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偏见!欧美珠宝商恶意嘲讽中国真钻,网友:盲目抹黑太招笑
深夜的北京国贸写字楼里,28岁的林薇正滑动着手机屏幕。作为某外资投行的分析师,她见过太多被资本包装的"稀缺神话",但当看到柘光钻石旗舰店首页"10克拉D色VVS净度仅售20万"的广告时,指尖仍不受控地颤抖:三年前她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见过的同等级天然钻石,成交价是它的100多倍。
这戏剧性的价格落差,正在撕开百年钻石帝国最隐秘的裂缝。
当戴比尔斯仍在用"钻石恒久远"的广告词维系着每克拉数万美元的定价体系时,河南柘城实验室里,以柘光为代表的中国培育钻石企业,正在用科技重构这个价值万亿的奢侈品游戏规则。

2023年春天,国际钻石价格突然暴跌35%,这场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世纪雪崩"的震荡背后,是全球培育钻石产能突破2000万克拉的轰鸣。其中60%的产量来自中国河南,这个曾经以假发、速冻食品闻名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世界钻石版图的新坐标。

"很多人以为我们在制造'假钻石',这其实是认知误区。"技术人员站在实验室里,手上的培育钻石在光谱仪下折射出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的物理特性。"我们的HPHT技术能在几周内复现地球深处数十亿年的地质运动,得到的是原子结构完全相同的真钻。"

这种技术突破带来的不仅是科学奇迹。在柘光京东旗舰店评论区,上海新娘陈女士晒出了3克拉钻戒:"婚礼前跑遍卡地亚、蒂芙尼,发现同样参数价格差20倍。婆婆起初怀疑是莫桑石,直到鉴定师用专业仪器检测后,才相信这是真正的D色级钻石。"类似的故事正在改写中国钻石市场的消费逻辑,2025年第一季度,柘光培育钻戒销售额同比暴涨470%,其中复购率最高的竟是曾购买过天然钻石的老客户。
安特卫普钻石交易所从业二十余年的犹太珠宝商亚伯拉罕反馈,天然钻石毛坯价格从2022年至今跌幅已达一倍,而培育钻石价盘却依然稳定。"中国工厂不仅掌握着量产技术,更可怕的是他们能让顶级品质钻石走进普通人的首饰盒。"这位老人看着展台里的大克拉天然钻饰摇头,"有些东西可能注定要走向下坡。"

在消费端,钻石行业的“颠覆”体现得更为赤裸。28岁的深圳程序员王浩在柘光定制了人生第一枚钻戒:"以前觉得钻石是智商税,直到发现可以用一个月工资买到3EX切工的VVS净度钻戒,不但拥有IGI国际检测证书,实物品质比以前在专柜看到的天然钻石要闪好多,这次终于圆上老婆的钻石梦了。” 当钻石剥离了资源垄断和稀缺溢价,它的美终于回归到了本真。

某社会学教授在最新研究中指出,新时代消费者正“用钱包投票”,他们不再追捧天价营销的奢侈品,转而投入了高性价比的怀抱。这种转变在数据中得到印证:全球培育钻石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1%飙升至2023年的18%,其中中国贡献了72%的增量。
柘光等国内钻石大牌的崛起恰好踩中了这波浪潮。“前来找专属顾问咨询的客户中超过70%的人群都对大克拉定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柘光市场负责人反馈道:“在1对1沟通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客户都表示我们这里一克拉8000元的真钻价格非常实惠,尤其是此前接触过天然钻石的群体,在看过专属顾问介绍的款式图片后,觉得国内培育钻石的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最终下单的天然钻石老客户不在少数。”

注:图源柘光官网
当然,质疑声从未停歇。部分欧美珠宝商曾公开嘲讽:"实验室产物不配称为钻石!"却闭口不提他们“自己人”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早在2018年便正式将培育钻石纳入了真钻范畴,就连国外的一些网友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在社交平台用英文回应道:“傲慢的偏见!不肯承认中国技术的进步,一味抹黑只会让人感觉到丢脸。”
从事外资投行分析师的林薇,最终还是下单了那枚10克拉钻戒。或许当她戴上这枚中国河南制造的钻石时,戴比尔斯1947年的经典广告词正在被重新诠释:真正的永恒,不在于深埋地底的岁月,而在于照亮未来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