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谈崩之际再读《地理与世界霸权》
作为最近的大新闻,自然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28日访美期间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举行会谈。三人在媒体前爆发激烈争吵,泽连斯基提前离开白宫,美乌矿产协议未能如期签署。

随着美国和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的谈判结束,未参与前期磋商的欧洲深陷焦虑。作为俄乌冲突的重要利益相关方,欧洲希望回到谈判桌前,在可能达成的和平协议中争取实质性话语权。这一变故能否给了欧洲重新入局的机会?可以说是受到世界的关注。
大象趁着热度,再次来聊一聊这本一百年前的经典《地理与世界霸权》。

在20世纪初政治地理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作者詹姆斯•费尔格里夫通过引入“地理条件”“能量”“支配作用”等概念,以系统的解释框架梳理了世界历史的脉络。

而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滕柱根据英文版第二版翻译的版本,上图版本是张富康根据英文版第七版翻译的第二个中文版,此后一直都是一般教科书级别的重磅好书。哪怕一百年后的今天,很多理论依然适用。

全书从地理及其与历史之间关系的视角,阐释了各个文明、民族与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强调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 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人口与族群、迁徙与殖民、战争与政治、生产与经济、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与互动的宏大视野之下,呈现出一部视角独 特而别有洞见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虽然说乌克兰在现代是一块“大肥肉”,引致美俄都对它虎视眈眈,可是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主流文明都与乌克兰无关。

三大定居的古代文明——位于大陆低陷地带上的欧洲文明,以及位于大洋边缘的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诞生地可以说是地球上“风水”最好的区域——不能过冷不能过热,有充足的水源和天然阻隔。

在作者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观点中,这是“能量论”——“我们不仅要把从燃煤或流水中获得的能量用于维持机器的运转,还要把它消耗在其他方面。从长远来看,为了利用更多的能量,就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其方式与我们熟知的在社会史和政治史中的那些更大规模的工作非常类似。”——其实这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由来,也是二战后围绕石油资源出现各种争端的根源,到了美乌之间的协议依然一样。

书中的地理决定论还指出:“从亚洲到欧洲的通道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更为通畅,固守在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一线高原上的种族,就像是成了横亘在两侧平原低地居民之间的一个楔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乌克兰就是一个楔子——欧洲,俄罗斯和中亚(甚至东亚)之间,就如巴黎和柏林一样,很多年来都是战争的争夺重点。基辅对于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国家来说,更是历史起源地标,俄乌之间的争议是一种历史必然。

书中还有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小政权”对“大政权”的依赖,另外一方面,“大政权”其实也难以完全独立发展。换言之欧洲对乌克兰的关注也是一个务实之选,在过去几周以来,欧洲领导人开展密集的外交行动,希望在俄乌和谈中发出欧洲声音。
虽然这本《地理与世界霸权》部分内容有点脱离时代,但是很多观点其实依然适用,通过阅读依然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今天的世界格局。
最后那句话,跟大象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婉儿的一亩田
校验提示文案
弗老大
校验提示文案
陈大肉丸子
校验提示文案
著名有钱妞
校验提示文案
铁皮阿童木0523
校验提示文案
Timeow
校验提示文案
波导终结者
校验提示文案
著名有钱妞
校验提示文案
陈大肉丸子
校验提示文案
弗老大
校验提示文案
波导终结者
校验提示文案
婉儿的一亩田
校验提示文案
Timeow
校验提示文案
铁皮阿童木0523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