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踏入SSD的TB时代1TB的奥睿科迅龙V500测试
依稀记得,作者在大学的时候,一个16M的U盘还是要卖到几十块钱的,那时候U盘主要是存一些学习资料,照片都放不了几张,存不下的时候还得传到电脑的机械硬盘里,而机械硬盘大多也就是60G和80G。说实话,那时候也没感觉到特别不够用,毕竟那个时代视频都还只是480P的,基本也没人用U盘存视频。
科技一直是飞速发展的,基本在摩尔定律的范围内,存储这块也经历了极快的升级,如今家用HDD已经进入了10T+的时代,移动硬盘(HDD的)2T4T很常见了,而作为系统盘首选的SSD也正向1T+普及,移动SSD容量这两年更是很快从128G来道了普遍的500G,随着QLC颗粒的快速普及,1T以上的SSD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当然,MLC永不为奴(狗头)。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款奥睿科(ORICO)迅龙V500 M.2(NVMe)硬盘测试。这是移动设备大厂奥睿科进军存储领域的第二代产品,第一代是速龙系列,主推2.5英寸SATA3规格,算是试水之作,推出后反响不错,于是第二代迅龙产品带着NVMe、NGFF及msate这几种市场上需求最旺盛的产品来了。
NVMe款作为整个系列的旗舰,有128G/256G/512G/1T四种容量,Intel原装64层3D NANDTLC颗粒,都提供5年质保服务,质量上还是比较有自信的,毕竟相对很多品牌只支持3年保修,多出来的2年质保会令人安心不少。
作为系列最高的1T产品,在各项参数上都是最好的,下面是官方给出的数据。
包装还是奥睿科产品家族式的蓝白包装,简洁大方。正面是抽拉式封面,包装中间是产品特写和特点,便于用户在包装上对它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内部则是硬质保护壳,取出后可见产品和附件。
包装内除了SSD产品本身,还附赠了一个对应2280尺寸的红色铝合金散热片,适合搭配没有配备M.2散热片的主板来使用,只不过固定除了中间的导热胶垫以外,还附赠了一个胶皮套来固定,当然也可以购买其他的散热马甲。说明书,质保卡以及固定螺丝,还有一个手拧。
特别要表扬下附件的厚道。这个手拧,质感十足(买过很多产品,送的手拧质量都很差),头部还带磁,用起来很舒服。
散热片颜色很靓,厚实又有分量,导热胶垫量也很足
双面铭牌贴纸,正面和背面都是产品标签纸,有容量、序列号、型号等信息。正面颗粒和主控上面的贴纸可以在使用之前撕掉,但背面的不能撕掉,因为背面的撕掉了就没有质保了。
尺寸还是很小巧的,和普通的U盘差不多
主控采用慧荣科技SM2263XT主控,内置PCIE3.0x4通路NVMe1.3控制器,最高读速2400MB/s,最高写速1700MB/s。无外置缓存不过支持HMB(Host Memory Buffer),即主机内存缓冲器。HMB支持SSD主控调取主机空闲内存资源,借用主机内存来实现FTL映射表存取,以提高SSD的性能。
硬盘盒最大支持2TB的SSD
硬盘安装非常简单,固定好SSD本体后推上盖子即可,很小巧。
将硬盘连接至电脑,需要手动进行格式化,这里将磁盘分区设置为了GPT(GUID分区表)。实际显示的容量953.85G,这是操作系统识别与硬件设备生产厂商两者容量计算公式上的不同所致,计算方式为32*1000*1000*1000/1024/1024/1024,容量高于行业正常数值(930-940G)。
磁盘格式最终选择了主流常见的NTFS,以下的数据测试就是基于格式。
先跑个分,数据非常漂亮,完全没有虚标
下面直接进行数据测试, 理论软件测试的部分选择了CrystalDisk Mark,4K部分已经对齐,参数的部分选择了4G和32G,从测试的结果来看,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2084.5MB/s、1695.9MB/s和2059.2MB/s、1684.8MB/s,读取性能上接近与官方的2100MB/s,写入性能上高于官方的1800MB/s。从结果上可以看到,随着参数的增大,顺序读写性能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4K相关的数据部分,读取性能的部分不会随着参数的增大而降低,写入的部分会随着参数的增大而明显降低。
在多个游戏压缩包的传输性能上,从电脑端写入到ORICO迅龙V500 1T中的平均速率为1612MB/s,从ORICO迅龙V5001T拷贝到电脑端的平均速率为738MB/s。
在单一36G的4K影片上,从电脑端写入到ORICO迅龙V5001T中的平均速率为1624MB/s,从ORICO迅龙V500 1T拷贝到电脑端的平均速率为1057MB/s,这个结果有些让人意外,因为读写的速度上都已经过千,而不是几百兆的速度。
总结:
从测试成绩来看,奥睿科迅龙V500 1T固态硬盘作为TLC颗粒产品,性能方面已经是中等偏上了,对于不追求极致性能的高端玩家来说,奥睿科迅龙V5001T固态硬盘应付日常使用已经绰绰有余。实惠的价格加上超长的保修,很好的助推大家快步踏入SSD的TB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