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不平凡】凯声db1试玩手记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连续说了两期关于台式设备的话题,这一期的才子伴乐谈,我们把关注点转移到便携设备上,今年我们已经试玩了不少便携设备的新品,但是有一类产品我们并没有涉及,那便是平头塞,这几年的入耳塞子风生水起,但是也渐渐“卷”了起来,俨然有变成一片红海的迹象,反观传统的平头塞领域,却依旧没有太多新的厂家介入,可能也是因为平头塞的使用场景和当下这个快捷而喧嚣的社会有些格格不入,平头无法帮我们挡住太多不想聆听的声音。即便如此,依然有执着于这个相对小众领域的厂家,还在默默研发着新品,今天要说的便是这样的匠心厂家,凯声,以及前阵子的平头塞新品db1。
凯声一直是咱们大家坛线下展会的常客,更是为数不多几乎只做平头塞的品牌,如果关注每一次线下展会报道的烧友们,一定会在各个媒体老师的报道中,找到关于凯声“钛铃”系列产品的描述,钛铃系列是凯声旗下的经典系列,采用的是形状非常统一的铃铛型腔体,这个腔体一方面是凯声的自研,另一方面其声学结构对凯声来说也最为熟悉,从入门的小黑铃,到旗舰钛铃PLUS,几乎除了材质、颜色和铃铛的大小略有差别以外,凯声的产品外观统一度还是很高的。我曾经分享过其旗舰钛铃PLUS的试玩手记,大家可以搜搜看,不夸张地说,钛铃PLUS是近几年来国产平头塞中的天花板级别产品了,但我以往使用时间更长的其实是钛铃PLUS的下级产品:钛铃阴阳师,它也是在行业协会评选中夺得ETA奖项的作品。后来,这个标志性铃铛形状腔体的声学潜力也基本在钛铃PLUS身上挖掘殆尽,凯声于是启用了新的腔体设计和新的产品线,此番要分享的db1其实和阴阳师在价位上是近似的,但它采用的则是更有棱角的外观和结构设计,声学环境的改变之外,内部的单元设计也是全新的。
先从db1的参数说起吧,此番db1推出其实是有两个版本的,分别是db1和db1e,两者外观基本一致,用的都是15.4mm口径的单元振膜,区别在灵敏度和阻抗,db1阻抗只有30欧,灵敏度110db,而db1e阻抗达到了80欧,灵敏度也略低,为107db,两者在腔体后部的一些材质上也有少许差别。整体来说,db1定位中端市场,而db1e则是入门级的产品。不知道db1这个外形腔体会不会像凯声以前的铃铛造型一样,衍生出将来的一系列新品。有意思的地方在于db1的型号其实是来源于造型,厂家提示小写的db看起来就像两个带在耳边的耳塞,但其实我想的是,平头塞带在耳边的造型不应该是qp这样的吗?这其实就涉及到db1的另一个特征了,db1是一款可以换线的平头塞,这个特征在平头塞领域里并不多见,包括钛铃系列都没有过可换线的设计(只有可换插头的设计),而且db1的可换线,是两段式的:靠近插头一侧,玩家可以选择4.4/3.5/2.5三种主流端子更换,而靠近耳塞一侧,玩家可以在普通挂耳和绕耳两种式样中自由切换,换言之,除了平头塞的常规佩戴,db1也可以像绝大多数入耳塞子一样,采用绕耳聆听,获得更大的佩戴牢固性。凯声在db1的线材上也颇为用心,内芯材质是和旗舰钛铃PLUS类似的铜质线芯,而外皮则是全新设计,兼顾了屏蔽效果和柔软程度。
参数上的要点简单说完,我们结合使用的感受以及声音去谈谈db1,首先这个塞子的特点是两种佩戴方式:普通平头塞一样的挂耳,以及入耳式塞子的绕耳。实际使用里,我基本还是以平头塞最常见的方式去佩戴,因为作为平头塞,虽然加上了中空海绵,具备了一定的牢固程度,但是毕竟也就是浅入耳的水准,绕耳以后牢固度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和常规挂耳的方式其实也差不多,另外就是,db1这个塞子非常轻巧,所以如果尝试搭配很多2pin的第三方升级线(基本都是绕耳的),会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线比塞子重太多,反而戴不牢,因此经过了最开始的煲机+折腾线材的时期之后,我老老实实用回了原线。db1这个塞子并不难驱动,所以日常我基本是用乐彼W2小尾巴或者RS2、德森瑞DTR1+这几个进阶级别的播放器去伺候它。从口味来说,我基本是用单端驱动db1,以上是前提。
如果单看价格,可能很多人会问,db1和相似价位的前旗舰钛铃阴阳师有什么区别吗?从声音风格上说,新造型的db1和钛铃时代的产品并不太一样,无论是搭配以上的哪个前端,db1都呈现出一种庞大的场景,这种听感有点类似于20年前的一些老AKG耳机,比如K501/K500的感觉,首先是声场大,一方面这是平头塞的天生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凯声的刻意为之。相比而言,阴阳师的结像更加贴近听者,这其实就形成了同一品牌门下古典和人声两种的不同风格走向。除此之外,db1的低频其实也有点像老AKG的风格,能感觉到一定的下潜,但是量感并不突出,播放各种以弦乐为主的室内乐就会非常合适,在人声的适应性上,db1的女声表现会优于男声,要强调的是,db1和日系的女毒塞子还是不同的,db1继承了钛铃plus那种比较朴素的声底,并没有加入太多人声频段的音染。这种朴素甚至体现在单元振膜的构造上,db1和钛铃plus用的都是品牌自有专利的“钻石切割悬边膜片”,这个技术其实是让悬边和振膜尽量采用一致的材质,通过“做减法”让整体的音色达到高度的统一。同样的减法也出现的腔体设计上,db1的后腔内置一个钛合金衍射声学结构,将中低频的驻波及时散射疏导,这也是为什么db1整体感觉干净清新的原因,但是也因为如此,搭配起来,db1和钛铃plus一样是比较吃前端的信息密度的。
因此这也是我用RS2或者DTR1+去搭配db1的原因:抛去推力不提,这两个播放器在声音的特质上就是比较醇厚,可以说是有“浓度”的音乐,和db1的清爽灵动是可以擦出火花的,这个组合个人觉得听人声、民谣和弦乐为主的各类古典乐(也包括各类巴洛克键盘作品)都是上上之选,音色上比较轻盈,听感也比较轻松,长期不会带来疲劳。但是不是很适合听那种强调力度和“重量感”的音乐,比方说金属乐、大编制交响或者大提琴协奏等等,在严肃性上,db1是不如钛铃plus的,它是一个更有女性演奏家气质的塞子。
前面说过,试玩一阵子后,我依旧选择普通垂耳的平头塞佩戴方式和3.5单端驱动,这也是和使用场景有关的。平头塞的天限决定了它不是那种方便出街的耳机,自己听db1最多的场景,一是陪家人的同时听音乐,二是在办公室保持警惕地听歌摸鱼。毕竟同时满足低调、好声、通透和轻巧四个要求的office耳塞,也不是那么多了。还记得每次在线下展会上看到凯声的展位,都是杀鸡用牛刀地用一台加持电源的QA390去驱动旗下各款塞子,有时候甚至都会担心会不会推过头,其实这也是平头塞比较吃亏的地方,在线下展会这种喧嚣的场景下,天生漏音的平头塞会面临更加严厉的试听要求。所以前端用力过猛一点在展会上也是必然的选择,我会一直关注平头塞,关注凯声,也是因为平头塞对我这种半老发烧友来说,既是情怀的延续,也是特定场景下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