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认为最好看的50大电影
【写作说明】:评五十佳太刻意了,写一篇不怎么靠谱的年终总结吧。
先说遗憾。挺多遗憾的,有不少想看的片子,今年到底都没看到。比如管虎的《八佰》,比如张艺谋的《一秒钟》,比如徐皓峰的《刀背藏身》。看不到某些电影,是我们早该习惯的事情,但习惯不意味着麻木,遗憾遗憾,总不犯法。
个人评价
以下部分为个人感觉评价,不喜勿喷。
遗憾还有一种形式,叫做失望。有对年轻导演的失望,比如毕赣。准确地说,《地球最后的夜晚》应该算是2018年的片子,但我是2019年看的,它便成了我2019年的第一个失望。我特别欣赏毕赣的审美水准,汤唯的绿裙子和伍佰的歌声,都是极好的,但看到他的才气半数化作匠气,为赋新词强说愁起来,难免失望。
也有对成名已久的大导的失望,比如周星驰。《新喜剧之王》太赶工了,当一个天才型的艺术家背负了太多商业上的压力,会变得很累,《美人鱼》已经显出的疲惫,在《新喜剧之王》里更明显了。我不认为这部电影是部烂片,至少如果主演换成周星驰,偏见恐怕会少一大半,但我更不觉得它是部佳作,周星驰还是周星驰,但他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很多人对李安失望,觉得《双子杀手》有失水准,我同意这部电影在他的创作生涯里称得上是不小的滑铁卢,但我对李安,总是敬佩多过失望。他以非凡的勇气,试图完成对电影的革新,他拍的电影,只有他一个人在拍,这有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不管成功与否,都该被我们这些什么都没做也什么都做不了的人铭记。
说到李安,我又想到了对岸的那个奖。对于它,心生遗憾是否是件政治不正确的事情呢?想起去年那位女性电影人的发言,我依然感到厌恶,但中国电影人因此失去了一个很不错的平台,还是让人感到遗憾。也许和政治比起来,电影还是太小的事情。说完遗憾,再说心中所爱。
过去的一年,我喜欢的电影蛮多的,要选“最佳”,有十部左右都可以算。但仔细想想,如果只能选一部最爱,那还是奉俊昊的《寄生虫》。我是俗人,很多闷片我看得下去,也能看出味道,但很难特别喜欢。《寄生虫》这样的电影,不闷,有强烈的冲击力,把导演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更把故事也讲好了。尽管影片对于阶级差异的讨论仍然浅尝辄止,但只看影片中视听语言的完成度,以及氤氲在每一个镜头里的力量感,都实在是太过出色。
太过出色的奉俊昊,也凭借《寄生虫》拿到了金棕榈大奖,这是对一代韩国电影人的褒奖,实至名归,甚至可以说是实远至而名终归。姜文曾说,没有文艺片也没有类型片,只有带劲的电影和不带劲的电影。我认同。很多韩国电影的出色,在于能够用最高效的方式将最大的“劲”拍出来,这是整个电影产业的成就,也是一批天才电影人的成就。除了《寄生虫》,今年韩国还有一部《蜂鸟》,也是完成度极高的作品,值得一看。
说到韩国电影,今年避不开那部《82年的金智英》,电影本身其实没有太多惊喜,但题材上的魄力让它站在了舆论风浪的中央,迎接着无数人的讨论。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我是坚实的平权主义者,我不喜欢一切“矫枉过正”,但我相信,矫枉哪怕过正,也比不矫来得好。有人有电影去关注一些问题,总比无人问津来得好。
电影不只是艺术,也是媒体,媒体是要发声的,我一直相信,电影是极佳的发声工具,它是能改变些什么的。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曾国祥那部《少年的你》,这是部会被很多人记住的电影,不只是因为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好演技。它敢于去涉及校园暴力这样的题材,并且拍得如此真实,着实了不起。
国产电影今年又出了不少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爆款。市场体量摆在那里,这是自然而然地事情,但很显然,没有一部影片是幸运儿,能收获超高票房,靠的都是真本事。
《流浪地球》的故事本身和演员的表演,都难称上乘,但它所展现出的电影工业水准,放到好莱坞去看,都是不丢人的,这是这些年里中国电影进步的集中表现,这种外在的进步,促成了电影里内在的自信,观众看到了这种自信,观影时便产生了爽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有着类似的成功秘诀。如果这是部迪士尼的动画片,也许我们并不会感到有任何惊喜之处,如果把哪吒换成漫威DC里任何一个超级英雄,这个故事多半依然能够成立。但它是中国电影,它是一部中国动画片。它厉害就厉害在,中国人之前达不到这样的完成度,如今终于能达到了。
国庆档的几部爆款,则是时代的产物,不必多说,都是有亮点同时槽点也不少的作品,这恐怕也是它们都没有真正大爆的原因。
关于陈凯歌,倒是可以多说一句。我知道《白昼流星》不好拍,但我还是不太喜欢。美是美了,但美完了之后,仔细想想,哪儿哪儿都不对,《妖猫传》也是一样的毛病。但他身上有种不多见的天真,这种天真很珍贵,倒是有些可爱。
这种天真,也可说成是浪漫,或是温柔。昆汀的身上,也保持着这样的东西。《好莱坞往事》太柔软了,柔软到不像是昆汀的电影,喜欢昆汀的人明白,昆汀一直如此,只是年纪大了,温柔和浪漫越发战胜了反抗和叛逆。但很难说太过温柔的昆汀是否完成了一部出色的作品,至少对于我来说,《好莱坞往事》的力道不太够,动人,却不惊人。
比《好莱坞往事》更温柔的,是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我太喜欢阿莫多瓦的调调,克制极了,却又情意绵长。这位西班牙导演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少有的大师,他的电影里有自己,更有众生。
如今不是大师辈出的时代,但这不意味着大师并不存在。今年有几部老导演的电影,我都特别喜欢。老东木的《骡子》在他自己的电影里面,算不上顶好的作品,但功力深厚的他,打一套再平常不过的拳法,也好过太多人的精妙招式,“扎实”二字,看似容易,其实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今年还有一部《理查德·朱维埃尔的哀歌》也拍出来了,八十八岁的年纪,不佩服真是不行。
我也好喜欢伍迪·艾伦的《纽约的一个雨天》。老家伙拍小清新,总透着那么股子可爱劲。他眼里的纽约,是如此特别,如此美好,如此让人浮想联翩。我常常会想,以后像伍迪·艾伦这样的导演恐怕会越来越少了,人们变得浮躁,不愿意思考,更懒得去思考伍迪·艾伦所思考的那些看上去并不打紧的事情。
也许,这也是诗人越来越少的原因吧。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是我今年所看的电影里,后劲最大的一部。三个多小时的时长,看完之后我怅然许久。看着德尼罗和帕西诺苍老的面庞,我有些难过,更多的则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怀。他们老了,但他们不朽。老马丁也用作品证明,他说什么话都是有底气的,看这样的导演讲故事,是一种享受,不见巨浪,已闻波澜。真正的好电影,拍的是时间,老马丁拍的,则是时代。
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导演,在过去的一年里批判了漫威,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它让电影院变得像是游乐园。老马丁很焦虑,他担心电影创作会在市场的影响下变成机械的复制,电影工业的发展是双刃剑,科技往往会让人们忽略一些事情,比如人心,比如温度。但超级英雄电影不是原罪。题材从来都不会是问题的关键,怎么拍,才是决定性的事情。
DC就用一部《小丑》证明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完全是可以共存的,尽管在我看来,它并没有出色到无可挑剔,但它有好气质,有非常真诚的魅力。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是影片最大的亮点,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拿到奥斯卡影帝,但他的演技已经不需要用任何奖项来证明。
说到表演,《婚姻故事》里的亚当·德赖弗或许会是杰昆在奥斯卡上的劲敌,和亚当对戏的寡姐,则有可能拿到自己的第一个奥斯卡影后桂冠。
同样是饰演一对夫妻,王景春和咏梅在《地久天长》里的表演征服了柏林,拿到了影帝和影后,这部王小帅导演的新作,也是今年华语电影里值得一提的作品。
我挺喜欢《地久天长》的,但我总觉得,王小帅的电影,少些才气,太多刻意。于是,我能感受到《地久天长》的后劲,却无法为这部电影的气质着迷。能让我着迷的第六代导演有两位,一个是贾樟柯,一个是娄烨。
贾樟柯今年没有新片,娄烨则一股脑来了两部,《兰心大剧院》我还没看,《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我则看了两遍。用四个字评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就是:才气逼人。这电影用歌名做片名真好,因为它拍得有音乐感,像是唱出来的,飘飘摇摇,凄凄迷迷。
不过,我今年最喜欢的国产片,其实是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这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被骂惨了,有人说宁浩娱乐过火,有人说他江郎才尽。我倒觉得,宁浩拍出了自己生涯最好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好在“本土化”这三个字上。外星人到了中国,中国人用酒把它泡了,外星人要毁灭地球,耍猴的把它当猴耍了。看似戏谑,其实辛辣生猛。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拍得出的东西,好莱坞复制不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中国人生存的方式。
宁浩的荒诞看似癫狂过火,其实有的放矢,有野心,更有才气。
同样只有中国人拍得出的电影,还有一部小成本的佳作,徐磊的《平原上的夏洛克》,小故事,小温暖,小人情,小社会,但小到极处,就拍出了大时代,拍出了一个民族的虚影。
写到最后,突然发现,我没怎么提到香港电影。港片依然一部接一部上映,古天乐挺累,邱礼涛蛮疲惫。但能让我们记住的港片越来越少了,这让一代人感到无奈,但却也是注定。
总结
已经是2020年了,千禧年的钟声仿佛仍在耳边,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已经到来了。时间是留不住的,但电影可以。2020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万岁,但电影万岁。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旺德发
校验提示文案
旺德发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