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的融合潜移默化
创作立场声明:春天到了,春暖花开也是一年中最为有色彩的季节。不妨在天气好的时候换上运动鞋,要么跑跑步、要么骑一辆共享单车,去欣赏我们身边的美景,去探寻一下我们生活半径之外的新奇,去感受城市中的人文美好。
有时间出去跑步,就选择人相对较少的路线往前跑。有些地方好久都没有去过了,刚好用跑步的方式可以路过看一看。没用多长时间就跑到了一条河边,看了下手表的距离还不到6公里的距离,要知道这还并不是直线的经济距离,在之前还绕了一段距离。在过往的印象中从家到这里是有着较远距离的,也就很少往河边来,这次跑步过来发现距离真的不远。自己在想这么近的距离为何之前很少来这边呢?
以前,不跑步的时候感觉比较远的距离自打开始跑步之后就觉得很近了。一天同学带着他家的孩子去一个地方,不到两公里的距离走到目的地孩子就感觉有些累了,同学因为跑步的原因没有任何的感觉。再回家的时候孩子就很不情愿走着回去了。
我们以家为起点步行且不累所能到达的地方就形成了我们的生活半径。在过往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大多数的生活轨迹都超不过这个半径距离。这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给师父画的那个圈,逐步加深成为认知中的安全距离了。凡是超出这个安全距离之外的环境和人我们在接受程度上就有着一点障碍。你看就是我刚开始说的6公里的距离,过去在我的认知中这个范围内的人文和环境就有了很大的区别。
自打跑步开始,会发现城市中很大小路都被新“遇见”了,也发现城市中有着不少有意思的小店。自己的生活半径也逐步的扩大了。自己能够接纳的事物和观点也更有包容性了。即使如此,当你用跑步的方式路过每个区域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不同街区的人文不同。只有当大多数的人生活半径都在不断扩大,城市中人文的融合性才会逐步的加强,才能更趋于统一。
对于城市中的一个区尚且如此,将视野扩展至更大范围。之前我在文章中写到一个观点,高铁不仅加快了速度增加了便利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有就是增进了各地人文的融合。如果过往二十年你总会出差于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特大城市的包容性在越来越强。这是因为交通发达和城市活力带来的结果。如果你已经有2年时间没再去过那个特大城市,一定不能再用过往去过的认知来看待它了,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回归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这几年城市共享单车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我们看到的是方便性和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改善问题,事实上还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促进着城市中文化的融合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价值是巨大的。如今在很多景区周围,我们能看到很多的共享单车,这种交通方式对于大众来讲感知到的不仅是景区,还有到达景区的沿途人文环境。
春天到了,春暖花开也是一年中最为有色彩的季节。不妨在天气好的时候换上运动鞋,要么跑跑步、要么骑一辆共享单车,去欣赏我们身边的美景,去探寻一下我们生活半径之外的新奇,去感受城市中的人文美好。

两万公里
校验提示文案
两万公里
校验提示文案