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阅读,你需要这样做
创作立场声明:本人为儿童心理和英语教育从业人员,有机会学到一些专业知识。然而每个人站在不同立场,内容就会有所偏重,客观与否还请大家指正,期待深入探讨交流。
曾经有几位小学生的家长找到桔子妈,问:“孩子不喜欢阅读,何解?”当阅读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时,家长们着急了,然后给孩子疯狂购买学校老师指定的阅读书目,但效果并不好。
通常,桔子妈会首先问家长以下问题:“您有没有陪孩子进行过亲子阅读?坚持了多久?” “您本人有没有阅读的习惯?” “您给孩子买的书是什么类型的书?孩子喜欢吗?” 通常,家长给出的答案是“没有” “很少” “给孩子买的是励志类、写作类等书籍,孩子不喜欢,但是我觉得他/她必须要读这类书籍。孩子喜欢《xxx》,但读那种书有什么营养?”
在孩子阅读这件事儿上,家长就如同农民,在该播种的时候只是撒下种子,甚至没有撒种子,之后不浇水、不施肥,然后妄想在该收获的季节获得大丰收,这是几乎不太可能的。
孩子为什么不爱阅读
介绍有关阅读的两条定律,理解了这两条定律,也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一、人类是追求快乐的。
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自愿地反复去做。我们去自己喜欢的餐厅,点自己喜欢的食物,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台,探望自己喜欢的邻居。反之,对于自己讨厌的食物、音乐及邻居,我们则唯恐避之不及。这不仅是一条定律,更是一个心理上的事实:我们愿意接近带来快乐的事,回避痛苦或不愉快的事。如果阅读能带来快乐,孩子们自然会主动地乐于阅读。然而,很多时候,不愉快却同阅读和学校联系在一起。学习的经历可能是乏味、无趣、威胁性和毫无意义的:没完没了的习题、密集的课文背诵,以及一考再考的小测验。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只遭遇到无趣,那他的自然反应就会是回避。
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阅读就像骑自行车、驾驶汽车或缝纫一样:为了要做好,你必须去实践。你读得越多,就读得越好。读得最多的学生,读得最好,成绩最高,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最长。相反,读得不多的学生,就无法很好地掌握阅读。为什么不多读书呢?因为根据阅读定律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了太多关于阅读的不愉快信息,在家里也没有富有吸引力的书籍带来愉快的信息。他们对书本避之唯恐不及,就好像小猫躲避热炉子一样。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技能
根据以上两条定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和技能的方法可总结为两条:
1. 让阅读成为一件令孩子愉快的事情
2. 多读书,并长期坚持阅读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论此问题。
第一,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必然要从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入手。
很多家长很功利地要求孩子主动阅读,要求孩子通过阅读提高成绩,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孩子是人,是跟家长一样的人。这与我们提到的阅读定律一是一致的。我曾经反问一位家长:“如果现在你手边有两本书:一本故事情节丰富的小说、一本某学科的理论书籍,遵从你内心的真实喜好,你会选择哪一本?哪本书会令你不吃不喝想一口气读完?” 家长回答:“前者!”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所以,对孩子提任何要求(不仅阅读)之前,先把孩子当成一个真实的人,换位思考一番,然后再思考解决方案,或许会更人性、更有效。
如何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
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同伴交流比较多,接触面比较广泛,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数可以自己说出几本感兴趣的书籍名称,而学龄前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可能弱一些。不过,不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家长都可以通过扩大孩子接触书籍的数量来判断并选取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并扩大孩子的兴趣范围。条件允许的话,多买书,自然是一个办法;去书店或者办理借阅卡也可扩大孩子接触书籍的数量,然后家长可着重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即可。
什么样的书籍是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呢?
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所以,喜欢的书籍也各有不同。不过,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对于自己喜欢的书籍,喜欢反复翻看,反复阅读。所以,家长朋友们,如果遇到孩子要求反复阅读的书籍,请一定要耐心陪孩子阅读。阅读的次数是不固定的,直到读到孩子满足为止就好了。在桔子家,桔子喜欢的书籍,读20、30遍是正常现象,有的书籍,第一轮的二三十遍读完后,桔子还会时不时拿出来再让我们读,所以,几十上百遍都是有可能的。
第二,想要更快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有爱地、耐心地参与阅读也很重要。
选择一个舒服的角落和姿势,与孩子依偎在一起或者把孩子(小宝宝)放在自己的腿上,大声为孩子朗读,这是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传递在母子(父子)之间的除了书本内容,还有浓浓的爱!我们给孩子朗读,就会发送一个愉悦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称之为广告亦不为过。因为朗读让孩子把书本、印刷读物与愉悦关联起来。这种亲子阅读的方式,不仅孩子喜欢,家长也会享受其中,这必将成为家长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回忆。这种阅读方式,如果您一直在进行,请一定要继续坚持;如果您还未尝试过,请一定要尽快开始,相信我:这会给您和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的家长会问:孩子不识字的时候,我可以为孩子大声朗读;现在孩子已经识字了,还需要我大声朗读吗?
答案是:如果您从来没有尝试过为孩子大声朗读,而又想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并增进亲子关系,那么只要孩子不排斥,您就可以为孩子大声朗读,可以选在孩子睡前、吃饭或其他时间。孩子年龄越大,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共同语言就越多,可碰撞出火花的机会就越多,还有什么比两颗有趣灵魂间的对话更美妙的事情吗?
第三,阅读是一种技能,需要长时间持续练习才能形成并加强。所以,在要求孩子长期坚持阅读之前,为孩子朗读是一件需要父母长期坚持的事情。也许每天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但是肯定是一件需要持续进行的事情,尤其对于学龄前尚不能自主阅读的孩子们而言。
有的家长说:“我每天工作生活这么忙碌,哪有时间给孩子朗读?”
其实,“即使最忙的人也会为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挤出时间。” 如果您真得在乎孩子和他们的未来,那您就能挤出时间。
有的家长问:“我们家白天老人帮忙照顾孩子(3岁前),老人不识字或者老人不喜欢给孩子读书,怎么办?”
回答这个问题,就拿桔子家英文绘本阅读举例吧!桔子爷爷奶奶不懂英语,桔子爸工作又忙碌,所以,英文绘本的阅读任务只能由桔子妈来承担,而且阅读时间通常都是在晚上桔子妈下班回家后,哪怕只有5分钟、10分钟的英文绘本阅读时间,我们也会每天坚持。桔子现在刚满三岁,我为她大声朗读(中英文绘本)也坚持了近3年,现在桔子中英文绘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也成功养成了!所以,如果父母重视阅读这件事情,自然会抽出时间、并坚持亲子阅读,家中其他看护人的配合与否并不是关键决定因素(当然,桔子家爷爷奶奶也一直在坚持给桔子进行中文绘本朗读,所以,家人的配合是锦上添花的)。
电子产品可以替代父母的大声朗读吗?
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各种电子产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无一不宣扬自家产品可以解放忙碌的家长,并比家长提供的亲子阅读高效、有趣得多。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科学家通过大脑扫描和fMRI发现,外界刺激对大脑发育的作用也遵循“金发姑娘原则”。
电视、动画、屏幕类刺激属于“过热”的刺激,儿童很容易理解所呈现的内容,大脑不会产生新的神经连接。此外,视频类刺激属于强快刺激,也没有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适度接触无害,但是如果对于屏幕时间不加限制,孩子习惯了这种强刺激,那么之后再面对纸质类书本以及真实的课堂时,其注意力便难以集中。
纯音频类的刺激对多数孩子而言是“太冷”的刺激,因为没有对大脑的视觉皮层提供足够的刺激。所以,也并非大脑发育所需的最佳刺激类型。
而纸质书籍尤其是绘本,配合家长的大声朗读,提供了刚刚好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最利于大脑的健康发育,同时,纸质书籍的触觉体验对于大脑储存记忆信息至关重要。

wozz008
校验提示文案
wozz008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