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章详情

不忘初心:让保险回归保障

2017-06-29 12:02:41 256点赞 1672收藏 178评论

在这又到月底、各位看官碎银子堆积成灾之际,本人终于抽出时间,晒出近期为家庭建立保障体系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有同样需求的家庭有所帮助。

虽然此文是针对敝人具体情况所写,但其实原理是放之多数家庭(土豪除外)亦准,各位可以对号入座。

同时需要声明的是,由于张大妈网站有使用5张以上配图的硬性要求,而我这文章又确实枯燥而不具娱乐性,所以就从必应网站的每日美图上借用几张,以飨读者,并郑重声明,这几张图都是从必应网站转载而来,不做商业用途,请给予理解和支持。

不忘初心:让保险回归保障

不忘初心:让保险回归保障

一年半以前,我的宝宝刚在美国出生的时候,我最爱以左手托颈右手托臀的姿势把他捧在面前、看着他在我手心里肆意扭动身体的可爱样子,心里充满了初为人父的喜悦,然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未来的深深地担忧:我该如何确保让他的正常生活至少在他的高等教育结束之前都能稳定持续下去?我要如何才能为他和为这个家庭提供良好的财务保障?我如何才能让这个家庭抛开对对疾病和意外的恐惧,拥有“任何意外和打击都不能毁灭我们这个家庭”的信心?是的,我说的都是“财务”保障,因为一旦有极端意外情况的发生,谁都不能弥补我们在亲情和心理上的损失,但我们至少能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财务也跟着成为问题,不要让本已受损的家庭被随之而来的财务困难给彻底毁灭掉。

没错,我要跟你们谈的是保险

很多家庭都像我们一样,宝宝在异国新生,父母们热情很高,多数都像当时的我一样对保险完全没有概念,其中也有很多人在第一时间就为新生的宝宝购买了某些当地的“很多人都买了、听说还不错”的保险,我怀着“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的想法,也几乎蠢蠢欲动。

但一贯的、却也总让我慢人一拍的理性,使我心生警惕: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不仅涉及整个家庭的财务保障,还是一项动辄几十年缴费期、甚至伴随终身的重大问题。我本能地怀疑这些在第一时间自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是否真的就是最适合我这个家庭的。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至少在这一次,我这个本能实在是太棒了!

然后就是漫长的选保过程。我选保的时间周期之长,一度让我老婆确信我已经放弃了为家庭购买保险。从去年初宝宝出生,到今年端午节正式签约,我用了整整15个月来办这样一件许多人觉得“随便选、只要买了就好”的事。我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仔细研究了三国四地(大陆、香港、新加坡、美国)绝大多数一线主流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但大陆的保险产品很快,几乎是在我看过几家大型保险公司的建议书后的第一时间就淘汰了,主要是产品性价比、保障涵盖范围及理赔声誉等方面的原因,所以我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和下文所要讲的情况,全都是针对境外三地的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次地纠正之前的错误认知,一次次地修正自身对保险产品的需求,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尽早找到那个适合我这个家庭的“坑”。我也经常在睡梦中醒来,侧过身看着睡在身边的老婆孩子,心中焦急:我还要让她们这样“裸奔”多久?

但这15个月真的很有意义。这15个月饥渴和迫切的学习和思考,让我从保险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对保险理念和产品有深刻认知和独到见解”的人。

不忘初心:让保险回归保障

学习正确的保险理念

如果谁觉得选保只是在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里面做个购买决定,犯不着上纲上线到一个理论学习的层面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对其有足够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尤其是家庭保险这么影响重大、持续久远的大事,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事实上,我那15个月的时间,有相当一部分是花在学习理解各路不同的保险理念上了,之后再辨别立场、去谬存精,经历若干个几进几出、自我否定的循环,渐渐就能整理出一套立场独立且有说服力的理念了。了解现有市场上的产品被设计出来的初衷,知道自己能在一个多大的范围内做选择,是很重要的。

而在我对保险理念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是“坚持了就简单,一背弃就凌乱”的核心,那就是:不要把保险当投资,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本质。

虽然保险也可以成为投资工具,但切记那是在你完成了家庭保障体系的构建之后的工作。一定要以最低的成本构建起足够应对你家庭需要的保障体系,之后多出来的钱,你就可以尽情拿去做高风险高收益投资了。如果非要说有且只有那么一样东西是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最重要的,那就只能是这个了。

在我看来,生活的最大风险,就是没有保险;而保险的最大风险,就是你买到的根本不是你需要的保险,比如在你需要一份保障类型保险的时候,你的钱却被一群永远嫌钱少的做投资的人忽悠去买投资理财了,赚来的投资收益还只是分你一小部分。很多时候,买错保险比没有保险更可怕,它比后者更有害,因为你一直在为一个你不需要的东西付出成本,或高或低,而你在真正需要它来派用场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你需要的东西,它根本就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在家庭保险领域,核心的几个险种,无非就是人寿、重疾和医疗三大块,至于其他的储蓄投资险、养老年金、教育金等等,都是后来保险公司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以上三者基础之上嫁接变化而来的。

不忘初心:让保险回归保障

如何构建家庭保障体系?就用刚才提到的三大块。虽然这三大块各自的种类都很纷繁复杂,但这里确实值得我浓墨详叙。

1、纯消费型的定期寿险。

寿险主要有三种:定期寿险(约定保障期限,极其便宜,纯消费型,没有现金价值)、终身寿险(终身保障,很贵,有现金价值)和储蓄寿险(约定保障期限,要么保障期内赔付,要么约定期满连本带利退钱,极其贵!有现金价值)。有现金价值的意思,就是可以返还。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要推荐一类让钱白白花掉的产品,后面两种产品虽然贵,但将来都一定能让花出去的钱连本带利回来,多好!这个想法其实大错特错。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无一例外都是商业公司,要为股东争取回报最大化的好吧。正是因为后面两种寿险产品的最终赔付率为百分之百,所以他们在一开始就会索取极高的保费,给予客户一个杠杆比例并不高的保额。即使有客户在保单生效期内因高额保费不堪重负而被迫退保,那保险公司也是可以欣然接受的。我对照并计算过几乎所有一线主流保险公司的这两类寿险产品的指数,不仅保障倍数(保额除以每年的保费金额)极低,普遍不能达到40,很多甚至连30都达不到(这点要因年龄而异,这里指类似我自己的33岁男性,但各家差别绝对不大);至于预期收益表,看起来全都很光鲜亮丽,引人侧目,但如果你也真的动笔计算一下实际年化收益率,几乎都没有能超过6%的,绝大多数不超过4.5%。这样一个收益水平,真的有那么多人能看得上吗?无非是保险公司给这类保费昂贵的“拳头产品”穿上了一层动辄以几十年计的“华丽外衣”,将其包装得熠熠生辉,一个个看起来都像英国女王王冠上的那颗宝石一样美好。但这一切其实都是个时间价值:再低的收益率,配以三五十年的时间,所得出的都会是一个可以亮瞎眼的数字。典型如巴菲特,其实他老人家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不过十几个点,这放在很多国人眼里都是看不上的收益水平,却为什么却偏偏看得上这些保险公司提供的才四到六个点的年利息呢?原因就是被这个包装蒙蔽了眼睛。事实上,若保险公司真的敢在那可观的“预期总收益”旁边某个显眼的位置注明实际的年化收益率,那最终购买这类保险产品的客户至少减七成。因为大家都知道,节省下来的那么多保费,不仅可以解决家庭现金流问题,还有可能取得比保险公司给予的利息更高更好的收益率。

这个时候大家会很容易发现这类分红型、返还型的保险产品的最大特点:不—划—算!

其实最终你赚的钱,无非就是保险公司用从你这里无偿拿走(绝对不是借,仔细算过就知道)的钱去投资,再从赚来的利润中分一部分出来给到你而已。这真的值得你沾沾自喜吗?

话说回来,这类高保费的保险虽然确实是为了完善产品体系和丰富产品变化而在欧美被设计出来的,但在全世界范围内本来就买者寥寥,直到推进中国市场后,应极了国人“宁要看得见的芝麻,愿丢看不见的西瓜”的占便宜心态,才在其产品生命周期里第一次爆发了盎然生意,才又有了追随华人移民的脚步重返欧美的气势。但在我看来,这些都实在都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而定期寿险则不一样,这是一款真正的高杠杆保障保险。因为赔付率较低,所以保额杠杆普遍极高,可以让你用极低的保费成本,获得惊人的高额保障。以本人购买的这个产品而言,保障倍数将近500,我老婆因为更加年轻五岁(另有保险公司对女性寿险的风险评估本来就低于男性的因素),她的保障倍数直接上千了。

为什么我觉得定期寿险就够了?因为我认为人寿保障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终身存在的。如果一个家庭支柱英年早逝,留下还未成年或还未能经济独立的孩子,和一个不能独自应对家庭既有和预期开支的妻子,那对这个家庭的打击绝对不仅仅是亲情和心理上的,还会有经济财务上的毁灭性打击。这样的情况下,足额人寿保障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请不要盲目教条主义,要从时间流逝的角度动态地看待问题。如果人都到了六十岁甚至六十五岁以后,儿女早都成年独立了,各自财务状况多半好过父母而无不及,到这个时候了老人家的寿险还有什么意义呢?尤其是还要为了这个终身的寿险承担连续多年的超高额保费支出,就更没有必要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对家庭的经济责任,是从年轻开始上升,到中壮年达到顶峰,之后则下降的抛物线过程。而人寿保险,作为有代价的商业保障,恰恰是跟其经济责任对应着的。严格地说,退休之后,人就不需要寿险了,否则何必呢?若儿女真的那么不济,那时早已是风中残烛的你干脆也就认命了算了,不然光是再添一份人寿保险又能够他们多花几年呢?

由此还可引出,不要给孩子买寿险,因为他(她)对这个家庭没有经济责任。当然,若本身就是投资目的用途的除外,但那已经不在我所讨论的“保障”范畴内了。

在我看来,定期寿险实在是家庭保障体系中的第一座堡垒,因为它保费极低,保障极高,几乎任何家庭都能轻松地藉此为自身寻求足够的保障。而且,定期寿险是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需要提交可保性证明(最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健康证明)就转为终身寿险的,主动权全部都留在我们自己手里。

但在运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问题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最长的保障期限和不变的保费率。这个产品要尽量在年轻的时候购买,买的时候就选择保险公司提供的最长年期,比如我买的这款就是三十年期,以求在到期的时候我们能尽量靠近甚至超过我们对家庭不再承担经济责任的年龄,虽然到期之后确实可以续保,但在那个年龄下的续保,保费水平想必也是很感人的;然后就是必须要求在约定的保障年期内保费水平不可以变,因为我在选保过程中也碰到过不少香港和新加坡保险中介会宣称“定期寿险的保费三五年一涨,是行业标准”,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他们这是在扯淡。不仅如此,因为定期寿险的保费低廉,所以中介的佣金提成自然也就少很多,所以多数的保险中介潜规则性地恶意中伤定期寿险产品,以求诱导客户购买昂贵的其他类型产品,这一点也是我们做客户的要特别小心的。

然后,我在研究各家保险公司产品的时候,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绝对值得一提。那就是,竟然有很多(真的是很多)境外保险公司(主要指香港和新加坡,而且不是指中介哦,是保险公司本身)明确表态,欢迎中国大陆客户来购买保险产品,但仅限于高保费、低保障倍数的产品,而保障倍数高的保险产品(如定期寿险)一概不对中国大陆客户销售。各位,这里,请长心眼了喂。

不忘初心:让保险回归保障

2、保终身的重疾险。

就像年金产品与保险产品的设计理念完全相反一样,重疾险的选择思路也与寿险产品的选择思路大相庭径。重疾险也和寿险一样,也有纯消费性的定期型和有现金价值的终身型之分(当然啦,很多香港新加坡保险公司的保险中介会告诉你世界上压根就没有定期重疾险这种东西啦,哈哈),但这个选择的思路可是跟寿险很不一样的。

我强烈建议选择后者——终身重疾。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虽然人到了不再对家庭承担经济责任的年龄或阶段之后,就实质上不再对寿险有需求了,但那个时候却愈加是重疾高发期。我们年轻的时候为自身的家庭经济责任购买定期寿险,也需要为虽已长大但还那么年轻稚嫩的子女准备一份防父母罹患重疾而使他们面临巨额开支的保险,这个就是终身的重疾险。人到老年,寿险不再有必要,但重疾险的重要性却才刚露头角。千万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把续保与否的选择权或重订保费的权力交到保险公司的手上,以为股东谋求商业利润最大化为天职的股份公司会选择怎么做,你一定懂的。

3、健康医疗险。

这种产品基本上都是消费型的,没有现金价值,交一年保一年,顶多也就是保险公司保证续保到多少多少岁,而且保费本身就是逐年上涨的。各家变化不大,无非就是不同的自付额而已。但好处在于,没有地域歧视,基本不会有保险公司对你说这类产品中有什么类别是不对大陆客人销售的。

医疗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比较昂贵的),之所以把它放到最后一块来讲,是因为现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公共保障体系,使得商业保险公司的健康医疗险产品成了最少客人问津的领域。尤其近年来,保险公司也认识到该产品与社保医保的重叠之处,遂主动调整战略,直接就把这类产品定位为各国家和地区的社保医保的补充。

但是,身在大陆的你,可不能把这些当真。这里的医保,平时没大事儿用用也就算了,一到关键时候,它有毒。

因为这里的医保保障范围是非常之有限的。保额过低还不算什么,虽然全国各地上限不一,但最高也不会超过40万人民币,千万要记得还有许许多多有疗效的新药、好药、高价药可都是不在医保用药报销范围之内的。大家还记得前年初那个买200块钱一盒的印度仿制抗癌药来替代国内卖2.35万一盒(只能用1个月)的正规渠道药(绝大多数省份未将其列入医保报销范围)来救命,然后为此被湖南法院判刑的无锡小伙儿吗?这一问题有多严重,我想大家不是看不见,而是不愿去看吧。等到真有那么一天大病重疾不幸光顾,如果我们还只有医保防身,我想到时候许多人都会面临一个选择:是要钱,还是要命?你觉得这不残酷吗?我不信。

所以,在反复地学习之后,在一遍遍地梳理、修正自身对保险保障的需求定义之后,我清楚地知道,像我这种在国内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家庭,要构建充分的家庭保障体系(切记优先解决保障哦,投资的事情务必放在这之后),靠且只靠这三样保险产品即可:定期寿险、终身重疾险和医疗健康险,如果现阶段的财力只能够三选二的话,那就优先保障前二者。

不忘初心:让保险回归保障

关于购买境外保险的合法性

很多人对购买境外产品的合法性存在疑惑,正常,如果一个人连合法性都不相信(不管是如我般严谨考证后的确信,还是盲从听信他人来的相信),就贸然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那才不正常。

关于这一点,我想有且只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考虑的,那就是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保险法,有没有禁止中国大陆公民来买保险?如果有,那就违法;如果没有相关禁令,那何来合法性问题呢?

举个小例子,我说张三欠我钱,张三也认可,你们觉得这里面还有李四啥事儿?

再举个大点儿的例子,很多人的宝宝是在美国生的,美国政府立即依法认可了该宝的美国国籍,宝宝的监护人也随即代替宝宝接受了这一身份,你们觉得这里面还有我国政府啥事儿?我国政府在该宝的美国身份这一问题上的话语权,并不比巴西、印度又或者是马尔代夫来的更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心中默念三遍“我不承认”再让该宝来办一个证明其中国身份的证件,而在这个问题环节上,美国政府也是同样没有说话的份儿。简单说来,美宝的美国身份不需要中国承认,美国承认就行;你我的中国身份不需要别人承认,中国承认就行。

同理,放到保险产品购买问题上来,我出到境外,花自己的钱,在香港、新加坡又或者美国,合法地为自己购买了保险,这些保险公司受且仅受当地法律管辖及国际公约的制约,并均要求其对客户承担法律责任,你们觉得这里面还有第三国或地区的政府啥事儿?

我仔细查阅了香港的《保险管理条例》,也就是香港的保险法,没有找到禁止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来港购买保险的规定,仅要求“投保人必须亲自在港签署合同”及“首期保费必须在港缴纳”而已。再退一万步说,毕竟香港是中国领土,也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那像这样去香港买保险在将来会不会变得不合法呢?有可能啊,但请先修改香港保险法。而且,新法不溯既往,要想通过修法来使这类的历史保单失效,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事。

新加坡的《保险法》同样没有类似的禁入限制。

而美国的相关规定则稍显复杂,他是分门别类的。美国奥巴马健保体系内的医疗保障类的保险产品是仅对其公民及居民开放的,对在美国没有合法身份的人是有明确禁入的,但仍然有少数保险公司或保险组织推出的高端(意思是很贵)保险是可以卖给境外人士的。另外,美国的保险公司早就不是只卖保险的公司了,他们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早就有许许多多的投资类产品,甚至压根就跟保险不沾边儿的纯粹投资产品,而这些都是可以卖给全世界人的。

但是,有一点是我必须要额外说明的。我上面提及的仅限于真正旨在保障的保险,比如我刚才主要提及的家庭保障体系三大件,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将来也不会有问题。但现在香港有一些保险公司在大陆积极推广一些事实上什么都不保的大额分红“保险”产品,根本就没有一个“保额”的概念,既不保命也不保病更不保意外,只谈“客户每年交多少钱,交多少年,就可以从N年后的某一年龄开始每年领多少钱”如此云云,根本就不是保险!纯粹就是投资理财。保险公司研发出这类产品来,为他们自己的投资筹集资金而已。正如今年上半年我们国家外汇管理局一位高官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明确表态的,这些产品已经不是保险了,实质上已经属于“资本项下”类别,虽然没有说明打算将来采取什么管制措施,但已将其明确定性为“违规”的。而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可能就需要各位读者自己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各自把握了。

不忘初心:让保险回归保障

以上,只是把本人在为自己家庭选保过程中的最精华的感悟凝缩在短短的几页纸上,不求巨细无遗,但求能在各位看客选保的路上提供一点点诚挚经验以供参考。切勿盲从,就像之前说的,每个家庭有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唯有深刻理解保险理念和保险产品,才能应对自如。总有些路,要自己走,我唯有祝:走好!

展开 收起

尊享e生2020版

尊享e生2020版

136元起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203元起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

暂无报价

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e享护-医享无忧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209元起

i宠计划-宠物医疗保险(互联网)

i宠计划-宠物医疗保险(互联网)

239元起

少儿门诊暖宝保超能版-有社保

少儿门诊暖宝保超能版-有社保

660元起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暂无报价

不倒翁-安联中老年人意外骨折保险

不倒翁-安联中老年人意外骨折保险

150元起

金医保1号父母防癌医疗产品组合(终身版)

金医保1号父母防癌医疗产品组合(终身版)

68元起

骑行保非机动车综合险(年缴版)

骑行保非机动车综合险(年缴版)

暂无报价

中国人寿熊孩子险

中国人寿熊孩子险

暂无报价

大护甲5号父母意外险

大护甲5号父母意外险

88元起

大护甲5号成人意外险

大护甲5号成人意外险

96元起

平安小顽童3号少儿意外险

平安小顽童3号少儿意外险

68元起

安盛天平慢病医疗险(糖尿病版)互联网专属

安盛天平慢病医疗险(糖尿病版)互联网专属

167元起

安稳e生住院医疗险(糖尿病/高血压专属版)

安稳e生住院医疗险(糖尿病/高血压专属版)

176元起
178评论

  • 精彩
  • 最新
  • 保险不骗人,卖保险的骗人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卖保险的都是业绩驱动,要想东西好还便宜,最好靠自己研究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分代理人,我见过中介公司的拿着各家主力产品合同研究一周的,条款还进行早读。。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重疾险我觉得买到70岁可以了,终身太贵,而且要得重疾70岁之前就得了比如各种癌症。杠杆率也比买到终身要高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同意。我觉得买定期重疾含轻症赔付的就好。当然,如果本身经济实力较强的话……随意。 [亲亲]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觉得70岁都太多,现在的通货膨胀速度,20-30年左右的保险期间就够了,可以过5年时候再评估不够再买一份新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7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楼主,今天只是献上10银子,别嫌少,因为这个月的签到银子都预定给你了。。另外请教一下,同样类型的保险,我可以买很多家不同公司的产品吗?出险都有赔付吗?谢谢!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很好,这是最典型的针对保险业界“弥偿原则”的释疑。人身寿险不同于财险,就同一标的在许多不同保险公司购买许多份保险的情况,若是财产保险产品的话,只能得到一次足额的赔偿,多买无效;但人寿、重疾和意外(不含医疗),因为无法准确为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标价,所以不受弥偿原则约束,你在N家保险公司买了N份保险,出了事儿,全都能得到赔偿。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我决定下个月去香港买友邦重疾跟储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储蓄险是真的不该买,但, 土豪请随意 [ok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怎么说呢?。储蓄险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MARK一下 对笔者的观点表示认同,但是还是想问下 像我这样的工薪阶层 在我自身和妻子都已有终生寿险的情况下(本人31) 女儿刚刚降生。 家庭保险应该如何进行分配? 我和妻子进行重疾和健康加持,对孩子进行意外和重疾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熊孩子三者意外+20万左右重疾足矣,其实保险的根本在于给你孩子留一个保障,所以应该给大人投保,让孩子受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您和爱人有终身寿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年收入5倍左右的重疾险,重疾险和健康险(医疗险)不同的地方在于,重疾险是确诊提前给付,医疗险是报销。额度能弥补社保报销完后自己花费的就好。孩子的话顺序是意外医疗、住院医疗、重疾和意外。如果和爱人有出差的话可以加点意外险,这个放大倍数很高。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同意楼主观点,请问该如何给婴儿配置保险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小孩子买点重疾险(涵盖白血病等常见高发恶性病的),保额不用太高,一般三五十万都看不好的确实是当前医疗水平瓶颈了。定寿因为有保额上限没有意义,年金教育金婚嫁金什么更是骗人的储蓄玩意儿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可以考虑终身寿、终身重疾然后附加医疗险和意外险。因为婴儿的寿险和重疾险的费率都是最低。医疗险费率是新生儿高一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费率会降低。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买没问题,就不知道出险时候什么德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有此顾虑甚好,那就更不建议你买境内产品,这里要么没风险,要么就是系统性风险。要么不赖任何人的账,要么赖尽所有人的账。你仔细想想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买仿制药那个判刑真操蛋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哥们儿你是真的看完了我这枯燥乏味的文章啊,赞你一个!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同样在纠结中,您的理念都很认同,但一直有一个顾虑,境外投保出险了理赔会不会有操作风险,毕竟有句话叫鞭长莫及,真的出了问题实在是鞭长莫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来回答一下各位的问题,以报关爱。你有这样的顾虑 我深表认同。说来你们都不信,我恰恰正是基于这样的顾虑,才去选择一个法治社会的保险产品的,哪怕他离我远点。因为即使离得近,也不代表他想赖账的时候我就能拿他有办法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我和楼主想的一样,我买的三次赔付的终身重疾加到55岁的定寿,因为以前买的到65重疾,考虑年老了心脑血管病高发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三次赔付?听起来像是友邦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不是友邦,是中宏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我买了众安的尊享一生2017。。。。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里的保险人士说健康告知有陷阱,能投未必能保,你是咨询清楚投的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请恕我无知,不知道这家公司 [捂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3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非常感谢,最近在考虑给家里经济支柱买香港保险,被重推香港友邦,加裕倍安保加强型,不知道是否适合工薪阶层的家庭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我不是卖保险的,我只能说这个产品当时被我pass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家人买的都是国内大都会的重疾 最近想配置定期寿险 请问lz买的哪款可否推荐下 目前国内不需体检最高只查到保额100w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香港的不体检最高可买到75万刀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是保诚的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3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我老婆曾经是做保险的,暴利行业啊,重疾险第一年提成率占客户所交保费的70%,第二年15%,第三年5%,难怪这行业人这么多。
    摸到良心说,大家可以购买不含寿险的终身重疾险,要便宜得多,也不是暴利产品,另外,搭配尊享e生这样的医疗险,还有在支付宝上去花50元买个30万保额/年的意外险足矣。
    - 一个对保险深有研究的值友良心推荐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所以现在有很多app平台,自己注册个,返佣自己拿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比如什么app?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23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为什么水滴互助,轻松筹互助大家不去关注一下,这才是保险的本意。其他的,只能说人家也要吃饭,如果不好,为什么外国存在一百多年。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你说的是太幼稚呢还是太深奥了,为什么我看不懂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在保险公司内勤呆了八年,呆了好几家保险公司,条款是一直没弄明白,但买保险抓住几条规律,其实没那么复杂,有名大型保险公司肯定比刚成立的价格要偏高一点,但是服务各方面更成熟,想便宜各保险公司开门红期间买肯定更划算,还有些网销方式,现在都是赔钱赚吆喝。但是说实话,保险也没那么好做,主动卖的人顾客觉得是在骗钱,主动想买的顾客不知道啥途径,如果想占便宜的心态买保险肯定是不行的,大家买了后肯定也都是希望不要赔付的。还有一点,保险公司最怕投诉,不管买哪一家,如果有问题记得拨打保监会电话,绝对第二天就帮你解决掉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10银收好,再推荐几个保险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楼主的意思就是买保险就是买保险,千万不要买保险最终买成了理财。保险就是保障,就像车险一样,是不会返还的,有返还的基本上都坑。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买了HK友邦重疾 [击掌] [击掌] [击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加裕倍安保加强版的飘过 [击掌]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两个土豪 [献花] 我们做朋友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稍微懂保险的都知道保险这事儿吧……100句话都概括不完。
    然后评论里大把人几句话就下了定论。
    真是无知无畏……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发文累计被1672人收藏

关注 打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6K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