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龙7000回头再见,手把手教你组装百元小机箱,ITX核显风冷再战五年
苏妈的远望
两天前,AMD发布了非X版新锐龙7000,包括锐龙5 7600,锐龙7 7700,和锐龙9 7900,均基于全新Zen 4架构,5nm工艺制程,支持PCIe5.0,DDR5内存,也都集成了核显,外加送原厂散热器,1月10日正式开售。
这三款新锐龙7000的主要亮点是为超频而生,与带X的7000系列相比省了500到800块,但核显仅供亮机,比如最便宜的7600是229刀,折合1599r;而7600x是299刀,折合2090r。也不知道苏妈新U香不香,反正我看B650平台还是没有便宜的板子,等板U套大降再考虑吧,多一毛我都不乐意花。
flag已立,谨防破功,年前我组装的2个台式PC都是手头有啥,我就用啥。比如这篇小文装的超频三蜂鸟1代ITX主机,除了百余块入手的小机箱,四百多的500W SFX电源,和不到200的下压式散热器之外,其余都是现成的硬件。
不跟风升级新平台,就是省啊!都省到这个份儿上了,有点光不奢侈吧?首先是下压式CPU风冷带来的RGB——我选的乔思伯的HX6200D,黑色版无光,白色版带RGB,为了一点点颜值加几十块,我觉得很值;另一处RGB来自我的旧内存阿斯加特洛极w2,它是单条32GB RGB,DDR4-2666,频率一般,没有双通道有点可惜,但闲置拿来直接用,物尽其用。机箱的侧透亚克力覆膜可以揭掉,但我觉得朦胧美也不错,干脆就不撕了。
用来组装ITX小机箱的绝大部分硬件全家福。漏了一个乔思伯风冷。注意啊,照片中有包装的未必是新货,比如那个SSD和内存条,都是用剩下的,咱只是单纯喜欢保留包装盒而已。下面挨个聊聊我的硬件。
7.5升超小机箱
首先说说我的ITX迷你机箱,来自超频三蜂鸟1代。这款ITX机箱三围仅308x128x190mm,7.5升浓缩到极致。支持SFX电源,可装长度300mm以内的独显,当初上市后挺火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赶上好价一百多入手,性价比也不错。虽然现在它家已经更新到蜂鸟1 PRO和二代了,但我是奔着亚克力侧板又透又轻去的,1.6千克的净重,可以像拎包一样随处移动,这才是超小机箱的极致。如果你喜欢金属网孔,或者想加机械硬盘,那么可以选蜂鸟1 PRO,但要牺牲一些重量(1 PRO的净重为2.7千克)。
以物换物旗舰板
主板是和朋友用X570大板换的,他闲置无用,我想玩ITX,俩人一拍即合,我觉得我赚了。
为啥这么说呢?技嘉迷你雕X570i AORUS PRO WIFI可不一般。它有8层PCB,可满足三代锐龙最多16核供电,8相IR数字供电,主板背面还有金 属板加固,内存插槽和PCIe接口都有装甲加固,用料极为奢华。
支持4个SATA6和双M.2 SSD,M.2 SSD正背面各一个,正面这边自带散热器可同时照顾SSD和南桥,一体式IO挡板上有双HDMI+DP+4个USB3.2Gen1,1个USB3.2Gen2 A口+1个C口,还有千兆网卡+WiFi6无线网卡。音频口差点,只有3个,其余配置在X570 ITX主板中都相当有战斗力了。对了,之前说光污染也有主板贡献的1个侧边RGB。不得不说,这块主板是目前整机最贵的一样硬件,当年也是近2千块的存在,只是现在已经下架了。
它的旗舰级配置也远高于其他硬件,属于木桶效应中最长的一根,所谓基础打牢,有备无患,未来能够直接升级更猛的U和内存,比如直接升到锐龙5900x,以及PCIe4.0x4的双M.2 SSD,换用更高频的D4内存条,只要机箱装得下,上3080独显也绰绰有余。当然了,如果你只是为了省钱,2400G搞个B350就够用了,2700x配B450也是正解,没必要砸大钱。
三大件:物尽其用
下图是我这篇文章所用的装机三大硬件:CPU,内存和固态。
CPU其实我有三个选择,手头有一枚锐龙3 2400G,一枚锐龙7 2700x,还有最近装大板用的5600G。本来想测5600G的,但先在中塔机箱上的微星X570暗黑版上测了5600G,拆下来嫌麻烦,于是先用2400G,考虑下一步换上2700x+独显试试这个小机箱装独显到底局不局促,最后在改为5600G核显。这样连续折腾3次,整个ITX机箱方案全玩透。但这篇文章我以2400G为主,印证一下我的老U是否还能战三年,下一篇面我会将内存、CPU都换掉,上讯景590 8GB独显给大家做第二轮测试。
除了处理器2400G外,SSD来自阿斯加特AN3.0 1TB SSD,采用长江存储TLC 3D NAND闪存颗粒,Xtacking 2.0技术架构表现卓越,联芸MAP1202A的主控,支持PCIe3.0x4,NVMe 1.4协议,读取速度3200MB/s,写入3000MB/s,无DRAM设计,TBW为600TB,单面BCP薄板设计,用在台式机或笔记本上都合适。
红色马甲的是阿斯加特 洛极系列的w2 RGB游戏内存条,这条子是我两三年前入手的老伙计了,除了容量大到单挑32GB,带RGB灯外,频率搁现在比有点落伍(DDR4-2666),超频性能一般般。先这样装上讨个喜,回头我再换上两条无光16GB的DDR4-3200马甲条,双通道才能发挥更好的性能,RGB嘛,可以牺牲。不过,本文的测试基于这条洛极32G灯条。
SFX铜牌电源
接下来是乔思伯HX6200D下压式CPU风冷散热器和超频三钒星GI-FX500 SFX小电源。因为此前我都是装ATX主板,这俩硬件还是第一次选购。其中超频三钒星我选了个白色,铜牌认证,额定功率500W,足够支持到RTX3060的独显,与超频三蜂鸟1代几乎就是完美拍档。
虽然不是全模组线材,超频三仍然为ITX小机箱做足考量,比如主板CPU的扁线设计,再如分出了两条独立的线缆,不用独显或SATA供电时可以不接,这种半模组设计可以省出不少走线空间,更适配寸土寸金的迷你小机箱。此外,超频三钒星GI-FX500还支持智能温控风扇,噪音更小,散热也更给力。
再说回机箱,超频三蜂鸟1代内部格局非常紧凑,容积仅有7.5升。除主板上的M.2 SSD存储外,还可以装2.5英寸的硬盘扩容,但不支持3.5英寸机械硬盘。我选的套装配了一条显卡延长线,正面装好主板之后,使用延长线将独显安置在另一面即可。机箱的框架为高强度的SPCC,厚度1毫米,净重只有1.6千克,非常轻盈,皮质提手,说拎走就拎走,不装显卡的话,这货的可移动性远超任何常规PC主机。细节方面也不马虎,正面顶侧有一个开机键、一枚电源/硬盘LED灯,白色的钒星FX500与白色得蜂鸟烤漆色彩统一,装起来也更好看,两侧亚克力板4角螺丝手拧固定,有出厂覆膜,撕下来就是超高透明度,内部硬件一览无余,我打算就这样保持朦胧的透光。如果我的迷你雕小板也是白色的,我一定会让它裸着发光的。
下压式CPU风冷散热器
我选择乔思伯HX6200D这款下压式风冷,也是为未来升级CPU留足余地。
这款下压式风冷支持intel LGA1700/1200/115x和AMD的AM4平台,有6组热管+全回流焊鳍片+铜底,总高仅63mm,体积小巧兼容度高。其中,12cm的薄型风扇采用FDB动态液压轴承,噪音控制在18.6~29.7dB(A),风量可达13.1~62CFM,200W D-TDP,应付我的锐龙5900x或2700x都绰绰有余,对付本来就很凉快的2400G更是小菜一碟。4PIN PWM风扇端子,支持5V ARGB光效同步,如果你不喜欢光污染,选无光的黑色版更实惠。
乔思伯HX6200D随机自带暴力熊硅脂+刮板,安装方式与常规的风冷有点区别,是将风扇朝下,再将主板对准散热器支架倒扣,在背面用4个螺母固定。从下图可以看到,技嘉X570I迷你雕背面有额外的加固金属板,散热器固定更稳,且主板不会产生形变,旗舰主板的优越性大抵如此。我这次测试将SSD安装到了背面M.2槽位,因为机箱没装独显,拆装SSD比正面方便。后来我换2700x+独显时,将这块SSD换到了正面南桥散热器下方的主槽。这两个方案我都对SSD做了测试跑分,下篇文章会补充对比。
点亮与装机
按照惯例,机箱先不管,插好内存,接入SFX电源,连好显示器(这里我先用了个联合创新N2F Pro便携屏),螺丝刀点亮进入PE,用优启通快速装好Windows10系统。整个过程还顺便试了WiFi6联网、2.4G和蓝牙连无线键鼠,一切顺利。
断电后开始把各大硬件装入超频三蜂鸟1代迷你机箱。这一次我先装的是SFX电源,要先将左上的支架拆下,把超频三钒星FX500固定到支架上、在兼顾箱内电源线走位的前提下装回去。下一步安装主板,先拔出内存条,主板固定后,再接好主板与电源的接线、机箱线,最后插回内存。
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步骤先后很重要,有时还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出调整,比如先装主板再装电源,有时可以避免线缆插接的冲突。没独显,确实省了好几步。
DIY解决过高难题
这里插一嘴,装机之前我已经考虑到下压式风扇高度是否能融入这款蜂鸟1迷你机箱的问题,机箱容纳散热器高度上限60mm,乔思伯这款总高63mm,实际上是装不下的,硬装有可能盖不上侧板。但是,我仔细研究了这款机箱的侧板固定结构,觉得3mm的差距可以用垫片解决;于是冒险下单,真机组装时,实测散热器超高2mm左右;在亚克力板与机箱框架之间用3mm厚的泡棉剪成垫圈,再穿入固定螺丝,装好4个螺钉,刚好保证侧板与散热器毫不冲突,而且牢固不晃,这道坎就这样被我徒手解决了!下图是我的具体操作图解,各位遇到相同窘境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方案,该方案应该同样适用于蜂鸟2的散热器超高,由于它的螺钉长度够用,5mm内基本都可以这样解决。
机箱的后侧特写。可以看到迷你雕的IO面板接口之丰富;机箱显卡槽位支持到2,三插槽宽度的显卡装不进去,实际上,双插槽显卡也要考虑厚度不能高于43cm(长度小于300mm,如果你的显卡太长,可以考虑蜂鸟2,那款迷你机箱支持325mm长、64mm厚的三风扇、三槽位宽显卡)。实话实说,我真的遇到了独显太厚造成的困难,更换2700x+讯景RX590 8GB独显时,显卡就高出左侧板将近1cm,但我也用类似右侧板的方法解决了,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等我下一篇装机评测更新详解。
跑分测试
谁说2400G太落伍?用来办公+休闲绝对够用!之前我做点亮测试时用的是1080p的便携屏,组装完成之后,尝试直接接入了4K 60Hz的联合创新27M2U MiniLED显示器,虽然是锐龙核显,4K分辨率下依然流畅,只要你不打游戏,是完全可以的(我做了原神全屏默认低画质测试,2400G玩确实有点卡,不过窗口1080p低画质还是很流畅)。
接下来做常规的系统稳定性和跑分测试。在此之前,我还将迷你雕主板BIOS从出厂的F20,刷新到最新的F36d版本;省流总结:该主板刷BIOS很快捷。娱乐大师6.0的跑分图不放了,总分39万,其中2400G占近22万,核显Radeon RX Vega 11(1250MHz)占了3万5,内存仅有6万(单通道就是低啊),固态硬盘7.8万。
启动AIDA64测试时,直接用了4项默认全烤,持续20多分钟,CPU稳稳压在61℃(补充:主板背面处于被动散热状态的SSD保持在41℃)。随后,我在AIDA64四烤的同时再打开甜甜圈烤了10分钟——核显没多大能耐,主要是看看CPU温度是否有突变。结论是:CPU温度只升高了1℃。当我关闭烤机之后,整机温度很快降到了33℃(我的测试环境室温:20℃)。
当然,2400G本来就很凉快,65W热设计功耗,我的风冷和散热和电源毫无压力。下一阶段测试我将会依次换上2700x+独显,5900x+独显再做测试,105W热设计功耗应该压得也很轻松,届时电源和风冷的实体才能全面地展现出来。
上图的3个小图是整机分别在低负载待机状态,AIDA四项烤机20分钟过程中,AIDA+甜甜圈烤机10分钟过程中,测试得到的3个大致功耗值,分别为34W、96W和116W。不用独显的话,仅凭超频三这款SFX电源钒星GI-FX500镇场,是完全没有压力的。
写在最后
这台ITX迷你小机箱装到这里,测试结果都在意料之内,系统稳定、凉快,也很省电,颜值和RGB我很满意,桌面占用小,机箱可以轻松地挪到其他房间。没有追加成本的X570旗舰平台,可以进退自如,硬件升级空间留得很充足,有望在这么小的空间内继续创造“不加钱的惊喜”,ITX的格局由此打开。
下一阶段我会装上独显,将CPU换成2700x,再换到5900x做测试,最后拆下独显,回归5600G的核显小而美。如果你对这部分测试内容很感兴趣,敬请期待后续的装机评测。我是笔点酷玩,每次我讲得细一点,给大家的参考就多一点,我们下期再会!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iam阿宽
校验提示文案
iam阿宽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