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华裔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的小说让我深度思考自我成长
这是宸妈2022年发布的第19篇原创内容
全文共计2499字,大约需要2-4分钟时间阅读
现代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各大流派,各种技法,无一意外的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划上了非常重要的连线,作为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华文明,原生家庭痕迹对孩子的影响更是非比寻常。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当年的《为何家会伤人》和《巨婴国》都是讲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国内心理学家将原生家庭的概念首次在大众面前进行扩大和传播。
家庭治疗的入门书《热锅上的家庭》中,对婚姻中的我们因为原生家庭影响而对自己的新生家庭关系影响是这样说的:
“我们在婚姻中再创造各式各样的家庭关系,用以解决过去发生的一些问题、然而我们并未就此罢手,甚至很快将下一代(孩子)也牵扯进来,这些毫不间断的尝试就是为了重新创造我们的原生家庭。”——《热锅上的家庭》
《无声告白》封面
看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伍绮诗的成名作《无声告白》,在2022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下午,没想到猝不及防的又是一个原生家庭烙印对一代又一代子女影响的故事,看完掩卷恍惚很久,“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对于在五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中长大的我们,摆脱父母他人的期待,找到并成为真正的自己,是我们终其一生在努力的命题呀!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的成名作,2014年一推出就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大牌作家,横扫欧美所有榜单,拿奖拿到手软。
《无声告白》获奖情况:
◆2014 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
◆2014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2014 Buzzfeed最佳虚构类图书
◆2014《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4《赫芬顿邮报》年度最佳图书
◆2014《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佳图书
◆2014《TIMEOUT纽约》年度十佳图书
◆2014《奥普拉》15本年度必读文学&虚构类图书
◆2014《纽约时报》超级畅销书
◆2014《书目》编辑年度之选
异类身份
小说的背景,要从华裔教授黄种人李先生和美籍大学生白种人玛丽琳的相遇相爱说起。种族歧视是欧美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在《无声告白》中,华裔作家伍绮诗一直给我们展现的也是即便非常优秀的黄种人在白种人的生活区中也是“异类”,被整个社会的负担与压力束缚得不得举步维艰。
混血家庭的难堪
最早偷渡到美国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有一段见不得光的背景故事的,李先生的父辈自然也是这样在美国落地生根的。
聪慧的李先生从小为了摆脱自己的黄种人身份,努力学习,刻意回避中文等一切可能遭受到歧视的身份背景,可是他始终是个被大家排斥在社交圈之外的“异类”,当他错失哈佛的教习工作以后,更是从骨子里想要改变这一切。
玛丽琳是个美国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的要强女孩,不想成为像妈妈那样一心照顾家庭却惨遭父亲抛弃的女人的她,从小就是女孩中最特立独行的,她想要成为一位医生,摆脱五六十年代女人只能宅家当家庭主妇的身份。
爱情不分种族
可是一切在她大三那年的选修课上遇到华裔教授詹姆斯开始发生了改变。
白种女孩爱上了黄种男孩,虽然是妈妈希望的哈佛教授身份,可是却跨越着种族。妈妈在婚礼上那句“你应该嫁给一个更像你的人”在多年后终于击败了两个相爱多年的恩爱夫妻。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就像一个魔咒,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循环魔咒
詹姆斯的原生家庭烙印,是异类黄种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压力和负担。
玛丽琳的原生家庭烙印,是从小被父亲抛弃的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女孩不想要重复母亲的失败婚姻。
两个各自带着原生家庭烙印的青年组合成新生家庭,自然是带着各自的原生家庭烙印的。
即便詹姆斯成为了大学的终身教授,可是依然孤独。
孤独
这个家庭在小镇上,始终是孤独的,没有朋友,没有社交,一家五口陷入“异类”的怪圈中。
8年,是玛丽琳陷入爱情后终止了自己事业追求的时间。
8年,也是玛丽琳的妈妈在女儿婚后和女儿断了联系的时间。
母亲去世,独自回家整理母亲遗物的玛丽琳,面对满是自己回忆的旧房子赫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走母亲的老路,用了8年时间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
童年创伤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阿德勒
莉迪亚和内斯的童年创伤,源于妈妈玛丽琳短暂的离家出走。
心理创伤
那个母亲突然离开的假期里,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停摆,父亲终日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不得不默默承受着家庭变故。
一心想要追求年轻时梦想的玛丽琳独自离家备考,却再次被意外怀孕打断了计划,最终返回了家——可是,创伤已经造成,抚平需要时间。
两大三小的五口之家,原本应该幸福美满,可是这个家庭却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
阴影
大女儿莉迪亚在母亲回家后努力的迎合母亲的喜好,终于成了家庭里最受宠爱的孩子,可是这份宠爱,却将她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内页
长子内斯和小女儿汉娜成了这个家庭中的“隐形人”——内斯努力学习,想要用自己的优秀换取父母少许的关注;汉娜则彻底将自己隐形,她小心翼翼的收集着家人们的物品深情却又无助的爱着家人。
成为自己
“如果你不愿意笑,就别笑”——《无声告白》
其实小说中的这个家庭,真的挺有华裔家庭的典型的。父母将自己人生的不圆满和期望值死死的压在下一代孩子的身上,孩子们不堪重负却又不得不奋力应对。
压力
内斯被哈佛提前录取,终于证明了自己也顺利获得了摆脱家庭禁锢的机会。
莉迪亚在常年的压力状态下,逐渐不堪重负,青春期的她自我开始不断发展,面对哥哥内斯的独立,无助的她面对失控的学业找不到救赎自己的方法,在尝试了各种解脱途径后,她终于下定决心反抗父母的期望,想要成为真正的自己。
内页
意外,是小说一开始吸引人的精彩,也是故事中让人扼腕的部分。
莉迪亚的意外死亡,成了改变这个家庭的一个破局点,一家人在经历了一段痛苦又挣扎的时间后,终于各自疗愈了各自的内在小孩,重新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结语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混血家庭的难堪,在今天看来,似乎仍然有启发意义。伍绮诗在这部成名作中展现的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让人叹为观止!文化的冲突、时代的冲突和自我的成长细致又温婉的被表达了出来,让人读完忍不住思绪纷飞。
每个人,都应该清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愿我们都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是宸妈,2021年读书247本、一周至少读4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呆瓜瓜
校验提示文案
Hrunner-11
校验提示文案
岩语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027432616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2027432616
校验提示文案
岩语
校验提示文案
Hrunner-11
校验提示文案
呆瓜瓜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