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B站学好课之北大《宏观经济学》
B站,起于二次元现在慢慢走向三次元。学习方面我真的只服B站,从初等教育到大学教育,从职业技能到生活技能,从名校课堂到UP主自制,B站实在有太多资源等待好学之人学习。近期看北大的宏观经济学课十分不错,推荐给大家。下面是前几节课的主要内容。
GDP概念
这一概念始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无法从一些简单的经济数据判断经济情况,于是便系统性地统计各项经济指标,于1934年第一次提出GDP的概念。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给定时间内新增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总价值。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概念,短短一句话包括5个重要要素。
统计对象是产品和服务对象,而统计过程中,只统计“最终”的产品和服务,并不考虑中间品的价值。比如制作一件衣服,半成品的价格是不计入GDP的。
地区是国内,本国人在国外创造的产值可以计入GNP。时间是通常是当年,在闲鱼等平台上购买的前几年产的二手物品,是不计入今年的GDP的。同理,二手房、拍卖的艺术品,它们的价值都是只计入它们生产当年的GDP的。
从消费与支出看GDP
GDP可以用两个大角度看,一种是支出角度,从这个角度看,GDP是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净出口的总和。在GDP的投资中,金融投资并不计算在内,因为金融投资没有直接形成或替换生产性资本时。从生产角度看GDP,则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
GDP这个指标在衡量经济活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当经济活动没有形成市场价格,它便无法被统计到GDP中去。而很多破坏性或是无意义活动也会被计入GDP,这让GDP显得有些夸大。
通货膨胀与商品价格指数
流通中货币量的上升,这也代表着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那么社会整体物价水平如何衡量呢?
首先要选取一个基期、一组产品和服务,接下来计算基期这组产品的成本以及对照期这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把对照器和基期相处,便能得出价格指数(CPI)。
与CPI相对的,还有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它包含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出厂价格。
这些物价指标可以用来转换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包含价格变化,而实际GDP不含价格变化,价格指标另GDP变化不受价格波动影响,更好地反映经济。同理,物价指标可以让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资产、工资同去年同期的变化状况。
CPI指标还能用来计算通货膨胀率,把今年CPI和去年CPI对比除以去年CPI,得出的结果便是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一方面使资产贬值,另一方面也产生“鞋底磨损”,即为了防止资产贬值,人们花时间配置资产会产生各项成本。
就业
就业也是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的重要问题。国家统计局会对12万户城镇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分三类。
三类人中,就业人口指上周有全职或兼职工作或现在在休假或暂时离职的人,失业人口指近三个月找过工作且截止上周还没有工作的人,而非劳动力指16岁以上,却还在上学的学生,或是有劳动能力却不想劳动的人。这几个数据可以计算出劳动参与率。
失业也分三类。摩擦性失业指劳动者能力与企业需求匹配上的非即时性所产生的失业。当长期能力与需求不匹配时,便产生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指某个行业因淡季、旺季或是行业衰退而产生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指的是失业人口减周期性失业人口除以劳动人口,即排除经济波动后所观察到的失业率。
后续课程还谈到全要素生产力、凯恩斯主义、财政和货币政策、汇率等,这个课程内容是面对想了解经济学的初学者,内容量不大,讲得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看完想必会学到很多东西。
同一系列课程还有《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行为经济学》等,对于很多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些不到5小时的课程可以在最少的时间里开拓自己的视野,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