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荒诞背后的深刻思考!
从影片开始,一直默认尝试跟随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他看世界的方式去看,去理解他应对世界的方式。虽然不认同他实施暴力、伤害别人,但是仍然能做到比较客观地“从他的角度看世界”。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能理解。然而到最后,曾经不可一世我行我素的他也逃不过被人利用被一群人伤害(报复)的下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那么渺小,在群体面前总是那么微不足道的。有能力对抗社会的人一定非等闲之辈。客观来说,我是很佩服有这种能力和气魄的人的。因此,强制性的改造的确有悖于这一部分人(反抗社会的少数人)的利益和尊严。那么也就违背了公正。所谓公正,一定要考虑到所有的少数和弱者。因为,某一天,你我有可能被成为“那一小撮人”,被推到多数派的对面,成为某些以道德之名的勾当的牺牲品。
医院的新实验人道吗?显然其过程非常不人道。但是更重要的是,这种观念本身,认为政府(社会)有权利对个体实施头脑、思想改造,就是不人道的。它不是正确的。个人应该有这样的自由,即使一切都被剥夺,他仍然有选择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选择的自由,是人所成其为人的最基本的要件。设想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犯罪率降低为零,是因为采取了诸如行为矫正或脑蛋白切除手术这样的强制性措施来保证社会的安定河蟹的话,那一定是被群体阉割的人性。
这也说,圣经好过专制(不是指法律,法律仅仅是规定了一个行为底限,法律之下人仍然有部分选择的权利)。前者提供了一个选择,你可以选择行善,而不是去从恶。即使万能的神,也把最后思想和感受的权利留给了人类,作为最大最珍贵的自由。(即使那意味着不可避免的恶。)
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莫过于主演McDowell的传神演出了。他那一如既往的直视任何人的眼神,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对对方微微扬起的一丝坏笑。当然,在极端的情况下,他就是一个被吓坏了的孩子。 当然,他干过一些--很多坏事。但是似乎我常常可以忽略这种颓的影片中主人公的堕落和罪恶行为而去关注他的内心表达、主观建构。似乎恶行只是表面,或者说,好的行为与坏的行为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别,它们都是一个人应对世界的独特的生活风格;是他的选择。好与坏都得由他自己最终来承担行为的结果。看电影,道德评判真的是被放在最低层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