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车厘子、香椿都要拍照发朋友圈,我狠狠教训了闺女一顿
大家好,我是老赵。
昨天,邻居程大妈从家里的香椿树上,摘了两篮子香椿,送了我两把。
晚饭我做了香椿炒蛋。
结果闺女一见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又是拍照发朋友圈,又是比心。
我问她拍照干啥?
她说现在吃得起香椿就是有钱人,得发朋友圈留念。
我一听啥玩意儿,就上网查了查。
查完我骂了闺女一顿,让她把朋友圈删了。
原来有新闻爆料,在很多大城市一斤香椿卖到了100多块。
有人还做了个换算表:一斤香椿等于39只小龙虾;26只皮皮虾;10只鲍鱼;2只大闸蟹;1只波士顿龙虾……
一把野菜,比肉都贵,难怪有人感叹:香椿已经成为新一代“炫富标志”,是餐桌上的“劳斯莱斯”。
与此同时,网上还出现个新说法:香椿自由。
就说在大城市里,一个人如果能买香椿不眨眼,就说明他收入高,在香椿层面实现了“财务自由”。
“香椿自由”的概念出现后,网上和朋友圈开始有人晒起了香椿。
部分媒体也跟风发文,标题都是“你实现香椿自由了吗?”之类的话。
这情形,多像前段时间爆火的“车厘子自由”啊。
因为国内的车厘子一直贵,
于是,有人提出了“车厘子自由”。
就说如果一个人能买车厘子不眨眼,他就实现了“车厘子自由”。
一会儿香椿自由,一会儿车厘子自由……别急,还有人设计了一个“财务自由”进阶表,依次是:
辣条自由、外卖自由、星巴克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旅行自由、包包自由……
好像你的人生,就得照这关卡玩,越玩到后面,你就越成功。
其实吧,这些“车厘子自由”“香椿自由”都是商家营销炒作、媒体制造话题的手段。
就是为了让你买他的东西、关注他的公众号。
这些年,电商崛起,互联网成了重要的卖货阵地。
我上网查车厘子、香椿的资料,却好几次看到某生鲜平台的名字和商标。
我想,这就是他们的营销策略:炒作网红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再想办法把消费者引到自己的平台,把货卖出去。
而第一步,就是要把东西炒起来。
让人觉得买点车厘子、香椿,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就进阶了,或参与到了某种社会话题中。
就像当年的“有房有车才算成功人士”一样,都是消费洗脑。
我觉得,作为普通人,遇上喜欢却舍不得买的东西,一笑了之,再挣钱就是了。
实在想买,咬咬牙买下也无妨。
但如果把这“自由进阶表”当成衡量成功的标准,你就掉进了他们陷阱,从此被消费主义绑架,成为了物质的奴隶。
我不是说人生不该进步。
而是说,人生的进阶标准,应该是你见过世面后,自己制定的。
那些想替你制定标准的人,都得提防点。
因为他们的标准,很可能让你从此为物质做牛做马,而忘记了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JERRYFAN7564
校验提示文案
三叔999
校验提示文案
mission1104
校验提示文案
sc0502
校验提示文案
是唐豆啊
校验提示文案
JERRYFAN7564
校验提示文案
是唐豆啊
校验提示文案
sc0502
校验提示文案
mission1104
校验提示文案
三叔999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