代的玩家们欣喜不已。但因为工艺的难度,这个产品的后续产能没有跟上,水月雨转而在2024年,重新进行研发和改进,升级推出了这个系列的2代,而且一口气就是两款,分别是DISCDREAM 2(梦想碟机2)和DISCDREAM 2 Ultra(梦想碟机2 高阶型),定价分别是799和1499,主打入门和进阶市场,这两款产品公布之前,最早我是在今年昆明耳机展上私下试听的,因为保密需要,我只在逛展手记里面写到,水月雨憋着大招过阵子发布。如今,这两台机器已经摆在我的书房,听了一个多月了,说说我的感受吧。简约起见,两台机器就称呼为标准版和Ultra版吧。
0104.jpgDISCMAN毕竟不同于各类国砖,它是需要完整放入一张CD的,所以标准版和Ultra版整体都被设计成方方正正的造型,按键设计在侧面。这个造型让我想起了DISCMAN这个物种刚刚诞生的时候,众多经典的日系名机都是这样的设计,比方说才子当年玩的第一个老机D250。甚至可以说,80年代大部分DISCMAN都是“方”为主的颜值,到了90年代以后,机器外观越来越多出现弧线,直至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叶,基本就变成圆形为主体的风格了,伴随这个变化的,是机器是硬件缩水、体积减小、输出功率降低、一味追求轻薄。站在2024这个节点上,虽然过去的便携DISCMAN都可以统一称为“老机”,但是在我心里,大概只有90年代初期之前的那些砖头一般的老机才是可以被认可的。单从音质上说,从索尼D335再往后的老机,也就那么回事吧。标准版和Ultra版这两台,没有采用圆形的造型,在我这里是加分项,既然复古,那就复古到底。
0105.jpg方形框架之下,确实也给了设计师更多电路和堆料的施展空间,两台机器的转盘伺服系统目测是同一型号,官方并没有详细介绍,只说是日本进口电机驱动芯片和音频专用的CD激光头,个人猜测可能是三洋的方案。老实说,毕竟是复古型产品,在DISCMAN的机械转盘部分,厂家的选择性并不大,只能在机械部分避震以及缓存方面额外补强。因而论纯转盘实力,这一功能模块并不能和状态全盛时期的老机叫板,但一句结论说在前面:这也是标准版和Ultra版几乎唯一的短板。在解码和模拟放大方面,两台机器都开始不遗余力地堆料,解码部分是Cirrus Logic的CS43198,其中Ultra版用了双片,标准版用了单片。供电方面,Ultra版为7颗线性稳压芯片独立供电,而标准版为6颗。其他方面,全套车规级红宝石音频铝电解电容,3颗NDK音频级晶振控制时钟等硬件配置则都是相同的。简单概括就是Ultra版体内的解码和放大电路部分几乎是两倍于标准版的,因此在输出方面,Ultra版额外搭配了4.4平衡输出。在数字输出方面,两台机器都是3.5口径光纤输出。和采用外置电池的老机不一样,标准版和Ultra版都是内置电池设计,机身上留了一个type C口,作为充电和USB信号输入,也就是说,标准版和Ultra版都是可以作为USB解码耳放一体机来使用的,也许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加蓝牙,个人感觉是:既然是复古产品,那就尽量纯粹一点吧,解码耳放一体机功能也只是TC充电口的额外扩展,蓝牙就别掺和了。我们当年玩老机的时候,也都是3.5PO+3.5OPT的标配。
0106.jpg才子伴乐谈节目很少谈及颜值,对于标准版和Ultra版,一句话概括吧,标准版视觉感受更现代,Ultra版更加传统,成年人不做选择题,因为这俩都在我的审美点上。接下来说说声音和搭配,这俩机器采用的内置电池,播放CD的话,连续工作时间大概都在8-9小时,加上TC充电很方便,基本没有电量焦虑,前面说过,因为有更大的空间去堆料,因此两台机器的推力上限也足够,单端124mw左右,平衡222mw左右,应对大多数常见的耳塞是绰绰有余的,部分高敏的小口径头戴式耳机也可以推得比较饱满。这俩机器的推力从绝对值上,并不如很多老机,这是因为老机时代很多便携耳机或者耳塞远比当下主流耳塞灵敏度要低,难推很多,算是时代决定指标吧。我并不建议用中高敏以下的大耳去搭配这两台梦想碟机2,因为大家也能看到,哪怕有空间去容纳更大的放大电路,有些大容量电容还是受制于体积塞不进去的,因而驱动中敏头戴(比方说水月雨自家的大都会),遇到大起伏的音乐桥段,会出现动态压缩的,这个问题不是梦想碟机的问题,而是便携和台式之间的物理鸿沟,你在几乎所有小尾巴和绝大多数DAP身上,都会遇到。
0107.jpg在声音特质上,标准版和Ultra版并不算是“赛亚人&超级赛亚人”的关系,它俩的风格走向是有些区别的。标准版整体是柔情主义的风格,声音非常细腻,不强调大开大合的动态,听弦乐和小编制器乐斯斯文文,流畅顺滑,特别适合听一些沙龙小夜曲,轻松写意,甚至会错以为时间跟着变得悠闲了起来,此外,人声表现也是标准版的强项,标准版拥有饱满的中频人声,同时低频并不那么抢眼,因此歌手的情感表达会在一众伴奏中轻易凸显出来。听我钟爱的昭和老歌、港台流行都是擅长领域。标准版虽然也很适配ACG类音乐,但是它的高频并不刻意做得空灵,相反在亮度上是有所保留的,从而把最甜品的区域留给了中频人声段。
0108.jpg与之相比,Ultra版的声音就明显硬朗了很多,从小家碧玉变成了大家闺秀。得益于更大的解码和放大电路,Ultra版在全频的声音细节、解析力、动态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完全可以胜任大编制管弦乐的回放。在音色上,Ultra版走得是大气直白的路线,这一点真的很像索尼老机D100/D150的感觉(反倒不太像惯性思维中的水月雨了),但是和当年玩老机的印象相比,Ultra版的动态更为收放自如一些(这点可能和电容的状态有关,当年的老机用到现在,电容大概率已经不行了)。体现在音乐适应面上,我会更多用Ultra版去听电影原声、大部头古典和欧美的通俗音乐。在演绎这些唱片的时候,Ultra版的声音密度更高,也更有肌肉线条,有一种持久发力的稳定性。难得的是,在聆听大编制管弦乐的时候,Ultra版是可以展现出良好声场纵深层次的,这点可以说碾压所有同级别小尾巴和DAP的。但缺点嘛,也是有的,Ultra版采用了全金属机身,比标准版沉重不少,尤其是碟镇兼上盖板的地方容易松动,如果能有一个磁吸帮助更牢固地锁住,就完美了。
0109.jpg本来只想简单说说梦想碟机2标准版和Ultra版的一些对比,但写完才发现啰啰嗦嗦说了很多和这俩没有直接关系的话,很多内容其实是基于自己玩CD的感触。作为一个从当年家电论坛玩老机大潮一路走来的老兵,见到水月雨为代表的一众国产HIFI品牌还愿意去推出DISCMAN产品,难免是欣喜的。虽然当下CD已经没落,但是CD唱片在市场上的绝对数量还是充足的,想入烧CD,并不算太迟。加上梦想碟机2和其他DISCMAN产品,都还属于便携范畴,还远没有台式CD转盘解码那样的揭示能力,所以玩家为它们采购CD唱片也可以有更宽泛的空间,不需要特别瞄准什么银圈、虚字、钢刻、01等版本,也是相对省钱和稳定的玩法。
0110.jpg
小了个三
校验提示文案
阿诺乐
校验提示文案
abchinanx
校验提示文案
abchinanx
校验提示文案
阿诺乐
校验提示文案
小了个三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